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效用的概念
效用是指某一物品能够满足人的生命体的需求或欲望的能力。根据生命科学理论,生命需要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新陈代谢),从而导致生命体对外界物质与能量产生持续的需求。马斯洛对人类需求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发现人类的需求符合“层次理论”,即:需求可分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上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五个层次。[1]各层次需求之间具有如下关系:
(1)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了,需求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求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求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2)五种需求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和感情上的需求都属于低一级的需求,这些需求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高级需求,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无止境的。
(3)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求,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求占支配地位,并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求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求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求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求发展后,低层次的需求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生理上的需求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命体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等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因此,生理上的需要是推动人类行动的最强大动力。而如何满足生理性需求、满足什么样的生理需求以及满足谁的生理需求,便是经济学中如何生产、生产什么和为谁生产的三大基本问题,因此,生理性需求属于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安全需求是指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等方面的需要。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安全需求也存在如何提供安全服务、提供什么样的安全服务,以及为谁提供安全服务的问题。因此,安全性需求也属于经济学研究的范围。[2]
效用论者认为物品的价值并非是物品内在的客观属性,而是人的欲望同物品满足这种欲望能力之间的关系,即人对物品效用的主观的“感觉与评价”。他们认为“效用”是“价值”的源泉,“效用”是“价值”形成的一个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价值”的形成还要以物品的稀缺性为前提。稀缺性是指物品供给的有限性,“稀缺性”与“效用”相结合才是价值形成的充分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