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东北亚的远古族群
早在旧石器时代,东北亚地区已出现人类文明的曙光。以朝鲜平壤市祥原郡黑隅里(距今60万—40万年)、中国辽宁本溪庙后山(距今40万—30万年)和辽宁营口金牛山(距今30万—21万年)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进一步印证了辽东半岛至朝鲜半岛北部的大同江流域是东北亚古人类最早的栖息地。距今5万年前,原始人类活动的足迹几乎遍及东北亚全境,北至黑龙江下游(库马拉一号、二号遗址,距今5万年),东到日本列岛(岩宿遗址,距今大约3万—2万年),西至色楞格河、土拉河、鄂尔浑河流域(莫尔特因阿姆遗址,距今2万—1.2万年)。进入距今1.5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东北亚已经形成了大陆东北亚和半岛与海岛东北亚两大文化区。大陆东北亚包括大兴安岭以东至朝鲜半岛清川江以北地区和蒙古草原地区;东北亚海岛和半岛部分主要指今俄罗斯远东北部、朝鲜半岛清川江以南和日本列岛。东北亚的不同族群正是在这两大主要文化区内发展起来的。
定居农业人群
新石器时代,辽东半岛至朝鲜半岛北部大同江流域在东北亚的经济文化发展中仍旧居于领先地位。地理范围西及今辽宁省西部地区、北达松嫩平原的边缘、东至大同江下游的冲积平原、南抵渤海沿岸向北部扇形展开的区域内,尤以辽西地区代表着东北亚新石器时代的最高发展水平。尽管渔猎采集业在其经济生活中占有较大比重,但这里的人们已开始走向农耕与定居,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原始文化。
在这一区域内,已经识别和确认的考古学文化共有20多个,发现了两种格局的村落遗址,进一步证实了当时的人们已经步入农耕社会,社会组织较为发达。西拉木伦河流域发现的村落遗址,房屋成排分布,内部分为不同的小区,往往有壕沟围绕,显然是一种军事防御设施。下辽河流域的遗址,房址多以大型房屋为中心,中、小型房屋分布于大型房屋的周围。相比而言,前者的社会组织似乎比后者还要严密、强固。
考古发现以红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红山文化以赤峰红山后遗址而得名,它分布的地区北起西拉木伦河,南至辽宁的朝阳、锦州地区和河北北部的燕山地带,出土的陶器有“之”字纹的夹沙陶器、泥质红陶器和彩陶器。在晚期还出现了饰“之”字形蓖纹的泥质磨光黑陶器,出土的石器如农业工具有肩锄、双孔石刀、石斧、石铲、石锛、石磨盘、石磨棒、石杵等,尤以大型石犁耜最具特色。在喀左东山嘴的大型石砌祭坛遗址、凌源牛河梁的女神庙、积石冢群遗址中,先后出土了陶质妇女裸体小塑像、真人尺寸相仿的女神彩塑头像,以及一些大小不等的泥塑裸体像残块,同时还发现成批磨制的动物形玉饰、石饰等。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称凌源牛河梁的红山文化坛、庙、冢是中华文明曙光的象征,这里很可能在距今5000年前已经开始向国家演进,东北亚史前社会的发展水平显然并不落后于东亚文明的核心区——中国的中原地区。
以西拉木伦河和大、小凌河流域为中心的地区出土了大量玉器,“玉雕龙”最为引人注目,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龙雕塑。考古学家们也将玉雕龙称为“玉猪龙”。因为在其身上具有某些猪的特征,学者们由此猜测,龙在现实中的原型很可能是猪。玉雕龙的发现使我们有理由相信,远古时代东北亚的西南部地区已参加到构建中华文明的宏大的族群与文化的融合过程中。
在朝鲜半岛的清川江以北地区,即朝鲜的平安北道和咸镜北道,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主要以西浦项遗址一、二、三、四期文化为代表,这里发现数量较多的房址,说明这里的人们已经过着定居生活,存在简单的农业生产,但是渔猎经济还在当时人们的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辽西向朝鲜半岛的清川江以北,至俄罗斯远东的南部,在新石器时代依次存在比较发达的史前农耕经济区、农耕与渔猎并举经济区和以渔猎经济为主的地区,社会发展水平呈递减的趋势。辽西地区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就已成为东北亚发展最快的地区,这主要受益于其联系中原与东北亚的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
渔猎人群
远古时期,中国的三江平原和俄罗斯远东北部、朝鲜半岛清川江以南与日本列岛,呈半环状展开地区是典型的渔猎采集经济区。中国东北的三江平原地区新石器考古以密山新开流文化为代表,当地氏族部落是以渔猎经济为主,以压制细石器和骨、角、牙器为主要生产工具,制造出鱼漂、鱼叉、鱼钩、鱼卡、凿和刀等各种捕鱼工具。遗址中出土有饰以鱼鳞纹、菱形纹、网状纹的陶器;种类复杂的骨器,如镞、投枪头、鱼叉、鱼卡、鱼钩等;同时还发现一批储藏鱼类的窖穴,鱼窖的存在,说明这里鱼的产量很大,鱼是当地原始氏族部落人们衣食的主要来源。
今俄罗斯远东南部考古学文化区,主要有黑龙江下游的奥西波夫卡文化、马雷舍沃文化、孔东文化等,黑龙江中游区的新彼得罗夫卡文化、格罗马图哈文化、奥西诺湖文化等,滨海地区的鲁德纳亚文化、博伊斯曼文化等三大文化区。从遗址出土的陶器证明,该区域的人们已经开始了定居生活,以渔猎经济为主。
日本列岛的新石器时代又被称为绳纹时代,其文化被称为绳纹文化。依据绳纹式陶器的演变,可分为早、前、中、后、晚五期。绳纹时代的人们以村落的形式聚居在河边或沿海地区,以狩猎、捕鱼和采集为生,直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才出现了稻米种植。人们用弓箭狩猎,用鱼叉和渔网捕鱼。住房是竖穴式的,屋内设有炉灶,显然也是以渔猎经济为主。
东北亚海岛和半岛地区的发展在新石器时代虽然远落后于重心区,但在公元前2世纪以后,内部开始发生分化,北部地区出现了农耕、畜牧与渔猎采集并举的“复合型”经济,南部的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的农耕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大量吸纳中华文明,与中国东北的南部地区差距越来越小,从而逐渐加入东北亚的文化重心区。
游牧人群
东北亚经济文化重心区的西部是蒙古草原的新石器文化,主要是指今蒙古国东部地区的新时期文化。大致可以分为三期,第一期以亚马特湖遗址为代表;第二期以敖包奥特、塔木察格布拉格、都兰乌苏遗址为代表;第三期以克鲁伦河沿岸及西绍尔温湖畔遗址为代表。从第二期开始出现的石锄、石杵等农业工具表明,当时人们的经济活动已由采集发展到简单的锄耕农业。此时,牲畜饲养业也有一定的发展,为日后蒙古草原走向游牧经济奠定了基础,在进入公元前一千纪之后不久,这里已经以游牧为主要经济类型,形成了独特的草原文化,成为北方游牧民族孕育成长的摇篮。
此外,在东北亚还有一个特殊的小文化区域,即今俄罗斯远东北部,与东西伯利亚属于一个大的文化区,这一地区发现的考古学文化有伊萨科沃文化、谢洛沃文化、基托伊文化等,该地区陶器不发达,相反细石器却很发达,而且房屋发现较少,多见墓葬,说明当时的人们尚过着半定居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