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于过去推测未来,立足表象判断实质
面试是面试官与求职者通过直接接触,采取问、听、看等方法考查和评价求职者的知识、能力、品德、性格等素质状况的一种甄选手段,它从不同角度对应试者的素质进行比较鉴别,进而客观地评价出应试者各素质特征的优劣。概括来说是对求职者基于过去推测未来,立足表象判断实质。
俗话说:“读书容易,读事难,读人更难。”如何读懂一个人,如何透过一个人外在的言语、肢体动作、行为等层层表象,窥得其行为的逻辑倾向、性格特征,评估其智力水平、思维特点、技能状况……确非易事。不仅如此,面试官还要不断地将接收到的求职者释放的信息进行分析,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挖掘出其行为、思维特征的实质,再与心目中的岗位胜任素质需求标准进行比对,得到准确的求职者素质与需求素质的匹配度。
面试不是简单地理解现在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而是通过现在所表现的归纳出其应该有什么,行为、思维的特点规律是什么,进而推测到其未来可能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以此推断其能不能适合企业发展的需要、达成岗位功能的需要。
面试技术并不是高不可攀、深不可测,早在三千多年前姜太公就总结、发明了识人、读人的方法——兵书《六韬·龙韬·选将》。其中总结了八种方法亦即《八征之法》,根据人对问题的反应来识别其真正面目: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辞(提出棘手问题,考查其理解程度);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详尽追问不怠,考查应变能力);三曰与之间谋,以观其诚(间接收集材料,考查真诚与否);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坦率交谈,考查其德行);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让他管理财务,考查是否廉洁);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以色相引诱,考查其操守);七曰告知以难,以观其勇(告知危难形势,考查勇敢与否);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将其灌醉,考查神态)。现代人将其比喻为投石问路法。
人的思维与行为并不总是变幻莫测的,有相当一部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中的秉性,它是人的性格、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一系列素质特征的集合。现代心理研究已经证明了人的思维、行为等性格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些成果给我们基于过去推测未来、立足表象判断实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识人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知识与技能。实践证明,无论何种事物或技术,假设人储备了足够的知识并掌握了适合的方法(技能),那么难事也会变得易如反掌。对人的甄别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