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交际用技巧,关系自变好
一、世事洞明,内方外圆
人际交往中,要懂得形圆,这是个策略问题。形圆了,可以减少阻力,它是人立世之本,也是为人处事的实质所在。人际交往中,时时会有阻力。如果用自己个人的力量去与所有阻力较量,最后注定要走向失败。
《菜根谭》里说:“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意思是说,能建立丰功伟业的人,大多都是谦虚形圆的人。要做到这一点,需苦练内功,加强学习,让自己变成有内容、有内涵的人,这是“外圆内方”的基础。
生活中,事事斤斤计较,处处制造摩擦,不懂形圆且又无能驾驭情感,这样的人哪怕有壮志凌云,往往也会一败涂地。
名扬天下的蜀国名将关羽,就是一个典型的反例。
如果说蜀国名将关羽的武艺高强,恐怕没有人会质疑,但他却以悲剧结束了自己英雄的一生。究其原因,是关羽不懂为人之道,不懂“形圆”。
关羽虽有万夫难当之英勇,但为人度量狭小,不识大体、顾大局。在蜀国里,除了刘备、张飞等极个别的结义兄弟外,他不把他人放在眼里。甚至在开始时,他还瞧不上诸葛亮。后来,他排斥黄忠,又与其部将糜芳、傅士仁不和。
关羽最大的错误,就是与蜀国盟友东吴结下冤仇,从而破坏了孙刘联盟的基本国策。在与东吴的数次争斗中,关羽自恃个人英勇无比,不把包括孙权在内的东吴人放在眼中。他不但公开声称荆州之地为蜀国所有,还对孙权等东吴高层人物进行人格污辱,使吴蜀关系不断恶化。
最后,被其视为“孺子”的吴国将领陆逊,经过精心策划,对荆州进行突袭,使关羽人地皆失。
再看一个正例。北宋名相富弼青年时代曾碰到这样一件事,有人对他说:“某某人在骂你。”
富弼说:“恐怕是在骂别人吧!”
这人又对他说:“叫着你富弼的名字,怎么会在骂别人呢?”
富弼说:“恐怕是骂与我同名的人吧。”
后来,那位骂他的人听到富弼这么说后,自己觉得惭愧,也不再骂富弼了。
指名道姓地骂自己,富弼却认为与自己毫无关系,让对方自动放下武器投降,可以说是达到了“形圆”之极。
在社会上,争名夺利的事情天天都在发生。有人为制造的圈套,也有自然天存的陷阱,它们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把无数人都卷了进去。对此,聪明的做法是,迅速远离它!因为,在横渡人生江河时,只有远离漩涡的人,才会最先登上彼岸。
内方外圆,是一种处事的哲学,是一种内省的人生态度。为了成就绚丽的人生,你经常需要许多合理的妥协。如果不学会如何以“圆”处世,在人生的道路上往往碰得焦头烂额;如果不以适当的“方”立世,就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
内方外圆、八面玲珑,让人变圆滑亲近、游刃有余、处变不惊。如果应用得好这种技巧,必定有助于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二、做明白人,办踏实事
就人际关系上讲,做一个明白人,既能努力改变自己生存发展的物质环境,还要能努力改变自己生存发展的人际环境——自己的人际关系。而无论改变哪种环境,都得靠自己的聪明才智,靠自己的不断努力。
明白人能把握生活和事业的前进方向,知悉自己的追求目标,不会为了一点琐事而与他人闹僵关系。所以,在复杂的环境中,一个人要有坦然的心态,才能不为局势所累。正所谓“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天有不测风云,生活和事业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要坦然面对挫折和不幸。在与人打交道时,既要知足常乐、自得其乐,还要努力帮助他人。这样,才能扩大你的关系网。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很多人都卷进了一场场是是非非的冲突和旋涡之中,一些人为此还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有位老奶奶,她大字不识一斗,但却是个明白人。
