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重要性
澳门自1999年回归祖国,成为澳门特别行政区十年来,在特区政府、大学、社会各界及企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澳门的社会经济发展迅猛。与此同时,随着终身教育的思想深入人心、现代社会知识的飞速增长,在人才流动与职业转换的过程中,持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当世界先进各国都在努力构建适应人们终身学习需要的教育体系之际,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管理科学迅猛发展、市场环境变幻莫测的今日,传统的学校教育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人们越来越重视持续教育。
一 研究背景
(一)澳门回归后持续教育成为澳门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热点话题
国外在持续教育方面的研究历史较长,并已有丰富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大方面:(1)持续教育研究的性质。包括实证性[爱德华·桑代克(E.L.Thorndike),1928]和解释性[简·威拉(J.Vella),1999]。(2)持续教育研究的目的。克瑞特劳(Kreitlow)在20世纪60年代发表在《成人教育》期刊上的论文体现了持续教育研究应倾向于实用性方面的观点。但学习者不能把自己的成功仅仅归功于实践而忽视理论的基础作用,学习活动的成功取决于是否运用了适合的理论[萨特(Suttle),1982]。(3)持续教育研究成果的所有权和支配权。持续教育的研究成果是由研究者独享还是应该由参与研究的合作者共同分享,至今仍是困扰西方持续教育研究者的重大问题。(4)持续教育研究的边界。
持续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一定的发展历史,它已成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传统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的拓展与补充,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文婉莹,2002):随着最近20年人口结构的改变,大学录取的全日制青年学生人数、成人参与持续教育部门开办的课程日益增加;20世纪90年代,大学的积极扩张使得大学教育由精英制变成大众化;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概念的提出为持续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由于各专家学者对持续教育的内涵理解不一致,因而在著作或论文中阐述的角度有一定的差异,对持续教的研究成果则相应有很大的差异。如:乔治·卡布瑞达斯(Georgios Kabouridis)、戴夫·林克(Dave Link,2001)对持续教育短期培训的质量评价进行了较深入研究。王意慧(Evia O.W.Wong,2003)对高等学校持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迈克尔·奥斯本、伊多·奥勃斯基(Michael Osborne、Iddo Oberski,2004)则强调了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在持续教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尤哈·凯图恩(Juha Kettunen,2005)在其研究中将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应用到持续教育的发展中,如平衡计分卡等。沃尔特·威尔美亚(Walter Wehrmeyer)、乔纳森·切诺维斯(Jonathan Chenoweth,2006)提出了课程设置在持续教育中对于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桑德拉·拉特克利夫·达伏龙(Sandra Ratcliff Daffron)在《中东和北非国家成人教育的挑战》一文中提出,国家的成人教育管理体制中的教育政策不同程度地受到国家人口、资源、环境、就业、经济状况以及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影响;戴蒙、奥斯蒙和斯韦恩(Dimmen、Asmund和K.Svein)在《挪威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新变化》一文中论述了一些分权的西方国家如英、美、挪威等,正在逐渐收回政府对高等教育下放的权力,因为他们看到了长期分权的弊端,导致政府的目标很难实现。而约翰斯通·布拉斯(Johnstone,D.Brace)认为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必须加强财政支持与管理。
