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实验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程序
任何科学研究都要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research program)。实验发展心理学研究也是如此。实验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的科学。其研究过程与其他科学研究过程一样,通常是从个体心理发展的问题或观察个体心理现象入手的。实验发展心理学家力图弄清楚如何解释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并且思考某种心理现象如何导致了另一种心理现象,以及某种因素如何导致其他因素的出现。在此基础上,实验发展心理学家就可以提出一套相互之间紧密联系的观点,以解释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这些观点,通常被称作假设、假说和预测,可以构成一个理论。一个理论的构建,就其自身来讲,研究并不是到此结束,而只是开始。具体过程如图2—1所示。[4]
一 选择研究问题
选择研究问题(select research problem)是实验发展心理学研究第一步。这一点最显而易见,但最难理解和说清楚。[5]
(一)什么样的研究问题比较好
一般来说,如果研究的问题具有下列特征,则说明选择的研究问题比较好。[6]
1.问题是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这类问题中,研究者至少要处理一个自变量,以决定它对因变量所起的作用。例如词汇习得年龄对词汇加工的影响。自变量是词汇习得,将其分为习得年龄早和习得年龄晚,然后看是否会影响词义提取的时间。
图2—1 科学研究的过程
2.问题是用疑问句形式来陈述的
例如,早期良好的家长环境会对青少年良好性格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吗?
3.选择的研究问题可用实验方法来检验
如果不能用科学的方法,特别是用实验方法检验,则应对选择的问题做出修改。
(二)如何发现研究的问题
1.采用元分析的方法来提出研究的问题
元分析是一种利用统计方法对前人研究结果进行科学总结的方法。这种研究虽然是对前人研究结果进行的再次分析,但因其信息量大,因此更易发现前人研究取得的成就或不足。
2.阅读已有文献来提出研究的问题
通过阅读已有研究文献,从中找出已有研究在理论、方法或研究结果上的矛盾之处,然后通过对矛盾的分析,提出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
3.从实践中提出研究问题
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发现,差生普遍存在着缺乏学习动力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探讨他们缺乏学习动力的原因以及克服的方法。
二 建立假设
(一)假设
假设(hypothesis)是表明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一个或一组陈述。假设在科学研究中比结论本身更重要,它是增进知识的有力工具。在实验发展心理学研究过程中,假设的作用非常重要,具体为:(1)为研究课题指明方向;(2)保证研究课题的直接成果;(3)使研究者能合理设计研究方案和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
(二)假设必须满足的标准
什么样的假设才是有效的假设呢?有人提出应符合五条标准:[7]
(1)假设必须在概念上清晰明了,表述必须准确。假设的概念必须有明确的定义,可能的话应该给出操作性定义。
(2)假设应该具有实证参考物。假设应该是在实证基础上做出来的,是对客观事实的关系的陈述。这种陈述应该有客观的标准来衡量,而且这个标准本身是可以观察的,可以作为验证假设的效标。
(3)假设必须具体化。由假设所表明的所有操作和预测必须明确表达出来,这样才能评价假设检验的有效性。
(4)假设应该与可利用的技术相关。
(5)假设应该与现有的理论体系有关。
(三)提出假设的方法
一般而言,提出假设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
个体心理活动的规律具有普遍性,但常通过个体的特殊行为表现出来。因此,实验发展心理学工作者从某一个体的特殊行为中去观察,然后提出具有普遍性的假设来。例如,通过观察发现,不同种族的婴儿,当他们面对熟悉的人时,会面带微笑。因此,可根据观察结果,提出对熟悉的人,婴儿通常会用微笑来表示友好这样一个假设来。
2.类推方法
在实验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常会发现不同的现象之间有共同点。据此加以类推,形成新的假设。例如,年幼儿童的认知抑制能力要比年龄大的儿童差,那么老年人是否也存在着随年龄增长而老化的现象,即他们的认知抑制能力也出现下降呢?据此,提出研究的假设,结果发现,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认知抑制能力的确是下降的。
3.移植方法