一天,这位老奶奶教训血气方刚的孙子:“现在,外面的局势很乱,你在外面干了些什么事情,我不清楚。其实,这些事情你可能不让我知道,但我也不想知道它,即便知道了,我也不会去管的,因为我一个老太婆哪儿管得了它呀!?然而,我的孙子,有一句话奶奶不得不讲给你听,就是你在外面无论做什么、做了什么,在做事之前,都要扪心自问,好好想想自己所作所为,十年后能不能见得人,百年后敢不敢见鬼!如果不能也不敢,那么,奶奶劝你就不要去做了……”
涉世不深的孙子,从他奶奶语重心长的话中,终于悟出了一些人生道理。此后,他再也没去参加什么“革命”活动,从而少受了一些政治冲击。
人生不论是得还是失,其实都是一回事,得失相生相伴,互为一体。舍出尊爱,才会得到敬爱。一个人怎样才能受人欢迎,拥有好人缘呢?一言以蔽之,“放低自己,抬高别人。”
大哲人苏格拉底说:“我比别人高明的地方,就是我知道我自己无知。我一生只了解一件事,那就是我什么都不了解。”任何人都是凡夫俗子,所以,无论自己有多大的能耐、多高的地位,还是最好怀着平常心,去做平常之事。
不要迷信,不要盲从,不要趋风,坚持原则,这样与人交往,那么,你的关系网会越来越大,你的道路会越走越宽。
三、平和为首,人缘自有
中国历来讲究平和,其核心在于它能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社会经验的人往往明白这个为人处事的道理。
其实,人际关系很深奥,因为它与一个人的工作、生活以及阅历紧密相联。学好它用好它,要有一颗寻常之心,既非不经不慢,又不急功近利。现实中,只要你巧于整合自己的资源,就会创造出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了好关系,还担心没有辉煌的人生和事业吗?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而这种对成功的追求,也正是进步的一种动力。可是,怎样才能成功呢?尽量使自己平和起来,创造一个好人缘,它才能为你的成功提供帮助。
据《三国志》记载:孙策“貌修美,善谈笑,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由此看来,孙策这个人具有极强的亲和力,难怪天下贤能之士都前去投奔他,心甘情愿为他效力,真可谓“士为知己者死”,所以,孙策很快就在江浙一带建立了吴国,开创了自己的帝王霸业。
其实,孙策建吴的资本并没有多少。父亲孙坚死后,年少的孙策只好寄于袁术的篱下,前途可以说一片暗淡。而袁术为了笼络孙策,许下种种动听的诺言,可孙策立功后,又总是食言,不兑现诺言。无奈之下,孙策只能自谋出路。
孙策以手中的金香玉玺为诱饵,骗走了袁术的三千人马,率领对父亲忠心耿耿的几个老下属,到江东去开创大业。此时,恐怕很少有人相信他能成就帝业。然而,孙策和字当头,礼贤下士,身边聚集的谋臣战将和普通士兵愈来愈多。对于能人,孙策安排他合适的职位,让他尽情施展才华,没过多久,孙策就创建了强大的吴国。
再说说曹操的故事吧。有一次,曹操去参加王允的生日聚会。席间,众人都为奸臣董卓把持朝政而痛哭流涕,但此时曹操却在一旁大笑,并劝解说:“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能哭死董卓吗?”看看,别人容不下董卓,而曹操的心不但能装下,反而还有空间剩!
