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核心好产品
——好产品就是好营销
1.注重价值而非价格
在市场上被多数人认可和争相购买的产品往往靠的并不是物美价廉,也不是单凭打价格战,使产品的价格一降再降,而是体现出产品的价值,让消费者认可和接受。比如,苹果系列产品,一代又一代新产品更替中,人们疯狂抢购,关键就是苹果的高价值。
路虎很贵,开的人越来越多;夏利很便宜,已被淘汰。苹果贵,用的人却越来越多;诺基亚很实惠,已经倒闭。为什么?因为客户买的不仅是物超所值,更是产品价值!所以,今天我们要经营好的产品,不仅因为它便宜好卖,也要看产品所带来的价值。好产品,不是贵在价格,而是贵在价值!
我们必须承认,今天我们已经从产品制造时代进入塑造产品价值的时代。在产品供大于求的今天,已经过了只图便宜的时代,不是谁的产品便宜谁就能走得更远,而是谁能更好地塑造产品的价值,谁才会取得最终胜利。
为什么同样是卖手表,有的卖几百元,有的卖几万元;为什么同样是卖汽车,有的卖几万元,有的卖几百万元;为什么同样是卖服装,有的卖几十元,有的卖几千元,难道后者产品品质比前者产品品质好几十倍甚至是上百倍吗?不可能,为什么人们愿意多付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开支来购买呢?因为人们买的不仅是产品品质,更是产品价值。
同样一双鞋,耐克七八百,李宁才不到三百。同样的包包,LV就卖到了过万,相同做工的包包不足千元。之所以有这样的差距,是产品所赋予的价值不同造成的。
购买宝马车的人有时候并不在乎车子本身跑得多快,能开多久,他们购买的是宝马车的价值,即开宝马的感觉和身份象征。所以,追求的应该是产品价值,而不是产品价格。价值和价格永远是两码事。现代市场中,你的产品应该避免谈论价格。如果你把价格放在第一位的话,那么你的产品就走不远。正确的方法是,在营销中只谈论价值,不谈论价格。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麦当劳卖的是快乐,星巴克卖的是休闲,小米卖的是参与感,沃尔沃卖的是安全……这些无一不是在卖产品的理念和价值。
客户需要的不仅是产品,而是需要产品带来的价值。而价值不同于产品,因为产品是你所认同的,价值是客户认同的。产品是有限的,价值是无限的。产品是由产品本身质量、功能等所决定的,产品价值是由产品所处的时机和市场环境所决定的。所以,真正的销售高手不卖产品,只卖价值。
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价值是未来产品的核心诉求点,是未来产品的强力竞争点。在物质高度发达的今天,单纯的物理属性已经很难满足日益挑剔的消费者,他们更需要能和他们情感共鸣的产品,与其说是消费产品,不如说是在消费一种生活方式。
这是一个产品过剩的时代。你卖的产品几乎总能在市场上找到同类,或者有相似的替代品。因此,你推广的产品核心价值,一定是顾客强烈需求的、与众不同的。著名营销专家劳斯·瑞夫斯说:“你必须有明确的、独特的价值主张,让顾客至少有一个理由,将你和竞争对手区别开。”同样一杯咖啡,口感、原材料、杯子大小都一样的情况下,在路边店卖8元,在星巴克卖38元。因为在星巴克喝咖啡,咖啡只是你消费的一部分。除了咖啡,你还要为星巴克的文化氛围、咖啡厅的环境,甚至你听到的每一首音乐买单。这就是星巴克的商品价值。
成功销售的真谛是将产品和服务的特有价值,恰如其分地传达给顾客,强化顾客的自我需求,促使顾客购买产品。
在顾客不知道价格之前,你的任何报价都是高的,销售的本质是传递产品价值。报价格,对客户来说相当于带给他痛苦,因为他看到的是自己往外掏钱;报价值,对顾客来说相当于带给他快乐,因为他看到了自己拿到了什么好处。如果价值塑造上不去,你的任何价格顾客都会觉得太贵了。所以,在卖产品时一定要先塑造产品价值,客户买的不是产品,而是产品给他带来的好处。你能让客户看到你产品的价值有多大,有哪些好处,你的产品就能卖多少钱。当你的好处达到一定程度时,客户甚至都不跟你计较价格了。
对销售人员进行有效的销售技巧培训非常重要,因为广告、渠道等做得再好,也只能算是一场球赛中精彩的传带,而临门一脚则要靠终端销售人员来完成,需要销售人员把商品价值传达给消费者。所以,重视对销售人员的培训也是增加商品价值的重要环节。
不要去和顾客纠缠商品值多少钱,一旦陷入价格的纠缠中,将很难卖一个好价钱,甚至很难达成交易。此时应该引导顾客的思想,一起探讨商品的价值,这样就忽略了价格因素。同时,要给顾客一个可以量化的价值。
从实际价值和心理价值两个方面进行量化。心理的价值是顾客内心深处的满足,是一种感觉,是满足他们的欲望、实现他们梦想的东西。销售的过程,其实就是让顾客了解产品的价值远远高于产品的价格。换位思考,你销售给顾客的产品、理念、价值是否超过顾客的预期呢?
