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缘决定关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7章 注意交际分寸,警惕人缘误区

一、隐约表达真意

有时,对一些明显不合情理或不妥的要求和做法,要必须予以回绝。但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不能直来直去地表白意图时,你可考虑用含蓄婉转的方式向对方暗示,比如,隐晦曲折的语言,对方可知意的行为。

事实上,语言太明白直了,行为太过于明显,有时,会令对方感到尴尬,也使自己感到过意不去。倘若采用一些巧妙方式,既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又可以将对方的失望与不快降到最低,不至于影响双方的交往关系。

中国一家外贸公司准备与澳大利亚一家公司洽谈生意,在会谈地点问题上,中国公司代表刘某有自己的想法,但又不好明说。下面是两个公司的代表在会谈地点上的一段对白:

澳方代表:“我们公司的意思是,我们的会议在纽约举行,不知贵公司有什么意见?”

刘某:“我同事上次在纽约参加商务活动,在那儿住了好几天。他认为,那儿的饭菜味道不好,尤其是住的那个宾馆,其服务水平很差。”

澳方代表:“刘先生,那您觉得我公司今天招待您的俄罗斯小吃味道怎么样?”

刘某:“还算可以,不过,我个人更喜欢吃我们中国的广东菜……”

刘某用“纽约的食宿不好”“俄罗斯的小吃还算可以”“更喜欢中国的广东菜”,来委婉而又含蓄地拒绝了澳方代表提出的在美国、俄罗斯开洽谈会的提议,暗示了中方希望这次商务会议在本国举行的建议。

在生活中也会遇到这种情况。我的同事曾经跟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他家来了个客人,可是呆了很久都没有想走的打算。他急中生智,对朋友说:“我家后院的兰花不错,咱们到园子里走走,您看怎么样?”

朋友非常高兴,说“那太好了”。于是,两人在院子里走啊聊啊。

一会儿,就在院子里逛了好几圈。朋友说走累了,他趁机就说:“再回去坐坐嘛!”

这时,朋友抬头看了看天色,惊讶地说:“不了,不了,今天已经很晚了,我该回家了……”

你通过一定的方式,把真实意图含蓄地表达出来,这既考虑到了双方的面子,又不会把事情拖延下去,达到一石二鸟、两全其美的奇妙效果。

当然,在特定的情况下,比如对方是好朋友,就不必费这个劲了。你可以坦陈事情的真实状况,一般说来对方会理解的。

善于交往的人,能掌握对方的心理活动,总能在紧要关头,用较合适的方式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实现自己与人交际的目的。

二、巧妙回绝别人

如果有人兴致勃勃地去求别人,却遭受别人无情的拒绝,的确有些不好受,甚至可能会被激怒,而对这个怀恨于心,伺机报复。

有时,别人与自己反目成仇,并非完全是因为被无情地拒绝,更多时候,是由于受到了不当拒绝的伤害。人生在世,不需要别人帮助是不可能的,因此,多树敌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尽管回绝难以避免,但在方式上完全可以做得巧妙一些,以尽量减少人生阻力。

其实,拒绝的方式和技巧很重要。用充满智慧的方式拒绝别人,别人尽管求你帮忙未能如愿以偿,但仍然会欣然接受的,不会因为此事没帮上忙而对你有恩怨。

下面举例来说明如何巧妙地拒绝别人:

例如,王某是一家公司的客服员,她觉得自己的工资很低,应该往上调。于是,她自信地来到经理办公室说:“对不起,经理!我想该给我涨工资了……”

经理说:“的确应该涨了,不过……”经理不慌不忙地拿出公司规定,对她说,“根据公司制度,你的工资已经是同级别员工中最高的了。”

王某灰心了,只好说:“哎呀,我忘记我的工资级别了!”她心服口服地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再比如:吴佩孚经过多年努力,日渐强大起来,成为地方上的实力人物。一天,一位老乡闻讯前来投靠他,想谋个一官半职。

可是,这位老乡才能很一般,无法挑大梁,但苦于情面,吴佩孚还是给了他一个闲职。不久,他嫌官微职小,上书吴佩孚,说自己:想调往河南,当一个县长。吴佩孚看了他的申请书,便在上面批了“豫民何辜”四个大字,以断绝了他的非分念头。

谁知,这位老乡不识趣。过了一段时间,他又请求升迁旅长,并在请求书上称:“我愿率一旅之师,讨平两广,凯旋后,一定解甲归田,以种树自娱。”见到老乡没有一点自知之明,吴佩孚既可气又可笑,于是,给他回复了五个大字“先种树再说”。

