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三侠 英气勃勃——《虬髯客传》艺术鉴赏
我国小说创作发展到唐代,出现了大批传奇小说。它们是由六朝志怪小说演变而来的。志怪小说的大部分作品文笔简浅,缺乏整体结构,基本上是丛残小语式的杂记,还很难称之为小说。唐传奇就大不相同了。传奇的作者刻意幻设、着意传奇,是有意识地在进行文学创作了。传奇的故事情节已比较曲折,人物形象也趋于生动、鲜明。所以鲁迅先生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总之,唐代传奇是我国小说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从此,我国的小说创作日臻成熟。
在唐代大批传奇小说中,出现了一批描写豪士侠客的作品。这些小说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时代和社会原因:唐代中叶之后,藩镇割据,互相仇视,他们常常豢养一批侠客作为争权夺利的工具,社会上盛行一种游侠之风;同时由于人们对现实存在的种种不平和罪恶感到愤懑,因此那些讲求义气、不畏强暴的侠客豪士,就成了他们所敬慕和向往的英雄人物。上述这些,正是豪士侠客小说产生的社会基础。在这类豪士侠客小说中,《虬髯客传》是一篇为人们所喜爱、在群众中有着一定影响的作品。
《虬髯客传》产生于晚唐群雄割据、战乱频仍的年代,小说通过对李靖、红拂与虬髯客的结识和政治活动的叙述,宣扬了唐王朝是应“天”而兴,李世民是“真命天子”这样一种“君权神授”的宿命论思想,旨在维护唐室政权,因此从小说的主题思想来说并不是很可取的。可取的是作品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在人物塑造上取得的成就。作品中刻画的李靖、红拂和虬髯客这三个形象,性格鲜明,英气勃勃,长期以来颇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风尘三侠”。
小说一开始就向读者点明了故事产生的社会背景:时值隋代末年,当时荒淫无道的隋炀帝正出游扬州,在京城留守的是那个煊赫一时的权臣杨素。他仗着自己有功于皇帝,因此飞扬跋扈。在杨素看来,天下之人再也没有比他更尊贵了,所以他俨然摆出一副皇帝的派头,十分傲慢。至于生活上的骄奢淫逸,就更不用说了,他平时接待宾客,都得由美人们簇拥而出,还让使婢们罗列周围。
皇帝的荒淫无道,大臣的“奢贵自奉”,把政治搞得十分腐败,人民不堪压迫,蜂起反抗,造成了天下大乱、群雄竞起的局面。正是在这种特定的政治历史背景下,“风尘三侠”之一的李靖出场了。
李靖是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他在李渊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屡建大功,是唐代开国功臣之一。在唐太宗时他曾任兵部尚书,被封为卫国公。但李靖出身微贱。小说里他开始出现时只是一个“布衣”。此人胸怀大志,非碌碌之辈。他去杨府向权臣杨素进献奇策,但杨素在接见他时态度很傲慢。当然,这种傲慢是杨素待客的一贯态度,小说这样描写杨素:“每公卿入言,宾客上谒,未尝不踞床而见。”这里说的“踞床而见”是说杨素在接见来客时,总是把臀部和两脚抵着床,两膝竖起,表现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李靖对杨素的“踞床而见”十分反感。在李靖想来,身为国家重臣,理应礼贤下士,广揽天下英才才是。因此他不顾自己的“布衣”身份,向杨素直言规谏:“天下方乱,英雄竞起,公为帝室重臣须以收罗豪杰为心,不宜踞见宾客。”这里充分表现出李靖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敢于批评权臣的非凡勇气,从中使人感到李靖确非等闲之辈,而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李靖直率而尖锐的批评,一方面震动了昏聩傲慢的权臣杨素,使他不得不“敛容而起”;同时也深深博得了杨素身边红拂女的垂青,使她顿时下定决心,离开杨素去投奔李靖。