所有的价值都是比出来的,所有的感觉都是比出来的。核心就在一个“比”字。把顾客比舒服了,觉得值了,他就买了。
所以,塑造产品价值的核心和本质就在一个比字,所有的方式和策略都是比的延伸。
现在想想,你的产品如何比吧。
2.从消费者角度思考
在销售上,说“顾客是上帝”“客户永远是对的”,因为顾客/客户的感知是检验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一件事情做得好不好,不是由你的出发点、动机和付出多少努力所决定的,而是你的顾客/客户的感知所决定的。两个人相处,A说,我是怎么怎么想的,我对你有多好多好,并没有什么用;B的感受才是重要的,B觉得A好就是好,B觉得A不好,就是不好。
我们都听过“顾客是上帝,一切从顾客出发,让顾客满意”这样的理念,很多企业也总觉得自己在为消费者着想。其实许多行为只是无意义的自嗨,根本没有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为消费者着想”和“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似大同小异,其实最终得出的结果却是截然不同的。因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前者偏离了消费者真正的需求,而后者才能真正了解消费者心理,把握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例如,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打破消费者以往对于飞机宽敞、舒适、可口食物等的期望,它的飞机不是很舒适,不提供食品和咖啡,只保证安全和快捷。但这样的航空公司不仅没有倒闭,反而成了航空史上的传奇。究其原因,是其从消费者的角度思考。对于消费者而言,坐飞机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和便捷,于是它舍远求近,专攻这两个方面并把成本降到最低,满足交通快捷的同时提供了同行很难比拟的超低价格,这种结果正中消费者下怀。既可以降低成本,又牢牢抓住了消费者的心。
每个客户面对你的产品或服务都会有三种选择:第一,我找你购买;第二,我找其他人购买;第三,我不买。你要站在客户的角度,分析他当前的情况。你不买,目前你的痛苦依然存在,会带来什么后果,什么损失,为什么会带来这些损失?你找其他人购买,你告诉他选择你们的优势,和其他产品不具备的优势。然后分析找你购买的优势好处,帮客户去分析他目前的形势,推荐他做一个最优的决策。这才是真正站在消费者角度思考。
现在的中国社会和市场环境,消费者进入了真正的消费主权时代,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消费者对待产品和品牌的心态也完全改变了。什么叫消费主权?就是真正以消费者为核心。企业的一切营销思考都要聚焦消费者。产品为核心消费者创意设计,包括产品上的信息,全部要进行聚焦个性化改变。品牌名称必须迎合核心消费群体的精神价值取向,符合他们的性格,具有明显的族群特征。而品牌的传播则全部彰显核心消费群体所关心的核心事件,运用互动的形式,吸引他们全身心参与到品牌推广的活动中。
一个产品的成长和成型,首先要以用户为中心去设计,在“用户第一”的前提下,必须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在实践这点时,最忌讳的是产品经理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当成了用户,把自己的需求当成用户的需求。如果所做产品的目标用户人群涵盖了自己,那还具有一点代表性,否则就成了拍脑袋的决策。奇虎360CEO周鸿祎曾经说过,如何把自己当成用户,是要首先把自己从产品经理这个角色下的专业人士,蜕变成啥角色都没有的“小白”。不过这很难做到,随着阅历和经验的增长,还原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此,我们还是要客观地去分析产品的目标用户人群,并找出人群当中的主流用户,再针对主流用户去做研究。
最简单的就是:假设自己是一位消费者,看到自己的产品,能否对所推广的产品产生浓厚兴趣?是否会产生购买欲望(想不想买)?购买的欲望强烈不强烈?如果你不能,那消费者更不能!如果连你自己都不能说服,那么消费者就更不能被说服!(千万不要认为消费者的智商比你低,那么容易说服,如果你天真地认为消费者的智商比你低,只能说明你自己的智商太低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首先是在心里形成了一种消费原因,可能是来自外界的原因,比如商品大降价、商品精美;或者是内部原因,比如口渴了要喝饮料。当受到这样的刺激之后,就产生一种心理活动,这个心理活动就是用户的思考角度,是买还是不买,还是选择买其他的物品,进而产生消费行为。
