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政府信息资源的公众需求现状描述统计分析
2.1.1 公众个人特征描述统计分析
个人特征主要包括用户的性别、年龄、地区、学历、职业、收入、上网时间等7项,其目的在于对用户的基本信息进行调查,以期为正文其它选项分析提供辅助依据。
1.性别分布
由表2-1可知,从性别结构上看,调查对象中,男女数量分别为683人和628人,其比例为1.09:1,理论上排除了因性别构成比例不同而引起的结论误差,为后续项目的分析比较奠定了基础。
表2-1 性别分布(单选)
2.年龄分布
由表2-2可知,从年龄结构上看,19岁及以下103人,占7.9%;20-29岁589人,占44.9%;30-39岁275人,占21%;40-49岁207人,占15.8%;50-59岁102人,占7.8%;60岁及以上35人,占2.7%;大多数被调查者年龄集中于20-50岁之间,达到了81.7%。而年龄段两端的被调查者数量则相对较少,可能影响分析结论向一般人群的推广效度。
表2-2 年龄分布(单选)
3.学历分布
由表2-3可知,从学历结构上看,硕士及以上120人,占9.2%;本科469人,占35.8%;大专180人,占13.7%;高中/中专234人,占17.8%;初中226,占17.2%;小学及以下82人,占6.3%。58.7%的人具有大学水平(研究生、本科、专科),93.7%的人具有初中以上学历,小学及以下学历的人在少数,符合当前我国教育的现状。
4.职业分布
职业涵盖多个小类,为便于统计,依据《职业分类标准》,划分为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生产运输工人6大类,另外加入了“学生”类,将失业和未就业均归为“无业”,总共划分为8大类。
由表2-4可知,从职业分布上看,单位负责人19人,占1.4%;专业、技术人员306人,占23.3%;办事人员104人,占7.9%;商业、服务业人员151人,占11.5%;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179人,占13.7%;生产运输工人161人,占12.3%;学生352人,占26.8%;无业39人,占3.0%。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所占的比重较大。
表2-3 学历分布(单选)
表2-4 职业分布(单选)
5.地区分布
课题组将公众所在地区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关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省份定义,见表2-5。被调查公众的地区分布见表2-6。由表2-6可知,其中,东部211份,占16.1%;中部326份,占24.9;西部774份,占59.0%。东、中、西部均有大量调查,且更侧重中西部,可与前期他人研究(侧重东中部地区调查)进行对比分析。
表2-5 东、中、西部地区划分
表2-6 地区分布(单选)
6.收入分布
由表2-7可知,从月收入水平来看,无收入368人,占28.1%,这部分以学生居多,与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有关;1-500元68人,占5.2%;501-1000元110人,占8.4%;1001-1500元232人,占17.7%;1501-2000元190人,占14.5%;2001-3000元180人,占13.7%;3001-5000元98人,占7.5%;5001-8000元42人,占3.2%;8000元以上23人,占1.8%。
表2-7 收入分布(单选)
7.上网时间分布
由表2-8可知,从上网时间(上网时间用字母T表示)分布来看,从不上网351人,占26.8%;0<T≤1有331人,占25.2%;1<T≤3有 422人,占32.2%;3<T≤5有136人,占10.4%;5<T有71人,占5.4%。94.6%的人上网时间在0-5小时内,3小时以内的用户达到了84.2%。
表2-8 上网时间分布(单选)
2.1.2 政府信息资源的公众需求现状描述统计分析
1.政府信息资源的公众需求意识调查
对政府信息资源的公众需求意识调查,我们主要通过公众是否接触过政府信息、是否知晓我国已经颁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及未接触过政府信息的原因三方面来体现。