在政府参与持续教育方面,戴令(Delling)在其著作《国际成人教育》中阐述了英美两国成人教育发展的现状,并分析了英美两国成人教育管理体制的特点,论证了美国政府对成人教育项目的实施主要由各机构自主行事,由各种协会进行专业性规范与协调,国家重点实行有效的辅助性干预;布莱克(A.Bryk)等人则认为,政府在参与成人教育过程中的权力下放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使它们成为学校的倡导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控制者;同时,认为政府必须在学校外部确立以下四项职能:制定政策以支持权力下放、重视地方能力建设、履行地方能力建设及鼓励改革创新。约翰·默钱特(John E.Merchant)在《市场经济体系下的政府角色》一文中认为市场体制下政府的角色应该是对高技术产业的关注,鼓励技术创新过程中大学间的竞争;而托马斯·莱奇福德(J.Thomas Ratchfortt)则论述了政府在产学研结合方面所起的促进及协调功效。
国内在持续教育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并且大部分的研究成果属于对问题与现象的描述性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大方面的内容:(1)持续教育科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和当代国际持续教育的发展趋势。(2)持续教育的基本原理。包括持续教育的性质、功能、目的、任务,持续教育的结构、特点和规律等。(3)持续教育教学理论。包括持续教育课程设计、发展模式(刘慧,2007),持续教育的科学管理模式(宋凌霄、李德福,2008)等。(4)持续教育的资源分配理论。另外,在持续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杨健明,2007)。(5)持续教育的经验启示。
以办学体制为主线索,如清华大学胡东成(2006)提出中国持续教育中的校企合作发展机制。王爱义(2004)以办学形式为切入点,在主题为探索高校持续教育发展新模式一文中谈到以培训项目为核心作为持续教育的发展模式。王华峰、荣虹(2002)提倡开拓和创新持续教育发展,两位学者指出:开放教育、远程教育、岗位培训是持续教育发展模式的三大组成部分。梁文慧、王政彦(2007a),梁文慧、王政彦(2007b)和梁文慧(Leong,2008)深入探讨了大中华地区大学发展持续教育的特色和制度,并且突破地区的界限,认为区域合作能成为大学发展持续教育竞争力的利器。杨永星与张素江(2001)则从组织发展和教学管理等方面来探讨持续教育的发展模式。总的来看,持续教育发展模式应该由战略定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等要素构成(刘慧,2007)。叶凌雪(2008)通过研究后得出: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持续教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职业持续教育的终身化、办学主体的市场化、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开放性。
在建立科学管理模式方面,宋凌霄、李德福(2008)认为持续教育应坚持办学层次多样化,以满足各类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形成开放的运行机制,灵活处理学制问题,尽量推行学分制,实现教学管理弹性化;建立以学分制为主,选课制、指导制为辅的管理模式,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树立以人为本、独具特色的管理理念,有效化解供需矛盾;构建开放式的管理体制,建立开放的课程体制,优化专业设置,形成特色专业,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实施服务型管理,精心设计和开发新的服务项目,不断拓展教育服务领域。
此外,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在持续教育的理念研究和实践方面已取得一定成就,值得借鉴(杨健明,2007),主要包括:把发展持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列入大学的使命;把持续教育从边缘位置发展到终身教育体系的主流地位;持续教育机构采用公司化运作和标准化管理的模式;持续教育分享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持续教育采用“一切为学习者着想”的办学理念和实践;建立具有持续教育特色的质量保证体系。
在持续教育的经验启示方面,周宗华、李富河(1994)分析了发达国家持续教育的概况、特点、动因和发展趋势以及给我们的启示。颜丽丹(1995)总结了国外持续教育发展的一些特点:把持续教育纳入法制轨道,建立健全持续教育的组织机构,持续教育方法灵活多样,持续教育多方集资、经费充裕等。王志红(2000)介绍了日本、英国和美国三个国家持续教育的特点:日本体现了它的系统网络和一贯性原则;英国突出了它的开放、灵活和严谨的特点;美国则表现为宽容、务实和竞争的统一。匡瑛(2002)理顺整理了英国近十年的持续教育发展现状。李斌(2003)通过对我国和英国的持续教育在内涵、体系、形式、管道、种类、经费投入以及课程改革等方面的比较,提出英国持续教育给我国持续教育发展的几点启发。熊华军、刘鹰(2004)认为立法促进了法国持续教育的发展,这为我国如何开展持续教育提供了借鉴模式。徐朔(2003)从德国持续教育发展的原因、体系特征、参加者、质量保证等几个方面,较全面地分析和介绍了德国持续教育的总体情况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张联华(1998)、戴凌云(2002)、黄日强(2004)、黄日强和黄宣文(2008)等也对德国的持续教育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总结成功经验,为我国持续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价值。