消费者购买商品是因为消费者有来自外界或者是内心的需求。在消费者的心里,不管有没有形成一种对某样商品的需求,我们都可以通过“刺激”来让消费者知道他们自己想要什么。那么我们如何刺激消费者的需求呢?刺激消费者的需求,也就是让消费者看到这个商品后的第一想法就从心里觉得必须得到。比如淘宝双十一半价、京东“618”购物节等。
站在消费者立场思考,其实质就是通过产品或服务联系消费者心里所想。假如把产品比作一个圆,消费者也是一个圆,品牌则是两个圆交叉的地方,交叉的地方越多,意味着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程度越高,消费者对品牌的选择性与忠诚度越高。若两个圆完全重复,则品牌就成了消费者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品牌会成为消费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品牌的这种感觉是其他任何东西不可替代的。
常言道,如果想钓到鱼,你就得像鱼那样思考,而不是像渔夫那样思考。当你对鱼了解得越多,你也就越来越会钓鱼了。这样的想法用在销售中同样适合。要知道,销售的过程其实就是销售员与客户心理博弈的过程。从你看到客户的那一刻,你就进入了心理博弈的战场。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顺利地销售出你的商品,就必须了解对手的心理。而了解对手心理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换位思考,在遇到问题时多站在客户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地为客户着想,我们就能从心理上把握客户的真正需求,最终实现销售。
3.好理念——引导生活方式
在各个行业产品同质化异常严重的今天,无论你开发、生产、销售哪类产品,其目标群体都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和可选择空间,怎样有效地把产品信息传播到消费者那里,让消费者购买并忠于产品,表面上看是一个市场营销的问题,从意识形态来看,其实质应该是生活或消费中一个观念、一种想法、一种状态、一种感觉的传播与倡导。
一个好的营销策划人,对这个词一定不陌生,就是“理念”。一款新的产品要走向市场,让消费者接受,首先要解决的是产品理念。产品要向消费者传达什么样的信息,这样的信息是否能被消费者接受,这都是设计产品理念时要考虑的核心因素。卖理念是产品走向市场的第一步,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后续的发展。综观市场上卖得好的产品,无论是王老吉还是农夫山泉,它们都是在产品上市的第一时间抓住了消费者的眼球,这就是理念的魔力。
营销从根本意义上讲,不管卖什么产品,都是围绕理念做文章。按照客户分析,人们需要的不仅是产品本身,更是产品所带来的健康、美丽、舒适、安全、尊贵、成就、荣誉和面子等,所有产品都是为了解决这些需求而来的,解决得好与坏,就看卖的理念如何。西方国家流行这样的谚语:“一等企业卖理念,二等企业卖技术,三等企业卖服务,四等企业卖产品。”产品理念即是把产品最好的亮点和价值提炼出来,包装成你的宣传口号。正如苹果倡导的极简设计和用户体验至上,每个公司都拥有一套独有的产品设计理念。三星独特的设计理念在于创造有意义的体验;微信的理念更贴近生活,倡导“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看到,所有成功的企业都做到了双管齐下,既有好产品,又有好的推广策略,更重要的还远不止这样。比如苹果、IBM、谷歌、facebook这些伟大的公司,都赋予产品一个与众不同的元素——产品理念。一个产品或服务的理念不在于它的产品有多酷,它的平台有多好,它的广告有多牛,而在于乔布斯拿着他的产品告诉你:我是要来改变世界的。扎克伯格做的不仅是一个社交网站,他提供的是人类可以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愿望。在产品和商业模式泛滥的时代,我们无法像从前一样只关注技术与推广。只有赋予产品情感、理念,才能打动那些与你产生共鸣的消费者。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人的创业理念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成功地将我们的产品和理念结合在一起,它才有机会变成独一无二的伟大产品。当然,这必须是你的理念。只有真实的理念,才动人。