(1)是否知道我国颁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由表2-9可知,44.3%的被调查者知道我国颁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尚有超过一半(55.7%)的公众不知道我国颁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说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宣传还未充分深入人心。
表2-9 是否知道我国颁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单选)
(2)是否接触过政府信息
由表2-10可知,有效问卷中,绝大部分(97.5%)的被调查者都承认接触过政府信息,说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深入了公众日常生活、工作各个环节,这符合当前我国的现实情况,但很多人并未意识到他所接触到的信息属于政府信息的范畴。调查结果间接表明,我国实施信息高速公路工程、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广播电视数字化工程、“三网融合”工程等,为公众政府信息的获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表2-10 是否接触过政府信息(单选)
(3)未接触政府信息的原因
由表2-11可知,未接触过“政府信息”的32人中,31人进一步填答了原因,占96.9%。各项未接触政府信息的原因中,“不知道政府信息范畴”高居首位,占该题(多选)总填答数量的77.4%;其次是“不知道政府信息有什么用处”和“不知道从哪里获取政府信息”,均为8人次,均占填答总量的25.8%;再次是“不愿意与政府打交道”,有2人次,占填答总量的6.5%。无人选择“其他”选项。说明此题中的原因基本符合被调查者的实际情况。
表2-11 未接触政府信息的原因(多选)
2.政府信息资源的公众获取来源调查
关于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来源,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调查,包括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来源机构、获取的渠道(途径或是媒介)。
(1)政府信息的公众获取来源机构
我们设计此题的目的是调查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来源实体机构,设置的选项为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社团组织、档案馆、图书馆、商业信息机构、其他。有1279人填答了此题,缺失值为32,有效率为97.6%。
由表2-12可知,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实体机构的百分比为:各级政府职能部门,49.3%;社团组织,29.5% ;商业信息机构,27.8% ;图书馆,20.7%;其他,17.0%;档案馆,5.9%。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是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第一实体。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法定保存相应政府档案的机构,档案馆却排名靠后,仅仅只有75人选择,说明档案馆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和普及程度,切实做好政府信息的公开工作。“其他”项中,填答最多的是网络和电视。
表2-12 您获取政府信息的主要来源机构(多选)
(2)政府信息的公众获取渠道
所谓渠道,是指获取的媒介方式。此题有效问卷数为1280,有效率为97.6%。由表2-13可知,电视(87.3%)、报纸(61.8%)、网络(49.6%)是当前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三大主要方式。广播(30.1%)和杂志(24.8%)已经慢慢从公众的使用中逐步衰减。随着手机业务的不断拓展和价格的平民化,手机已经成为公众日常生活的必须品之一,特别是手机上网、3G业务、掌上图书馆等业务的开展,手机(26.7%)已逐渐成为公众另一新兴媒介获取方式,加大了公众对它的使用和依赖程度。
表2-13 您获取政府信息的常用渠道(多选)
3.政府信息资源的公众获取内容调查
(1)公共通常获取的政府信息的出版形式
