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文献中重庆的原始先民
一 巫山十巫据峡江
十巫在三峡地区活动的历史,各类文献史籍多有记载。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曰:“大荒之中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
《山海经·大荒西经》亦载曰:“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
另外《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巫,《世本·氏族篇》有巫诞,以上共计有十六个巫。
灵山即巫山,《说文解字》云:“灵,巫也,以玉事神。”灵、巫古本一字,故袁珂注《山海经》曰:“灵山即巫山。”
巫山诸巫具有多重意思。首先,他们是大巫山地区诸氏族部落的首领,同时又是一群巫师,是酋长兼巫师之类的人物,而且还是一批掌握了“不死药”的神医,因此又是神巫兼神医式的人物,可谓一身而三任焉,他们或上下于天,宣达神的旨意,或奉命用仙药为人治病,如奉天帝之命用不死药救活无罪而被杀的窫窳。其次,诸巫的另一层意思是指大巫山中一些氏族部落,并在其后加以“国”字称呼,如《山海经·海内经》载:“巫咸国在女丑北……”
三大盐泉并非由巫山诸部大家平等共享,而是由三大部落单独控制着,巫咸国占据今巫溪宁厂镇的宝源山盐泉;由巫臷国控制彭水郁山镇伏牛山盐泉;由神女部落控制盐水。
二 宝源山盐泉与巫咸国
《山海经·海外西经》载:“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保山,群巫所以上下也。”
关于巫咸国《巫溪县志·附录·巫溪及古巫咸·巫臷国名考》曰:“以‘巫咸’名国,这个‘咸’就与‘盐’有关。《说文》云:‘盐,鹹(咸)也。’……任乃强《华阳国志校外备注·说盐》:‘鹹字,古原作咸。加心,为感觉之感,加水,味则减,为减退之减。故可设想,咸即古代用以表示食盐之字,’巫溪盐泉,古亦称‘咸泉’。《舆地广记》:‘故北井县(今巫溪)有巫溪咸泉。’今巫溪县境咸水乡有咸水坝,易溪乡有咸池子,都因该地出盐卤而得名,呼盐为咸,古今相同。由此可知‘巫溪咸泉’所在地的今巫溪县在唐尧时为巫咸国本土,巫溪咸泉所出之宝山(登葆山),即巫咸国首会(或部落)所在地,看来巫盐开发始于巫咸国之时,继唐尧之后,巫溪巫山属‘巫臷’。”
上述分析有一定道理,巫咸国的来源应与他们占据巫溪宝源山咸泉,拥有泉盐有关,但是,关于巫咸国存在时间笔者却不敢苟同,该“国”并非始于唐尧,而是比尧早得多。
《路史·后纪三》谓:“神农使巫咸主巫”,则巫咸为神农时人,其时代尚未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太平御览》卷七九引《归藏》曰:“昔黄帝与炎帝争涿鹿之野,将战,筮于巫咸。”说明远在黄帝以前他们便立国于此,并因用盐供应中原,得黄帝赏识,被任为他的巫师。
《艺文类聚》卷七引晋代郭璞《巫咸山赋》曰:“盖巫咸者,实以鸿木为帝尧医。”光绪《巫山县志·山川》认为巫咸山在巫山县南隔江三里,与南陵山并列的一座山峰——即巫山诸峰之一。此时巫咸又为尧之医师。
关于巫咸国结束的时间也不是唐尧以后,这已为史料所证实。
《太平御览》卷七九○引《外国图》云:“昔殷帝打戊,使巫咸祷于山河,巫咸居于此,是为巫咸民……”大戊即商汤第五代孙,第十位商王,尚属商代前期。
《楚辞·离骚》:“巫咸将夕降兮,怀淑糈而要之。”王逸注曰:“巫咸,古神巫也,当殷中宗之世。”殷中宗即殷帝大戊,此亦谓巫咸为殷王大戊之巫。
《尚书·君奭》曰:“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相传巫贤即巫咸之子,为殷王祖乙宰相。乙组即殷王大戊之孙,帝河亶甲之子。
由此可见,巫咸国的存在至少到殷王祖乙之后,此已很接近商代中期了,显然此后即为庸国所灭。
庸国灭巫咸,占有宝源山盐泉,拥有泉盐的庸国国力更加强盛,在商朝末年各周边附庸中,最强大的就数庸国。故周国从太王古公亶父起,便着意拉拢庸国,使之成为周国的重要羽翼,事情果然有利于周的方向发展,当武王姬发率八百诸侯伐纣,在牧野誓师时,周的八大与国中,庸国居第一位,也是八百诸侯的第一位,这绝非浪得虚名,而是实力比较的结果。
三 由中原而来的巫□国
关于巫臷国《山海经》有两条记载:《大荒南经》曰:“有臷民之国。帝舜生无淫,降臷处,是谓巫臷民。巫臷民盼姓,食谷,不绩不经,服也;不稼不穑,食也。爰有百兽,相群爰处,百谷所聚。”
《海外南经》曰:“臷国在其东,其为人黄,能操弓射蛇。一曰臷国在三毛东。”作为巫山群巫之一的巫臷显然应在三苗(即三毛)西,而不是三毛东,此衍文有误。
上述《山海经·大荒南经》的记载,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人间乐园的图景,我们从这段记述中看出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巫臷国出现的时间问题。帝舜仍为中原华夏集团首领,其时已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约公元前21世纪;二是巫臷并非当地土著,而是中原华夏族的一支南下巫山地区而建立的,这是很有可能的。据《汉学堂丛书·六韬》曰:尧“与有苗战于丹水之浦”,当尧指挥的华夏大军打败有苗,有苗南退以后,尧将自己的儿子丹朱封在这一带,为丹水部落的酋长,丹水流域已是巫山的边缘了。继尧而立的舜让自己的儿子无淫向南一些,进入大巫山地区,其可能性最大了。三是说明他们拥有足以换取各种衣食动用之物的东西,故才能够百谷所聚,不织而衣,不耕而食,也才能不狩不猎而有野味,不渔而有鱼虾、水产,从而出现百兽群处,鸾凤歌舞。这是什么东西?那就是盐,巫臷民拥有盐泉,制成食盐。
人谁不吃盐?广大不产盐的地区的人民,只有拿了自己有而巫臷民又需要的物品来换取食盐,以满足自己生活所必要。
《巫溪县志》(新版)附录所说巫臷“继唐尧巫咸国之后,巫溪、巫山属巫臷国”。包括任乃强先生都持这个观点。我们认为这个论点尚可商榷。占据宝源山盐泉的巫咸国长盛不衰,从上古神农氏到殷商王朝的中期他们都牢牢地掌握着这座宝山,何来唐尧后被巫臷所占据呢!
笔者认为巫臷民所占之盐泉只能是彭水县郁山镇的伏牛山盐泉,所建之巫臷国更符合“左洞庭,右彭蠡”的三苗之西,因洞庭湖之西即湘西,再其西即黔中之地,即进入伏牛山盐泉之盐供应范围。伏牛山盐泉并不偏僻,有多条道路可达,其水路有大江转乌江,有清江转郁江,也有从湘西沅江转支流酉水取陆路进入伏牛山,也有从乌江上游的贵州东北部沿乌江而下至伏牛山。巫臷民过丹水从汉水支流堵河上游官渡河再沿神农溪到长江,过江即清江上流,再转郁江到伏牛山,实是一条比较便捷的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