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本书除绪论和结语外,研究思路是:首先,直击马克思国家社会性思想研究中的核心范畴——国家社会性,解析这一范畴的由来、内涵和出场意义,在厘定国家内涵的基础上探察国家社会性的理论始基和现实依据,正视国家社会性和国家阶级性、国家自主性的分殊与关系,以求确认何谓国家社会性,在马克思的国家社会性思想研究上铺垫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思想观点。其次,以广阔的思想史为背景,追溯马克思国家社会性思想的话语渊源,即古典政治哲学的城邦公共性理念、社会契约理论的国家工具性观念、空想社会主义的国家公共性学说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国家普遍性思想,既是为了进一步感知国家社会性,也是为了阐证马克思的国家社会性思想不是无源之水。然后,经过前文的蓄势,依凭国家的起源、本质、职能和消亡等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基本议题,具体建构马克思国家社会性思想的主体内容,即马克思国家起源的社会性思想、国家本质的社会性思想、国家职能的社会性思想和国家消亡的社会性思想,力求展示马克思这一思想体系在结构上的完整性及其演进的内在逻辑。最后,在国际与国内、观念与实践层面上,讨论马克思的国家社会性思想在当代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上的启发和教益,即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国际语境和话语权提升、马克思国家理论的阶级范式和整体性推进、公仆意识与社会主义国家权力观建设、国家治理与当前中国国家合法性构建,从而彰显研究的现实感和时代感。
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第一,文献分析法。本书是在广泛地搜罗文献、占有丰富的感性资料的基础上,经过仔细的分析和归纳之后思索而成的;所用文献以马克思(含恩格斯)撰述的经典著作为主,也含有本学科一些前辈、专家和学者的著论,确保了参考文献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代表性。
第二,结构分析法。在章节处理上将整个研究结构划分为相互关联的六个部分,而统一的马克思国家社会性思想研究是由“范畴解析”“话语渊源”“内容构成”和“当代启益”四章内容组成的;同时每一章又自成一体,由四节既相对独立又不失关联的内容所构成。
第三,比较分析法。本书比较了国家社会性和国家(政府)公共性、国家中立性等相近范畴的差别,分析了国家社会性和国家阶级性、国家自主性等相异范畴的分殊,以及古典政治哲学的城邦公共性理念、社会契约理论的国家工具性观念、空想社会主义的国家公共性学说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国家普遍性思想与马克思国家社会性思想的同异,等等。
第四,历史分析法。在研究过程中也部分地引入了历史分析的视角,简要考察了从古典到现代的国家思想史、国家内涵的演变史、马克思国家理论演进的变迁史、后马克思时代的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发展史,等等,以使研究具有深厚的历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