世界就像是一张网,每个人都身处其中,拥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才有成功的可能性。为人暴躁,可能失去朋友。而朋友就是日后创业的伙伴之一,而失去朋友,当然就失去了一个拥抱成功的机会。相反,如果待人诚恳平和,那么就可能有很多朋友,也就提高了成功的几率。
有些人以为成功离自己很遥远,其实有时候,成功离自己仅一步之遥。以平和的心态去构建关系网,然后再充分地利用好这张关系网,往往是实现这一步跨越的最佳选择。
你的朋友多了,关系丰富了,你的能力自然就大了。别人办不了的事,你可能轻而易举地搞定了。所以,有人缘才是制胜的法宝。
四、君子之交淡如水
交友是生活的一部分。交友时,讲究无过之而又无不及,除了“淡而不厌”之外,还要“简而文”,“温而理”,即简略而文雅,温和而合情理。
交朋友,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朋友。不可以自我为中心,让朋友围绕自己的爱好转,也不必跟在朋友的后面,亦步亦趋。应该客观,冷静,明智,才不致举措失当。
交朋友,应该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疑;多一些真诚,少一些戒备。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先生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别人一时不了解,日后便会了解的。”
要想得到知己的朋友,首先要敞开自己的心扉。要讲真话、讲实话,不遮遮掩掩、吞吞吐吐,以你的坦率换得朋友的赤诚和爱戴。
钢琴家李斯特,为推介音乐新秀肖邦,不计个人的利益得失,他高尚的举止可圈可点。
19世纪30年代,音乐人肖邦为了生计,从波兰来到法国巴黎。那个时候,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已是家喻户晓的钢琴家了,然而,肖邦虽然在音乐上很有才华,但仍然默默无闻,没有什么名气。尽管李斯特非常欣赏肖邦的才华,但肖邦没有找到施展才华的机会,所以一直没有得到观众的认可。
为了让肖邦在观众面前赢得声誉,而不至于埋没这位音乐天才,高风亮节的李斯特与肖邦商量后,想出了一种别出心裁的办法。一次,钢琴大师李斯特利用自己开演奏会的机会,先由自己坐在钢琴前演奏,当在演出灯光熄灭后,他们来了个“偷梁换柱”,让肖邦悄悄地代替自己弹奏。
观众被美妙的琴声所折服了,演奏完毕,灯光再次亮了起来,观众大为惊讶。原来,坐在钢琴前演奏的不是李斯特,而是音乐新人肖邦,肖邦终于成功了。
最值得一提的是,钢琴大师李斯特爱才惜才,不为个人名利,那种宽阔的胸襟也深深地让人们感动。
待人诚恳,要坦荡无私,光明正大,更要知人而交。当你捧出赤诚之心时,首先辨别对方是什么人,应该对可信赖的人敞开心扉,而不是相反。待人诚恳,就能获得他人的信任。
真诚,是一座架起心灵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可以打开对方心灵的大门,大家就可以携手合作,共创美好的未来。你诚恳实在,表露真心,对方信任你,从而把你作为知心朋友,乐意向你诉说一切。
君子之交,是为了心灵的沟通,并不具有功利的意思。君子之交对世人有很深的影响,它强调的是“淡、简、文”,是一种重要美德。
君子之交淡如水,是道家庄子的名言。与儒家《中庸》上的“君子之道,淡而不厌”,是一个道理。君子的交友之道,如淡淡的流水,长流不息,源远流长。
五、人缘好,困惑少
学识渊博,能言善辩,谈吐文雅,仅仅拥有这些,并不表明你是一个受欢迎的人。而糟糕的人际关系不光使你不快乐,同时,它还会影响到你事业的成功。
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主要靠人际关系和为人处世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有一个好人缘呢?要真诚地对别人,要面带微笑,要记住别人的名字,要学会聆听,要会鼓励别人,要多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要觉得别人是重要的,凡此种种。
