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社会之间:网络侵犯行为的社会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网络侵犯行为:一种网络社会学的研究

社会学被邀请来作我们的导游,与我们共同旅行。如果我们自己每天所关心的东西和我们的问题标明我们的旅行路线的话,社会学就承担评论我们所见的和所做的事情的任务……当我们经过这次旅行之后,再一次经过我们每天的生活时,我们应该被更好地装备起来以对付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我们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企图将不一定更加成功,但是,至少我们将要知道,问题是什么和——如果有的话——包括解决它们所需要的方案。

——[英]齐尔格特·鲍曼:《通过社会学去思考》

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堪称20世纪下半叶最具神奇色彩的事件之一。自1969年底,位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台计算机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斯坦福研究所的另一台计算机相连,揭开互联网的神秘面纱以来,互联网发展迅速。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互联网已从最初致力于军事用途,转而飞入寻常百姓家。以中国为例。1986年,第一封电子邮件从位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的一台主机上发出;1990年,中国顶级域名“.cn”完成注册;1992年,第一个采用TCP/IP体系的校园网在清华大学建成并投入使用;1994年,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国家;2013年底,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5.8%。收发电子邮件、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等再也不是少数人的专利。“互联网就像迎面而来的卡亚克斯飓风,以20英尺高的浪潮袭击着我们。这场暴风雨经过太平洋数千英里的能量积蓄,足以使你腾空而起,再将你重重摔下。计算机相互连接的时代近在咫尺,至少美国、日本以及欧洲是如此。互联网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1]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及网络社会的崛起,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在形塑或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或学者,依据不同的目的,从不同的角度对互联网及其相关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和富有成效的研究。这些讨论和研究为人们理解互联网这一现代科技的产物奠定了基础。不过,在这里,笔者不愿也无力对所有的互联网问题进行回顾和梳理。笔者要聚焦的是一种特定的网络行为。它广泛存在于网络社会且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却极少有直接以其为主题的研究[2];它被分散于网络社会问题、网络行为失范等话题中,但和它们又不尽相同。这种行为即为网络侵犯行为。在本章及接下来的章节中,笔者将从社会学的视角对这一行为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