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社会建设蓝皮书(2012-2013年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基础教育发展报告

2012年,广东省全面实施国家和省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要求,以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为目标,加快普及学前教育步伐、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 基础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截至2012年年底,全省幼儿园有12720所,在园幼儿有330.72万人,比上年增加22.91万人;毛入园率95%,比上年提高5.63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学校有16705所,在校生1250.71万人,比上年减少50.41万人。高中阶段教育学校1782所,在校生464.02万人,比上年增加12.04万人;毛入学率95%,比上年提高4.66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有765所,在校生238.09万人,比上年增加6.5万人。全省特殊教育学校94所,比上年增加14所;在校生24485人,比上年减少537人。无论是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还是高中阶段教育,广东省在校生规模均居全国第一。

全省幼儿园专任教师16.88万人,比上年增加1.91万人。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70.59万人,比上年增加0.54万人。高中阶段教育学校专任教师20.88万人,比上年增加0.54万人。高中阶段教育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专任教师6.70万人,比上年增加0.07万人。幼儿园专任教师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占54.31%。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9.87%、99.13%和95.99%,比上年分别提高0.04、0.2和0.49个百分点;小学教师具有大学学历、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学历、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的比例分别为88.14%、67.26%和6.30%,比上年分别提高2.28、3.17和0.63个百分点。全省基础教育发展主要数据见表1。

表1 广东省基础教育发展主要数据一览表

全省小学、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支出分别为5681.33元、6116.61元、7253.20元、5886.86元,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6126.84元、8134.15元、7749.07元、7543.61元,广东省分别居全国第20、29、20、27位;全省小学、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分别为1264.24元、1638.59元、1915.62元、2320.70元,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1827.59元、2687.41元、2579.17元、2962.12元,广东省分别居全国第30、31、26、26位。

至2012年底,全省基础教育综合实力有较大幅度提升。推进基础教育“创强争先”工作,全年新增教育强县11个,强县(市、区)覆盖率从去年的33%提高到42%;新增教育强镇162个,强镇(乡、街道)覆盖率从去年的38%提高到51%;新增教育现代化先进区2个,珠江三角洲地区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覆盖率从去年的30%提高到34%。

表2 广东省教育强市、强县情况表(截至2013年2月)

二 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主要成效

(一)全面落实教育民生实事

一是扎实推进“支持欠发达地区建设25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和500所村级幼儿园,引导和扶持欠发达地区建设1000所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的任务。截至2012年12月底,全省各地规划的1215所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已全部开工,开工率为100%,占省政府年度任务1000所的121.5%,已有1177所学校竣工,竣工率为96.9%,完成省政府年度任务1000所的117.7%。各地规划的315所规范化乡镇中心幼儿园已全部开工,开工率为100%,占省政府年度任务250所的126%,已有294所幼儿园竣工,竣工率为93.3%,完成省政府年度任务250所的117.6%。各地规划的546所村级幼儿园已全部开工,开工率为100%,占省政府年度任务500所的109.2%,村级幼儿园已全部竣工,竣工率为100%,完成省政府年度任务500所的109.2%。二是深入实施“提升500所普通高中办学水平”的民生实事项目,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496所普通高中组织实施1457个提升办学水平项目,以带动全省普通高中学校的整体质量提升,促进学校自身的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三是提高全省免费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小学每生每学年550元、初中每生每学年750元。同时,统一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比例,统一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拨付方式。

(二)扎实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一是实施学前教育“扩容普及”工程,加快推进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建设。以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为抓手,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将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建设列入省政府民生工程,省财政分别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欠发达地区建设25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和500所村级幼儿园;加强财政支持。2012年,省财政在原有民办教育专项资金3000万元基础上,增加2000万元用于民办幼儿园,扶持收费合理、办学规范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二是实施幼儿园“规范促优”工程。不断规范幼儿园管理,规范收费管理,组织开展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开展校车安全专项治理工作,加大校车安全监管力度,采取“护卫天使”行动和学生接送车辆安全隐患排查行动,保障学生生命安全。推动规范化幼儿园建设,2012年2月,省教育厅制定了《规范化幼儿园建设标准》,标准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幼儿园办园条件等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区域之间的差异,分设城市、乡镇和农村幼儿园三类。三是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从2012年起,省财政新增8400万元,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在中央基础教育奖补资金中安排3400万元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上幼儿园。