李靖不仅具有远见卓识,敢于指责权臣的傲慢,而且在为人处事上又是十分机敏、谨慎。他赏识红拂,喜爱红拂,更欢迎红拂毅然决然地投奔于他,但同时他又清醒地认识到红拂深夜投奔之事非同小可,弄不好会招来大祸。这不是表现李靖的怯懦,而是反映了他在处理事情上所持有的谨慎作风,对潜在的各种危险,持有高度警惕,决不掉以轻心。为了安全,李靖终于果断地决定立即和红拂逃离这个由杨素所统治的西京,奔赴太原。从小说有关李靖的这些描写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他那不同寻常的地方,因此,李靖后来成为唐王朝的开国功臣就决不是偶然的了。
“风尘三侠”中的另一重要角色红拂,比起李靖来更富有艺术魅力。她原是杨素府里的一个歌妓,一个女奴。但这个女奴却是个不同凡响的奇女子。这个十八九岁的少女,首先给人的一个印象是聪明、美丽。作者通过李靖的眼睛,强调红拂的上述特点:“观其肌肤、仪状、言词、气性,真天人也。”但红拂最引人注目的还不是这些。她不满于自身卑贱的处境,不甘心屈服于封建统治者的淫威,对自由和幸福有着强烈的追求。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生就一双慧眼,能识别天下英雄豪杰。当李靖向杨素直言规谏时,她一下就认定李靖是个日后大有作为的人物,从而当机立断:与其依附这个昏聩腐朽的杨素,不如及早投奔眼前这个尚处于微贱之中的李靖。决心一经下定,就盘算“投奔”的各项具体措施,忙而不乱:她首先弄清李靖的住处和去向;接着为避人耳目她又精心选择了“投奔”时间:“其夜五更初”;“投奔”时,又巧妙地作了伪装,“紫衣戴帽,杖揭一囊”;到了李靖住处,她先来了个自我介绍:“妾,杨家之红拂妓也。”并脱衣去帽,上前礼拜,热情、主动地表示了对李靖的敬慕和向往之情,明确地提出了委身于他的要求:“妾侍杨司空久,阅天下之人多矣,无如公者。丝萝非独生,愿托乔木,故来奔耳。”通过这一系列描写,人们无不敬佩红拂在追求自由和幸福生活时的那种主动、果敢精神,以及在采取重大行动之前的善于深入思考和周密部署。正是这些,迅速地赢得了李靖的钟爱,从而促成了彼此幸福的结合。
红拂见多识广,能应付种种复杂的局面。在灵石旅舍,当虬髯客斜卧着身子瞅她梳头的时候她没有因此而表现出羞涩、慌乱、急于躲避,更没有为此而恼怒以至斥责对方,而是摆出了一副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的姿态。她一面暗下摆手示意李靖,叫他不必恼怒,同时又主动上前与虬髯客攀谈,打听他的姓名。当得知他和自己同姓时,随即提出和他结为兄妹的要求,称虬髯客为三兄,并招呼李靖上去和他相认。红拂之所以能正确对待虬髯客并主动与之结识,是和她丰富的生活阅历分不开的。红拂长期生活在杨府,接触过各式各样的人物,因此,她一眼就能分辨清楚虬髯客的某些看似十分冒昧的行动,不过是侠客们不拘小节的一种表现。为了自身日后事业的发展,红拂夫妇亟须得到虬髯客这样的豪杰相助,这样,红拂对他的热情相待既避免了一场不必要的纠纷,又使彼此结成倾心之交,共同图谋大业。这正是红拂胆识超群之处。在我国文学史上曾出现过许多优秀的女性形象,但像红拂那样美丽、聪明而又有胆有识的女子还不多见,这是历来人们所以喜爱并赞赏这一形象的原因。
晚唐时期由于神仙方术的盛行,作品中所出现的这些侠客往往是些怀有特殊武技的半人半仙的人物。“风尘三侠”之一的虬髯客身上就明显表现出这个特征。
虬髯客在小说中一出现就给人以非同寻常的感觉。他中等身材,满脸赤红的络腮胡子,骑着一头行动迟缓的弱驴。他在灵石旅舍的举动显得十分乖僻,先是投囊于炉前,取枕欹卧,看红拂梳头。接着就向李靖夫妇讨肉吃,自己吃饱了,还把剩肉用乱刀切碎后喂驴。喝酒时,竟取出人头和心肝,以匕首切心肝,作为下酒之物,还告诉李靖,被杀者乃是他怀恨十年之久的背信弃义之徒。在他离开灵石旅舍时,小说写他“乘驴而去,其行若飞”。从这些描写里,我们看到虬髯客确与常人很不一样,乃是个半人半仙式的侠客。在这个侠客身上,表现出了粗犷、豪爽、不拘礼节和疾恶如仇等性格特点。
