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一 论题的缘起
本书研究的中心任务是研究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之后的经济新常态下,增强国家经济发展的自主性问题。拟从国家与国际经济体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两个维度结合分析,研究外部因素(国际经济体系)和内部因素(社会利益分层)对国家经济自主性(注:下文在一些明显语境下,简称自主性或经济自主性)的影响,为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自主发展提供决策思路和路径。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走符合自身国情的自主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都有了显著提升。在探索国强民富的过程中,人们对经济规律和经济发展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经济全球化有了更全面的理解。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中国经济,也受到了强大的冲击。如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增强发展中国家经济自主性,正确处理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关系,尽可能克服和减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世界经济体系的负面影响,重新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经济大国并不必然是经济强国,这其中的一环就是经济自主性问题。从国际维度来看,不管是经济全球化还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其对民族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考察的不只是经济短期增长抑或长期发展的影响,而是更应注重经济发展的自主能力。即使全球化为一国经济带来正面的经济社会繁荣,也不一定是经济自主性的增强。从国内维度来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随着现代公民社会的渐成,国家与社会越来越成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层面,社会繁荣并不必然带来国家稳固,这依然是国家经济自主性问题。如何通过国家与世界经济体系的关系、国家与国内社会的关系两个维度,研究增强经济自主性的问题,是当前极其重要且薄弱的环节。
本书的研究置于国际、国内两个背景,一是世界经济体系的实质和新常态,二是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首先,关于国际背景。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不断爆发与缓慢复苏,必然对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产生影响和冲击;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趋势,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全球扩张的主观作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合理性,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必然产生遏制与摩擦。特别是进入21世纪10年代的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步入了“新常态”。西方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之后的缓慢复苏,更低的金融杠杆和更多的政府干预相结合,“再工业化战略”“2020战略”等措施,一股逆全球化的以区域贸易安排为主体的区域经济集团间竞争局势的出现,必然加剧各国之间尤其是现有经济强国与新兴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摩擦,使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现有经济强国对中国开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制约因素增强,对中国经济发展自主能力的挑战也在增强。在此国际背景下,中国如何在现有的世界经济体系下,通过“一带一路”构想,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自由贸易区等金融创新和制度创新,增大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实现从出口导向向投资立国、从低层次分工向高层次运营、从世界工厂打工者向全球资源整合者的国际化战略转变,既扩大经济总量,又增强和拓展经济自主性,是当前国际经济局势下新的关键问题。
其次,从国内形势来看,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换挡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常态”,如何在保持经济长期稳定、持续中速增长的前提下,从结构不合理转向结构优化,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以量取胜但隐含风险转向自主强大应对多种挑战,要考虑的决不仅是表面的经济繁荣和稳定,也不仅是国家经济的安全问题,而是更深层次地考虑到国家经济发展自主能力问题,即经济自主性问题。
当今世界,经济强国必然是综合国力强国。综合国力反映一国掌握经济创新周期、创造稳定的政治环境、维持国家战略优势的能力,同时,也决定着国家利用这种控制力形成有效的军事威慑能力,并为从国际体系中获益提供基本保障。综合国力可以概括为一国通过有目的的行动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综合能力,而经济自主性是国家经济竞争力、创新力和控制力的源泉。强大的国家经济自主性确保国家拥有持久的经济安全状态。因此,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研究经济自主性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