(三)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出台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12〕122号),要求各地始终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进一步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二是加快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2012年,全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覆盖率达60.8%,比上年提高14.7个百分点,超额完成规划任务。三是推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2012—2013学年初,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共1250.7万人,较上年减少50.4万人。其中,跨县(市、区)流动的非户籍学生366万人(含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其他非户籍学生),较上年增加28.1万人,其中随迁子女300.6万人,较上年增加31.4万人,约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24%,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全省195万非户籍学生、158.5万随迁子女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分别占非户籍学生和随迁子女总数的53.3%、52.7%,入读公办学校比例比上年分别提高1.4和2个百分点。四是继续实施义务教育“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要求各地进一步完善经费保障、挂点指导、人员待遇、宣传评价和表彰奖励等制度,精心制定新一周期的帮扶工作方案,推动“千校扶千校”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五是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指导连南瑶族自治县开展省级教育体制改革项目“创建民族教育特色综合改革”,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形成民族教育特色,创建民族教育品牌。

(四)进一步提升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

一是实施普通高中优质发展工程。2012年,省一级普通高中达441所,占全省普通高中学校43.6%,省一级学位数占比58.2%;其中国家级示范性高中246所,占全省示范性高中24.3%,示范性学位数占比39.1%。二是深化课程改革。形成了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素质教育得到重视和有效推进;创新了一整套课程发展制度,建立了一套包括教学管理、学生选课、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装备和教学评价等的制度;学生、教师、学校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学生个性在新课程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张扬,学生的发展需要得到了尊重;广大教师构建了新的能力结构,提高了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增加了合作意识和主体意识。三是改进考试评价制度。开展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内涵发展为重点的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监控制度的研究,探索高考改革和综合素质评价办法,深入开展教学水平评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四是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实验,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开展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试验,引导部分学校逐步形成具有独特教育风格和鲜明文化特色的学校;推进珠三角地区普通高中跨境合作发展。五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把规范普通高中办学行为作为推动普通高中教育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制定《广东省普通高中办学行为基本规范》等系列文件,采取多项措施综合治理,下大力气根治违规补课等各种“顽疾”,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五)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加强顶层制度设计与发展规划,全力推进职业教育优质特色发展。一方面组织编制并初步完成了《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另一方面起草了《关于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水平的若干意见》,并经省政府同意印发全省执行,全面树立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方向,对下一步发展提出了要求和目标。二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深入推进,技能人才培养成长体系逐步形成。稳步推进招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加大中高职衔接教学体系建设力度,完成中高职衔接中职段化学工艺等18个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编制(累计完成46个),启动了12个专业中高职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并积极探索建立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在数控技术专业领域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三是内涵建设进一步增强,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全省有18所中职学校获得第三批国家示范校建设立项,总数达到63所,位居全国前列,同时全省新增省示范校23所、省重点2所,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达204所,优质学位占比达60%。四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不断增强。珠三角各市职教基地建设按计划推进,阳江、云浮、梅州、河源等地高起点新建的一批学校已经或即将发挥效益。

(六)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是大力推进实施“强师工程”。从2012年开始,省政府连续5年每年在新增教育经费中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强师工程”。二是重点落实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保障机制。督促全省各地推进落实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即县域内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公务员大体相当,县域内农村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城镇学校教师大体相当)。三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队伍均衡发展,加强农村学校合格教师补充,实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政策;建立对农村学校的帮扶制度,先后实施“千校扶千校计划”和“教育人才智力扶持山区计划”,建立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对口帮扶关系;加强农村教师培训,积极开展农村教师全员培训、跟岗学习、置换培训以及紧缺学科教师培训,2012年共有100万人次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四是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出国培训)、专业带头人培训、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研究班)、粤东西北地区校长挂职培训累计近4500次,组织实施国家和省级高职院校师资培训近2600人次,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增加到49.8%。

(七)实现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

2012年制定了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方案、学前教育资助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等,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基础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学前教育中约有30万儿童受惠,奖补资金1.18亿元;义务教育中有97.5万名学生获得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补助资金2.68亿元;1.3万名少数民族学生获得了民族地区民族班学生生活费补助,补助资金1203万元;高中阶段教育中有20多万名学生享受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补助资金3.2亿元;12.5万名学生享受中职免学费,补助资金3.4亿元。