冯恒(2004)、张译文(2007)和殷明(2008)等就美国的持续教育进行了专门研究,为我国的持续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段立峰(2008)将美、英、德三国的持续教育与我国的持续教育发展状况作比较,从中找出我国现阶段持续教育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并进一步提出了我国持续教育改革的思路与措施。许虎(2008)则对美、日、法三国的持续教育现状、特点的分析和研究,为我国高校持续教育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借鉴。另外,匡瑛(2003)、廖伟群(2004)、韦立君(2007)、吴雪萍和项晓勤(2008)等学者也对英国的持续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王建国(1997)对法国的持续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总结。陈跃(2004)从发展阶段、动因、管理机制、培训机构、教学方式等方面对法国持续教育作一简要述评,并提出值得借鉴之处。
(二)澳门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推展需借助持续教育的力量
发展持续教育是让澳门社会保持进步的需要,在终身教育思潮下,学习贯穿人的一生,建立学习型社会是澳门的目标之一。大学高等院校是开展持续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持续教育的服务功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澳门持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面向,开阔了持续教育改革的视野,有利于建立学习型社会。
“人类知识经济是一种创造、获取、改造、传播并有效应用的知识,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济形态。”“教育和培训是知识经济的原动力,因为知识的生产、获取以及应用的主体是人。”(达尔曼,2002)而在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研究并提出澳门持续教育的创新发展策略,对澳门经济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首先,开展持续教育可以使大学、企业及政府部门在保持人员结构稳定的基础上迅速更新技术、提高产能。其次,持续教育是个人更新知识、提高工作技能、获得良好的生存机会的重要方法。
黄富顺(2006)指出成人学习方式的种类,有正规学习(Formal Learning)、非正规学习(Non-formal Learning)以及非正式学习(Informal Learning)等三种。(1)正规学习,是指基于正式教育体制下的学习活动,是由专业教育工作者针对学习者实施的教学,课程具有结构性,并有既定的学习框架或时间表、明确的学习任务以及具备正式认证机制。在学习阶段结束后机构将颁予学习者学位证书。(2)非正规学习,是指在正规教育体制之外,仍有系统的学习活动。例如官方认证机构、政府机关、企业组织举办的学习课程。非正规学习由学习者决定学习目标,机构决定学习方式。非正规学习在学习内容与方式上亦有所组织,然而学习结束后机构不一定会颁予学位或证明。非正规的成人教育系指在学校或机构所实施的正规教育以外的训练或教学,范围从个别性的实习到全国性的识字教育,可能是职业的、政治的、社会的或是博雅的。(3)非正式学习,是指并非特定组织所举办、有组织的学习行动,而是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满足工作、生活之需要而自发的学习活动,通常缺乏学位或资格认证。非正式学习由学习者自己主导学习步调、学习时间弹性,并基于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动机来完成目标,因此更能促进个人生活与工作中的知能增长、协助问题的解决。非正式学习可能是在工作、休闲等时间发生,例如收看电视、使用网络皆是学习管道。因此,个人就业或参加学习活动,参与促进人类能力发展及知识增进的学习活动,包括在职、职位提升与进修的教育,促进生涯或个人发展的教育或训练,大部分主题涉及的专业、技术与领导训练等相关的持续教育及学习活动。
澳门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这就必须对持续教育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而纵观当今世界潮流在知识创新及教育创新之时,为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缩小和发达国家之间在人才接轨的差距,澳门及时提出持续教育的创新发展策略及保障模式的发展战略,能充分体现澳门教育发展的优越性。持续教育符合终身教育的理念,是一种培养和培训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三)持续教育的创新发展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所需要之利基
人力投资、教育训练、知识运用,对一国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而教育是供给及累积知识最常用的最佳管道之一。在当今信息科技发达、高度全球化的知识社会中,人们在职场工作时必须不断调适自己,并应随时注意社会上不断的改变及创新。组织和个人为了维持在知识社会中生存与竞争的优势,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由于知识很容易受到挑战,只接受传统正规的教育显然不够,未来的知识工作者,必须融入团体与组织,才能使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发挥作用。
