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传媒业人才能力需求总报告
一 引言
新技术发展更新演化,让传媒业成为当今变化、革新最激烈的领域之一。媒介融合新形势下,传媒教学面临变革与挑战,人才培养如何适应变革发展中的传媒行业的现实需求,是摆在高校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本章以2016年至2017年总体概念上的媒体招聘信息为研究样本,通过词频统计的方法分析传媒行业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在学历、职业技能、语言能力、职业素养、性格品德等方面的要求,总结宽泛意义上的传媒业人才需求标准并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创新对策。
在新媒体技术发展和媒介融合大趋势下,高等传媒院系教育观念也面临变革。传媒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什么技能是摆在新闻传播学高等教育面前的一个大问题。目前传媒业态发生巨大变革,传媒人才培养面临重大调整。传媒行业实际的人才能力需求是传媒教育改革的重要参考依据。为了及时了解媒介融合状态下,我国媒体对传媒人才能力构成的要求,本文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招聘季”我国媒体招聘信息为研究样本,通过词频分析传媒单位对从业人员在学历、职业技能、语言能力、职业素养、性格品德等方面的要求,试图总结其总体的人才能力标准与需求,以期为我国高等院校新闻传播学的教学设置和就业市场的应聘者提供一些参考。
二 研究方法与内容
(一)研究问题
媒介融合新形势下,传媒产业面临巨大变革,媒体对从业人员也有了新的要求,有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或数据?我们的传媒业对人才有什么需求,要求从业者具备何种学历,掌握什么技能、什么样的职业素养、什么性格或是品质,有什么语言能力要求,这是摆在传媒从业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学新闻传播院系如何设置课程体系,如何开展教学工作,培养学生何种技能与素质等,也是高等院校传媒教学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本章通过对媒体招聘信息的词频统计分析,用数据揭示传媒行业的人才选用标准。
(二)研究样本
本文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的180家媒体的招聘信息为研究样本,总字词符号数量达到10万有余,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广告、公关、期刊、影视等多种媒体形态。选择标准如下:(1)选择媒体全面、具体,具备研究价值;(2)选择媒体具有一定代表性,均为行业领域内标杆单位;(3)选择媒体具有一定的受众规模和传播力、影响力;(4)选择媒体在报刊、图书、广播、电视、电影、动漫、网络、广告、公关等行业分布比较均衡;(5)选择媒体的分布地域尽可能广泛;(6)选择媒体岗位分布均衡,既包括内容生产与制作岗位,也包括技术、运营等岗位。遵循这6条标准,本章选取180家新闻媒单位招聘信息,既有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中国青年报、新京报等传统媒体,也有腾讯、网易、百度、爱奇艺、今日头条等互联网新媒体企业。
样本来源主要是媒体单位官方网站发布的招聘信息、专业招聘网站发布的媒体招聘信息,以及微博“媒体招聘信息”发布的媒体招聘信息,微信公众号“媒体招聘信息”“新闻实习生”“刺猬公社”“AI蓝媒汇”等发布的媒体招聘信息。招聘信息文本来源广泛,具有一定的覆盖面和代表性。
(三)研究方法
1.词频统计
词是文献中承载学术概念的最小单位,词频统计是一种情报学的定量分析法。词频——反转文件频率,是一种基于情报检索和文本挖掘的常用加权技术,用来评估一个词对于一个文件或者一个语料库中的一个领域文件集的重要程度。传统文献分析法带有一定的个人偏好和主观经验,不一定可以窥探文献背后所隐藏的结构性意义。词频统计是指统计出某个文本中各个字词出现的次数与频率,作为一种科学的定量研究方法,词频统计分析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客观性、系统性、标准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人文社科领域多个学科的研究中,并且取得了非常丰硕严谨的研究成果。本文使用 Python编程语言,选择“做最好的中文分词组件”的“Jieba”(结巴分词)中文分词库,利用计算机软件分词技术将汇集的招聘信息拆散成词组和单个字符,并对拆散的词组依照出现频率进行统计,将统计数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依次排列,词频统计通过对收集的180家媒体招聘信息,进行分词和TF—IDF词频统计,一共有词数5399个,包括半角符号和数字。词频统计排名前100位的词语见表1。
2.指标设计