表2-14 公众通常获取的政府信息的出版形式(多选)
根据出版物形式划分标准,政府信息资源的出版形式可划分为图书、期刊、文件、报纸、专利文献、标准文献、商标文献、科技报告、会议文献、企业名录、年鉴等。
由表2-14可知,公众通常获取的政府信息的出版形式首先是报纸(78.8%)、文件(51.3%)、期刊(46.0%)、图书(38.6%);其次是科技报告(12.0%)、会议文献(11.1%)、商标文献(9.8%);最后是企业名录(6.6%)、专利文献(6.3%)、年鉴(5.7%)、标准文献(4.3%);其他选项占了2.9%。
(2)公共通常获取的政府信息的载体形式
就信息的载体形式而言,可以分为纸本、电子和网络资源。本题有效问卷数为1277,有效率为97.4%。
由表2-15可知,公众获取的政府信息的载体仍然以纸本为主(81.9%),其次是网络(45.8%),最后才是光盘等电子载体(16.4%)。说明传统的阅读习惯对于公众的政府信息获取仍然是具有影响力的。
表2-15 公众通常获取的政府信息的载体形式(多选)
(3)公众关注的与个人办事相关的政府信息主题
表2-16 公众关注的与个人办事相关的政府信息主题(多选)
政府信息公开的起点和落脚点均应是满足公众对政府信息的需求。我们以中央人民政府网站上的主题划分作为调查依据,来调查公众关心的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政府信息主题。此题有效问卷为1281,有效率为97.7%。
由表2-16可知,教育(69.7%)、就业(67.5%)、社保(62.8%)、医疗(61.1%)是公众最为关心的四类主题,这与当前我国的热点社会问题相互印称。其次公众关心的是文化(49.9%)、交通(42.9%)、户籍(37.4%)、生育(36.1%)、婚姻(34.1%)、纳税(29.0%)、旅游(28.7%)、法律援助(24.8%)。其三公众关心的是兵役(9.7%)、邮政(9.2%)、出入镜(8.1%)、护照(7.3%)、殡葬(6.0%)。最后公众关心的是港澳台侨(2.7%)、残疾人(5.5%)和其他(3.7%)。其他项主要涉及住房、公用事业、福利、小孩上学等问题,可归入相应的主题中。
(4)公众关注的与企业办事相关的政府信息主题
因为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普通公众,调查重点为公众个体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看法和实践,因此调查实际中,仅有部分人关注与企业相关的信息,部分被调查者未填表答此题,比较符合个人的实际情况。此题有效问卷数为739,有效率为56.4%。
表2-17 公众关注的与企业办事相关的政府信息主题(多选)
由表2-17可知,公众关注的“与企业办事相关的主题信息”主要是劳动保障(56.2%)、环境保护(47.2%)、质量检查(43.4%)和安全防护(42.1%),这与公众的实际利益相关,这些主题均是当前社会中公众普遍关注的企业热点问题,与民生息息相关。公众其次关心的是企业纳税(36.5%)、工商管理(28.7%)、开办设立(25.7%)、年检年审(24.9%)、建设管理(23.8%)、执业资格(24.0%)、企业资质(22.2%),这些主题涉及创业的各个流程,是部分个人创业前必须了解和知晓的信息。公众其三关心的是外资交流(16.8%)、商务投资(16.8%)、破产注销(10.0%)。最后是其他,仅占总量的0.4%。仅1人填写了内容,是“业务扩张”。
(5)公众关心的政府信息的具体内容
公众关心的政府信息具体内容可以体现为政府的法规文件、统计信息、政府行政收费、办事指南、重大项目建设、城乡建设、房屋拆迁、人事招考、捐赠救助、三农信息等多个领域。此题旨在调查公众经常关注的政府信息公开的具体内容,以期为政府有针对性地公开信息提供指引。本题有效问卷数为1280,有效率为97.6%。
表2-18 公众关心的政府信息的具体内容(多选)
由表2-18可知,公众最为关心的政府信息内容是重点领域(48.6%)、三农信息(47.7%)。公众其次关心的是社会公益(44.6%)、人事招考(42.7%)、城乡建设(40.2%)、房屋拆迁(39.5%)、重大项目(38.8%)、办事指南(37.8%)、规划计划(34.7%)、法规文件(33.4%)。公众再次关心的是捐赠救助(29.8%)、行政收费(29.7%)、概况信息(28.8%)、公共企事业信息(23.8%)。最后是预决算(23.1%)、政府采购(18.8%)、统计信息(16.2%)、应急管理(16.0%)。仅1人选择“其他”项,内容是“社会保险个人部分能否取出”,可归入相应的类别。
4.政府信息资源的公众需求的地域范围调查
