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一、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国际分工理论的创始者。绝对优势理论的提出是在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过渡时期,当时,重商主义学说仍占统治地位。随着英国产业革命的展开,封建主义和重商主义成为新兴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亚当·斯密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于1776年出版其经济学论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他在书中批判了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鼓吹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创立了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方面,他提出主张自由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亦称绝对成本说。

绝对优势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1.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1)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者的熟练程度。

(2)分工使工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可以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

(3)分工有利于改良工具和发明创造。人类的交换倾向产生分工,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巨大提高都是分工的结果。

2.分工的依据是绝对优势或绝对成本

亚当·斯密认为,一国应该依据生产成本来判断生产某种商品的优势。某种商品的生产成本及费用越低,就说明该国在此种物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则一国应当生产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与他国进行交换本国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世界各国按照这种绝对成本差异进行国际分工,生产本国最具有优势的产品进行贸易,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对参与此种分工的各国都有利。

视野拓展

观看《贸易战争》第二集片段,了解亚当·斯密理论的提出背景和主要观点。

3.绝对优势存在的原因是自然禀赋或后天有利条件

亚当·斯密认为,各国都有适宜生产某种产品的绝对有利的条件,因而该产品的生产成本会绝对低于别国。一般绝对有利的条件来源于两方面,一是一国气候、环境、土壤、矿藏资源等自然禀赋的优势,属于先天优势;二是一国通过教育、培训而获得的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的工艺技能,生产成本自然比别国低。

二、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是英国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时期的经济学家,也是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

大卫·李嘉图所处的时代正值英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不断上升的时期。当时英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地主贵族阶级之间的矛盾。1815年《谷物法》的颁布加剧了这一矛盾,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从理论上论证实行谷物自由贸易的优越性。李嘉图站在资产阶级一边,其《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提出了以自由贸易为前提的比较优势理论(也称相对优势理论),为资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1.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

李嘉图认为,决定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一般基础是比较优势(相对成本),而不是绝对优势(绝对成本),即一国与另一国相比,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占绝对优势或均处于绝对劣势,分工和贸易仍然可以进行,结果对两国都有利。他认为国家之间应按“两优择其重,两劣择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有利地位,但有利的程度不同,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不利地位,但不利程度也不同。在此情况下,前者应专门生产更为有利的产品,后者应生产不利程度最小的产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双方都能取得比自己以等量劳动所能生产的更多的产品,从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给贸易双方都带来利益。但实现这种分工的前提必须是自由贸易。

2.比较优势理论的例证说明

为了说明这一理论,李嘉图沿用了英国和葡萄牙生产毛呢与葡萄酒的例子,并对条件作了一些变更,如表2.1所示。

表2.1 英国和葡萄牙生产葡萄酒和毛呢的有关数据

在国际分工前,葡萄牙生产葡萄酒和毛呢所需的劳动人数均少于英国,即在这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占有利地位。但两相比较,生产葡萄酒所需的劳动人数比英国少40人,生产毛呢只少10人,即分别少1/3和1/10,显然,葡萄牙在葡萄酒的生产上优势更大一些;英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但在毛呢的生产上劣势较小一些。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两优择其重,两劣择其轻”的分工原则,葡萄牙应该专业生产葡萄酒,英国应该专业生产毛呢,然后两国进行交换。

按照上述情形进行专业化分工后,英国生产毛呢,葡萄牙生产葡萄酒,两国的产量都会增加。分工后,英国可生产2.2单位毛呢,葡萄牙可生产2.125单位酒。如果两国按照1∶1的比例进行交换,则英国可获得1单位酒和1.2单位毛呢;葡萄牙则可获得1单位毛呢和1.125单位酒。可见,按此原则分工并交换,两国都会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