将其他学科领域内的新发现移植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之中,并提出一定的假设。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将生物学家提出的复演说,移植到发展心理学中,提出了心理发展的复演说。再有,动物学家研究大猩猩有没有自我意识时,发现在大猩猩面前放一面镜子后,大猩猩表现出对镜子中的自己不认识的现象,从而表明大猩猩没有自我意识。[8]实验个体心理学家移植此方法,却发现个体具有自我意识。随后,又进一步揭示出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
三 下操作定义
(一)什么是操作定义
操作定义是指在研究过程中对操作的一种陈述。[9]在进行研究之前,需要将研究的变量给出操作性定义。在发展心理学研究过程中,有些变量的含义是确定的,如年龄。而有些变量的含义很抽象,如智力、焦虑、敌意等。每个人对智力、焦虑、敌意都有自己的看法,但发展心理学需要对其加以界定,给出操作定义。如智力是反映一个人聪明程度的概念,因此心理学用IQ来定义。
(二)操作定义的功能
操作定义的功能主要有四点:
(1)在研究中,要澄清概念所选用的意义是什么;
(2)说明变量的操作方法;
(3)使研究假设可以得到验证;
(4)使当前研究与其他同类研究所获结果加以比较。
四 变量的控制
实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与其他研究一样,都要控制因素。这种控制主要包括对自变量进行操纵,对因变量进行测定和对无关变量进行限制。只有对无关变量进行较好的限制,才能确定因变量的变化是否由自变量引起。
(一)自变量
自变量是研究者操纵的变量。
(二)因变量
因变量是研究需要观察被试反应的变量。
在实验发展心理学研究中,因变量的测量主要涉及对个体反应的控制问题。控制因变量测量需要注意的因素有:
1.指导语
指导语是告诉被试在实验过程中如何反应的话语。在研究过程中,控制好被试对指导语的理解,直接关系到被试如何反应。所以,对指导语应该是:(1)简单明了,不啰唆;(2)含义明确,不模棱两可;(3)写在纸上固定下来,不随意;(4)通俗易懂,不晦涩。
2.被试的态度
在实验发展心理学研究中,一定要注意控制好被试对研究所持的态度。应该想办法让他们对研究重视和与研究者进行合作,用积极的态度来完成研究任务。如果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被试用消极的态度来完成实验任务,可能会导致整个实验结果出现异常或破坏实验结果。
3.主试的态度
研究者要在研究过程中的态度也会影响被试完成研究任务的成绩。因此,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最好是采用双盲研究法。
4.测量指标
测量被试反应的指标必须灵敏。有时选择外显行为反应作为测量指标就行;有时可能需要测量被试的生理指导的变化,如呼吸、皮肤电、心率、血压等;有时可能需要选择脑电变化,如P100、P300、N400等脑电指标。
(三)无关变量的限制
在个体心理实验中,一般用下列方法来限制无关变量。它们是:
1.随机化法
随机化(randomization)是根据概率理论,把被试随机地分派到各种处理组中的方法。随机化法是限制无关变量最有效的方法。
2.消除法
消除法(elimination method)也是把无关变量从研究中排除出去的方法。例如,在研究小学生阅读能力时,噪音会对他们的阅读成绩产生影响。因此,在隔音室中进行研究,就可消除噪音对因变量的影响。
3.匹配法
匹配法(matching method)是让实验组和控制组中被试的特点相等的方法。
4.恒定法
恒定法(constant method)是使无关变量在研究过程中保持固定不变的方法。
5.抵消平衡法
抵消平衡法(counterbalancing method)是通过采取某些综合平衡的方式,使无关变量的效果相互抵消的方法。抵消平衡法主要包括:(1)单组轮流法(single group alternation)。即用一组被试,按受A、B两种不同的处理,采用ABBA的轮流方式,可抵消实验处理先后顺序的影响。(2)双组轮流法(double groups alternation)。即对于A、B两种处理,甲组采用先A后B,乙组采用先B后A的方式。(3)等组法(equal groups alternation)。即将相同的被试分到两组:一组采用A处理,另一组采用B处理。
五 研究数据的记录与整理
(一)研究所得数据的类型
在实验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所得数据主要包括四类。[10]
1.计数数据
计数数据(enumeration data)是按个体的某一属性或反应属性进行分类记录的数据。这种数据只能反映被试间存在质的不同,不涉及量的差异。如个体的性别分男和女;反应的结果是正确还是错误。
2.计量数据
计量数据(measurement data)是用测量所得到的数值大小来表示的数据。如个体的年龄(岁)、身高(厘米)、体重(公斤)、智商等。
3.等级数据
等级数据(ranked data)是用心理量表法所取得的数据。如根据学习态度量表测量的结果将个体对学习的态度分为强、中和弱等。
4.描述数据
描述数据(descriptive data)是非数量化的数据。在实验发展心理学研究时,量化数据固然非常重要,但描述数据也同样重要。为了说明问题,不仅要有量化数据,还应有描述数据。因为描述数据可以补充说明量化数据,使量化数据说服力更强。
(二)研究数据记录的技巧
在实验发展心理学研究过程中,必须对观察所得数据随时记录。在记录过程中要注意如下几点:[11]