基于 TF—IDF词频统计结果仅为散乱词频数据,缺乏具体评价维度。本文人工设置如下维度:(1)前20名散乱关键词词频排名;(2)媒体行业类词频排名,主要为报纸、图书、广播、电视、电影、动漫、网络、广告、公关等行业关键词排名;(3)职业素养类词频排名,如能力、经验、负责等;(4)职业态度词频排名,如喜欢、热爱、积极、主动、激情等,反映一定的职业态度;(5)热门技能词汇词频统计排名,主要为Photoshop、HTML5、Web、IOS、Edius、Office、VR等从业者所学技术软件;(6)学历要求关键词词频统计排名,主要为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用以研究分析用人单位对于从业者的学历要求;(7)招聘岗位类排名,主要有记者、编辑、技术、运营、摄像、主持人等,以研究分析用人单位不同岗位的需求情况;(8)核心产品形态关键词词频统计排名,包括视频、图片、动画、HTML5、VR等,用以研究分析用人单位对不同媒介呈现形态的需求;(9)语言能力要求关键词词频统计排名,包括汉语、英语、法语、日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用以研究分析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外语语言要求;(10)招聘单位工作地区关键词词频排名,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用以研究分析媒体就业区域分布;(11)教育背景类词统计排名,包含经济学、金融学、社会学、统计学等,用以研究分析用人单位对从业者多学科背景的要求。本章通过以上几个维度的关键词词频统计,总体分析媒体对从业者的各项基本需求状况。
三 招聘信息文本词频统计分析与发现
表1 TF-IDF词频统计分析结果(前100位)
表1 TF-IDF词频统计分析结果(前100位)续一
表1 TF-IDF词频统计分析结果(前100位)续二
表1 TF-IDF词频统计分析结果(前100位)续三
包括英文在内,总体词语为5399个。本章选取词频排名前100名的关键词。人工排除“相关”“以上”“要求”“招聘”“具有”“时间”等无研究价值关键词语,其空缺由排名100位以后的词语补位。
关键词词频统计排名前20位结果显示,媒体类用人单位关键词有“能力”“新闻”“媒体”“经验”“编辑”“内容”等。通过这一关键词词频排序,我们可以看出媒体用人单位需求主要以“能力”“经验”为导向。新闻传播行业属于实践偏向性行业,招聘信息词频统计结果验证了媒体从业者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的重要性。工作岗位需求主要以“记者”“编辑”为主,同时“产品”“软件”“数据”“技术”“互联网”“网络”等关键词表明目前传媒行业人才需求的技术导向,伴随的是对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传媒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数据成为传媒内容生产与产品设计策划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新闻媒体不仅是信息的提供者,还承担着解读、分析与预测的重要职能。伴随着人类社会进入数字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技术、无人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变革信息生产与传播方式,科技与传媒的结合成为传媒转型发展的核心推动力,这对传媒组织和媒体从业者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求传媒教育工作者及从业者要高度重视培养和提高技术胜任力。同时,学历水平依然是媒体招聘的重要指标,几乎所有媒体均对学历有一定要求。
图1 关键词词频统计分析结果
图2媒体招聘行业词频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互联网”“网络”分列第一、二名,表现出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位于用人需求第一梯队,人才需求量极大。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互联网跨界浪潮正在以前所未有之势颠覆传统媒体产业,以前的传媒格局濒临坍塌,互联网媒体必将成为传媒产业的主导力量。新闻传播高等教育也应该顺势调整,大力培养针对互联网媒体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关键词“广告”的排名突出,表现出广告行业的用人规模较大,用人需求强烈。近年来,互联网广告占整体广告收入已达到48%以上,并且其增速远远快于传统广告行业,这提醒高校广告人才培养也应该以互联网广告人才需求为导向。其次,“电视”“电视台”“报社”“广播”等广电媒体用人需求在第二梯队。纸媒类媒体关键词“出版”“图书”“杂志”用人需求相对比较少,进一步表明了纸媒地位的衰落与边缘化。“公关”“电影”“平面媒体”和“游戏”类单位需求人才相对比较少。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媒介融合趋势强化,传统媒体人才需求趋少,互联网、新媒体人才需求增加,新闻传播类高等教育应该改变以往一味面向传统平面媒体、广电媒体的人才培养导向,注重培养面向互联网、新媒体的传媒人才。
