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在情节发展中成功地运用了大量“偶然的巧合”
人们大概都会有这样一个体会:在实际生活里,许多必然性的东西总是通过偶然性的事件表现出来的。人世间的种种悲欢离合往往是由偶然原因促成的。许多人物命运的重大转机也是通过偶然事件实现的,因此,文学家要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塑造出高度典型化的人物形象,就得认真地研究生活中发生的种种“偶然的巧合”,在作品的情节发展中加以巧妙的运用。
俗话所说的“无巧不成书”的“巧”就是指故事情节的种种巧遇和巧合。在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小说戏剧中,由于作者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成功地运用了“偶然的巧合”,使作品显得真实动人,取得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伟大的作家巴尔扎克在他的《人间喜剧》的前言里曾这样说过:“偶然是世上最伟大的小说家,若想文思不竭,只要研究偶然就行。”
但“偶然的巧合”必须运用得当。要在“偶然的巧合”之中能反映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只有这样才会使人感到真实可信,具有艺术说服力。那种离开了生活的必然性,单纯为了追求一件“出人意料”的效果,随心所欲地去描写,那非但收不到良好的艺术效果,而且还会使情节出现种种漏洞,破坏了人物形象和作品的艺术美。所以在运用“偶然的巧合”上也存在一个典型化的问题,只有那些对生活有深刻理解和丰富体验并在艺术上有很高素养的作家,才能熟练而巧妙地运用这种“偶然的巧合”。
在《水浒传》之前的小说中,在运用“偶然的巧合”上,总的来说是不成熟的。
《三国演义》在这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我们看到在《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作者曾大量运用了“偶然的巧合”,其中有不少用得很好,它们不仅给许多矛盾冲突带来了合情合理的解决;同时也使故事发展曲折变化,波澜起伏,富有艺术魅力。但无可讳言,也有不少“偶然的巧合”显得牵强附会,生编硬造,不合情理。这在描写诸葛亮和刘备的部分情节中就比较明显地存在着这个缺点,从而直接影响到人物形象的真实性。
在《水浒传》众多英雄“逼上梁山”过程中,作者曾大量地、成功地运用了这种“偶然的巧合”,从而出色地表现了人物性格,深刻地反映了农民起义的一些本质问题。
在林冲逼上梁山的故事里,作者就成功地运用了一连串“偶然的巧合”,一步步地把这个原先安分守己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引上了彻底反叛的道路。
林冲一出场,作者就写了他娘子受高衙内的调戏,这个看似极偶然的事件,却在林冲逼上梁山的过程中起了最关键性的作用。
但是要让林冲这样的人,最后主动地上山落草,那还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为了圆满地解决这个难题,作者在林冲刚到草料场时,不动声色地写了他因身上寒冷而出外沽酒这件事情。读者事先根本不会想到,这一偶然的事情,在林冲最后走上彻底反叛道路上竟起了这么大的作用!
正是由于林冲出外打酒,才使他在大雪压倒草厅时幸免于难。正因为草厅倒了,才迫使他只好去山神庙过夜,这就造成机会,使他有可能隔着庙门亲耳听到仇人陆谦一伙在火烧草料场后关于陷害他的种种议论,从而重新燃起积郁在他胸中已久的复仇之火,促使他毫不犹豫地宰了这伙凶恶的敌人。此后,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上山落草这条道路了。就这样一环扣一环,前后情节发展合情合理,没有一点漏洞。
从林冲“逼上梁山”的曲折过程中,我们看到“偶然的巧合”被作者用得多么巧妙,又多么自然,看不出一点人工编造的痕迹,一切都像生活本身那样真实。
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是他生活的目的。要使这样一个热衷功名利禄之徒走上反叛之路,真是谈何容易!但作者却按照生活的可能性,安排一系列“偶然的巧合”,让他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碰壁,走投无路,最后只好加入造反队伍。作者是让他失陷“花石纲”,迫使他不能回京上任,只得逃去他处避难。但这没能动摇他向上爬的决心。事后他用了贿赂的办法争得了官复原职,不料又被高俅用罪过深重“难以委用”的借口赶走。但这一打击仍不能减弱他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在卖刀被欺杀了牛二,充军到了北京城,碰巧遇上了旧相识梁中书。梁中书给他开枷和留在厅前使用,顿时又把他胸中的功名利禄之火扇旺了。为博得梁中书的青睐,他在比武场上斗狠逞能,使尽了浑身解数。
但时运不济,他在为梁中书押送“生辰纲”的过程中,尽管表现得兢兢业业,格外的机警、干练,但到头来还是敌不过江湖上众好汉的精心谋划,终于在黄泥岗上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所护送的“生辰纲”被人夺走。“生辰纲”被劫的后果对杨志来说实在太可怕了。此时此刻,他已陷入了走投无路的绝境,除了上山落草已别无出路了。
《水浒传》里使用的许多“偶然的巧合”都是经过作家的精心选择,有生活必然性作基础,因而显得合情合理,使人相信生活本来就是这样,而且应该是这样,表现出很高的典型性。
《水浒传》在小说艺术典型化上所取得的上述三个方面的成就,为我国小说创作开拓了一个新的局面,也为后来《红楼梦》这样的不朽巨著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艺术基础。
(原载《文学遗产》1985年第1期,收入《北京大学百年国学文粹·文学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