(1)对于观察到的事实和主试的解释要分清。一般主要记录事实。至于主试的见解虽然也要记录,但是不能将其与观察结果相混淆。
(2)对有把握的、不太自信的和有怀疑的内容要分清。某些确知其有问题的材料,可以不记录,但也不可任意选择。不要只记录说明假设的材料,不记录与假设有矛盾的材料。这是一个科学研究的态度问题。
(3)研究进行的时间、地点以及足以影响研究的条件都应记录下来,被试的基本情况及其当前与过去的表现也应记录和了解。这对于研究后期的结果分析有一定帮助。
(4)尽量做到随时记录,即在研究进行时记录。不要事后追忆,如果必须这样做,要加以说明。
(5)以人为被试的研究,该用言语反应的,就利用言语反应,不要认为只有动作反应才是最科学的。
(6)能记录数量反应的,就尽量用数字。但也不能一律追求数字记录。
(7)记录时应尽量使用事先印制好的表格来填写,并争取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例如,利用录音、录像和计算机等,以保证记录的精确性。
(8)改动记录的数字时,一定要把原来的数字划去,另写,切忌在上面涂改。
(9)研究结束后,要和被试进行谈话,对他提出问题,问他在实验进行过程中的体验并加以记录,作为资料参考。
(三)数据的整理
在实验发展心理学研究中,对最后所获得数据的整理,主要包括下面的步骤:[12]
1.评分
根据标准答案,对原始记录逐一进行评定,给出分数或评出等级。
2.检查
对已经评定完的原始记录逐一进行检查,将不合格的记录,抽取出来不用,有缺漏的(如性别、年龄等被试相关信息未填写的)要填补清楚,然后清点全部材料的总数。
3.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
对原始数据(raw data)进行分类是指按性质将相同的数据归到一起,形成一类。
4.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整理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使非常复杂且杂乱无序的数据整理得一目了然。一般根据研究设计不同,选择出合适的统计方法。对于研究对象的总体符合正态分布的,要采用参数统计方法;对于研究对象的总体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则应选择非参数的统计方法。
5.对不同性质的数据的处理方法
(1)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的数据。如记住的生字数。在进行比较时,可以说甲比乙大多少和甲是乙的多少倍。可以利用加、减、乘、除去处理它们。
(2)只有相等单位,但没有绝对零的数据。如智力测验后的分数,甲:100;乙:75;丙:50。在做比较时,只可以说甲与乙之差别等于乙与丙之差别,而不能说甲的智力是丙的智力的2倍。处理时只能用加减法,不能用乘除法。
(3)单位既不相等,又没有绝对零的数据。如学生对老师的喜爱,要按顺序排出等级:非常喜欢,喜欢,非常不喜欢。在做比较时,不能说某学生对教师的喜爱程度是另一名学生喜爱程度的几倍。
六 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一)结果分析与讨论的任务
1.对结果进行解释
对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其实就是研究者对所得结果的解释。因此,解释是研究过程的重要环节,科学地解释研究结果也是一种系统的陈述过程。在解释时要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和原理。[13]
2.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在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部分,研究者要答复所提出的问题,说明研究假设是被研究结果证实了,还是否定了。
3.提出研究的展望
在结果的分析与讨论部分,研究者还要用自己的研究经验和本专业知识,指出本研究的意义,以激励其他研究者的研究兴趣。同时还要找出造成目前研究结果及误差的可能原因,以便后来研究者引以为戒。
(二)对结果分析与讨论的方法
1.定量法
定量法就是从数量化的思路出发,运用研究手段,对个体在研究中的反应做定量测定,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严格的统计分析,从中揭示数据的特征和规律,在此基础上对数据的意义做出准确而合乎逻辑的推理。
2.定性法
定性法是运用一定的逻辑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认识个体反应的本质,揭示其发展规律,为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理论构想提供依据。定性法具体包括比较、分类、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抽象、具体等环节。
3.综合法
综合法是将定量法和定性法相结合。一种是从量到质;另一种是从质到量。这种方法在个体心理研究中比较常用。
4.模型法
模型法是检验变量间复杂因果关系的数学方法,是因素分析和路径分析的深化和综合。代表性的有结构方程建模(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因果建模(causal modelling)、线性结构方程(linear structural equation)等。