图2 招聘行业词频统计分析结果
图3 职业素养词频统计结果
通过图3我们可以看出,职业素养类关键词中“能力”“经验”“熟悉”等分别排名第一、二、五位,表明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工作能力、经验和工作熟悉程度等有比较高的要求,相反并没有出现“知识”这类关键词。可见,媒体工作以应用为导向,所以高校传媒专业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加强实习和经验积累。同时,“负责任”“团队”“合作”等关键词排名靠前,表明用人单位重视从业者的负责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以电视行业为例,每一档节目或一部电视产品的背后都是各个不同专业的团队合作结果,因而要求从业者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另一方面,“专业”“严谨”“认真”“扎实”等关键词表明用人单位突出对职业态度的要求,媒体从业者应该具备扎实的基础职业素养。
图4中职业态度关键词词频统计中,“热爱”“喜欢”“兴趣”分列第一、二、六位,体现了用人单位招聘需求突出从业者对工作的感情态度。真实的媒体工作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光鲜亮丽,其背后是长期熬夜、生活不规律、“防火防盗防记者”等状况,这要求从业者对行业有极强的热爱和兴趣,否则将难以坚守高强度的媒体工作。另一方面“承压”“吃苦耐劳”“抗压”等词汇强调从业者要具备吃苦承压的坚强性格品质。近年来,时有编辑记者自杀新闻出现,体现出传媒行业的高压和辛苦,因此要求从业者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以克服工作中面临的压力。以记者岗位为例,在夏季吹着空调的办公室里是做不出好新闻的,记者须能够吃苦耐劳,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现场开展新闻调查与采访报道,这是做出好新闻的基本要求。同时,“积极”“主动”“敬业”“独立”等词汇体现出媒体单位对传媒从业者工作积极主动的要求,同时应该保证一定的独立敬业的职业态度要求。
图4 职业态度词频统计结果
表2 学历要求词频统计结果
如图5所示,学历类词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85%的媒体招聘人才要求本科学历,12%的单位要求硕士学历。本硕学历共同占比为97%,也就是说用人单位一般要求人才具备本科学历即可。通过梳理具体招聘信息,我们发现要求硕士学历以上的主要是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网、中央统战部信息中心、南方周末、羊城晚报、工人日报社、大众日报、中国法制出版社等传统媒体,而新媒体公司基本上没有硕士学历的硬性要求。事业单位属性的传统广电媒体对于媒体从业者的学历门槛要求高且严格,而互联网、新媒体公司对学历要求相对低且宽松,通常更加重视从业者业务能力。媒体从业者想要进入传统媒体,一般需要具备硕士学历或出身较好的本科学历。学历要求专科以上的主要集中为美编等专业技术较强的岗位。至于博士虽然在招聘信息中有单位提出,但并没有硬性要求。所以,媒体从业人员只要具备本科或硕士学历即可满足媒体的工作岗位需求,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单位明确提出“211”或“985”院校要求,存在一定的选择偏向问题。
图5 学历要求分布统计结果
热门技能词汇词频统计结果中,图片处理技术软件 Photoshop(或PS)分别位列第一、第四,另外排名第八位的是同为图片处理软件的Illustrator。新华社招聘信息是“玩得转 PS,可以进行基本的图片处理与排版”。腾讯、新浪、万博宣伟、青岛日报等多家媒体类招聘信息中均提出“玩转 PS、会 PS、熟练掌握 PS、熟练使用 PS”等关于图像处理软件能力要求,说明媒体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图片处理能力要求比较广泛,尤其新媒体和平面媒体均要求从业者具备简单的图片处理能力。APP和 HTML5排名第二、三位,突出表现了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和手机 HTML5技术的飞速发展,不管是新旧媒体基本上都开通“两微一端”,对这方面人才需求比较大。后期方面剪辑软件 Premiere、Edius和特效制作软件 AE也是很多媒体的基本需求,尤其大视频时代,视频制作后期人才需求比较大。同时,我们也看到 Python编程语言出现在技术需求里,表明用人单位不仅仅需要内容创作人才,也需求技术人才。考虑到 Python在数据可视化方面具有比较强大的功能,媒体对这方面人才也有一定需求。总体分析看来,媒体招聘信息表明对于从业者均有一定的软件技术能力要求,纸媒以图片处理软件为主,视频媒体以视频制作软件为主,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于软件开发、程序语言等方面人才或技能需求也逐步增加。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渗透力是全方位的,任何媒介的发展都不能置身于技术化的浪潮之外。印刷术造就了报纸业,无线电催生了广播业,互联网新技术推动了传媒产业变革发展。与技术相适应的媒介形态必将得以繁荣昌盛,不相适应的必将逐渐走向衰落。新闻传播学高等教育应该确立技术导向型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扎实的技术实践操作能力。