一件产品的销售如何,不是由产品本身所决定的,而是取决于我们给产品设计的理念是否与客户的需要相符合。所以,对营销高手而言,营销不仅是卖产品,更是卖理念。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麦当劳卖的是快乐,星巴克卖的是休闲,小米卖的是参与感,沃尔沃卖的是安全……这些无一不是在卖理念。
客户不需要化妆品,他们需要美丽;病人不需要药品,他们需要健康。有人需要健康,什么产品代表健康,这就是他需要的;有人需要安全,什么产品代表安全,这就是他需要的;有人需要尊贵,什么产品代表尊贵,这就是他需要的。人们花几万元买一块手表,要的不是看时间,而是尊贵和面子。今天很多企业的产品之所以卖不出去,因为你没有给产品导入理念,你不知道自己的产品代表什么,你的产品在市场中既没有定位,又没有地位,客户当然不会购买。深谙客户背后的心理需求,也就知道如何去卖理念。
在产品同质化的今天,客户无法辨别谁的产品最好,只有理念和品牌才能区分产品差异。所以,我们与其在产品品质上不断强调品质超群,还不如在产品理念上告诉大家你的产品跟别人不一样。“农夫山泉有点甜”“巴黎欧莱雅,你值得拥有”,卖的都是产品理念。即使是相同的产品,只要我们导入不同的理念,那么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所以,销售产品关键在于卖理念。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只要客户从理念上接受了你的观点,只要产品品质不是太差劲,他们一般都会选择你,这就是理念的作用。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产品广告,你一看就知道它能解决什么问题,如碧生源减肥茶:给你的肠子洗洗澡吧。而有些产品,看了之后会更加坚信,选择它是对的,如香飘飘奶茶:一年卖出7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两圈。由此可见,理念的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理念本身是要解决问题还是强化信仰。如果这两点都不沾边,那一定不是好理念。
基调必须先确定下来,才能进行下一步。对于顾客而言,他关注的是买什么;相应地,对企业而言,我们关注的是卖什么。如果企业卖的东西正好是顾客想要买的,这就为产品购买与产品销售创造成交环境。当然,这个基准点的把握需要对产品和目标客户有十分精准的了解和描述。因此,提炼理念的第二步就是对理念支撑点的描述,即理念背书。
理念营销是企业将着眼点放在营销理念方面,从塑造企业的整体形象入手,以企业识别系统的策划与运用来求得顾客的忠诚和社会的认可。现代企业更多地将着眼点放在理念营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其中,夸的对象发生了转变,从以前王婆卖瓜的时候说“我的瓜很好”,变成现在的王婆卖瓜不卖瓜,而变成“卖王婆”。也就是说,如果买瓜的人知道王婆在卖瓜这个领域一向诚实、可靠,产品理念好,而且王婆选的瓜一定是好瓜,卖瓜的王婆是个诚实、可信的经营者这个说法被消费者所认可和接受,那么,以后买瓜的时候只要看到是王婆在卖瓜,消费者就可以相信她的瓜的品质。即使王婆偶然卖出的一个瓜不甜,买瓜的人也会因为一直以来对“王婆”品牌的信任度和忠诚度而不予追究。因为王婆一向是个好经营者,偶尔犯点儿小错误也是瑕不掩瑜的,改正了以后,她比一般的经营者还要好。
产品理念就像是一个标签,将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定了位。同时,它又像一把利剑,为产品在市场上劈开一条血路,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不仅如此,好的理念可以让产品拥有更高的辨识度,虽然简短,却字字铿锵,直击消费者的内心。
4.好设计——设计感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往全球化靠近。不同国度不同肤色的人们,其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正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而设计更是让人们靠得更近了,设计的本质正是让生活更高效,让生命更高贵。在今天,没有美,没有文化,就不可能拥有高品质的生活,设计就是创造美的文化。三星电子首席执行官尹钟龙说:好的设计是将自己与竞争对手区分开的最重要方法。设计也是一种生产力,对于大公司来说,设计可能是“第二核心技术”。在强调实用与功能性的同时,好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摆脱市场上的同质化竞争,对企业营销与品牌产生很大影响。
