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二 提问技能
问题情境 提问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教学技能,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常用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进行教学。他认为教学应“循循善诱”,运用“叩其两端”的追问方法,引导学生从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去探求知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是一位提问高手,他善于使用“精神助产术”(又称“产婆术”)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不断地提问让学生回答,找出学生回答中的缺陷,使其意识到自己结论的荒谬,然后再思索,最终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
问题一 提问能力是发现问题、概括问题和语言组织等综合能力的体现。如何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提问的方式、口气、时机如何把握?
学习内容一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交流方式,通过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诊断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获得教学效果反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提问还有一个很好的功能,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的注意力。
1. 提问的类型
在教学中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是多种多样的,有事实、现象、过程、原理、概念、法则等,有的需要记忆,有的需要理解,有的需要分析、综合。学生的思维也有不同的形式和水平。这就要求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不能千篇一律,应包括多种类型。
根据提问的概念,提问的种类可分为检查知识类提问和创造知识类提问两大类。检查知识类提问一般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学生用所记忆的知识照原样回答即可,不需要深入思考,判断时也比较容易,只简单地分为正确和错误。这类问题又称为低级认知提问。创造知识类提问是指在学生的内心引起新知识的问题,通常不止一个正确答案,答案需要学生自己思考后得出。学生应根据提问的意图,判断答案是否有道理以及有无独创性,或者在几个答案中比较哪一个更好一些。因此,这类问题又被称为高级认知提问。
2. 低级认知提问
(1)回忆提问
回忆提问是要求回答是与否的提问,或称为二释一的问题。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不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只需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即可。回答这类问题,一般多是集体应答,不容易发现个别学生的掌握情况。
简单的回忆提问会限制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没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因而教师在课堂上不应过多地把提问局限在这一等级上。有些课堂看上去好像很活跃,师生之间好像交流很多,但学生除了回答“是”或“不是”外,很少有其他经过较高级思维的回答,这是不可取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类问题不能使用,只是应有所节制。回忆提问一般用在新课的开始或对某一问题进行论证的初期,使学生回忆所学过的概念或事实等,为学习新的知识提供材料。
(2)理解提问
根据要求学生理解程度的不同,理解提问可分为3种类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事实、事件等进行描述,以便了解学生对问题是否理解;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中心思想,以便了解学生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学生自己对事实、事件进行对比,区别其本质的不同,达到更深入理解的目的。一般来说,理解提问用来检查学生对在最近课堂上新学到的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多用于某个概念或原理讲解之后或课程的结束。学生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解释或重新组合,因而是较高级的提问。
(3)运用提问
运用提问需建立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和回忆过去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理科的概念教学常用这类提问。
3. 高级认知提问
(1)分析提问
分析提问是指要求学生识别条件与原因,或者找出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因为所有的高级认知提问没有现成的答案,所以学生仅靠阅读课本或记住教师所提供的材料是无法回答的。这要求学生能组织自己的思想,寻找问题的根源并进行解释或鉴别,进行较高级的思维活动。如果学生只是简单地回答或者用死记硬背下来的课本中的有关内容作答,则不是高级思维活动。
(2)综合提问
这类问题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回答综合提问类问题时,学生需要在脑海中迅速检索与问题有关的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得出崭新的结论,这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综合提问的表达形式一般如下:“根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为了……我们应该……/如果……会出现什么情况?/假如……会产生什么后果?”
(3)评价提问
在分析提问或者综合提问后,无论答案怎样出色,都应要求学生分析其理由是否充分,结论是否正确,表达是否准确,对答案进行分析,估计其价值。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判断和给出判断的理由,这样做会使他们在回答问题时理由十分明晰。因此,对评价提问的回答也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在进行这种提问之前,必须让学生独自建立起正确的价值、思想观念,或者给出判断评价的原则,以作为他们评价的依据。评价提问的表达形式通常如下:“你同意……为什么?/你认为……为什么?/你相信……为什么?/你觉得……为什么?/你细化……为什么?”
问题二 提问是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为引导学生积极定向的思考而提出疑问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那么,常见的提问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对于每一阶段又需要教师注意哪些问题?