上面两例中,前者是以规章制度为借口来巧妙地回绝对方,后者是巧借对方的话语来堵其嘴,他们在此情此景下妙用,收到了期望的效果。

另外,巧妙地回绝别人,还有很多的技巧,这里略述一二:有时,借用别人的名义说出不行,比自己亲口说出要好得多;有时,以模糊、玩笑之类的言语来应对,也不失为明智选择;有时,还可以以推脱、感叹等方式来暗地回绝。

此外,肢体语言因为是无声的,所以它是最好的拒绝方式,它能更平静地传达你的拒绝信息。这样,你既可以避免难以启齿的语言,又可以避免给对方带来被拒绝后的不快。善于拒绝的人,都能熟练运用它。

三、要给对方台阶下

在社交场合,能适时地为身陷尴尬处境的对方提供一个恰当的“台阶”,使其免丢面子,也算是处世的一大原则,也是为人的一种美德,这不仅能使对方心存好感,也有助于自己树立良好的社交形象。

在有众人的场合,人们往往格外注意自己的形象,会比平时表现出更为强烈的自尊感。此时,如果你使他下不了台,他会产生比平时更为强烈的反感,甚至与你结下终生的怨恨。同样,如果你为他提供了“台阶”,让他保住了面子、维护了自尊,他会更加感激你,对你产生更强烈的好感。这些对于今后的交往,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1953年,在一次涉外宴会上,一名苏军翻译不慎将周恩来总理的讲话译错了一个地方。这令在场的苏军司令感到很恼火,因为部下的失误使自己有失面子,他迈步走向翻译,准备撕下他的领章。气氛顿时显得非常紧张。

这时,周恩来总理及时地为对方提供了一个“台阶”。总理温和地说:“……也许是我讲得不够完善。”然后,总理慢慢地重述了那段被译错的话,让苏军翻译听清楚,并准确地翻译出来,才缓解了紧张气氛。

随后,总理特地同翻译干了一杯。看到这一情景,苏联官员都感动了。而那位翻译热泪盈眶,举着杯子久久不放……

又如,在广州某酒家,某位外宾用完餐后,悄悄地把精美的景泰蓝筷子藏入自己口袋里。服务员看得清清楚楚,不露声色地迎上前去。

她手捧一只装有景泰蓝筷子的小盒子,对这位外宾说:“非常感谢您对这种精细工艺品的赏识,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特地将这双图案精美并经严格消毒的景泰蓝筷子送给您,我们将按最优惠价格记在您的账上,您看好吗?”

那位外宾明白这言外之意,在表明“谢谢”后,说自己多喝了几杯,有点头晕,误将筷子放入口袋里了。而后,他取出筷子,聪明地说:“既然这种筷子不消毒就不便使用,那‘以旧换新’吧!哈哈哈……”接着,他接过服务员的盒子,不失风度地走向付账处……

人际交往中,你不但要避免给别人添麻烦,让其下不了台,还要学会在对方不好下台时,巧妙地为其提供一个“台阶”,以帮助对方一把。为此,要重视方式方法,这里有几点需注意:

首先,善于交往的人往往会不动声色地让对方摆脱窘境。他们既让当事者体面地“下台阶”,又能不让在场人觉察。

其次,注意用幽默语言作为“台阶”。幽默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一句幽默语言能使双方在笑声中相互谅解和愉悦。这样,既达到了目的,又显得风趣。

另外,在给对方提供“台阶”的同时,尽可能地为对方挽回面子,及时为他再增添一点光彩,那是最好不过的了。这会使对方对你感激不尽。

四、不要自作聪明

有些人偶尔在某一方面做出了一点点成绩,显示出一点点才能,便喜欢充当“行家里手”,好像自己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会做,这样的人被称为“百晓”。“百晓”并非一种美称,而是一种讽刺。

人们赞扬那些博学多才的人,也希望自己能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技能,成为自己岗位上的多面手。但是,博学多才和多面手并非样样懂、门门精。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是很有限的,在某一方面是专家,在某一方面造诣较深,这本身就是很了不起的事,哪能样样精通呢?

张载先生曾经讲过一句话:“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这说明了“百晓”这种人,其实是很无知的。

湖南一些地方称虎为“猫”,腐与虎同音,“乳”与“鱼”近音。他们常把“腐乳”说成“猫鱼”。

有人问一个“百晓”:“你吃过猫鱼吗?”

