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认识人体内的火
中医的“火”与“热”
火为热的来源,热为火的性质。火和热,其本质都有阳的属性,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将火、热混淆。但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区别在于热只属于邪气,没有正气的一面。而火有两种,一是指人体的正气,称为“少火”;二是指病邪,称为“壮火”,这是火与热的主要区别。
一般认为,热多属于外感,如温热、风热、暑热之类病邪。而火则常自内生,多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所致,如心火上炎、肝火炽盛、胆火横逆之类病变。
(1)热为阳邪,其性暴烈,主红、肿、热、动。火热邪气为病,其病症多急迫严重,表现为红、肿、热、动症状。如面红目赤、咽红肿痛、肌肤红肿痈疡、发热、恶热、舌质红绛、糜烂等。
(2)火热燔灼,水液浑浊色黄。火热病症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其性状多呈现秽浊、色黄、稠厚而黏的特征。如涕泪色黄黏稠秽浊,唾液黏而少,咳痰黏稠色黄,呕吐黏液黄水,大便色酱而黏、秘结腐臭,小便赤涩短少,带下秽浊色黄,其味秽臭,脓汁黄绿黏稠、浑浊不清,苔黄等,均属火热之证。
(3)火热耗气,既耗伤人体阳气,也耗伤人体阴气。阳气包括少火之气和动气;阴气包括精气、血气和津液之气。
(4)火热炎上,迫令气机冲逆。火热为患,其性炎上,多见头面上焦症状,如面赤、目赤肿痛、口舌糜烂、牙龈肿痛、咽喉肿痛、眩晕耳鸣、神昏谵语、烦躁癫狂等火热上扰之证。
辣椒吃多了,人容易上火
(5)火热动血。火热之邪,迫血妄行,又能灼伤脉络,血气溢于脉外,导致出血诸证。可见吐血、发斑、便血、崩漏等,此皆火热动血之象。
(6)热极生风。火热邪气,其性属阳邪,阳主动,动极生风,即热极生风。火借风势,风助火威,风火相扇,可见高热神昏、惊厥抽搐、目吊口歪等证。
根据中医的三焦来划分,火可以分为三种,将头晕、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将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将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根据各个不同脏腑的症状来分,又可大致将上火的类型分为以下五种:
心火
1.心火
有虚火和实火之分,表现为心悸、失眠多梦、舌尖痛、口舌糜烂、尿黄灼热等。实火多由邪热内蕴、痰火内郁或情志所伤而致。若劳累过度,耗伤心之阴血,形成阴阳失衡,阳气偏亢则会出现虚火。
2.胃火
表现为牙龈肿痛、口臭、易饥、便秘等,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等。
3.肝火
肝火
可表现为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急躁易怒、舌边尖红,甚至昏厥、发狂、呕血等,有时还会感到心烦易怒、睡眠欠佳。常因肝气郁结日久,或过食辛温食物,或热内蕴化火上逆所致。
4.肺火
常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
5.肾火
一般多因为肾阴不足导致阳火偏亢,出现火迫精泄的病机。一般会出现阳强易举、遗精、早泄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