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中国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中国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效和经验,是为了在新的起点上更好地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当前中国的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更加繁重,各种新情况、新矛盾不断出现,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在政府职能、组织结构、管理方式、行为规划、队伍和政风建设等方面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状况也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政府的协调运转,降低了行政效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成效。要更好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把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现在离实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还有近10年左右的时间,任务紧迫而艰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应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精神和部署,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学理论

只有以科学的理论指导的实践才能取得成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有科学理论包括科学的行政学理论作指导。中国正在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没有先例可循,它既不是中国原先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也不是西方国家三权分立制度下的行政管理体制,而是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目前中国学界流行的行政管理方面的理论、观点,在很多方面都是引进西方相关学术理论形成的,它们对中国的改革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缺点和误区。因此,我们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同时要有分析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行政理论、制度、方法与经验,提出符合中国基本国情和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行政学理论,科学制定实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目标的战略和策略,以指导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践。

(二)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转变政府职能始终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和重要切入点。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中国的政府职能转变已步入正轨,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仍然非常突出,主要是政府职能转变没有完全到位,政府管理职能“越位”、“错位”和“缺位”的现象依然存在,政府职能的组织机构及其权力职责的配置也不尽科学,行政程序和行政行为不够规范。因此,要适应新形势,把政府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特别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切实把政府管理经济职能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着力解决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公共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切实加强和改进公共危机管理,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强化政府促进就业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事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政府机构设置、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推进政府体制的系统化和整体化改革。

(三)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政府管理创新是建设为民、务实、高效、廉洁政府的重要环节,也是各级政府和行政人员增强科学发展能力的重要方面。要进一步从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上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树立“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的基本理念,善于运用市场机制、社会力量,创新管理手段,优化管理流程。要加快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综合评价体系、政绩评价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健全和严格执行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行政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在明确各层级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具体职责和工作规程的基础上,设定可量化的工作目标,做到行政权力与责任的统一、基层和高层问责的统一,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创新管理制度,提高审批制为“注册制”、“登记制”、“备案制”的项目范围,减轻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加快培育市场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使之承担政府转移出来的职能,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要进一步完善行政立法、执法和监督工作,加强行政程序制度建设,依法规范行政运作和行政行为,加强执法监督和检查,坚决克服行政执法中的违法违规现象,强化对行政行为的法律监督,进一步加强政府公务员队伍建设和政风建设。

(四)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财税体制在经历了1994年的改革以后,初步理顺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关系。要适应新形势下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必须要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扩大公共服务覆盖范围,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把更多公共资源投向公共服务薄弱的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加大财政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投入,消除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要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完善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分成办法,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减少专项拨款比重,促进转移支付规范化、法制化。完善财政奖励补助政策和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着力解决县乡财政困难,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提高财政运行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将政府的收入与支出纳入统一的预算管理,逐步增加国家财政投资规模,不断增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高公民的基本权益保障和福利水平。

(五)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关系密切,是连贯各方面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关系改革全局的关键环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与成效,直接影响到各方面改革的全局。因此,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妥善处理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其他改革的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体制改革,努力形成各方面体制改革良性互动、协调推进的局面。同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利益格局的调整,必须综合考虑社会各方面的需求和各种制约因素,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各方面的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坚持现实性和可能性相统一,既增强推进改革的紧迫感,把握有利时机,坚决果断地推进改革;又要考虑推进改革的条件,充分估计改革的难度和风险,把握节奏,先易后难,由浅入深,逐步到位,要实现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积极稳妥地推出改革措施,避免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作者单位为中央文献研究室)


[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96页。

[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4页。

[3]《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