他回答说:“我什么鱼都吃过,还没吃过猫鱼吗?”听听,他什么口气啊!

这人又问他:“那猫鱼什么味道?”

他爽快地回答道:“没什么味道,尽是刺!”

当然,这是一个笑话。但像这样的笑话,在现实生活中还可以经常听到。比如,有人聊天,说北京名胜古迹多,有故宫、颐和园……他赶忙插话:“还有中山陵。”

再比如,大家在讨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他急忙发表意见,说“这实际上是中央和基层的关系。”诸如此类,还很多很多。

就像这样的“百晓”,不就是个“二百五”吗?有谁会喜欢他呢?

其实,“百晓”看似都是脑袋较灵活的那一种人。你问什么问题,他都能很快地回答上来,而且还回答得有根有据、像模像样的。对于外行,还真可以蒙蔽过去。当然,对于稍有知识的人来说,他的马脚很快就露出来,别人一下子就可以发现他很无知和可笑。这就叫做“聪明反被聪明误”。

从聪明人到“百晓”,其根源在于,这种人没有谦虚谨慎的胸襟,没有诚恳老实的态度。当他还不是“百晓”时,在某一方面,其才能还真能取悦于人。

然而,为了维护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他便竭力做到“有向必答,对答如流”。答不上来时,他来个“急中生智”、张冠李戴,搞出个“牛头不对马嘴”的闹剧,特别是当他面对自认为没本事的人时,更是肆无忌惮、大胆妄为。

没有学问并不可怕,只要有老实的态度,努力学习,并善于请教,就可以做到从没有学问到博学多才。真正可怕的是,不懂装懂,这种人不仅不可能进步,还会给人留下很坏的形象,人为地给自己的好人缘道路设置障碍。

五、恭维应有度

在与人交往时,恰当地恭维对方,是有礼貌、有教养的表现,不仅可以获得好人缘,而且还可以使双方在心理和情感上靠拢,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

说话恭敬,对人客气,这是做人的一大美德,它会提升他人的尊严,使双方顺利地开展合作。但是,如果过度地恭维他人,过度地对人客气,往往就物极必反了。

客气话是用来表示对他人的感激,而不是用来敷衍朋友的,所以要适可而止,多用了就有虚伪之嫌。另外,说客气话的时候要真诚,把话说得坦率一点,态度还要尽量温文尔雅,不可有急促紧张的状态。这样,大家可以享受到真挚友谊之乐。

在公司的十多位女性中,钱女士不但长得漂亮,头脑聪明,而且嘴巴还很甜。宁女士作为钱女士的上司,也是个时尚的女性,在穿戴上比较讲究,也爱动脑子,常把衣裤一做搭配,就变成了一套耀眼的外装。

然而,甜言蜜语的钱女士却成了宁女士的苦恼。每天一到办公室,钱女士那种令人不舒服的恭维就涌入宁女士的耳中:“哇塞!宁经理!又买了一套新衣服,颜色好漂亮喔!穿在您身上就是不一样。”

第二天上班,钱女士那种口气又来了:“看看!宁经理又买一套了,很贵吗?戴的项链、耳环也是新的吧?我们就缺这个本事,没有您会打扮!”

不仅如此,钱女士还当着客户面恭维宁女士,用辞差不多都是:“在宁经理英明的带领下,我们才有今天的业绩……其实,宁经理大人大度,肯向我们赐教,所以才有今天的业绩,对不对?”

宁经理烦透了钱女士的过分行为,她不得不告诉钱女士:“不是你没看过的就是什么新衣服,我穿的那些衣服都是好几年前买的……你在这里一嚷,人家以为我多么浪费,怎么天天买新衣,以后就别再说我的衣服啦!”

