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发景区利益相关者系统管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 研究方法

本书是将包括生态系统在内的景区利益相关者当作一个开放性复杂系统进行研究,目的是要构建景区利益相关者系统协调机制,以降低或消除景区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和矛盾,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促进景区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本书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1)跨领域研究。杰伊·B.巴尼和威廉·G.大内(1986)曾指出:“组织理论的研究中一直存在从其他学科借鉴理论的历史,例如最近提出的种群生态理论就是借用的生物学中的概念,组织文化则更多的是来源于人类学理论。”景区利益相关者系统研究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的研究主题,它的研究需要多个学科的理论知识,且跨学科研究正被广泛应用。对此,本书综合运用系统科学、协同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数理统计等多学科的理论及方法,对研究目标展开研究。

(2)文献归纳与演绎。通过查阅国内外利益相关者理论、景区利益相关者分类与优先度评价、协同理论与方法在景区的利用等相关研究文献,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推理,在了解现有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的同时,为本书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借鉴。

(3)理论研究与案例研究。在探讨利益相关者、协同学等理论及方法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构建景区利益相关者系统优先度评价模型、协调机制作用机理模型以及景区利益相关者协调机制,并以恩施大峡谷为例展开案例研究。

(4)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通过发放和回收问卷收集资料,然后利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及回归分析等,并结合专家打分法评价景区利益相关者优先度及景区利益相关者系统协调度。

(5)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本书在定性描述的基础上总结规律,构建景区利益相关者系统协调机制作用机理逻辑模型和协调机制逻辑模型。定量方法主要应用于问卷统计分析景区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景区利益相关优先度评价,应用基于矢量模型的多维度协调度评价方法测评景区利益相关者系统协调度。

二 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是全书从问题提出到应用什么理论、采用什么方法去解决什么问题的总体规划性文件。本书技术路线安排如图1-4所示。

三 结构安排

根据以上的研究技术路线图,本书的结构如图1-5所示。

根据结构安排,本书分八章进行论述:

第一章,导论。首先定义了本书的研究对象;其次介绍本书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并说明研究目标及研究思路、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以及结构安排;最后明确本书的主要创新点。

图1-4 技术路线

图1-5 结构安排

第二章,核心概念及其理论基础。首先定义了景区、景区利益相关者、景区系统和景区利益相关者系统;其次对国内外包括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在旅游中的应用,利益相关者协调机制、组织协调度测量、系统科学及协同学相关理论等各方面的文献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研究中的不足,进而明确本书的切入点和研究重点以及相关理论基础。

第三章,景区利益相关者系统及其属性分析。本章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介绍了景区发展历程,即从“社区生态系统”到“景区‘利益相关者系统’”;其次分析景区利益相关者系统的内外复杂性,在此基础上采用专家意见法筛选指标,应用模糊AHP法和多属性决策对景区利益相关者进行优先度评价并分类,为下文的精准化管理提供基础。

第四章,景区利益相关者系统协调机制作用机理研究。首先分析了景区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及其行为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景区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及其对景区发展的影响;其次分析了景区利益相关者系统演化过程,分析了景区利益相关者系统自组织演化以及协同和涌现的过程;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景区利益相关者系统协调的逻辑关系模型和协调机制作用机理的逻辑关系模型。

第五章,景区利益相关者系统协调机制的构建。任何机制的存在价值都是为实现一定目标服务的,因此,笔者首先应用基于可达矩阵的目标集成方法集成了景区利益相关者系统公共目标;其次在分析景区利益相关者系统演化和影响景区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景区利益相关者系统协调机制结构模型;最后根据结构模型设计了包括目标协调机制、利益协调机制、信任机制、预期管理机制等在内的七个理性自组织协调机制和包括制度保障机制、政策激励机制、效用转移机制在内的他组织约束机制。

第六章,景区利益相关者系统协调度测评。本章主要介绍利益相关者系统关系协调度测评的方法。遵从内涵界定—指标体系构建及量表开发—方法—步骤—评价的流程,本章首先对景区利益相关者系统协调度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其次根据前文优先度评价结果和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的调查结果,在进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参考德威利斯(2004)的量表设计方法设计景区利益相关者协调度评价标准和直接不协调矩阵调查分析表,设计景区利益相关者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发量表以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介绍了评价方法、评价步骤和计算模型。

第七章,景区利益相关者系统协调机制案例研究。本章以恩施大峡谷为例,对上述研究进行案例分析,根据恩施大峡谷的利益相关者系统实际情况设计协调机制并进行机制作用效果评价,本章是对第三章到第六章内容的应用和验证。

第八章,结论与展望。本章对所研究的内容作了全面总结,并就研究的主要贡献、缺陷与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展望进行说明。

笔者提出了景区利益相关者系统的概念,并将生态环境纳入利益相关者范畴,运用协同学理论分析景区利益相关者系统演化机理,系统分析了景区利益相关者系统自组织演化和协同涌现过程,构建了景区利益相关者系统协调机制作用机理逻辑模型和协调机制结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从自组织和他组织角度构建了景区利益相关者系统协调机制。在评价景区利益相关者优先度时,考虑到人们对指标体系理解和判断的实际困难,采取了区间赋值法,构建了模糊层次矩阵,提高了判断精度。为测评景区利益相关者系统协调度,构建了基于矢量模型的多维度协调度评价方法,解决了多维度协调度计算的难题。


[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2] 朱英:《2016年国内旅游总收入3.9万亿元》,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shuju/2017-01/09/content_5158138.htm。

[3] 依绍华:《民营企业进行旅游景区开发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旅游学刊》200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