图6 热门技能词频统计结果
招聘岗位词频统计数据显示,媒体招聘岗位需求主要是“编辑”“设计师”“编导”等传统媒体工作者,说明目前媒体工作岗位需求主要还是传统岗位。当然,同样是编辑,不同岗位需要的能力相对不同,新闻编辑、视频编辑、图片编辑、文字编辑、音乐编辑、平面编辑、夜班编辑、客户端编辑等岗位设置分工体现了行业岗位的细分化。对职业能力要求的专业性,要求从业者具备特定编辑岗位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设计师”高词频显示媒体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旺盛,另外“运营”“营销”类运营人才需求也比较大,显示出媒体对经营人才的强需求。从媒体招聘信息词频统计的数据来看,大量媒体公司将运营和营销人才作为招聘重点。为了契合新媒体环境的发展要求,媒体不仅仅需要内容人才,更需要将内容卖出并卖出好价钱的销售运营人才。“摄像”“后期剪辑”“导演”“主持人”“制片人”等传统媒体人才需求比较稳定。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互联网、新媒体企业,还是传统广电媒体单位,均有一定的 IT人才需求,比如“工程师”与“编程”人才。近半数的媒体大量招聘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产品开发人员,媒体竞争对新技术人才需求甚至超过对传统新闻人才的需求。显而易见,现阶段的媒体不再仅仅着眼于内容生产,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技术发展与产品研发方面。传统的单一能力不太胜任媒体人才需求,而“一专多能”,既熟练掌握传统新闻采写编评等基本能力,又掌握图片、视频编辑处理能力和编程、运营能力的人才大受各类媒体青睐。
图7 招聘岗位词频统计结果
图8 工作地区占比统计结果
如图8所示,招聘单位所在地区占比统计数据显示,发布媒体招聘信息的单位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表明媒体发展具有很大的地域差异,一线城市媒体行业比较发达,对人才需求比较大。同时,东南沿海地区人才需求比较旺盛,西北、西南、东北和中部地区媒体人才需求相对比较少。其中,北京以57%的比例占据媒体人才招聘的半壁江山,众多招聘信息“工作地点仅限北京”,对于工作地区有严格要求,这主要源于北京拥有发达的媒体行业尤其是互联网产业。另外表现突出的“上海”占比11%,“广州”占比8%,“深圳”占比5%,三地共约占媒体人才招聘的1/4。其他省市里“江苏”“南京”词频率达到9%,表明江苏拥有较为发达的媒体产业和强劲的人才需求。总体而言,媒体的发展水平和用人需求与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水平正相关。对于媒体从业者而言,相对二、三线城市极其匮乏的实习和就业机会,一线城市具有较丰富的高质量媒体实习和就业机会。
图9核心产品形态词频统计结果显示,“视频”以“273”的高词频率独领风骚,与其他媒介形式相差悬殊,体现出大视频时代,视频成为主要的内容形式,相应的各类媒体对于视频拍摄、剪辑和包装制作人才需求也水涨船高。“文字”和“图片”分列第二、三位,表明文图仍然是媒介产品主要的承载形式。“动画”“HTML5”“漫画”位于媒介内容形式词频的第二梯队,它们以其形象化、动态化、互动性等特点受到媒体欢迎,此方面人才也是媒体需求比较多的人才。同时,“可视化”“图表”“VR”等近年来新出现的内容呈现技术受到追捧,一些媒体开始投入数据新闻生产,对可视化人才有一定的需求。VR虽然排名最后,但是考虑到其2016年才真正开始发展,很多媒体单位试图采用VR技术制作新产品,对这方面人才有一定需求。新闻传播行业近年来受技术变革的影响,增加了很多新岗位人才需求,这要求新闻传播高等院校顺时而变,增加相应的新技术课程或专业,培养面向传媒人才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
图9 核心产品形态词频统计结果