钱女士自讨没趣,弄得自己非常尴尬。

另一方面,当恭维对方的时候,如果缺乏诚意,很容易让人心生厌倦。如果我们在日常的交谈中,开口即是“久仰大名,如雷贯耳”等缺乏感情的、完全公式化的恭维话,既刻板又古老,定能引起听者的不快。

恭维对方,既要顾及特定场合,还要在措辞上掌握分寸,以免弄巧成拙。其次,恭维必须有针对性,语气诚恳,点到为止。凡说恭维赞美的话,一定要切合实际,而且要言之有物。恭维对方最近的业绩、良好的嗜好、过人的技能等,远比说上一些虚浮的客气话,更会令人高兴,使他在欣喜之余还存有感激之情。

说话一切要谨慎,恭维时尤其如此。不切实际的恭维话,言不由衷的恭维话,都很容易闹出是非来。总之,恭维他人的话,一不能乱说,二不能多说,三不能众口一词。

六、不要自我夸耀

在生活中,不知你是否说过类似于这样的话:“你瞧,我这事办得多漂亮!你能够和我相比吗?”“这家伙真是个笨蛋,不知整天忙些什么,看看我毫不费力就把它搞定了!”这一句句夸耀自己的话,犹如一粒粒恶劣的种子,种在别人的心里,它滋长出的是憎厌的幼芽。

当你做漂亮了一件事,别人发觉后,自然会称赞你,而且这种称赞几乎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但是,如果你因此而自我夸耀,只能得到别人的白眼和反感。

爱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人,在别人眼中,其实是最不受欢迎的人。这种人的人际关系,往往是很糟糕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人只要有才能,即便不夸耀,最终也会被人发觉的,这犹如“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一样。

孟尝君是战国时有名的四君子之一。他喜欢广交朋友,家里的“食客”号称三千。前来投靠的“食客”各怀目的,有的是为了混碗饭吃,有的想借机干番事业。于是,这些“食客”为博得主人的青睐,使出浑身解数来靠近孟尝君。

其中,在这些“食客”中,有一个人叫子光。他是郑国的落魄贵族,也是位博学多才的人。当时,郑国没落,为了生计,他只好前来投奔孟尝君。在孟尝君那里,子光不恃才傲物,也不逢迎拍马,而是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当时,孟尝君家中的“食客”上千人,因此需要整编一份关于全部“食客”的个人档案。这是一份枯燥乏味的工作,许多“食客”都不愿意干这种没有分量的活,但子光却愿意干这份工作。

有一次,孟尝君要调取一年多前的一批“食客”的档案。当他翻开子光的档案记录时,发现子光的档案记录,不但内容翔实具体,而且还管得井井有条。孟尝君十分高兴,不由得暗中敬佩子光的才能。从此以后,孟尝君更加器重子光,子光也尽心尽力地为孟尝君服务。几年后,子光终于成为了益尝君的重要谋士之一。

爱自我夸耀的人,往往自视清高,目空一切,轻视他人意见;常以为自己最有本领,别人什么都得不上他。到头来,他交不到真正的朋友,倒是成了孤家寡人。

“面子是别人给的,脸是自己丢的。”这话很有启迪意义。一个人若真正有才智,自然会得到别人的赞许的,赞美的话出自别人之口,才有价值。如果一个人老是对自己自吹自擂,其实是件很丢人的事。

大凡有修养的人,都不随便评价自己,更不会夸张自己。他们明白,自己的言行好坏,旁人看得很清楚,自己不必夸夸其谈。与其夸耀自己,倒不如谦逊为好。

在这个世界上,本没有多少可以夸耀的事,如果真的有了,你不说别人也会来称赞的。

七、该说不时才说不

当别人有求于你,而你出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受又不好直说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善于说“不”,巧妙地拒绝。

生活中,不管你有多大能耐,都不可能什么事都答应别人。那么,拒绝就大有学问了,不会说“不”是傻子,说不好“不”也是欠精明。

“不”与“是”,是人际语言中的一对难兄难弟,它们时而和平相处,时而打得头破血流;时而握手言和,时而反目成仇,这体现了社会生活中说话办事效果的高低不同。

尽管说“不”者各式各样,原由也千差万别,但是,如果的确不能帮上忙,就要温和而坚定地说“不”,而不要含糊其辞,更不能因为碍于面子而违心地先答应对方。

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就任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部担任要职。一次,一位好友向他打听海军建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神秘地向四周看了看,压低声音问朋友:“你能保密吗?”朋友说:“当然能”。“那么”,罗斯福微笑地看着他说,“我也能”。

罗斯福的语言轻松幽默,在朋友面前既没有泄密,又没有使朋友陷入难堪,取得了极好的交际效果,以至于在罗斯福死后多年,这位朋友还能愉快地谈及这段轶事。

三国时候的孔融是个人才,一点儿都不假,但孔融是悲哀人物。他自恃才高八斗,处处与曹操作对,不该说“不”时也说不,最终把自己的脑袋丢了。

孔融一直反对曹操的许多政策。官渡之战前夕,曹操为了稳定后方,曾下令对在建安五年前的诽谤言论,一概不予追究,但其后再有诽谤者,“以其罪罚之”。可是,孔融以才自恃,根本不予理睬曹操的政令。