三 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主要经验

总结全省基础教育发展改革情况,主要经验有三点:一是必须把改革创新与教育统筹结合起来,以重点突破带动教育全局发展。必须在政府主导下持续推进办学模式多样化、民办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办学体制创新,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体制,深化省级教育统筹综合改革,建立政府各部门合力推动教育发展的机制,以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教育均衡发展带动教育的全面普及。二是必须把教育投入与均衡发展结合起来,以改善教育民生为重点促进教育公平。全省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多年位居全国第一。2012年全省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达2200.8亿元,比2007年的1073.7亿元增长了1.04倍;2012年预算内教育经费(含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21.6%。财政投入坚持向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倾斜,持续改善这些地区办学条件,逐步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教育公平才能得到更好彰显。三是必须把教育发展规划与城乡经济发展规划融合起来,以教育“创强争先”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创强争先是调动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办教育,统筹解决重点热点问题的有效途径。全省各市先后召开了换届后的党代表大会,明确将“创强争先建高地”写进了党代会报告,使之成为各地共同的奋斗目标,确保了教育优先发展。

四 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

2012年,珠三角9市的“教育强市”覆盖率达89%,但粤东、西、北地区12个市还没有实现零突破。在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中,规范化学校覆盖率60.8%,但其中珠三角地区已达97.3%,而粤东、西、北地区仅有48.7%。两个地区差距大,地区间、城乡间教师配置不均衡的现象突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数量少,音体美、英语、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紧缺,有待优化。

(二)教育发展压力大

义务教育人口庞大,高中阶段教育人口还在增长,过去5年全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平均每年15万人(指省外)的速度增长。在粤接受义务教育的非户籍学生从2007年的244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366万人(含随迁子女和其他非户籍学生,其中省外188万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需占用全省更多的公共教育资源(如土地、财政和师资等)。珠三角地区义务教育阶段非户籍学生已达55%,深圳、东莞均超过60%。多年来,全省小学、初中、高中和高校生师比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义务教育相对应,异地中考、高考压力大。

(三)教育投入不足

尽管全省教育经费总量大,多年来一直居全国各省(市、区)首位,但教育经费增长趋缓,年均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生均经费偏低,基础教育各级学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远低于苏、浙、鲁三省,且多项生均指标在全国排后甚至垫底(见表3)。

表3 2012年广东生均经费与全国和苏浙鲁对比表

续表

五 下一阶段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主要举措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和重要推动力量。今后一段时期,全省教育系统将按照“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要求,以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为总目标,深化改革、先行先试,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质图强、内涵发展,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努力使教育在大力发展民生事业、建设幸福广东征程中当好领跑者,在打造人力资源强省、提升地区国际竞争力当中扮演主角,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发展中成为助推器。

(一)加快粤东西北地区“教育创强”,使教育成为地方发展的“加速器”

粤东、西、北地区以“教育创强”为抓手,夯实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学前三年到高中阶段15年教育普及,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和区域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推进区域性高等教育基地建设及中心城市高校联合发展,为粤东、西、北地区在加快发展中转型升级提供技能型人才和创新科技的支撑,使教育真正成为推动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的“加速器”,使其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二)提升珠三角地区教育现代化水平,使教育成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助推器”和“发动机”

珠三角地区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巩固教育创强成效的基础上,以长三角教育现代化为参照,以发达国家地区教育现代化水平为追赶目标,以争当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先进市为抓手,努力办好高水平现代化教育,确保教育发展主要指标处于全国领先位置,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打造南方教育高地,从而为珠三角地区在转型升级中加快发展提供原创性的科技和高素质的人才支撑。

(三)逐步实现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推动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合理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更加关注弱势群体教育;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完善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促进民办教育规范特色发展,充分发挥民办教育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完善教师教育和培训体系,确保教师数量满足需求,为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充足的师资保障。

(四)着力改革创新,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充分利用好作为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契机,深入推动教育综合改革。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和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招生和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完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教育质量检测体系。创建多样化、特色化、国际化的优质教育品牌,把创建特色教育品牌作为学校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推动各地、各校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教育优质发展、特色发展之路。

(五)增强教育保障能力,解决生均财政拨款偏低问题

健全教育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制定并逐步提高各级教育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足额征收使用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土地出让收益计提教育资金;切实落实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的2012—2015年省财政教育投入“一揽子计划”,实现到2020年各级财政教育拨款占财政总支出比例达到25%以上的目标;同时,争取中央财政对广东省教育的支持。

(广东省教育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