虬髯客和当时社会上的那些侠客还有明显的区别。他不仅广有资财,而且胸怀大志,有图王霸业的雄心,想在群雄逐鹿中夺取天下。但当他发现太原李世民才是“真命天子”时,他只得放弃原先的打算,主动地让位给李世民,远走海外,另图霸业。临行前,把全部资产赠给了李靖夫妇。并嘱咐他们:“持余之赠,以佐真主,赞功业也。”这里又表现出他的“识时务”、“知王命”和慷慨助人的特点。
在篇幅不长的《虬髯客传》里,能刻画出像李靖、红拂、虬髯客这样三个性格鲜明、英气勃勃的形象,这在它以前乃至以后的短篇小说里是少见的。
当然,小说艺术上的成就也是与故事情节的曲折多变、摇曳多姿分不开的。作品开始写李靖去杨府献奇策,目的是要权臣杨素招贤纳士、挽救颓局。但接着并没有沿着这一政治性的情节生发开去。读者事先怎么也不会想到李靖的这番慷慨陈词,竟博得了杨素身旁歌妓红拂的极度欣赏和由衷敬佩,从而引出了红拂深夜投奔李靖这一出人意料的情节。为摆脱杨素的查访,李靖、红拂只得匆匆离开西京去山西灵石旅舍暂住。但作品接着并没有沿着这条线索去描写李靖夫妇婚后的种种生活以及彼此可能产生的一些矛盾和冲突,而是突然让“风尘三侠”之一的虬髯客出现在灵石旅舍,作者随之把描写的重点又转向了风尘三侠之间的相互结识,以及所展开的一系列政治活动上来。循着虬髯客提出的“太原有奇气”这一线索,终于引出了“真命天子”李世民。而“真命天子”李世民的出现,又迫使那个“知天命、识时务”的虬髯客放弃了原先争夺天下的雄心,甘愿远走海外,另图霸业,从而又把情节的发展引向了一个新的方向。
小说整个故事情节就是这样波澜起伏,跌宕跳跃,使前后情节的发展既出于人们的意料之外,又入于情理之中,从而取得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一篇成功的小说里,总能有一些很精彩而又值得人们回味咀嚼的艺术场景,它们犹如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印刻在读者的记忆里。《虬髯客传》也为我们写出了一些精彩动人的艺术场景。如:开头李靖在杨府献策的场面,中间“风尘三侠”在灵石旅舍聚会和结交的场面,以及后来虬髯客、道人和李世民会见的场面。在这些精彩动人的画面里,各式人物的音容笑貌、举止神态、气质神韵都被表现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给人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细节描写是否运用得当和符合生活真实,是作品艺术描写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中,如果缺少一系列细节描写去充实它,那它们就会变得苍白无力,失去了真实感。《虬髯客传》之所以在艺术上取得这样明显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细节描写。不仅在主要人物身上,即使在一些次要人物身上,它的细节描写也使用得比较成功,往往一两个动作、三言两语就能把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和精神气质和盘托出。如作品对杨素的刻画,只突出描述了他见客时的举动,“每公卿入言,宾客上谒,未尝不踞床而见,令美人捧出、侍婢罗列,颇僭于上”这个细节,十分生动地表现出了杨素的“奢贵自奉”。又如写李世民“精采惊人,长揖而坐。神气清朗,满坐风生,顾盼炜如”,这种细节描写烘托出了李世民的非凡风度和超人气质,使这个“真命天子”的形象开始在读者面前挺立起来。
(原载《名作之园》,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