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援助与国际责任的战略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中国视角下的新型对外援助观建构

基于国家共在论的新对外援助观能超越现实主义、理想主义和激进主义对外援助观,它既能弥补它们的局限,又能吸收其中的合理成分。下面具体分析基于中国的“共在世界、和谐发展”的共在国际责任观下的新型对外援助观基本规定性。

一 新对外援助观是一种平等互助、共同发展的援助观

中国视角下的新对外援助观强调一种平等互助、共同发展的援助。它与现实主义的对外援助观有本质区别,现实主义的对外援助观是从敌对的人性恶论出发,把一切援助作为获取国家利益的工具,援助国把受援国作为他者,一种增进其国家利益工具的他者。因此,它受到的不是平等的地位,也没有被视为共在发展的对象。它也不同于理想主义对外援助观,理想主义对外援助观从理性人和理性的普遍性出发进行所谓的人道主义援助,容易忽视受援国的特殊性,容易将援助国的自身意向投射和强加到受援国身上。“南北援助”模式中,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往往附加政治性等不平等条件。此外,这种新的对外援助观也不同于激进主义援助观,它立足现实,既继承了理想主义的解放与国际正义的价值取向,也注重建构,注重从现实出发来改造现实。

二 新对外援助观是一种利人利己共赢的援助观

中国视角下的新对外援助观强调一种利人利己的援助观。它持有的利益观,既不是单子国家哲学观下的对立的、孤立的国家利益观;也不是损己利人的牺牲型利益观,而是持一种相互的利益观和共有的利益观。相互的利益指利益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赖的、相辅相成的,它不是一种利益的零和博弈,而是合作共赢。“共有利益是指一定范围内国际社会多数成员在国家利益方面相互交叉或重合的部分。这一范围既可以是全球范围,也可以是地区范围。”与国家利益相比,共有利益具有主体多元性、利益共享性和双重合法性(既能得到国内的认同也能得到国际的合法性认同)三大特征。[15]相互利益和共有利益观下的对外援助,打破了现实主义把对外援助只作为自身国家利益的获取,使受援国在援助国的帮助下共在共同发展。“中国五十年的援非史就是中国孜孜探求外交理论、凝练和彰显外交特色的过程。作为一种新兴的南南援助,中国的援非超出了传统北南援助而日益具有了南方世界平等互助、共同发展的特殊性质……这种援助模式不仅挑战了传统的国际援助理论,而且大大影响了南南交往的模式,并日益成为亚非国家间交往的新的理论基础。”[16]

三 新对外援助观是一种辩证的援助观

中国视角下的新对外援助观体现了民族国家与国际社会、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义和利的辩证关系,能较好地解决它们之间的张力问题,避免其二元对立与冲突。国家共在论本身是从民族国家的二重性来谈自身的,民族国家既是自在存在,也是为它存在,它既要得到国内的合法性认同、也要得到国际社会的合法性认同,既要捍卫、维护和发展自身的国家利益,以促进自在的发展;也要以国际社会成员的身份对国际社会负责,也应该为需要帮助的他国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而且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民族国家的二重性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只有更好地立足自身、发展自己,才能可能为国际社会承担其更多的责任,才可能为他国提供更多的对外援助;同时,为国际社会承担了相应的责任、提供了更多的对外援助也有助于提升国家在国际社会的权利、权益和国际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