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4.2.5 贫困地区文化更新相对滞后
贫困地区的贫困表面看是经济问题,因为衡量贫困的客观指标都是经济指标,贫困一般表现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房不避风等物质现象。但从深层意义看,就会发现隐藏在经济贫困背后的文化贫困,正是这种文化贫困严重阻滞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越来越成为制约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美国人类学家刘易斯(W.Lewis,1959)提出了“贫困文化论”,认为贫穷文化的特点包括自然的屈从感、不为未来做出周密的计划安排、听天由命的意识、控制欲望的能力差,和对主流社会价值体系的怀疑等等。处于贫困亚文化之中的人有独特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这种亚文化通过“圈内”交往而得到加强,并且被制度化,进而维持着贫困的生活。在这种环境中长成的下一代会自然地习得贫困文化,于是贫困文化发生世代传递。贫困文化塑造着在贫困中长大的人的基本特点和人格,因此他们即使遇到摆脱贫困的机会也难以利用它走出贫困。在贫困地区,常常存在着无所作为和强烈的“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狭隘的满足观念和“知足常乐”以及“重人情、大操办”的挥霍性消费理念等。于是在贫困文化的熏染下,穷人维持了一种既定的低水准的经济均衡,并在这种适应的文化氛围里将贫穷继续延续,从而使两者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