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书是探究社会结构的。如果社会结构过度的不均衡就会导致严重的失衡,这对发展是不利的,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将偏离正常的轨道。所以,弄清楚首都北京社会变迁的轨迹,经济新常态下的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未来社会走向,对于我们理解现实中所生活的这个阶段的“场景”和构想美好的未来,是至关重要的。
本书将首都北京社会结构的变迁轨迹、阶段性特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构想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呈现给诸位读者,全书共分九章,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人口结构变迁与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一些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人口数量多是客观事实,已经构成人口问题。但是,人口问题的实质并不在于人口数量本身,而是“嵌入”于人口数量概念框架之中的人口结构性问题。也就是说,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结构问题。当前,北京人口结构总体表现为五个方面阶段性特征:(1)人口规模持续扩大,增长势头有所减缓;(2)人口向分散化发展,聚集势头较为突出;(3)人口素质普遍提高,人才资源仍较匮乏;(4)人口红利处高峰期,少子老龄日益凸显;(5)人口出生性别失调,性别不平等问题突出。为此,应将人口问题研究和实践重心从减少(控制)人口规模转移到优化人口结构上来,以此作为北京优化人口结构指导性方针。在此基础上,优化北京人口结构需要实现五个转变:(1)“普适型”人口政策向“内生型”人口政策转变;(2)人口规模聚集向人口均衡发展转变;(3)人口总量阶段向人才时代转变;(4)人口负债向人口生机转变;(5)人口性别失衡向人口性别均衡转变。
第二章,家庭结构变迁与趋势。当前,北京家庭结构总体表现为四个方面阶段性特征:(1)家庭规模小型化;(2)家庭类型多样化;(3)家庭关系复杂化;(4)家庭功能外部化。从这些特征上考察,当前北京家庭结构在形式上已经呈现出后工业社会家庭结构特点,但是家庭结构在内容上却是滞后的,仍然维系着中国传统家庭的家族、宗族的血缘关系。家庭功能滞后突出体现在家庭功能外部化问题上,现实中教育、社会保障等原有家庭功能已经基本外部化,但是社会并没有很好地或者有能力地承担起家庭功能的外部化,从而导致家庭负担很重。在未来,北京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类型多样化、家庭关系复杂化、家庭功能外部趋势仍将继续深刻变化,但变化幅度有所减缓,并逐渐趋于稳定。针对家庭结构内容的滞后性问题,需要制定家庭政策,来完善家庭功能,优化家庭结构,提升家庭生活质量,实现家庭功能现代化,最终使家庭结构形式与内容统一,与后工业社会相适应。
第三章,就业结构变迁与趋势。当前,北京就业结构总体表现为五个方面阶段性特征:(1)就业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协调;(2)就业的结构性压力和矛盾更加突出;(3)就业结构的体制性固化问题难解;(4)就业质量或体面就业方面痼疾重重;(5)就业“职—居”空间结构呈高度分离。在未来,由于受经济新常态、人口政策及其衍生的“政策群”的直接影响,北京就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而就优化就业结构而言,需以推动第三产业就业高端化作为促进就业结构与经济结构协调发展的关键;以市场化方向和社会化救济相结合作为解决就业结构性压力的工作原则,最终走向更高质量、更加体面的就业。
第四章,收入分配结构变迁与趋势。当前,北京收入分配结构总体表现为三个方面阶段性特征:(1)收入分配的制度改革失之偏颇;(2)收入分配的构成不合理;(3)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尚未形成。为此,未来北京全面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必须进一步明确改革目标、原则、条件和突破口,以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
第五章,消费结构变迁与趋势。改革开放以来,北京消费结构经历了从贫穷到温饱、小康、相对富裕四个发展阶段,处于生存型消费和享用型消费时期,消费模式更加现代化。进入21世纪,北京消费结构出现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1)经济运转下行,消费形势严峻;(2)收入分配差距大,消费层次较低;(3)高房价高物价,消费质量不高;(4)社保建设滞后,消费后劲不足;(5)政府消费趋于规范,公共消费下降。总体而言,北京消费结构距离富裕阶段和发展型消费还有一段距离。为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必须高举全面深化改革的旗帜,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效引导市场预期,缩小收入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控制房价稳定物价,转变政府职能等,以期减少消费顾虑,提振即期消费,购买社会服务,激发市场、社会活力,达到优化消费结构的目的。
第六章,城乡结构变迁与趋势。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城乡结构关系经历建构、固化、松动、复杂的发展过程,促使当前北京城乡结构呈现三个方面阶段性特征:(1)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加剧;(2)城市发展的异质性强化;(3)城市社会运行风险性凸显。为此,提出进一步加大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改革力度,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实现城市内部一体化,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城市建设思想。即均衡、一体、安全将是北京城市社会未来发展战略的重点走向。
第七章,区域结构变迁与趋势。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区域结构经过多次调整变迁,已经形成界限分明的四个城市功能区。当前,北京区域结构呈现出区域经济建设差距不断拉大、区域民生建设缺口不断扩大、区域社会结构子结构差距日益显著的阶段性特征。为了扭转区域不均衡发展和差距不断扩大问题,需要反思我们制定的政策是缩小了区域差距还是扩大了区域差距,在此基础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和确立正确城市定位。
第八章,社会组织变迁与趋势。通过对北京社会组织变迁的分析,归纳出当前北京社会组织具有五个方面的阶段性特征:(1)制度建设滞后于形势发展;(2)总量不足,无法满足需求;(3)政社不分,官办多、民办少;(4)“双重管理”体制与社会组织运行服务管理不到位;(5)社会组织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处于较为低级的社会运行状态。针对当前社会组织呈现的问题,提出优化社会组织结构,首先要破除阻碍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以及管理体制性因素,以加快推进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构建出符合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首都新型社会组织发展道路。
第九章,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与趋势。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经历了“土字型”“士字型”“金字塔型”“橄榄型”的社会结构变迁历程。但是,当前业已形成的“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还不是“中产社会”,存在城乡分割的阶层体系和功能区阶层结构的四个世界,而且阶层结构有断裂的倾向性特点。为此,提出培育中产社会,提高中间阶层质量,创置下层向上流动机制以及弥合社会阶层裂痕的对策建议。
笔者希望本书能够对当前首都北京社会发展新阶段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做出一些正确的理解,或许它可以指导我们城市未来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