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农村合作组织与减贫
3.3.1 农村合作组织的益贫性质
反贫困工作,不是由任何一个单一主体的投入即可完成的,它需要政府、社会、社区、贫困群体之间的有效合作,而这种有效的合作必须通过一些有效的组织载体来完成。而合作社(合作组织)一直被人们视为一个由贫困群体通过自助和互助而实现益贫和脱贫的理想载体。
毋庸置疑,合作社“天然地”具有益贫性。(1)合作社运动最初源于一些思想家、社会活动家的倡导和推动,其初衷和旨趣从根本上说是益贫的,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2)最初的合作社形式几乎都以互助性合作社为主,以益贫为导向。而共赢型合作社则是在二战兵后才逐渐成为主要形式的;(3)合作社的内部制度安排大都强调维护弱者的组织主体地位、自我服务旨趣和民主管理权力。
其次,合作社是各种经济组织中易为相对贫困人口所接受的一种。(1)合作社主要以个人的努力和有组织的合作为基础;(2)合作社不需要或只需很少创办资本;(3)合作社是通过“在干中学”来发展的;(4)合作社强调以自己的力量来经营发展,不依赖于外来援助。
在农业和农村领域中,合作社(合作组织)的益贫性及其益贫功能则更为显著。
首先,个体农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疑是弱者,而弱者只有通过联合才能壮大自身力量。因此,从本质上看,农业合作社是弱者的联合,是农民利益的“保护者”。通过农业合作社把弱者联合起来,不仅可以让农民避免无序竞争,而且可以提高农民的市场谈判地位,维护自身利益;不仅可以让农民获得出售农产品的直接收益,而且可以让农民通过合作社的再分配机制,获得产后环节的收益。对于弱者中的弱者——贫困农户而言,正是由于农业合作社对内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特性,通过无偿或低偿采购供应农业投入品、按市场价或保护价收购产品、一人一票、按交易额和股金额返还盈余等措施,尤其保护了贫困成员的利益,增加了农业收入,起到了其他经济组织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长期以来,政府指导农民、扶持农业的各种政策措施主要通过有关部门来落实,一些指导性政策往往因直接指挥而难以完全成为农民的自觉行为,一些扶助性政策往往因直接包办而难以充分发挥政策的实际作用。例如,在20世纪头十年,我国政府制定并颁布实施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针对当前贫困人口分散化的特点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14.8万个贫困村,将瞄准对象由贫困县下移到贫困村,确定了以贫困村为重点的“整村推进”专项扶贫工作。但是,从运行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不仅启动“整村推进”的贫困村寥寥,而且在已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中,实际上“推进”的却主要是富裕户,其中的部分扶贫项目也缺乏可持续性。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业合作社作为农民利益的“保护者”,能让政府通过它们及时准确地了解农民群众的心声,并及时足额地落实相关扶持政策,使它们成为农村政策的有效贯彻者。
可以确认,贫困农户通过农民合作社实现的互助协作,对于我国反贫困工作益处良多。首先,贫困户之间的合作可以解决分散的贫困农户与大市场及政府政策对接的基础性瓶颈;其次,可以增加贫困农村地区经济制度供给,甚至是推进农村政治民主化进程;另外,更重要的是,贫困农户之间的合作,还能使他们获得平等参与公共事务讨论和决策的权力,他们可以从自己的自由投票中体会到自身的尊严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逐步增强自信心,激发自身潜能,而这些正是可持续反贫困工作所需要的极为重要的资源。
【专栏3-11】一个省级贫困村的合作蜕变
我叫严清华,是江苏省金坛市金土地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1999年初受党组织委派,知难而进回到家乡朱林镇黄金村,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黄金村位于苏南茅山老区,曾经是一个省级贫困村。怎样才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尽快脱贫致富,真正造福乡亲呢?《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以后,我认识到“合作经营是富民之桥”,只有为农民架起合作经营之桥,才能打通农民致富奔小康和村级经济快速发展的双赢之路。
黄金村远离集镇,没有工业企业,以传统农业为主,生态环境清新宜人,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净土。因此,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就坚持“既是青山绿水,也是金山银山”的思路,大力发展有机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了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田效益,经充分论证,我们决定向有机农业挖深度、攀高度,在秀水环绕、生态良好的区域,选用世界顶级软米、彩米品种,实行有机生产的模式,建设了有机稻米种植基地1000亩。目前,合作社生产的“黄金村”牌有机软米,市场售价达到45元/公斤、彩色稻米60元/公斤。加入到合作社的农户与入社前相比,户均年增收近千元,亩增效300多元,实现了有机可持续生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双赢。
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合作社现有成员189户,出资186万元,拥有中高级技术人员9名,固定资产580万元。2012年合作社经营产值达2100万元,合作社成员人均纯收入16800元,村级集体收入由1999年的不足2万元增加到了百万元以上,走出了一条合作致富之路。
——严清华.一个省级贫困村的合作蜕变——金坛市金土地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自述.中国农民合作社,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