学习内容二
从教师的最初提问引导出学生最初的反应、回答,再通过相应的对话引导出事先希望得到的回答,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分析和评价,这个过程称为提问过程。提问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引入阶段
教师用不同的语言或方式来表示即将提问,使学生对提问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因此,提问前要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界限标志,表示由语言讲解或讨论等转入提问。
2. 陈述阶段
陈述所提问题并做必要的说明。
① 点题集中:引导学生弄清要提问的主题,或使学生能承上启下地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② 陈述问题:清晰、准确地把问题表述出来。
③ 提示结构:教师预先提醒学生有关答案的组织结构。
3. 介入阶段
在学生不能作答或回答不完全时才引入此阶段,教师以不同的方式鼓励或启发学生回答问题,主要考虑以下5个方面。
① 核查:核对、查问学生是否明白所问问题的意思。
② 催促:让学生尽快做出回答或完成教学指示。
③ 提示:提示问题的重点或答案的结构。
④ 重复:在学生没听清题意时,原样重复所提问题。
⑤ 重述:在学生对题意不理解时,用不同词句重述问题。
4. 评价阶段
当学生对问题做出回答后,教师可以用以下不同的方式处理学生的回答。
① 重复:教师重复学生的答案。
② 重述:教师以不同的词句重述学生的答案。
③ 追问:根据学生回答中的不足追问其中的要点。
④ 更正:纠正错误回答,给出正确答案。
⑤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⑥ 延伸:依据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思考另一个新的问题或更深入的问题。
⑦ 扩展:就学生的答案加入新的材料或见解,扩大学习成果或展开新的内容。
⑧ 核查:检查其他学生是否理解某位学生的答案或其他学生的反应如何。
问题三 课堂提问是师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在课堂中进行提问有哪些要求和注意事项?
学习内容三
提问不仅是为了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已学过的知识,并利用旧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或使学习向更深一层发展。为了使提问能达到这些预期的目的,教师还必须了解提问的要求。提问的要求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即清晰与连贯、停顿与语速、指导与分配、提示与探询。
1. 清晰与连贯
要使问题表述清晰、意义连贯,必须事前精心设计,尤其是在进行高级认知提问时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这就要求在设计时对所提问题要进行仔细推敲,不但要考虑问题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还要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和接受。对于某一问题,教师或对这个问题有专门研究的人可能认为是简明的、清晰的和连贯的,而对于一个学生来说,由于基本知识和理解能力的限制,他就可能认为在概念上是混乱的。另外,问题的措辞是否恰当以及表达是否准确也会影响到提问的清晰与连贯性。
2. 停顿与语速
在进行提问时应有必要的停顿,使学生做好接收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准备。停顿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有一定的意义。教师提出问题后可以停顿一下,环顾全班,观察学生对提问的反应。这些反应一般都是非语言的身体动作或情绪反应。
提问的语速是由提问的类型所决定的。低级认知提问的问题比较简单,教师可以用较快的速度进行叙述,而高级认知提问是针对比较复杂的问题,除应有较长时间的停顿外,还应仔细、缓慢地叙述,以使学生对问题有清晰的印象。如果以较快的语速提出比较复杂的问题,学生很可能听不清题意,会造成混乱或保持沉默。
3. 指导与分配
在任何一个班集体中,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对问题的理解程度等都是各不相同的。有些学生理解能力强,并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往往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很快举手要求回答,教师对答案也比较满意。这样教师对他们就会注意得较多,乐于让他们回答问题。有些学生理解问题并不慢,可不愿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一般不积极要求回答问题。还有一些学生成绩较差,又不善于表达。于是,教师往往对后两种人注意得较少,这就有意或无意地把班级分为一小组积极参与者和一大组被动的学生。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必须对提问进行适当的分配。首先,教师必须细心观察班级里谁积极参与活动,谁对活动不感兴趣;其次,对于不善于表达的学生要给予锻炼的机会,对于学习不好的学生要让他们先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不断地给予鼓励和帮助,使他们逐步赶上去;最后,要特别注意坐在教室后面和两边的学生,这些区域常常被教师忽略。
指导主要是对不愿意参加交流的学生进行指导。总有一些学生不愿意参加讨论,这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没有威胁的问题,引导他们参加活动,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提示。
4. 提示与探询
提示是由为帮助学生而给出的一系列暗示所组成的,当学生应答不完全或有错误时,为了使应答完整就需要提示。提示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的回答要点突出,指示解决问题的方向以及引起学生进一步思考,更好地回答问题。为了使提示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要根据出现的问题有意识地进行提示。