人缘好了,你就会快乐起来,因为你有更多的朋友,你就会有更多的机遇;因为朋友多了路好走,如果遇到困难时,他人会主动帮助你,从而你会顺利地摆脱困境。
辛益毕业后,分配到一家企业做项目主管,不久就做成了两笔生意,企业领导很器重他。于是,辛益骄傲起来,说话办事也盛气凌人了。一些同事对他敬而远之,邻居见了面后,顶多打个招呼而已,彼此间从没有过多的话语。辛益心想,只要干好本职工作,能得到上司的垂青,就有发展前途,他不在乎邻居、同事的看法。
一天,辛益有事,一大早就出去了。下午2点,他突然接到家人打来的电话,说家里被洗劫一空了,各项损失共计上万元。这飞来横祸使他目瞪口呆,家里人也在电话中哭哭啼啼。办完事后,他匆忙赶回家,这时已下午5点了,他又赶向派出所。
辛益一到派出所,民警劈头就问他:“你是不是出门的时候把钥匙落在门上了?”辛益大惊失色,连忙摸口袋,可没找着钥匙……民警告诉他,窃贼是用钥匙从大门进入房间的,因为门和窗户没有任何被撬的痕迹,邻居也证实,他们上午看到他的门上插着一把钥匙。
民警又说:“我不明白,你们家属楼住着14户人,按平均每户2人,如果他们每人只上下楼一次,也有28人次经过你家的大门,可他们看到钥匙落在门上,却没有一个人替你取下,这岂不是难得的怪事吗?看来,你不会连一个这样的朋友都没有吧?”辛益无言以对……
有些人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为什么好运气总是光顾别人呢?持这种看法的人是否反省过:自己的人缘如何呢?在许多时候,条件差不多的两个人,好运气总爱眷顾人缘好的人。其实,人缘不好,其责任全在于自己。
人缘不好的人,往往有一个毛病:自以为是,瞧不起别人;回答提问时,常常显出不耐烦的表情;即使向别人求教,也爱摆出一副高傲姿态。这些表现,尽管并非都是故意的,但必然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另外,疑心病太重,也是人缘不好者的一大弱点。
人缘很不咋样的人,往往让人视而不见,避而远之。而人缘很好的人,往往能在紧要关头得好人相助,顺利过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助于得心应手地工作,还会带来愉快的情绪,更有益于身心健康。
六、少树敌等于多交友
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道,多个敌人多堵墙。”树敌过多,不仅会使人迈不开步子,即使能开展工作,也会遇到种种不应有的麻烦。
要尽量避免树敌,你得养成一个好习惯,那就是尽量不去指责别人。人往往有这样一个特点,无论他多么不对,他都宁愿自责而不希望别人指责。
指责别人,容易伤害他的自尊心,容易积下怨恨,容易给自己树敌,这是得不偿失的。许多成功者的秘密就在于,他们从不指责别人,从不说别人的坏话,以此来显得自己高明。
当你面对可以指责的事情,你可以真心诚意的心态去解决,其效果可能更好。
比如,你的一个要好搭档,不知为何突然冷漠你,对你十分不满。可是,你究竟在什么时候得罪了他,一点也回想不起来了。
当你按捺不住了的时候,你可以直接问对方:“我究竟有什么地方不对,请直接明示,好呢?”如果对方只冷冷回答:“没有什么不妥。”到了这个地步,如何是好。
这时该怎么办呢?既然他说没有不妥,你就乘机说:“真高兴你亲口告诉我没事,如果我真有不对,我很乐意改正。我很珍惜咱们的合作,我们一起去吃饭或者喝茶,好吗?”这样,你就可逼他表态,也显得很礼貌。
又比如,你与同事曾经为了某职位争得不可开交,如今你俩都是部门主管,但为将来考虑,你应找机会化解恩怨。
如果无缘无故去邀约对方,显得太唐突,也有贬身价,应该伺机而行动。如在他生日来临之际,你为他举办一个生日Party,主动送他一些礼物。记着,没有人能抗拒这种善意。
如果对方升迁了,可以写一张贺卡,衷心送出你的祝福。另外,再搞一个庆祝会,恭贺之余,不妨多谈喜乐之事,即便对过去的不愉快绝口不提,也会大大地拉近双方的距离。
要少树敌,最好不要直接批评别人,更忌讳嘲讽讥笑别人。在生活中,举凡是非之争,要多给对方以取胜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树敌,还会使对方得到某种“满足”。口头上的牺牲有什么要紧,何必为此结怨伤人呢?