我们每天睁开眼,都会面对形形色色的广告,这就是外在地对产品包装和宣传,从而建立人们对它的品牌印象。当然广告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还会有一些其他的方式,比如一些活动或是人们的口碑相传等。而一个好的产品设计外观,是用外在的方式,树立人们心目中对产品的良好印象。
产品设计是建立产品与消费者亲和力的有力手段。在精神与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产品的外观,对设计感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在当下这个消费需求多样化的时代,仅仅生产功能优越的品牌已经不够了。对于消费者而言,那些能够与顾客进行交流,满足现代人热衷的娱乐性、个性、互动性方面需求的设计才是好设计。
一项成功的设计,应满足多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有社会发展方面的,有产品功能、质量、效益方面的,也有使用要求或制造工艺要求。一些人认为,产品要实用,因此,设计产品首先是功能,其次才是形状;而另一些人认为,设计应是丰富多彩的、异想天开的和使人感到有趣的。设计人员要综合地考虑这些方面的要求。
Dieter Rams是德国著名工业设计师,他以一名工业设计师的视角解释了什么是好的设计,他认为好的设计要具有以下特点:
富有创新性——创新的机会总是存在,科技进步总是为创新设计提供新机会。两者总是如影随形。
让产品有用——产品必须有用,需要满足一定标准,这些标准不仅包括功能,而且还包括心理学和美学标准。好的设计不考虑任何背离产品的东西,强调产品的有用性。
能带来美感——产品的美学特点与其有用性是统一的整体,因为你每天都要用到产品,它们会影响到你的幸福,只有好的东西才能称之为美。
能解释产品——好的设计能阐明产品的结构。如果能让用户通过直觉了解产品的功能,那会更好。最好的设计是让产品不言自明。
不张扬——能实现某个目的的产品就像工具一样,既不是摆设,也不是艺术作品。因此设计应该是中立、有限度的,给用户预留表达空间。
忠于产品——好的设计并不会改变产品自有的创新性和价值,不会给用户开空头支票。
持久——好的设计会避免落入俗套,因此永远也不会过时。即便是在用完就扔的社会里也会存在很多年。
关注每一个细节——好的设计不能有任何随意性。在设计过程中的用心和精确可以表现出对消费者的尊重。
环保——好的设计需要对环保做出重要贡献,能够在产品的生命周期内节省资源,减少物理污染和视觉污染。
越少越好——更少,但更好。因为好的设计专注于核心方面,产品没有非核心元素带来的负担。好的设计纯粹、简单。
对于企业而言,好的产品设计方案,不仅意味着可以达到客户需求,还意味着企业可以通过该产品的市场销售获得丰厚的利润。所以,如何在客户需求和产品设计、开发技术成本之间进行权衡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才是企业产品设计的核心关注点。用户体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很多成功的商业产品,它最终获得成功的核心,其实并不是在用户体验这方面做到了极致,而是获得了一个空前的、前瞻性的概念。而这个全新的概念注定了承载这个概念的产品会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即使用户体验欠佳,可是用户只要使用了,就离不开它,并且会觉得没有它,生活就会变得很不便捷。
现代消费者面对的不再是品种单一的商品,而是琳琅满目,甚至功能、效用相同的商品。这时,消费者如何选择和判断是目前设计行业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可以肯定的是,除了广告、价格、产品设计等因素的影响外,商品的包装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产品包装是最直接的广告,直接影响顾客的购买欲望。产品包装不再仅是卖实惠、卖容量,而是更卖情感、卖趣味、卖个性。因此,产品包装也要同产品本身一样,把设计感体验出来。
当前的消费市场正在进入换挡期,“90后”成为主流。这类人群注重个人感受,讲究感觉对味。在他们眼中,一款产品不仅要好用,更要有趣。从营销的角度进一步来说,消费者的感知价值是影响其购买的最主要驱动因素。这种感知价值,不一定是理性的,往往是感性的。谁先建立高颜值设计和包装,谁就能抓住新兴消费者,开辟更大的市场。