后来,为了节约粮食,支持战争,曹操下令禁酒。然而,孔融又与曹操对着干,他写了篇讲饮酒有益的文章,反对曹操禁酒。后来,他还当着孙权使者的面,当众诽谤曹操,使曹操大丢面子。

曹操深感孔融妨碍他的统治,盛怒之下,找个借口把孔融杀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有时候,无心的一句话在别人那里,就可能引起轩然大波。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会引起莫名的误会,同时还可能招惹是非,使自己成为受害者。

同样的一张嘴,同样的一个“不”字,有人能利用它来拯救一国之难,也有人因它而招来杀身之祸,一切都由各人掌握。但若因无意的一句话而导致悲剧的产生,可就太不划算了!所以,在公开的场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该说不时才说不,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产生。

生活中,如果有女性问你:“我漂亮吗?”即使她长得不漂亮,也不能老实地回答。为了避免刺伤她的自尊心,此时不妨拐个弯:“不,漂亮只是俗人对外貌的评价,依我个人的目光,你的美是内外的结合,更让人无法拒绝。”这个“不”字的使用,不是各有其乐吗?

八、讽刺挖苦要不得

任何一个人都会有缺点,都可能犯错误。当别人在工作中出现了缺点和失误时,既不能熟视无睹,任其发展和蔓延,也不能借此大做文章,讽刺挖苦别人。

讽刺挖苦,是最让人受不了的恶意行为。你若与他有什么隔阂,可以当面提出来,这种方式虽不算明智,但在别人看来,你还算一个直率的人。就算你说出来后发生了争吵,在这一过程中,你们还可以发泄一通,不至于暗气暗憋。然而,讽刺挖苦则不同,它看似温和、不温不火、不急不燥,实则是软刀子杀人,更加让人难受。

生活中,有的人喜欢在别人没有过错的情况下,开玩笑般地把别人讥讽一下。如果是偶尔一次,别人可能会认为他是在开玩笑,但是,如果这种玩笑开个没完没了,别人就会对他心生厌恶,甚至反戈一击,让他吃点苦头。一个满嘴带刺的人,是不会有人喜欢的。

业务员小夏与客户洽谈一笔生意,由于对方开出的条件太苛刻,最终没有谈成。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前任业务部经理徐某却无事生非。

他对小夏说:“凭你小夏的才能竟然没有拿下这笔生意,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啊!我当业务部经理时可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结果,惹得小夏大为恼火。

像徐某这样的人,其实大有人在。这种人其实原本就没有多少本事,也没有干出过什么出色的业绩,但他害怕别人小瞧自己,总想在别人尴尬时,予以落井下石。看到别人取得成绩时,他心生嫉妒,对其冷嘲热讽;看到别人有难时,他不是伸手拉一把,而是煞费苦心,想办法讽刺挖苦,以彰显自己的高明。

想通过讽刺别人来抬升自己,是行不通的。因为在别人看来,一个人是高是低,自有定论,不是把别人贬低了,就表明自己有了真本事。其实,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恶意去贬低别人,会使别人更加鄙视自己,实是为自己疏远别人埋下祸根。

如果你认为自己真有本事,那就没必要去讽刺别人,因为你自身的实力人人都可以看到,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又何必画蛇添足呢?

如果你认为自己能力欠佳,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那也决不能讽刺别人。你讽刺别人,就是在表明你比他强,他干不了的事你可以干,但真的让你去干又会怎样呢?不要总是认为,仅凭个人能力就可以干好一件事!

讽刺别人,这实在是愚蠢的做法,它除了能使你失去一些东西外,对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没有一点积极作用。

九、不要触犯忌讳

从事社交活动,不论是说话还是做事,有一个讲究,即:千方不可以触及禁忌或者避讳。如果触及了禁忌或者避讳,最容易引起对方的强烈反感,极有可能造成交际活动的失败,到头来枉费你的一片苦心。

基于此,在人际交往中,了解他人的忌讳,是你游刃有余、左右逢源的重要环节。现实生活中,世界上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们,常常有各式各样的忌讳,这些忌讳犹如社交中的地雷一样,永远都不能去碰;否则,爆炸后,炸伤的往往是你自己。

