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接触性路径
接触性路径指通过贸易、金融直接的国际经济联系,由经济基本面引发的危机跨国传导。包括贸易路径和金融路径。
一 国际贸易路径
关于国际贸易联系是否是危机传导的主要路径,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贸易联系不是危机国际传导的重要因素。如巴西与俄罗斯直接贸易很少,在第三方的市场竞争也很少,但1998年俄罗斯危机却对巴西产生了严重影响。在危机传导的早期重要文献中,Masson(1998)把贸易联系视为“溢出”,并认为由于竞争效应较小,“溢出”不是1994年墨西哥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危机跨国传导是多重均衡结果。Baig和Godfajn(1999)也认为贸易不是亚洲危机传导的重要因素,因为五国贸易联系并不突出,四国中的任何一国对泰国的出口在总出口的占比都不足4%。
另一种观点认为,双边直接贸易和在第三国市场竞争是危机跨国传导的重要因素。如阿根廷是巴西的主要贸易伙伴,1999年巴西的货币贬值对阿根廷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Eichegree和Rose(1999)考察了1959—1993年20个工业国家贸易传导危机的可能性,认为贸易关系超过宏观经济相似性是危机传导的决定渠道。Glick和Rose(1998)分析了1971—1997年5个主要货币危机,指出:国际贸易导致货币危机跨国传导出现区域性特点,“贸易联系越大,发生危机的可能性越大”,贸易的区域性导致危机跨国传导的区域性;国际贸易地区格局对危机跨国传导作用远远超过宏观经济的相似性和金融的影响。Forbes(2000)没有利用贸易总量等宏观经济数据,而是用公司数据测算什么类型的公司受东亚和俄罗斯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结果显示,贸易联系的两种类型:竞争效应和收入效应是亚洲金融危机和俄罗斯金融危机国际传导的重要因素,并认为贸易联系是传导的主要渠道。
贸易溢出对危机的传导主要通过竞争效应、收入效应和廉价进口效应实现。
1.竞争效应。指通过改变相对价格影响国家在海外市场竞争力。即危机国通过货币贬值提高本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削弱贸易伙伴国出口产品竞争力而将危机冲击由本国传导到贸易伙伴国。如果一国贬值本国货币,则该国出口在国际市场获得竞争比较优势,而出口相同产品的其他国家则失去相对竞争优势。在既定产业中,如果危机国的出口在全球生产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危机国出口产品价格的下降将会导致其全球价格下降。为此,即使一国没有在特定市场中与危机国展开直接竞争,其出口的竞争优势也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Forbes,2000)。
Gerlach和Smets(1995)第一次建模,说明一国货币贬值如何影响贸易流动并由此导致另一国危机。在其模型中,两国通过商品和融资建立了贸易联系。一国的汇率冲击导致本国货币贬值和本国商品出口竞争力的提高,以及另一国家贸易赤字和中央银行国际储备减少,最终冲击另一国货币。
Gorsetti等人(2000)发展了一个复杂而缜密的模型,说明危机如何通过贸易渠道在国际范围内传导。根据他们的模型,一国货币贬值将通过两个路径影响另一国。一是货币贬值降低了本国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转移了生产同类产品国家的需求。二是廉价商品出口改善了另一国的贸易条件,在名义收入既定的条件下,提高了另一国家消费。上述任何一个路径的影响都很重要,为此,一国的贬值并非必然导致另一国福利损失。
2.收入效应。当危机影响了本国收入水平(或者收入分配)和增长率时,会降低该国对海外商品的进口需求,从而降低其他国家对危机国的出口。直接出口到危机国的其他国家会发生商品需求转移。大多数实证研究假定危机对收入的影响是负面的,即危机不利于一国收入增长,因为90年代危机导致经济增长收缩和总需求下降,但历史经验表明,货币危机对增长和需求的影响既有利也有弊。历史上几次货币危机案例表明,货币危机引发货币贬值,货币贬值也提高了危机国的增长业绩和总需求。因此,收入效应的效果并不确定。
3.廉价进口效应。当一国贬值本币,降低了本国出口商品相对价格,并改善了其他国家的贸易条件时,会发生廉价进口效应。在商品价格较低的情况下,非危机国可以在一个更低的价格上进口,在名义收入既定的条件下,“廉价进口效应”对非危机国起到了积极供给冲击的作用。当危机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生时,这种贸易关系对国家福利具有积极影响。
危机通过贸易联系传导会产生什么效应取决于各国应对危机的方式。Forbes(2001)认为应对危机的方式不同,贸易传导的效果也不同。如果一国通过货币贬值应对危机,则会产生竞争效应;如果一国保持汇率稳定,则竞争效应不明显;如果一国通过大幅度提高利率的方式应对外汇市场的压力,则会产生收入效应;如果一国保持利率的基本稳定,则不会产生明显的收入效应。这项研究对国际组织应对未来金融危机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即如果贸易联系是危机在国际传导中的重要因素,多边援助和紧急援助措施在减少跨国联系中的作用则非常有限。但从积极的方面看,它可以通过汇率和利率政策影响危机的传导(Forbes,2001)。