政府信息,依据其发生的地区,可以划分为县(区)内、省(市)内、国内等多个范围。此题旨在调查公众日常查看政府信息时,对信息的发生范围有无地域偏好,有效问卷数为1279,有效率为97.6%。
由表2-19可知,关于政府信息的地域范围,近50%的人没有限制,表明大多数公众需要全国范围内的政府信息。此外,局限于县(区)内、省(市)内、国内的比例呈递减趋势,这与部分被调查者关注的信息有由近至远,最为关注与自己离得最近的信息有关。
表2-19 公众查看的政府信息的地域范围(单选)
5.政府信息公众需求的时间范围调查
政府信息,依据其发布的时间,由近及远可划分为近三个月、近半年、近一年、没有限制等多个时间点。此题旨在调查公众日常查看政府信息时,对信息的发布时间有无远近偏好,有效问卷数为1275,有效率为973%。
由表2-20可知,关于政府信息的时间范围,过半数(57.5%)的人没有限制,表明大多数公众需要全面的政府信息。此外,查看的信息的时效性为近三个月(19.1%)、近半年(11.8%)、近一年(11.1%)的比例呈递减趋势。
表2-20 公众查看的政府信息的时间范围(单选)
6.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获取渠道的满意度调查
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获取渠道的满意度调查主要分为五个层次: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感觉一般、感觉较差、感觉很差。此题有效问卷数为1280,有效率为97.6%。
由表2-21可知,公众对获取渠道满意度,“感觉一般”超过50%(54.6%),其次是“比较满意”(27.4%)、“感觉较差”(12.2%);“非常满意”(3.2%)和“感觉很差”(2.6%)的比例都较少,基本符合正态分布。85.2%的人认为政府信息获取渠道还不差,说明随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建设进程的开展和完善,公众获取政府信息越来越便利轻松,相应的公众满意度也较为不错。但是,应该注意到,满意的人群(包括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仅占30.6%。这说明政府信息的公开还需要增加宣传的渠道或是加大力度宣传,深入普通公众日常生活,寻求与其自身利益有关的切入点,使政府信息真正发挥其效用,为普通公众带来福利。
表2-21 公众对政府信息获取渠道的满意度(单选)
7.公众参与政府信息公开互动活动的情况
政府与公众的互动性是政府信息公开效果的一种体现。没有公众的参与和互动、反馈,政府信息公开的效果将大打折扣。此题旨在调查公众参与政府信息互动活动的情况,有效问卷数为1277,有效率为97.4%。
由表2-22可知,调查表明,“没有”参加和“参加”过互动活动的被调查者比例基本为1:1;就“参加”过互动活动的被调查者而言,咨询(20.0%)、调查(18.1%)、索取(16.8%)信息是三大主要方式,参与过访谈(3.0%)的被调查者较少。进一步访问得知,咨询、投诉的途径一般通过网络和电话。
超过一半(57.4%)的公众没有参与过任何互动活动,这说明政府信息公开的调查等互动还没有跟上公开的步伐。没有用户反馈,很难从实质上改进信息公开工作,很难做到深入挖掘用户需求、有的放矢地公开热点信息和及时信息,解决公众根本问题。
表2-22 公众参与的政府公开互动活动(多选)
8.政府信息公开需要改进的方面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确立和建设,是一个长期不懈、不断完善的过程。发现不足,有的放矢地进行改进,才能少走弯路,才能事半功倍。此题旨在调查公众认为目前政府信息公开有待改进的方面,有效问卷数为1281,有效率为97.7%。
表2-23 政府信息公开有待改进的方面(多选)
由表2-23可知,用户认为政府信息公开需要改进的地方,依次为“获取渠道少”(53.7%)、“公开的内容少”(51.9%)、“办事效率低”(49.5%)、“咨询反馈的时间长”(44.0%)、“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42.2%)、“更新速度慢”(41.3%)、“载体形式少”(27.5%)、“无帮助或提示”(23.2%)。有2人填答了其他项内容,涉及:公开的内容不够丰富;没有预见性,准备不够充分。
另外,有213人填答了主观题,内容主要集中在获取渠道、载体体现形式、宣传途径、使用指导、内容质量、政府网站的建立和维护、个性化服务和弱势群体服务、民意反馈与调查等方方面面,主要也是指出政府信息公开今后需要关注和完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