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易翻译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易之三义与译之三义

王宏印在其所著的《中国传统译论经典诠释——从道安到傅雷》中说:

按照《易经》用字的解释,可以从中发掘出翻译的三易之义:1)简易之“易”,谓通过翻译,语言和道理倾向于简洁明了,便于理解;2)变易之“易”,谓翻译为一种语言的变易活动,即从一种语言演变为另一种语言的活动;3)不变之“易”,谓翻译虽然经过语言的变异过程,但终究有保持不变者,这便是语言所表达的内容。(王宏印,2003:72)

王宏印对翻译含义的解释有其道理。不过,我们可以从大易的视角,探幽阐微,将其深化。

(一)易之三义

关于《周易》中“易”的解释,历来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易者,日月也”(郑玄《易论》);“日月为易,刚柔相当”(魏伯阳《参同契》);“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许慎《说文解字》)。有的说:“易,飞鸟形象也。”有的说:“易,即蜴。蜥蜴因环境而改变自身颜色,曰之易,取其变化之义。”清陈则震《周易浅谈》则将“易”的定义分为两种:“一称交易,阴阳寒暑,上下四方对待是也;二称变易,春夏秋冬,循环往来是也。”(转引自祖行,2010:20)唐孔颖达《周易正义》引《易纬·乾凿度》曰:“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孔氏又指出:“郑玄依此义,作《易赞》及《易论》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孔颖达,2009:4)这就是所谓的“易之三义”:简易、变易、不易。

1.简易

“简易”即“简单和容易”。《周易》的道理是简易的,并不是什么烦琐的学问。它告诉我们,大道至简。无论宇宙间的事物怎么变化,我们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去了解其内在的原理,即使是最奥妙多奇的事物也会变得平凡淡然,简单容易。“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系辞上传》)“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系辞上传》)“天下之功,贞夫一者也。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然示人简矣。”(《系辞下传》)天下之理不过一。老子也有类似的观点:“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道德经》第三十九章)“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系辞上传》)宇宙的规律多么简单,一阴一阳而已。“若能了达阴阳理,天地尽在一掌中。”(易正天,2009:16)

“简易”可引申为“简约平易”。“那是一个繁简关系处理的问题,就是如何执简驭繁、化繁为简、化高深为平易的问题,也是一种方法论、大智慧,即用最简朴的方法办最复杂的事情,抓住要领,化繁为简,一解百解。”(章楚藩,2010:32)

《系辞传》曰:“易简之善配至德。”基于简易(易简)的作用,我们才能简易(易简)地思考问题、寻求答案、诠释现象、发现定理与规律。基于此,早期的占卜预测才成为可能(“极数知来”、“遂知来物”、“神以知来”、“穷神知化”),现代的科学理论也才成为可能。盖科学理论与科学定律的极为重要的逻辑规范就是简易性或易简性(成中英,2006:10)。

2.变易

《周易》曾叫《变经》,西方用英语翻译,有译者将其名为The Book of Changes,因为它“专明变易之义”(康有为,转引自程静宇,2010:623),研究变化的道理。孔颖达《周易正义》曰:“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自天地开辟,阴阳运行,寒暑叠来,日月更出,孚萌庶类,亭毒群品,新新不停,生生相续,莫非资变化之力,换代之功。然变化运行,在阴阳二气,故圣人初画八卦,设刚柔两画,象二气;布以三位,象三才也。谓之为‘易’,取变化之义。”(孔颖达,2009:4)《系辞传》曰:“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系辞上传》)“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系辞上传》)为突出变易的特点,《周易》提出了“唯变所适”的观点:“《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系辞下传》)《周易》一书以“变易”为纵贯主线,始终阐述的就是“大道变化不已,万物流动不居”的道理(易正天,2009:93)。日月盈昃,寒暑往来,云行雨施,花开花谢,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在运动变化着,没有哪个是不变的。西方人说,“你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中”,“太阳总是新的”,也是讲变易的哲理。变易体现宇宙万物永恒的运动本质。

3.不易

所谓“不易”是指阴阳变化的规律,也就是阴阳易理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周易》所指的“简易”、“变易”是就其外在的、形式上的东西而言的,其深层的内容其实是寂静的、深沉的、恒定的,“简易”、“变易”是以“不易”为基础的。“不易也者,其位也;天在上,地在下,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伏,此其不易也。故易者,天地之道也,乾坤之德,万物之宝。至哉易,一元以为元纪。”(《易纬·乾凿度》)《易》法天地,天上地下,此天地之道也。天地之元,为万物所纪,故有君尊臣卑、父坐子伏之理。《系辞传》开篇就揭示了这一秩序:“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即是说,天尊而高,地卑而低,乾坤的位置就定了。尊高、卑低一经陈列,事物显贵和微贱就各居其位。天的动和地的静有一定的规律,阳刚阴柔的性质就判然分明。天下各种意识观念以门类相聚合,各种动植物以群体相区分,吉和凶就(在同与异的矛盾中)产生了。天地是自然事物,尊卑属人伦秩序,本不相及。所谓天尊地卑,是《周易》以一定的人文秩序暗示一种恒常的自然规律。天地及其中一切现象的运动变化都要遵循这一规律。在规律之内则吉,出规律之外则凶(侯敏,2006:52)。

