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关系“强”在哪里:网络参与下地方政府决策回应模式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一 研究思路

本书以公民权利为起点,通过对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内涵阐释,围绕着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参与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重大问题,通过提出问题、解释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验证优化五个步骤来全面展开课题研究,即文献收集、梳理政策理论——资料提炼、建构分析模型——检验模型、论证相关要素——经验借鉴、提出相关对策、制度创新——检验政策设计并优化(如图0-3)。

图0-3 本书研究框架

在整个研究框架中,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论证相关要素:主要通过运用计量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以网络参与政府决策典型案例的政府回应过程的实证研究来解读和检验本书提出的理论模型,分析网络参与下地方政府决策回应各种模式的主要特点、网络舆情、主体行为模式、作用机理和回应效果等。

提出相关对策、制度创新:建立在调研访谈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网络参与进行积极的引导,并对网络治理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提出在网络参与环境下如何改进政府回应力,化解网络政治风险,引导规范、有序的网络参与,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等有效的政策建议。

以实证研究验证对策设计:通过定量与典型案例分析检验制度创新和对策设计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并根据研究结果修正对策设计。

二 研究内容

本书主要回答一个核心问题:网络时代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如何有效吸纳公众意见,实现决策者与公民的良性互动?据此,本书主要分为以下六个方面,相应地,本书结构也由导论和六章内容组成:

①网络参与和地方政府决策回应的理论阐析。在理论上界定网络参与和政府决策回应的完整内涵,从根源上厘清网络参与下政府决策回应的动力,深入研究网络参与对政府决策的作用与影响机制。

②网络参与下地方政府决策回应的模型建构。通过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出理论假设,运用相应理论及技术方法完整有效地建构网络参与下政府决策回应的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抽象出在网络参与下地方政府决策回应的各种模式。

③网络参与下地方政府决策回应模式的实证检验。通过定量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选取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式验证其信度和效度。根据实证研究,找出现存问题症结,以便为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④网络参与下地方政府决策回应的模式类别分析。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前面抽象出的在网络参与下地方政府决策回应的各种模式(鸵鸟模式、杜鹃模式、蜂王模式、鸳鸯模式等)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相互之间的共性特征、个性特点以及作用机理,并以之考察当下中国网络参与下地方政府决策回应的现状及产生根源。

⑤网络参与下地方政府决策回应的经验借鉴。分析当前中国的地方政府决策回应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提炼出网络参与下国内外的地方政府决策回应的典型经验与模式,包括自治型治理模式、共管型治理模式和管制型治理模式等,并分析其启示与借鉴,以此作为本书进行创新性设计的现实依据。

⑥网络参与下地方政府决策回应的对策研究。根据前面的研究,进行创新性设计。提出在网络参与背景下,推进符合我国客观发展现实,提升地方政府决策有效性和治理效能的对策建议,即分别从政府与公众两个主体层面提出完善网络立法、规范网络参与秩序、增强与政府间的互信与互动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