① 使其回忆已知的知识或生活经验(回忆)。如果学生遗忘的旧知识太多而不能把已学知识和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或因为内心紧张不能联系生活中的常识而不能回答问题,教师应提示其回忆从前学过的知识或以往的生活经验、体会等。
② 使其理解已学过的知识(理解)。如果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没有理解而不能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就应了解学生对以前学习内容的理解情况。了解的方法是让学生对与问题有关的知识进行叙述、比较、说明等。
③ 使其明确回答问题的根据和理由(分析思考)。如果学生找不出回答问题的根据和理由,或者因为证据不足、理由不充分而对问题不能进行完满的回答,教师就应提示其对和问题有关的事实、概念等进行解释、分析和思考,从而使其明确回答的根据和理由。
④ 使其应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应用)。如果学生不能把已学过的概念、原理、法则或技术等和问题联系起来,不能应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教师就应有意识地提示其回忆这些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⑤ 引导思考,活跃思维,产生新的想法(综合)。根据学生已回答的事实或条件,提示其进一步思考,进行推理和判断,预想事物的可能结果;或者加入新的材料,引导其预想事物的进一步发展,进行新的综合,产生新的想法。
⑥ 使其进行判断和评价(评价)。根据已有的事实和结论,提示学生依据已学过的原则、概念、定律或规则等进行有根据的判断,评价其价值。
问题四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那么教师在提问时还需要遵循哪些原则才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辨思维呢?
学习内容四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运用好提问技巧,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 提问的原则
关于提问的一般原则,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和提问过程中都应当遵循,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 要准备适合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的差异性问题,使多数学生能参与回答。
② 要特别注意明确问题的重点,问题的内容要集中。
③ 要注意用简洁易懂的语言表述问题,最好用学生语言。
④ 要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利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把问题设计合理,并能预想到学生可能给予的回答和你的处理方式。
⑤ 要依照教学的进展和学生思考的进程进行提问,把握提问的时机。
⑥ 要以与学生一起思考的心情提问,不用强制回答的语气和态度。
⑦ 提问后不要随意地解释和重复,有时用词稍微不同,问题的意思便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⑧ 当学生理解得不透彻或抓不住重点而不能回答时,教师不要代替学生回答,应从不同侧面给予启发引导,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头脑中临时浮现的问题不要脱口而出,要考虑它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⑩ 学生回答后,教师要给予确认和分析,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提问技能的评价
对提问技能可按表1-7进行评价。
表1-7 提问技能评价表
3. 提问技能训练
(1)复习提问的基本类型
① 回忆提问:关于回忆特定事物和普遍事物的提问,关于回忆处理特定事物方式和手段的提问,关于回忆某一范围的一般概念和抽象概念的提问。
② 理解提问:转译、解释、推断。
③ 应用提问:运用、举例、说明。
④ 分析提问:分析、证明。
⑤ 综合提问:综合、升华。
⑥ 评价提问:判断、评价。
(2)训练步骤
① 精心设计问题。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要科学,有明确的方向;必须集中突破重点和难点,把握关键;要有整体构想,顺乎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有启发性,善于激疑。
② 把握发问时机。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把握教学进程,有针对性地提问;把握教学情境,设置不同的问题;把握学生心态,在易于生疑时提问。
③ 选准提问对象。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因材施教,因人提问;提问对象要有层次;适当照顾特殊类型的学生。
④ 善于启发诱导。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创造良好的提问氛围,教师应当以愉快、友好、从容、平等交谈的态度来提问;提问的方式一般是先提后问;较平均地分配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提问题,对学生的回答要因势利导。
⑤ 及时分析评价。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及反馈,对于学生回答中的可取之处进行鼓励,对于需要改进之处提出中肯的建议,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也可以让其他学生对照自己的答案加以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