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建德市航头镇大店口村 篾匠传艺
俗语称:良田千顷,不如一技半艺在手。大店口考坑溪有个小有名气的篾匠叫周雪其,原本是兰溪水亭人,从10岁起就开始跟随父亲和两个叔叔学竹匠行当,是个地地道道的乡村匠人。
旧时带徒,规矩重,家法严,破竹拉丝稍有不均就会遭责骂,甚至挨打,一天到晚只有埋头干活。“那时候,我时常坐在一边看着父亲做活,从山上背下的新鲜楠竹,父亲挥刀整理,用篾刀将整根整根的竹破成篾坯,竹子破伐爆响声声,屋子里都是噼噼噼的声音。随后,一条一条的竹坯又撕扯成一条条薄薄的有些透明的篾片,就单单撕篾片这活,我就学了半年多。”周雪其老人回忆道。
“所有的工匠里,篾匠最辛苦。周雪其23岁做工找活来到大店口,当时就驼了背,因为篾匠天天弯腰做工,不能走动,其他工匠下雨不干活,活干完就可以休息,可篾匠不行。做得不好,主人不满意。当时农村每家毛竹器都很多,很容易比较手艺的精良。”退休教师刘银德感叹说。
手上有技艺的人是最为村民们所爱戴的。由于手艺出众,给周雪其介绍对象的人也不少,不久周雪其就在考坑溪成家落户了。周雪其做过的竹器用具,大致有竹箩、竹席、竹筛、簸箕、火□等,大凡农村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篾制用具,他都能够编制,只要出自周雪其之手的竹制器具都很精致,手头的每件活他都当作一件艺术品来制作,虽然周雪其还不明白什么叫工艺品,但他每一件都用心去做,做到物有所值。
“东西应做得值这个价钱,让人家觉得值得,我才会安心。”周雪其说。村民要做篾器,一般周雪其都上门做活,每次他很早就扛着工具箱上门,到了饭点,东家都会喊周雪其吃饭好几回,他总是说“还早呢,干一阵再用吧。”手艺好,人勤快,村里人并没有把他当“外地人”,有活都会找他来做。他编织的竹器不仅出篾均匀,宽窄厚薄适中,更重要的是结实、美观,用起来轻便爽手。
那时农村里流行鞋盒(本地人叫“鞋箩”。为妇女做针线活时用的盛具),是姑娘出嫁时必不可少的一份嫁妆。姑娘对鞋盒的规格要求是新颖、精致,周雪其从未做过鞋盒,好学的周雪其在得知本村有个叫周元庆的竹匠擅长做鞋盒,他便从东家那借来鞋盒,兴致勃勃地研究起来。经过一番创新,周雪其做的鞋盒无论是做工还是款式都是一流的,很受姑娘的青睐。从此,周篾匠的名气大振,远近几十里的农户,但凡女儿出嫁,都会上门请他编鞋盒。
“用楠竹性硬,编织晒席、箩蔸最好;水竹性柔,编织睡席非它莫属;金竹刚柔兼具,编织簸箕、筛子再好不过。再如,编箩蔸,箩身非得用楠竹,而挽口,则非得用棚竹,并且是新生的嫩竹,又得是刚脱壳没生枝丫的,还得划好后用水煮。”除了从不乱用竹子,周雪其对不同竹、不同时段的不同特性都有一定的研究,春天的竹子正值复苏期,这时编织的竹器是不耐用的,易生虫,此时请他,就是给再优厚的待遇也不去,做活得为主人家负责;夏秋的竹子硬度大,却无韧性,易折断,这时他也是拒请的;冬天的竹子最好,无论用来编织什么,编制时用来顺手,成形的器具轻巧耐用”尽管天气寒冷,村民请他,他也是有请必到。
“一条好竹席颜色越睡越深,修修补补能用上六七十年,传子传孙,天热的晚上睡在上面都不用开风扇。”说起手编竹席的好处,老周一脸的骄傲。据了解,竹器用具鼎盛时,航头一带的手工艺人也有上百人,先前周雪其还有几个徒弟跟着学手艺,因为辛苦,几个徒弟早就歇手不干另择其业了。
一到暑假,孩子们都喜欢跑周雪其家,在这摆弄竹器,过家家,老周从不对孩子们发脾气,甚至还会分糖给孩子们吃。老周喜欢用撕篾的手摸孩子们的脸蛋,孩子们都会叫起来,摸着老周刚摸过的地方叫“痛咧”。听见孩子喊,周雪其便哈哈大笑,伸出手,将掌心亮给孩子们看:掌心厚厚的茧,手指有一道道已结疤的伤痕,粗糙得像麻石。
在七十多年的篾片飞舞岁月里,周雪其度过了青年和中年时代,渐渐的老了,手心不是老茧就是口子,背脊也就慢慢地长弯着再也伸不直,额头上、眼角上有着深深的皱纹,瞳仁发黄,很是浑浊,有着稀疏而白色的胡茬子,做工的速度也不如从前快了。他的两个儿子当过他的助手,学过撕篾,但是没有将做篾作为营生的手艺,周雪其对此有些遗憾,“年轻人,怕是不愿吃这个苦头咯,和我们那个时代不一样了。”已是耄耊之年的老周,虽然驼着脊背,但对于手艺精巧的追求仍然表现出年青人的盛气。
“我这辈子已经用了五把了,这是第六把。”周雪其扬了扬手中的篾刀,喃喃地说。那篾刀,有着短短的把,握在手里正合适。弯弯的刀,经年累月的使用,已经被竹子磨成了月牙形,非常的锋利,发着寒光,原先基本平口的刀,已经只剩下刀背了。
“年纪大了,眼睛不方便,现在也就是帮村里修竹器。用竹器的人家还有很多,特别是村里的老人家,总得有个人帮他们修修补补。”周雪其笑着说,“村里的老人喜欢用火□,尽管天寒地冻,只要围裙兜里装个供暖的火□,那么再冷的天都不怕了。说话间,老周拿出几捆批好的篾条和简单的工具,坐在门口,将新篾条嵌进破簸箕中,翻起横的、竖的两组竹篾,纵横交错编织了起来。年纪大的村民来修竹席边、补洞,老周都不收钱,村民一定要给钱,他也是收一小部分,十几年下来,经老周的手也修补了大大小小近千件竹具。
(郑永根、陈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