全球化背景下,澳门持续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必须透过对持续教育国际化的研究分析,进而提出积极融入持续教育国际化潮流,持续教育多元化、终身学习、积极发展网络教育及小区教育等相应的对策。持续教育肩负着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责大任。随着澳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步伐加快,而大学院校是持续教育运行机制中的重要主体,承担着为社会培养生产、管理建设和服务等方面的高技术、高技能和高素质的人才任务。可见,开展持续教育有利于贯通职业教育和职后持续教育,并最终形成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从国内外关于持续教育的相关研究可知,目前对于持续教育创新发展的策略以及保障体系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凤毛麟角、几近于无。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持续教育体系的逐渐发展与完善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澳门持续教育的创新发展将成为澳门经济发展的有效支撑点和重要原动力。因而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研究的核心内容将紧紧围绕着澳门持续教育的创新发展,对澳门持续教育发展历程与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持续教育发展经验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澳门持续教育关注的焦点问题,探讨澳门持续教育发展的战略定位、模式创新等问题,最后提出澳门持续教育创新发展策略及保障体系。
二 研究的重要性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建立相对成熟的持续教育体制,但是澳门在这一方面还未形成体系。首先,本研究将在总结国内外持续教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探寻适合澳门持续教育发展的体制,有利于促进澳门持续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其次,本研究有利于充分发挥持续教育在社会、经济、文化中的作用,保障澳门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为,持续教育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支撑点和重要原动力,能为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最后,本研究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尽快制定持续教育发展政策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广大社会公众享受终身教育的权利。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技术更新不断加快,劳动者进入职业领域之前所接受的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进一步接受持续教育。因此,持续教育是当今社会人力资本存量提高的重要途径。
第二节 研究动机和目的
持续教育是继精英教育、学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后的又一种新型教育,它在培养地区人才、提高人才质量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 研究动机
根据前述问题背景与重要性,研究者关心澳门持续教育发展的相关议题,因而激发了研究者的研究动机,具体而言,本研究动机分述如下。
(一)加入继续学习行列可因应终身学习之潮流
由于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社会急剧改变及知识爆发,促使现代社会的每一位成员,都必须不断地追求新知识及充实自我,以强化个人竞争力及延长个人就业年限及生涯成就,因此,终身学习将是未来趋势。个人以前在学校所学的技能将不保证永远可用,知识半衰期预期将更缩短,唯有培养自我专业技能及强化职场竞争力建立终身技能,才能因应此趋势。为配合澳门整体经济结构快速变化,开拓在职进修途径及强化持续教育政策皆为各国政府努力执行的目标,彼得·贾维斯(Peter Jarvis)曾在1995年指出,人类的学习是终身进行的历程,此历程在快速变迁的社会中尤为明显,社会中的个体为了继续保持其成员身份,可说是受变迁驱使而必须不断学习(许雅惠译,2002)。因此,在这个知识经济及全球化的时代,专业知识周期持续性地缩短,将需要持续学习来加以应变,持续教育已成为澳门教育的主流,也是澳门居民进修学习的最佳良方。
(二)研究者个人多年服务澳门持续教育学院之体认
