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汽车业转型BOM应用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当前车企的主要问题

据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6—2022中国专用汽车市场行情动态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自2001年以来,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高速发展阶段,并于2009年跃居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国,2009—2014年,汽车产销量连续6年蝉联全球第一。虽然这一数据显示我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但距离真正做强我们的汽车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整个中国汽车行业而言,需要深刻冷静和反思一下,因为60多年的技术引进和30多年的大面积合资,并没有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核心技术的整体突破和自主创新质的飞跃,大而不强的规模竞争悖论窘境犹在,车企在发展中还遇到很多问题需要不断探索、不断解决。下面就一些主要方面做论述。

第一,国内车企,特别是自主品牌车企面临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就是体系建设问题。目前,绝大多数车厂都有一套整车开发流程,这些流程都或多或少借鉴了国外车企的流程体系,尤其以美国通用汽车体系、德国大众汽车体系为典型。但从落地程度来看并不理想,很多都停留在纸面上,难以贯彻到整车开发过程中的每个员工的工作中去,尤其是在正向开发能力日益被认为是一个车企长远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整车开发体系的落地对于国内车企而言,是一个十分艰巨、复杂的任务。

第二,正是由于体系不落地,导致管理模式仍然是粗放式管理,特别是成本管理,与国际著名车企的差距还比较大,难以做到在整车开发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成本评估。体系不落地也导致各业务部门的协同特别困难,整车开发过程中各业务部门的协作、信息的畅通遇到很大阻力,同步工程工作难以实质性展开。

第三,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销售模式亟待转型。但研发、生产准备到销售这一业务链的贯通并不顺畅。特别对于商用车,各业务部门之间对于车型的定义、理解都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导致很多人为的特殊订单,更谈不上引导式销售。特殊订单多导致每个订单都要重新研发,从而导致订单时间长、订单盈利能力不足等问题。

第四,良好的供应商生态体系还远未建立,一个合作、共赢的供应链体系远未形成。整车厂与供应商的零和博弈、盲目压价等现象导致质量,以及物流响应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到整车品质和成本竞争力。

以上现阶段我国车企普遍面临的问题,都需要通过提升企业效率来从根本上解决。

汽车产品是一个高度综合的最终产品,需要组织专业化协同的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相关工业产品与之配套。要想从根本上提升企业效率需要从企业的基础抓起。同时,汽车企业又力求通过产品组合的多样化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通过正向开发体系建设规范产品开发过程,通过信息链的精准化以支持复杂的生产物流要求,通过多样化的销售渠道和销售点单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及“互联网+”潮流。以上这些都使得汽车企业在提升内部管理效率方面,特别需要将着眼点放在打通整个业务链上。

对于整车厂的全价值链来说,通常包含两大关键业务流程,即产品开发流程和OTD流程。产品开发流程又称为产品订单交付过程,包括从概念策划、产品设计到产品交付的整个产品由无到有的“创造”和“交付”过程;OTD流程,即订单交付流程,又称为商品订单交付过程,是指从客户下单到工厂采购、生产、检验、入库、物流到最终交付到用户手里的整个商品运营和交付过程。其中,BOM数据是贯穿企业全价值链的核心基础数据和信息载体,它不仅是产品开发和交付过程的基础支撑,更与商品订单到交付的OTD过程紧密相关。例如,在正式量产过程中高效生产时对物料的拉动需要准确的制造BOM支持,售后过程中备件的备货需要准确的售后BOM支持,零部件采购过程中与供应商的交互也需要BOM数据的支持等。因此,企业级BOM系统既承载产品开发过程的主数据,同时为商品订单交付的OTD流程提供及时、准确、一致的基础数据支持。

因此,研究BOM数据在汽车企业的应用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