商量的口吻,请教的诚意,轻松的幽默,会意的眼神,一定会使对方心悦诚服地改变自己的失误,同时,你还不会给自己树敌。但是,如果你错了,得及时向他人道歉,这样可以化敌为友,彻底消除对方的敌意,说不定大家以后还相处得更好。流传千古的“将相和”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记住:敌意是一点一点增加的,也可以一点一点削弱。中国有句老话:冤仇宜解不宜结。为了自己的前程和事业,还是少树敌比较有利于自己。
七、糊涂一点是明智
对于性格和气质被他人超过,大多数人并不太介意,但几乎没有一个人(尤其是上司)喜欢在智力上被他人超过。因为智力是人的特征之王,触犯它无异于犯了弥天大罪。
在一个单位里,作为一个下属,如果锋芒太露、喧宾夺生,积极表现出争功的姿态,别人在心理上感到有压抑,在感情上会很反感你。他人会把你当成他的隐患,即使他不会陷害你,你以后恐怕难有大发展了。
“尽管星星都光明,但都比不上太阳的光芒。”在一切重大的事情上,做上司的总要尽量显得比其他人高明。君王需要有人辅佐,却不喜欢被人超过,就是这个道理。
有一年,工匠为曹府建大门,当门框做好正准备做门顶时,恰好曹操出来观看,看完后在门框上写了个“活”字,便默然而去。曹操的谋士杨修见后,即刻叫工匠拆掉重做,并说:“臣相在门框上写个活字,意思是门中有活,即为阔字,也就是指门做大了,叫你们重做。工匠师傅,懂吗?”
有一天,有人给曹操一盒酥,曹操吃了几口,就盖上了盖子,并写了一个“合”字,然后相互传递。众人看后,都不明白臣相的意思。唯有杨修看后,他得意地说:“诸位,这合字即是‘人一口’,承相叫我们一人一口呀!”
有一段时间,魏蜀交战,曹军屡败。曹军对于进退孰好孰劣,一时难以把握,便以“鸡肋”二字为口令。军中的将士都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只有杨修杨主簿明白个中奥秘,杨主簿说:“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可惜。”也就是说,鸡肋吃起来没什么味道,丢弃了又觉得可惜。言外之意,曹操准备撤兵回朝。
杨修于是暗中告诉军中的将士,叫大家收拾行装,准备撤离。没过多久,曹操果然下令撤军了。曹操得知是杨修告诉将士撤离的,便借“泄漏机密,私通诸侯”的罪名,把杨修斩杀了。
一代聪明绝顶的人,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被杀了。不过,这与杨修锋芒毕露有很大关系。
当然,在文明社会里,像曹操那样草菅人命的上司已不复存在,但妒贤嫉能的人却大有人在。面对这类上司,你如果锋芒毕露,逞强显能,处处显得比他高明,那么他必然会嫉恨你,轻则给你“穿小鞋”,重则会叫你下课。那时,你恐怕后悔莫及。
对于那些处世精明、聪明绝顶的人,人们总是怀有戒心,敬而远之。而那些看似糊涂的人,却往往有个好人缘,这类人“大智若愚”。他们对许多琐事小节,懒得去理会和劳神,往往“糊涂”,真可谓“难得糊涂”啊!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与“糊涂一点”的人共事,人们会感到心情舒畅,处境安全。
八、把握分寸,恰当相处
与人相处,每时每刻都必须要有分寸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生活中,有时难免会跟别人闹矛盾。但是,即便在情绪不能控制时,也要有个分寸感。有分寸感的人,能屈能伸,能上能下,能适可而止,能留有余地,能使自己保持主动。没有分寸感的人,却往往一发不可收拾,弄成僵局,最后没有回旋余地。
当然,一个富有分寸感的人,在很多事情上,都能很有分寸地和对方商讨,晓以利害,动以真诚,摆事实讲道理,解除对方的疑虑,提出具体的建议,最后顺利地解决问题。
每一句话,都能说得轻重适宜,进退有据,合情合理,婉转动听。这就是有分寸感的人的处事技巧。