图10语言能力词频统计结果显示,很多媒体单位对媒体从业人员有一定的外语语言能力要求。除母语汉语外,其中,关键词“英语”“英文”占比最大,“英语水平优秀”“英语一定要好”“英语翻译能力过硬”“有英文编译能力者优先”“英语特长生优先”等,说明媒体单位对外语语言能力的要求以英语语种为主,这也提示新闻传播高校教育者,切实正视并加强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英语语言能力。关键词“翻译”“外语”进一步印证媒体单位对人才语言能力的要求,甚至有媒体单位的招聘信息中出现“英文好,英文好,英文好,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等强调英文能力的要求口号。其次“俄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体现出部分媒体对小语种的要求,这里面主要以俄语、日语为主。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媒体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一直薄弱,这和日益增强的国家实力不相匹配,因此要加强我国媒体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势必要提高对媒体从业者外语能力的要求。
图10 语言能力词频统计结果
图11学科专业词频统计结果表明,用人单位招聘信息中明确要求招聘具有其他学科背景的传媒人才。从图11中我们可以看出,专业关键词“金融学”“经济学”排名第一、二位,表明媒体对金融学与经济学人才具有比较大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完善,财经类媒体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由于财经金融类新闻所具有的专业性,要求该行业媒体工作者在具备新闻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亦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学或金融学背景。紧跟其后的是社会学、文学、法学、哲学、政治学,体现出媒体对具备一定人文社会学科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或是要求媒体应聘者具备该学科背景。为此,我国高等院校应该加强通识教育,坚持通识为“体”、专业为“用”,培养复合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有效提升专业素养、丰富知识结构、培养创新能力,为媒体单位输出高质量传媒人才。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近年来大数据与数据可视化的应用,有媒体明确提出招聘统计学专业人才。媒介融合背景下,跨学科传媒人才成为市场上的宠儿。
图11 学科背景词频统计结果
四 结语
(一)传媒人才需求以工作经验与实践能力为导向
传媒行业属于应用型行业,媒体工作注重实践能力和工作熟练程度,招聘信息中明确表现出能力与经验导向。传媒类高等院校应该加强与新闻媒体、互联网公司及广告公关企业之间的合作,提高学生工作技能和实践经验。由于新技术更新频繁,单纯依靠高等院校教育教学难以跟上飞速发展的技术变革。因此,在技术实践方面,要重视通过引进业界教师培养学生学习新技能,保证传媒教育能够跟上不断变化发展的技术和媒体实践。目前我国新闻传播类院校学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手高眼低、高分低能,很多毕业生不具备基本的工作能力。加强学生自身实践能力,增加实践工作经验成为传媒学子和高校教育者迫在眉睫的责任。传媒类院系应该加强学生实践锻炼,除了输送学生到校外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公司开展实践学习,也应该在校内大力开展传媒实践教学。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为例,它相继开设“清新时报工作坊”“清影工作坊”“新媒体工作坊”等一系列面向学生的具备“真刀真枪”实践性质的教学活动,并生产了一系列作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对全国传媒类高等院校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二)创新课程设置以应对全新技术岗位
基于媒体招聘岗位的词频分析显示,近年来媒体机构招聘出现了很多之前没有的工作岗位,例如编程、工程师。另外在技术方面,出现了VR、HTML5等新技术岗位需求。移动互联网、大数据飞速发展,给媒体行业带来巨大变革,技术人才成为媒体需求的重头戏。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教育课题小组基于18所国内新闻传播院系的调研报告显示,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体机构需要能够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的全能型记者编辑。新闻传播学高等院校应该根据媒体需求,改革完善课程设置,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培养媒体对从业人员的一些新技能需求。比如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处理、图表设计、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 Python程序语言等新技术。媒体招聘信息中的数据分析和图表可视化人才需求,源于今天挖掘事实和真相的手段中,大数据分析方法的“数据洞察”能力正成为深度挖掘数据价值的重要方法。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为例,该院通过与其他院系开展双硕士学位专业,如新闻学与计算机科学、新闻学与统计学等。学生不仅掌握相应的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同时也掌握计算机、统计学等科学技术,从而获得较强的工作胜任力。