例如:一次,某企业领导满50岁,在家大摆筵席招待宾朋。有位下属刚来该企业工作,不知道有关情况。

当轮到他发表贺词时,他当着各位宾客的面,大声地念到:“……至此,我衷心地祝愿我们的王厂长将来能大富大贵、儿孙满堂……”一席话,使得王厂长的脸色顿时发青。

原来,这位厂长的唯一儿子刚刚出了车祸,不幸远离了人世间,而他的妻子因做了绝育手术没有再生的能力,这些并不为该下属所知情。

然而,这位厂长却以为他的下属在故意嘲笑他绝子绝孙,因此,他不顾宾客云集,竟摔杯而去,弄得这位下属下不了台。事实上,这位下属虽然并不是有意的,但却触犯到了厂长的忌讳。结果,弄得大家不欢而散。

又如:许丹丹和赵萌是一对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平时,两人形影不离。但在一次同学聚会上,许丹丹只图一时的高兴,不经意间说出了赵萌的隐私。

她开玩笑地对大家说:“赵萌在念高中时曾暗恋我们班上的一个男生,你们猜猜这个男生是谁?”而那位男生现在已有了女朋友,且当时他俩也都在场。此时,赵萌非常尴尬,恨不得挖个洞钻下去。一气之下,赵萌跑了……

上述警示交际者,决不要在交际活动中暴露别人的忌讳和隐私等。在与他人交谈时,应该对于交谈对象的一些忌讳有所了解,千万不要自讨没趣,往人家的枪口上撞;否则,只有吃不了兜着走。

其实,在林林总总的忌讳中,可归结为心理忌讳和生理忌讳两大类。心理忌讳,往往是因为某些人的某些特殊经历,在无形中会形成一种忌讳。交际中,对于对方心中的那些隐藏的忌讳,要有所了解,切勿盲目乱碰。

然而,在与有生理缺陷的人交往时,也要特别留心。比如,不要对秃头者说“你真是聪明绝顶!”也不要对断肢者说“你两袖清风”。这类话容易引起当事人的误解,以为你在有意嘲笑他,使其心里留下阴影。

十、不能口不择言

说话时,要注意具体的场合、不同的对象、特定的气氛,不能无所顾及。如果不假思索,信口开河,就有可能中伤他人,引起不必要的误解。比如,有些人去农贸市场买肉,开口就说:“师傅,你的肉多少钱一斤?”再如,饭馆服务员上来一盘肥肠,亲切地对客人说:“先生,这是您的肥肠。”这类生活中的笑话,应该尽量避免。

如有人问你“会说话吗”,那你一定觉得他很可笑,并振振有辞地回击道:“只要是正常人,说话谁又不会?”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那么简单。看看下面的例子:

一天夜里,一位理发师的家里被强盗洗劫一空,为此,这个理发师很生气。但第二天,他还是如约到了主人家,为主人剃头。

主人问理发师为何愁容满面,理发师答道:“昨夜,强盗将我家抄了,我一年的收入都被他们劫去了。嗨!仔细一想,权当我替强盗剃了一年的头!”主人一听,火冒三丈,这岂不是在骂自己吗?盛怒之下,将这个理发师赶走了,另外请了一个理发师。

这位理发师问主人:“以前是不是有一个师傅来服侍过您,为何又换小人来呢?”主人就把刚发生的事细说了一遍。这个理发师听后,点了点头,说道:“像这样不会说话的师傅,真是自己砸自己的饭碗啊!”

据说,古时候,有个财主宴请四位宾客,有三位客人先到。这个财主等着有些不耐烦了,一个人在那儿自言自语道:“咳,该来的还没有来。”

不远处的客人听清楚了他的话,心中自然不高兴了:“这么说来,我就是不该来的那个?”于是,转身就要告辞。主人着急了,说到:“你看看,不该走的又走了。”另一个客人也不愉快了:“难道我就是那该走又赖着不想走的?”一气之下,他也要告辞。

这时,财主有些哭笑不得,对仅剩的一个客人说:“他们误会了,其实我不是说他们!”话音未落,最后一个客人也告辞了……

其实,说话是人生第一难事。像上面两例中的情况,实际上完全可以避免掉。只要平时多注意,给自己的嘴加个开关,并在语言方面下些工夫,慢慢就会改正不足之处。

说话是一门很深奥又很实用的学问,需要一些技巧,这要求你去不断学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说话可以不讲原则,任意曲解话意,刻意逢迎他人。如果有了技巧,就违心地说,那技巧就变成了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