现在的人好胜心极强,越来越强调个性,常常把事做绝,以表明自己胜利才罢手。如此一来,就会伤害别人的感情。其实,在小事上,你完全可以让对方“赢”一把,既照顾了对方的自尊,也使自己有一个获得好感的机会。
张先生在闲暇时,爱找朋友聊聊天,或者与朋友杀几局棋,以此联络感情。
有一次,张先生与朋友下棋。刚开始的时候,他就对朋友发起一轮又一轮的攻杀。朋友的棋艺本来就不如他,这样一来,让朋友顾了前顾不了后,守住左边漏了右边,显得很难堪。
而且,张先生自以为棋艺高,故意设下一个圈套。朋友发现后,立即展开攻势,不料,张先生趁机使出“杀手锏”,一子定乾坤。此时,张先生得意洋洋,对朋友说:“你死定了。”朋友很尴尬,脸上汗珠直下,有些无地自容,自然大不高兴。
这是第一局。紧接着,朋友不大服气,又与张先生下了两三局,均以他残败而收场。临走时,朋友对张先生放出狠话:“你小子等着瞧……看我以后怎么收拾你!”张先生没太在意,以为将来要找自己报仇呢!
几天后,张先生又兴致勃勃地去找这位朋友,人家说有事,摆出一副不爱搭理他的姿态。从此以后,这位朋友再不肯与张先生下棋了,但张先生最终没明白其中的原委。
没有尊重就没有友谊,这就好像没有基石就没有大厦一样。研究表明:尊重只有在自尊自爱的基础上才能诞生。
生活中,有些人分寸感极强,善于团结别人,让很多人同仇敌忾。他们不仅能把握自己的分寸,同时也善于调整别人的分寸。在许多不同的分寸之间,他们加加减减,异中求同,使各方面的人都能在折衷中,找到一个解决的方案。
有时,你需要对别人加以批评,这时,更要细心把握好分寸。你如果处理得巧妙,既指出了对方的错误,还能让对方心觉得你说得有道理,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
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连治国都是如此,与人相处又何尝不多花点心思呢?
九、沉着冷静,切勿发怒
生活中,容易发怒的人实在太多了。比如,乘客为争抢座位而发怒,顾客为短斤少两而发怒,家长为孩子成绩不好而发怒,丈夫为饭菜不合口味而发怒,老板为员工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而发怒等等,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发怒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激化了矛盾,最终落得个得不偿失。所以,你如果想要发怒,先想想发怒会产生什么影响。如果你懂得发怒会损害自己的利益,那么最好约束你自己,无论这种自制多么困难。
诸葛亮针对周瑜气量狭小,故意曲解《铜雀台赋》中的两句话,激怒周瑜,让其痛下誓不灭曹誓不休的决心。
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来到东吴,谋求联合抗曹。诸葛亮了解情况后,觉得周瑜或是抗曹之心未定,或是有意试探蜀国。此时,他利用周瑜试探求和的“机缘”,编出一段故事,激怒了周瑜。
诸葛亮说道:“我有一条妙计,只需差一名特使,驾一叶扁舟,送两个人过江,曹操得到那两个人,百万大军必然撤退。”
周瑜急问是哪两人,诸葛亮说道:“曹操好色,得知大乔和小乔长得美丽动人后,曾发誓要得到她们……其实,曹兵入侵江东,就是为二乔而来的。将军若把她们差人送去,曹操必然心满意足地撤兵北上。”
周瑜问:“曹操想得到二乔,以何为证?”诸葛亮答道:“有诗为证。曹植作了一篇《铜雀台赋》。文中说,曹操立誓要娶二乔。我因为喜爱词赋,曾偷偷地背熟了。”接着,就朗诵起来:“从明后以嬉游兮,登高台以娱情……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周瑜听罢,勃然大怒,霍然站立起来,指着北方大骂道:“曹老贼欺我太甚!”
