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自2009年底开始的以新农保为代表的社会养老保险已经在农村实施数年,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对农民产生了怎样的福利效应,尤其是对60岁及以上农村老人这一直接受益群体的福利效应如何?这一问题目前很少有研究涉及或者进行全面阐释,因此,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对农村老人的福利效应,具体来说是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当前农村地区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对农村老人是否具有福利的提升效用?福利的提升效用表现在哪些方面,是经济方面还是非经济方面?
第二,当前农村地区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对农村老人福利效应提升的程度如何?不同福利效应方面提升的程度是否存在差异,且存在怎样的差异?
第三,当前农村地区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老人产生福利效应的内在逻辑是怎样的?农村老人对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认知与社会养老保险的福利效应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农村老人享受养老金的状况与社会养老保险的福利效应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老人的福利效应是否存在养老阶段的差异?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老人的福利效应是否存在禀赋特征的差异?
二 研究意义
农村老人是当前农村地区社会养老保险最直接的受益群体,研究农村地区社会养老保险农民层面的绩效,分析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对农村老人的福利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理论意义。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或者说养老保障体系已存在数千年,自成体系,目前社会养老保险作为一种经济社会政策,甚至说是政治政策嵌入农村以及业已形成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中,本身即是一个理论命题。另外,本书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构建了农村老人养老的阶段模型,将农村老人相对于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退休老人的特殊性剥离开来,认为农村老人的养老阶段根据生活资源供给状况可以分为自养阶段、半自养阶段以及他养阶段。基于这一理论模型分析社会养老保险在农村实施的福利效应,探讨处于不同养老阶段的农村老人面对社会养老保险的不同福利感受。应该说对农村老人养老阶段的划分和阐释可能是本书有益的理论贡献。
第二,现实意义。自2009年新农保在全国部分地区试点实施以来,农村地区的社会养老保险就备受争议,一些研究者以及政府工作人员对其作用表示并不认可,但是这些观点主要还是研究者或者政府工作人员从自身理解的角度做出的判断,而缺少政策受益人方面的证据材料。作为直接受益人的农村老人对这一政策的认知如何?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对农村老人是否具有福利提升效应?不同福利方面的提升效应是否存在程度的差异?农村老人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存在一定的群体分异,那么处在不同养老阶段,具有不同禀赋特征的农村老人对社会养老保险福利效应的认识是否存在差异?这些都是需要用实际调研数据进行说明的,也是需要用理论进行解释的。所以,作为一种应用经济学或者说应用社会学的研究,重要的是实用价值,本书的研究可以增进相关研究人员及政府工作人员对当前农村地区社会养老保险的认识,对完善当前农村地区的社会养老保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