七 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的撰写有其特殊的格式。在当前国际心理学界学术交流日益加强的时代,撰写出合乎标准的研究报告就显得十分重要。在美国,如何撰写心理学报告有专门的指导书——《美国心理学会出版手册》(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14]。此外,还有一本由斯腾伯格(Robert J.Sternberg)撰写的《心理学家的同伴:指导学生和研究者科学写作》[15],专门探讨如何写出符合美国心理学杂志要求的报告或论文。中国心理学会组织专家编辑出版了《心理学论文写作规范》(第二版)[16]。
(一)研究报告的格式
中国国家标准局于1987年5月5日批准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报告的编写格式(GB 7713—87 Presentation)于1988年1月1日起实施。[17]具体内容如下:
1.前置部分
包括:封面、封二(学术论文不必要);序或前言(必要时);摘要;关键词;目次页(必要时);插图和附表清单(必要时);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单位术语、名词等;注释表(必要时)。
2.主体部分
包括: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
3.附录部分(必要时)
包括:附录A;附录B等。
4.结尾部分(必要时)
包括:可供参考的文献题录;索引;封三;封底。
(二)撰写研究报告
1.题目
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研究的特定内容。
撰写题目的要求是:(1)必须考虑有利于选定关键词、编制题录和索引;(2)题目一般不应超过20个字;(3)应有相应的外文题目(多用英文,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
2.摘要
摘要是对报告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撰写摘要的要求是:(1)应有独立性,即不阅读报告、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2)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可以引用等;(3)应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果和结论;(4)字数一般为200—300字;(5)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
3.关键词
关键词是科研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
撰写关键词的要求是:(1)一篇研究报告,其关键词为3—8个;(2)如果有可能应用汉语主题词表中的词;(3)使用反映研究报告主题概念的词。
4.引言
引言也称前言或问题提出,是研究报告的正文的第一部分。提出文中要研究的问题,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全文。
引言的撰写要求是:(1)用简短的语言介绍研究的背景和目的,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的工作和研究概况及本研究的意义;(2)开门见山,不绕圈子;(3)言简意赅,突出重点;(4)包括研究的问题、假设及对研究概念的操作定义。
5.研究方法
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研究工具或研究材料、研究设计、自变量与因变量、研究程序、统计工具等。
(1)研究对象。在研究报告中一定要介绍清楚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如年龄(一般需要精确到年和月)、性别、民族、教育水平、家庭背景、学校类型、健康状况等,此外还包括被试的智力特征和人格特征等。
(2)研究工具。在研究报告中,需要明确指出研究所用的工具是什么。如果是心理测量量表,需要指出编制者、量表的效度和信度;如果是仪器,需要指出仪器的生产厂家、仪器的性能和主要指标等。在使用仪器上,一般需要使用经过鉴定的仪器设备。
(3)研究材料。研究材料是研究者给研究对象呈现的作业或任务。要想取得好的研究结果,需要对研究材料进行精挑细选,将材料进行“提纯”。“纯度”越高的材料,越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4)研究设计。在研究报告中应该指出研究中涉及了几个因素,每个因素有几个水平。同时还需要指出哪些因素是被试内设计的,哪些因素是被试间设计的。
(5)自变量与因变量。在研究报告中需要明确给出自变量的操作定义和因变量的具体含义。
(6)研究程序。在研究报告中需要明确说明研究实施的先后顺序。同时还要指出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其中必须包括指导语。
(7)统计工具。在研究报告中要指出研究所用的统计工具。目前,在心理学家常用的统计工具是SPSS。当然还有一些特殊的研究工具,如AMOS。