《管子·形势》中说:“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夏秋冬不更其节,古今一也。”(转引自程静宇,2010:477)意思是说,天不改变正常的规律,地不改变客观的法则,春夏秋冬不改变固定的节令,自古至今这种自然规律似乎是不断重复,恒久不变的,因为“春夏秋冬,阴阳之推移也,时之短长,阴阳之利用也,日夜之易,阴阳之化也,然则阴阳正矣,虽不正,有余不可损,不足不可益也,天地莫之能损益也”(管子,转引自程静宇,2010:477)。四时变化与日月更替的动力是阴阳的推移与利用,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说明了自然规律的客观性,与《周易》所讲的“不变”相一致。

古人认为“天道有常”:日月星辰,周期轮转;春夏秋冬,顺时循环。变化不息的宇宙具备恒常的法则,井然有序,循环不已,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恒·彖传》)《周易》所揭示的宇宙人生的真理,是恒久不变的。正如《刘蔚华解读周易》中所言:“这是确定不移之理,就是说可变性的规律本身是不变的,现代哲学中把这种特性叫‘常住性’,中国哲学把它叫做‘常道’,说的都是永恒范畴。”(刘蔚华,2007:27)不易,说明事物运动可感知可认识的相对静止状态以及宇宙发展规律的相对稳定性,也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前提和条件。

(二)译之三义

唐贾公彦在《周礼义疏》中说:“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转引自罗新璋,2009:1)宋赞宁在《义净传系辞》中说:“译之言易也,谓以所有易所无也。”(赞宁,2009:92)保罗·怀特(Paul White)说:“每当我们提到‘翻译’时,我们都在使用一个隐喻,即‘把一个东西(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因为这个词本身来源于拉丁文‘trans’(穿过)和‘latus’(运送)。因此,它与‘transfer’来源于同一拉丁文动词,意思大体相同,暗示一个人可以将某个东西从一种语言带到另一种语言,就像一个人将某样东西从河的一边搬到另一边。”(转引自周志培、陈运香,2013:1)“从词源上来讲,英语中的translate就是carry over,将某东西从A带到B方;就汉语而言,‘译,易也’,易就是转换,‘换个地方’,‘换个说法’”(赵彦春,1999),也就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里的“译”与“易之三义”中的第二义相通。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人类活动,涉及诸多因素,包括翻译的宏观环境因素、支持环境因素、作者因素、译者因素和读者因素。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又错综复杂,这无疑给翻译带来诸多困难。但一旦人们细心研究翻译,把握了翻译的要领,懂得了翻译的规律,翻译便变得不难了。从“泛翻译论”的角度来看,现实中,翻译成了人们必不可少的生存方式。“理解即翻译”(Steiner,2001:1),一切交际活动似乎都成了翻译,交际者即为翻译者。翻译即人生,人生即翻译。“翻译活动在生活中时常发生,无论是语内翻译、语际翻译,还是符际翻译,人们往往日用而不知。”(周朝伟,2010)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翻译又变得普遍简单起来了。另外,翻译即解释。“每种翻译都是解释,而所有的解释都是翻译。”(海德格尔,转引自胡兆云,2013:42)翻译可以将人们不理解的东西解释清楚,化繁为简,使其变得简洁明了,易于把握。可见,“译”与“易之三义”中的第一义相联系。

易的基本含义中,不易指太极的不变,变易指六十四卦的互变。合变易与不易,构成我们常说的“有所变有所不变”,有所变为“权”,有所不变为“经”,“达权守经”之谓也。“译”要“变易”,即变换语言,但是在语言变换中也有“不变”,即“不易”的东西,这种不变的东西或指翻译规律,或指交流的主要内容,或指交际意图等。翻译中,译者可以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及自己对译文读者认知环境和认知能力的评估,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由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和表达方式。但译者对原文信息的处理、语境假设的判断、翻译策略的选择、表达方式的调整等,不可随意妄为,都应遵循翻译规律,以实现原文的交际意图为宗旨,不应有所偏离,诚所谓译者,依也,不变也。这里的“译”与“易之三义”的第三义相吻合。

综上所述,“译”也含“简易、变易、不易”三义,与“易之三义”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