落实终身学习有赖于结合学习与生活才更有意义与价值,建立学习型社会已是澳门地区未来持续教育的重要政策。如上段所述,澳门面临全球化及开放市场的激烈竞争,拥有最新的知识成为创造经济价值及生产的重要因素,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也随之提高。根据研究者个人多年服务澳门持续教育学院之体认,看到近年来实际参与持续教育课程的人数激增,深刻体验到持续学习对于澳门地区未来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的重要性,面对知识快速变迁及职场高度变化时的因应对策就是参与持续教育学院的课程,这也是值得探讨与研究的议题。
(三)研究成果可提供澳门持续教育发展之参考
澳门持续教育正在快速发展,澳门当局及教育界人士已深刻体认并重视澳门居民持续学习与进修的问题。2011年8月22日特区政府为配合知识社会的需要,鼓励和支持居民终身学习,持续提升个人素养和技能,从而促进全社会整体进步与发展,动用澳门币5亿元经费,推出“持续进修发展计划”,为每个年满15岁以上的澳门居民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持续提升个人素养和技能。此政策强化了全澳门许多学校或组织机构积极开设持续教育课程,希望提供成人进修机会并营造学习型组织与社会之氛围,综此,相信此研究成果除了将对澳门地区大学院校及相关经营持续教育机构禆益良多之外,研究成果更可提供澳门持续教育发展之参考。
二 研究目的
本项目的主要研究目的在于在总结国内外持续教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澳门当前持续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需求特征,探讨促进澳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才培养而进行的持续教育创新发展研究,为澳门持续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撑,也将更好地服务于澳门的社会经济发展并促进个人素质的不断提升。
基于以上研究动机,以下为本研究具体的研究目的:
(1)了解发展相关的历史、现况及趋势。
(2)探究发达国家持续教育发展的特色及可借鉴之处。
(3)调查澳门地区持续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
(4)根据研究发现与结果,提出澳门地区持续教育未来发展之具体建议。
第三节 研究方法
在确定研究方向后,为期能对研究问题有较深入的了解,即针对相关文献及相关研究进行探究,本研究中拟采用规范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室内资料调研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如下:
(1)实地调查的方法。本研究将在室内资料调研的基础上,选取国内外持续教育较为完善的国家和高校进行案例研究。项目成员已多年专门从事持续教育的研究,并与美国、法国、中国香港以及内地的持续教育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数据的获取提供了便利。
(2)比较研究的方法。在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实证研究的对象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比较研究,结合澳门在发展持续教育方面的优势和劣势,通过比较和归纳,总结出目前世界各国在持续教育领域的发展模式类型和办学经验。
(3)系统分析的方法。本项目将利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从战略定位、模式创新、创新策略和保障体系四大方面来构建具有澳门特色的持续教育体系。
第四节 名词界定
为使本研究探讨之重要变项定义更为明确,兹将本研究涉及之重要名词,包括“持续教育”、“战略定位”、“模式创新”、“创新策略”、“管理创新”、“保障体系”及“发展效能”等概念分别界定意义如下:
一 持续教育
持续教育系指规划好一系列的课程或活动方案,以提升个人在专业领域的能力,如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表现。“进修教育”与“扩充教育”(further education)、“持续教育”、“延续教育”,在台湾地区称“推广教育”等,其意义与“持续教育”相同。持续教育是指对在职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社会规范或情感等方面的进一步的追加教育。
二 战略定位
战略定位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的发展优势,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来整合资源,塑造鲜明的品牌特色,以确保学校在竞争中处于某种优势地位。高等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应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大学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实现澳门持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明确的战略定位才能创造并保持消费者青睐的价值。澳门持续教育发展的战略定位,包含澳门持续教育发展战略、澳门持续教育管理体制、澳门持续教育运行机制及澳门持续教育质量评估等。
三 模式创新