这时,诸葛亮表面上阻止,其实是火上浇油,说道:“……将军又何必吝惜两个民间女子呢?”
周瑜说道:“先生有所不知,大乔是孙策将军夫人,小乔就是我的爱妻!”诸葛亮佯作失言,赶紧起身请罪。
这时,周瑜对天发誓:“我等早有北伐之心,岂有屈服曹贼之理?就是刀剑架在脖子上,也不会变卦的。劳驾先生助我一臂之力,同心合力共破曹操!”
于是,孙刘联盟得到巩固,保证了后来赤壁之战的重大胜利。
诸葛亮很了解周瑜度量狭窄,容易被人激怒:再者,他也知道,大丈夫连自己的妻子都不能保全,是人生的一大耻辱,周瑜绝不会忍受这样的耻辱。尽管这一切,只不过是诸葛亮假借诗赋牵强附会的一说,却达到了激怒周瑜联合抗曹的目的。
诸葛亮深谙为人处事之道,巧妙地激怒周瑜这个关键人物,实现了孙刘联合抗曹的计划,也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而周瑜为人气量狭小,本就容易致怒,而又不知忍怒不发,所以才被诸葛亮所利用。
由此可见,办事时,要冷静沉着不发怒,才更有助于事情的完美解决。
十、言必信,行必果
信誉是维持人际关系的纽带,它是一个人在交往中能践行诺言而取得的信任。人们之所以要重信誉,是因为它是权衡人品的标准之一。一个人信誉如何,往往决定着他在交往中的效果,也决定着他人际关系的好坏。
另一方面,要说到做到。很多时候,要求别人办事,别人的反应是“好的,好的。”当他点头说时,他只是在口头上说好,至于真的去实行的,可能并不占大多数,这么做要不得。千万记住:说到一定要做到。
承诺时,态度尽管非常诚恳,但过了些日子,就把说过的话当成风中落叶,飘得无影无踪。这是不可以的。为人处事要“言必信,行必果”;否则,就什么都不要应诺。
有一次,德娜到呼和浩特办事,在大街上遇到一个老乡朋友巴扎儿。巴扎儿听说德娜正在找一样东西,便主动对德娜说:“让我帮你找吧。”不久,德娜回到了牧区,由于忙于推销畜牧产品,便忘了这件事。
其实,大多数人常常在冲动时爱说出了一些让朋友感动的话,事后,谁也不把它当真了。然而,德娜的朋友在那个时候,至少曾经想过要帮助她,也算这个朋友够份了。
让德娜意外的是,半年后,她再次来到呼和浩特,碰巧遇上这位说过要帮助自己的朋友巴扎儿。这时,巴扎儿走向德娜,兴奋地对她说:“德娜,您好!上次我提出要帮你找的东西,已经找到了,它正在我的住处。不过,不知怎么送到你手上。”
德娜两眼盯着巴扎儿。其实,巴扎儿是她一个不算很熟的老乡朋友。且不说,两人平常见面的机会不多,就是德娜每次来呼和浩特办事,也从来没有给他打过电话,联系联系友情。而且,每逢节假日,德娜都不曾想过要给巴扎儿寄过问候信,或送去一些祝贺的话。德娜的眼睛睁得老大老大的,顿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在大事上要讲信誉,在小事上也不得含糊。比如约会,虽是小事,但同样应注意守约。此外,守信誉还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与人交往时,只有一次次承诺又兑现诺言,才能一点点地提高自己的信誉度。
守信誉若不能一劳永逸,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假如某次无故失言,就可能会前功尽弃,让信誉毁于一旦,日后再想修复它,得花费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努力。
有些人虽然嘴上说得动听,行动上却不全力兑现,到头来只能落得个失信于人的恶名。然而,讲信誉并能坚守到底的人,一旦做出了承诺,就要把它当成大事来办,兑现诺言。真正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所以,与人交往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次信约,绝不可疏忽大意,因小失大。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