过去的设计只是改善外观,强调使用功能。而当今的设计已经成为创新产品和企业经营的手段,设计的作用更加凸显。好的产品设计要有灵魂,要注重用户体验,要为顾客赋予新意义和新体验,成为创造新价值、新款式的手段。
5.好口碑——顾客评价是最好的标准
有句很熟悉的广告语“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说到底,一个产品符合“好”的标准,最重要也最根本之处在于顾客的评价,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客户的口碑”。
口碑曾是最古老的营销方式,“酒香不怕巷子深”就是口碑营销极盛时的写照。也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让口碑营销重新成为可能。马云说,对企业来说“口碑”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品牌”。
有一个哑巴卖刀的故事:在一条大街上,摆有很多卖刀的小摊,各摊主在叫卖上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说自己的刀材料好,是用上等乌金所造,削铁如泥;有的说自己的刀做工好,乃经过九九八十一道工序所成,削铁如泥……
在这一群大声叫卖的人群中,有一个人却默默地蹲在一旁,他也是一个卖刀的。怎奈他是个哑巴,无法叫卖。无法叫卖的哑巴只得坐在地上用刀一截一截地切铁丝,切完铁丝后,又切棉花。有人惊讶地发现,他的刀不仅是真正的削铁如泥,而且切棉花也轻松无比,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知道有个哑巴的刀非常好,反而是那些大声叫卖的,生意越来越难做。
对企业来说,创造口碑不是目的,发现消费者反馈信息,并减少负面口碑,促进正面口碑传播才是目的。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最终目的是要用良好的口碑来引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进而扩大市场占有率。
口碑是影响消费者态度和购买行为的重要信息来源,绝大多数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时,会向外界寻求信息支援,而相对于正式或有组织的信息来源(如广告),消费者在购买前往往更多地依赖非正式的或人际传播的信息来源。因而,口碑传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说服力。
好的口碑来源于客户体验度,就是客户对公司或产品的评论,是品牌的口碑。顾客的忠诚对于品牌的意义,我想大家都了解。有研究表明:正面的客户体验往往可以建立起顾客与品牌之间的长期关系,86%的顾客愿意为更好的购买体验而买单。
做产品,把精力放在最核心的地方。当你的产品已经获得良好口碑,然后再考虑其他,如营销和扩大市场。产品经理要关注最核心、能够获得用户口碑的战略点。当用户在自动增长(用户会主动推荐朋友来使用我们的产品),就不要去打扰用户,否则可能会好心办坏事。这时,每做一件事情,每加一个东西都要经过很慎重的考虑,真的是有建设性地去增加产品的一个口碑。当用户口碑失去后,再将用户拉回来将会很难。
打造口碑的前提是让客户体验,在客户体验之前,产品经理就要非常敏感地找到产品的不足之外。任何一个产品在投放市场之前,自己使用加内测三个月,问题是有限的,一天发现一个,解决掉,你就会慢慢逼近那个“很有口碑”的点。不要因为工作没有技术含量就不去做,很多好的产品都是靠这个方法做出来的。我们的领导不仅要安排下面的人去做,也要自己做。这些都不难,关键要坚持,心里一定要想着,自己不试,肯定出事,直到一个产品基本成型。
创造好口碑的关键性因素有以下三点:一是客户的反馈;二是客户的服务;三是产品的优化。周到的服务态度是建立在产品销售的基础上,注重客户的反馈是优质产品的关键,也是真正服务客户的态度。产品的质量是客户是否满意的先决条件。优良的物品质量与细心周到的售后服务最能让客户体会到愉快的购物经历,不仅能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带来再次销售,而且客户还会将产品推荐给朋友、家人,帮企业做宣传。因此,在以上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上做足功夫,能让企业在品牌建设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一件市场终端的制胜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