模式创新是指组织在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时,整个组织运作、资源运用及各部门协调沟通等的管理机制,而非仅是狭隘的从高层管理者所称个人或高层的管理能力。澳门持续教育发展的模式创新包含成人教育模式、小区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模式及企业培训模式等。
四 创新策略
创新策略是在组织经营过程中,为获取竞争优势并达到良好绩效,在规划与管理历程中制定适合之策略,以利绩效达成。澳门持续教育发展的模式创新包含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及途径创新等。
五 管理创新
持续教育发展管理创新(Management Innovation)是指持续教育组织或机构要将新的管理要素,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或要素组合等引入持续教育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创新活动。澳门持续教育发展的管理创新包含培养计划、人才结构、课程设置、师资培养、合作项目及学员管理等。
六 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通常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和政策规范,对国民的相关福利或措施进行再分配,持续教育发展的保障体系是特别供给对整体持续教育参加者的基本学习权利给予保障的一种安定性教育制度。持续教育保障体系是指保障持续教育范围内,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澳门持续教育发展的保障体系包含政策保障、资金保障、技术保障及人才保障等。
七 发展效能
本章为探究澳门持续教育发展整体效能,采用CIPP(Context,Input,Process,Product)模式为指针建构的理论基础,分析澳门持续教育整体发展效能差异情形。
八 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是指为使人民相信其能够满足成员之质量要求,机构或组织在其质量体系中实施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主要目的是使参与者确信产品或服务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质量保证分为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保证,内部质量保证是组织或机构管理的一种方式,其目的是取得上层领导的信任;而外部质量保证是在系统环境中让参与者信任的一种历程。
第五节 研究范围与限制
一 研究范围
以下就研究对象、研究变项以及研究方法等三方面说明本研究的研究范围。
(一)就研究对象而言
为顾及研究样本之代表性及考虑到母群的特性,根据澳门教青局2009年度培训数据显示,在澳门特区较具代表性的持续教育机构为澳门科技大学持续教育学院、旅游学院、澳门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心、劳工局职业培训厅、澳门大学持续进修中心、法律及司法培训中心及澳门理工学院培训中心等机构。本研究系针对上述持续教育机构,来获得受试样本,在其他机构学习的成人学习者并未列入本研究范围之内,因此在研究结果的解释与推论上必须相当谨慎。
(二)就研究内容而言
本研究主要是探究澳门持续教育发展过程中重要相关议题的内涵,包含“战略定位”、“模式创新”、“创新策略”、“管理创新”、“保障体系”及“发展指标”等进行实证研究,以实际了解澳门持续教育发展创新的重要面向,并提出建议供相关单位教学及政府实施上之参考。
(三)就研究方法而言
本研究采用研究者自编的“澳门持续教育创新发展策略与保障体系”量表为调查问卷,请培训学员填答问卷作为搜集资料的工具,以搜集量化资料为主,除了借由开放性问题,了解培训学员参与持续教育课程活动的情形之外,并有访谈大纲加上质性访谈资料之搜集,以期结题报告更加充实与完整。
二 研究限制
以下说明本研究的研究范围:
(一)研究变项
本研究探究“战略定位”、“模式创新”、“创新策略”、“管理创新”、“保障体系”及“发展指标”等变项,而这些议题的理论内涵庞杂,主张歧异,难有定论。因此,探究时要能全然切中其内涵及本质实有困难。本研究在实施时系就文献探究所得加以归纳各变项内容层面而作为进行探究的切入点,其与该变项之本质难免有误差存在。
(二)研究样本
因探究目标的对象众多,在实施时无法全面了解,本研究由于人力、经费、时间等限制,以抽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来进行探究。在过程上,虽已尽量求其客观及代表性,仍难免有所不足。因此,在推论上也有其限制,将本研究结果类推至全澳门的持续教育培训学员时应谨慎小心,以免过度推论。此外,施测对象系经抽样取得,虽在实施过程中已尽量客观且有系统抽样,但因系属样本推论,难免会有误差存在。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问卷调查所用的问卷,是属于自陈式的研究工具,对于变项的测量均是借由受试者的知觉反映来完成。而个人知觉与实际反映或多或少有差距。填答者所受个人情绪、认知、过去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对于问卷内容题目之解释也可能有所偏差。
(四)研究方法
虽然质、量的研究方法各有所长,然本研究基于以往对此方面议题探究仍少,故主要采用实证调查、访谈方式及焦点团体座谈多方面加以探究,期望能有全面整合的了解,另外也可视为试探导引性的探究,继续引发相关议题更深入的探究,然而对相关议题之探究或许无法深入,此也有待后续研究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