(三)着力全媒体人才培养
当前,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各种新媒体产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不管是新媒体企业还是传统媒体单位,均开通“两微一端”,很多媒体竞相开发 APP客户端等。当前“全媒体”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具体表现为渠道平台化、内容集成化、机制流程化以及消费与生产结合,全媒体人才成为新闻传播业界人才需求的主力军。词频统计显示,传媒类人才主要需求市场为互联网新媒体企业,高校应该以传媒业需求为导向,重视培养面向行业需求的新媒体人才。媒介融合大趋势下,媒介产品呈现富媒体形态,新媒体企业注重对新闻传播人才全媒体技能的要求,很多新媒体单位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文字写作能力、摄影和图片处理能力,视频拍摄与剪辑制作能力等。媒介融合时代,融合新闻的表达更强调视觉效果。以中山大学为例,传播与设计学院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细分成“影像传播”和“创意媒体”(媒体交互设计)两个方向,就是对视觉表达能力不同层次、不同侧重的细分。新时期媒体从业者要具备使用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直播、VR等多媒体形式传播媒介信息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快讯、消息、特写、通讯、微博、博客、直播等多样化新闻形式,迅速依托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大数据、可视化图标、动新闻等新媒体产品形态将新闻信息快速传播出去,最终成为具备全媒体信息采集、分析、制作和传播的全媒体型人才。
(四)重视职业素养与性格品行的培养
互联网技术带给新闻传播行业巨大冲击,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品牌力指标基本上实现量化衡量,使得媒体竞争白热化,媒体从业人员压力不断增大。词频分析发现,媒体单位对从业人员的性格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高等院校不仅仅要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的教育培训,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和性格品行的塑造培养,比如在大学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着力塑造学生敬业、独立、严谨、负责等职业素养,新闻传播从业者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具备“铁肩担道义”的职业品格。在大众眼中,新闻媒体是一个光鲜亮丽的行业,以至于很多不具备媒体岗位基本素养的学生报考新闻传播类专业院校。但是实际工作中,不少媒体岗位比较辛苦且不规律,很多时候还要面临突击加班等高强度工作状态,这要求新闻传播高等院校不仅仅要教授学生知识与能力,同时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取直接的工作经历和体验,培养学生抗压、勤奋、吃苦耐劳等性格品行。
互联网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各个行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均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在媒介融合大趋势下,传媒类高校教育也面临变革,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人才需要什么技能是摆在新闻传播学高等教育面前的首要问题。本章具体分析了传媒行业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在学历、职业技能、语言能力、职业素养、性格品德等方面的要求,希望能为教育主管部门、高校传媒院系和媒体专业学生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