在研究方法写作时,要注意:(1)语言准确;(2)逻辑性强;(3)注意使用相关的数据作为支持。
6.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通常采用图或表的形式来呈现。
需要指出的是,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所以报告研究结果时一定要简单、准确、明确。因此,如果能将研究结果用图来表达的,就不用数据表来表达;如果能将研究结果用数据表来表达的,就不用文字叙述。
制作表时,表名应在表的上面,目前一般采用三线表的形式。
制作图时,要求为:(1)图名应写在图的下面;(2)根据所要表明的现象的性质确定图的形式。如果表明因变量随自变量而逐渐变化,一般用曲线图;如果自变量是几个且性质不同时,一般采用直方图来表示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因变量变化。
7.分析讨论
分析讨论是对研究所获得结果的解释。在解释时需要做到:与已有理论结合;与已有研究结果结合;与已有研究方法结合等。
8.结论
结论是整篇研究报告的最后总结。
撰写结论的要求是:(1)明确指出研究结果是否支持研究的假设;(2)明确指出研究结果的意义价值。
9.附录
附录是研究报告的附件,不是其必要的组成部分。一般主要用来向读者说明正文中某部分内容的详尽推导、演算、证明或解释与说明,以及一些不宜列入正文中的数据、图、表和研究材料。
10.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撰写研究报告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撰写参考文献的要求是:按顺序编码,即按引文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排列;在正文中用上标注出。
下面介绍各类文献的著录格式及示例。
(1)专著
顺序号 著者.书名.其他责任者(选择项).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选择项).
示例:
① 沈德立,白学军.实验儿童心理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5—7.
② 皮亚杰.生物学与认识.尚新建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4—5.
(2)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顺序号 作者.题名.见:原文献责任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示例:
① Enns J.T.,Trick L.M.,Four Models of Selection.In Bialystok E.and Craik F.I.M.(ed).Lifespan Cognition: Mechanisms of Change.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43-56.
(3)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
顺序号 作者.题名.见: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示例:
沈德立,李洪玉.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与培养的研究.见:高尚仁、陈煊之主编.迈进中的华人心理学.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257—270.
(4)期刊中析出的文献
顺序号 作者.题名.其他责任者(选择项).刊名,年,卷(期):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① 白学军.工作记忆与推理.心理科学进展,2007,15(1):16—21.
② Schaire K.W.& Willis S.L.,Can Intellectual Decline in the Elderly Be Reversed?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86,22,223-232.
③ 白学军,孟红霞,王敬欣,田静,臧传丽,闫国利.阅读障碍儿童与其年龄和能力匹配儿童阅读空格文本的注视位置效应,心理学报,2011,43(8): 851—862.
(5)学位论文
顺序号 作者.题名:[学位论文].保存地:保存者,年份.
示例:
白学军.不同年级个体课文理解过程的眼动实验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1994.
(6)会议论文
顺序号 作者.题名.会议名称,会址,会议年份.
示例:
沈德立,白学军,阎国利.中小学生阅读课文过程的眼动实验研究.第三届全球华人心理学家学术会议,北京,1999.
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少于3人(包括3人)应全部列出,多于3人时可用等来省略。年代采用公元纪年,用阿拉伯数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