对于通过贸易路径如何将危机由一国传导到另一国,国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Kristin J.Forbes(2002)运用总贸易流动测量了90年代危机最严重的16个国家贸易联系在危机中的重要性。研究发现,贸易联系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危机跨国传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竞争效应和收入效应负面影响比较大。即如果一国在同一产业中与危机国存在竞争,或直接对危机国出口,则危机期间该国的股票收益将明显下降。但廉价进口效应的效果不明显。贸易联系的三个路径同时作用的影响比对宏观经济影响大。
Habibullah Khan,Wing-Keung Wong和Siok Khai Yeo(2005)利用38个国家的样本数据,研究了四大危机,即在1982年墨西哥债务危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9年巴西危机中,危机如何通过贸易渠道实现跨国传导的。研究结果显示,贸易联系是导致危机跨国传导的重要因素,贸易越开放,发生危机传导的概率越高。危机通过贸易联系在国际传播通过三个路径,一是竞争效应(相对价格的变化影响了一国海外竞争力);二是收入效应(危机影响收入和进口需求);三是廉价进口效应(贸易降低了贸易伙伴的进口价格并发挥了积极供给冲击作用)。如果两国发生贸易联系,或者是双边的贸易联系,或者是通过第三国市场的竞争,一个国家的危机会改变相关产品的价格和数量,对其他经济体具有溢出效应。如1999年巴西发生危机,巴西主要贸易伙伴阿根廷受到巨大的影响。为了降低危机传导概率,国际组织如WTO应该鼓励各国发展多边贸易,改变区域贸易一体化的状况。
二 金融路径
相关研究虽然认为贸易在危机跨国传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承认贸易只是影响危机传导的部分因素(1/4),金融联系和投资者行为等其他因素也非常重要(Forbes,2001)。
Van Rijckeghem和Weder(1999)认为在解释危机的跨国传导上,金融联系可能比贸易联系的作用大。他们运用国际清算银行数据,以及一系列贸易和宏观经济变量,计算了墨西哥、泰国、俄罗斯危机期间,危机爆发国影响其他国家的概率。研究发现,如果在模型中只考虑贸易联系或金融联系,其影响概率都比较高;但如果同时考虑贸易和金融联系,则其中之一更重要。为此,他们认为,共同的贷款者在危机跨国传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强调,在这三大危机中,贸易和金融的联系高度相关,很难区分两者的影响。
Francesco Caramazza、Luca Ricci、Ranil Salgado(2004)考察了20世纪90年代危机通过共同贷款者在41个新兴市场国家的扩散。研究显示,金融联系在墨西哥、亚洲和俄罗斯危机跨国传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危机发生国金融联系越强,危机传导的概率越大,并可导致危机的地区集聚。IMF综合溢出效应报告也指出:在全球冲击的传导过程中,金融渠道最为重要。
关于金融路径的传导,主要通过共同贷款人(如商业银行)、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等渠道。
1.共同贷款者
共同贷款者是引发危机外溢和传染的一个重要渠道。如果一国有共同的出资人(债权人),贷款者为应对危机,或者会缩短其贷款期限,或者收回对另一国的贷款。债权人调整其贷款资产组合的结果,一国的金融危机(国家1)会对另一国(国家2)金融市场形成压力。日本银行在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以及美国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初拉美债务危机中都扮演了共同贷款人角色。
Francesco Caramazza、Luca Ricci、Ranil Salgado(2004)专门研究了共同贷款者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作者对41个新兴市场国家研究显示,一旦国内外经济基本面和贸易溢出得到控制,则金融联系和其脆弱性在新兴市场危机传导中发挥重要作用。因而,通过共同债权人与危机始发国建立的金融联系非常重要。它不仅大大增加了危机的概率,而且会表现出危机爆发的区域性特点。
Caramazza、Ricci和Salgado(2000)、Kaminsky和Reinhart(2000)、Van Rijckeghem和Weder(2003)研究认为,银行溢出和共同贷款者在危机传导中发挥重要作用。一国与危机国金融关系越紧密,越容易受到危机国金融冲击。
2.机构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是危机跨国传导的重要路径。当一国爆发金融危机时,国际投资者卖出其在第三国的资产对冲风险,给这些国家带来了资产价值下行压力,导致危机跨国传导。具有国际性交易的金融资产和流动市场的国家往往容易遭遇危机传导。
Frankel、Schmukler(1998),Kaminsky、Lyons和Schmukler(2000,2001)强调了共同基金在危机传导中的作用。当价格下跌时,共同基金卖掉资产从一国转入另一国,金融冲击也从危机国传导到另一国。Kaminsky、Lyons和Schmukler(2001)发现在泰国危机中,最大的共同基金撤出资金,影响了中国香港和新加坡金融市场流动性。Kaminsky、Lyons和Schmukler(2000)的研究也显示,由于共同基金大量撤出资金,导致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迅速传入阿根廷和巴西。
3.金融市场
特定国家的负面冲击会降低对其他国家资产的需求,当资金管理者调整不同国家的固定比重时,传导机制发生。因此,在特定国家股票下跌后,管理者会转移其他国家的资产以平衡其投资组合。当基金管理者实行套期保值时,会产生更复杂的传导机制。
Iaimur Balg和Ilan Goldfajn(1999)考察了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危机如何通过外债市场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和菲律宾金融市场传导。研究发现,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由于金融市场不稳定,市场参与者将资金从危机发起国转移到其他市场,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导致危机通过各国货币和债券市场的联系在国际传播。
Matt Pritsker(2000)认为非理性只是导致危机传导的因素之一,并专门研究了金融危机理性传导的五大路径:实际部门联系、共同贷款人、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的互动。
图2-1 金融传导路径
如图2-1所示,箭头表示传导的路径。RSi代表实际部门,FMi代表金融市场,NBFMP代表非银行金融市场参与者(如对冲基金和共同基金),FI代表金融机构。危机跨国传导的路径如下:
(1)实际部门联系。如路径1所示,危机通过直接的贸易联系(商品或服务贸易)由国家i传导到国家j。通过贸易联系传导是因为两国货币挂钩,国家i受到实际冲击后使本币贬值,或者由于投机被迫贬值后影响了国家j的国际竞争力。
虽然贸易直接联系能解释经济联系密切的国家之间的传导,但无法解释巴西、俄罗斯之间的传导,或者巴西和南亚经济体之间的传导。传导渠道的另一路径是国家i的实际冲击对跨国银行的资本结构产生了不利影响。
(2)共同贷款者。如路径2所示,危机由国家i传导到国家j是通过共同的贷款者。
(3)金融机构。如路径3所示,通过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借贷,改变贷款组合,危机由国家i传导到国家j。
(4)金融市场。如路径4、5所示,危机通过共同贷款者传入金融市场,金融市场资金流动性变化反过来影响银行的贷款组合,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互动,导致危机由国家i传导到国家j。
(5)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的互动。如路径6所示,对国家i实际部门冲击影响到了国家i的金融市场。如果非金融市场参与者在国家i有头寸,它可能改变在国家i的头寸以应对冲击,也可能随着冲击的变化改变在其他国家包括国家j金融市场的头寸。最终国家i的实际冲击通过非银行金融市场参与者转移到了国家j。冲击转移的渠道是通过非银行金融市场参与者(NBFMP)传染金融市场的(FM)。
对于债务危机如何通过接触性路径由一国传导到另一国,国外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以欧债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为例,欧洲占美国出口市场的20%,拥有美国在海外资产的50%以上,欧洲对美国直接投资(FDI)一直占其总投资的20%。根据Nahid Kalbasi Anaraki(2012)的研究,美国经济将受到欧债危机的严重影响。欧债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主要通过五个路径:一是美国对欧出口减少。即欧洲低速增长降低了对美国产品的进口需求。研究显示,由于欧元对美元贬值降低了美国可贸易产品竞争力,预计欧债危机将使美国对欧出口减少大约5.4%。这只是直接贸易的影响。如果考虑到其他与欧元挂钩的国家和地区,或将欧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国家,则欧元贬值将使美国出口进一步减少。二是欧洲对美直接投资(FDI)下降。随着欧元对美元的贬值,资本会流入新兴市场而不是美国市场,并导致欧盟GDP下降,预计欧盟对美国FDI至少降低9.7%。三是美国股票下跌。由于美国股票市场与欧洲市场联系紧密,欧债危机使美国股指下跌,美国道琼斯指数至少会下跌6%。四是美国在欧洲的资产缩水。欧债危机对美国最重要的影响是,美国在欧洲海外资产价值大约缩水160%。五是美国银行和股票经纪人对欧洲银行和非金融机构的债权大约下降了29%。
Catherine Rampell(2011)预测了欧债危机对美国经济的潜在影响。她认为欧债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主要通过三个路径:出口、股票市场和债务。(1)美国对欧洲出口减少主要源于欧洲较高的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欧洲需求减少,以及美元对欧元升值使其出口竞争力下降。(2)美国和欧洲股票市场强相关,欧洲股票市场下跌意味着美国投资组合价值下降(财富效应)。(3)债务风险和传染贷款渠道。美国银行拥有巨额的法国债,而法国拥有巨额的意大利银行债,如果意大利违约后法国银行违约,美国银行将遭遇债务危机,从而严重损害美国金融市场,最终导致美国经济增长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