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理论、方法与案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1911年,由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rick Taylor)所著的《科学管理原理》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的诞生。自此,管理学领域大师辈出,流派纷呈。学者、管理实践者、管理咨询顾问在学界和实践界不断碰撞出许多思想火花,展示出了卓越的管理智慧。回顾百余年来管理思想的发展脉络,不难发现各学派和各种管理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不最终指向组织绩效、群体(部门)绩效以及个人绩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管理学的历史就是绩效管理的历史。随着绩效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如何有效整合各种管理理论和工具,构建一个能够无缝对接组织战略的绩效管理系统模型,成为管理者亟需应对的挑战。

本书在总结归纳绩效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试图构建一个系统、简易的绩效管理系统模型。本书分为六章。第一章为概论部分,主要界定了绩效管理的关键概念;第二章详细介绍了四种常见的绩效管理工具,包括目标管理、标杆管理、关键绩效指标以及平衡计分卡;第三章至第六章的内容为本书的核心内容,系统论述了绩效管理系统模型的四个环节,包括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和绩效反馈。

读者既可以通篇阅读本书,从而建立起绩效管理的系统理论体系,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某些章节进行重点研读,以加深对某些具体问题的理解。

总体来说,本书具有以下四大特点。

(1)体系完整,主次分明。本书以绩效管理系统模型的四个环节为主线,对绩效管理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了系统阐述。本书详细介绍了四种常见的绩效管理工具——目标管理、标杆管理、关键绩效指标以及平衡计分卡,使读者能够系统掌握这四种工具的使用。本书将组织绩效、群体(部门)绩效和个人绩效融入到绩效管理的四个环节中进行了系统描述,体现了不同层次的绩效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的差异性。

(2)紧贴实践,内容翔实。本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着重分析了绩效管理实践中经常遇到的疑点和难点问题,结合实际情境和未来需要,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容易出现错误的关键技术难题进行说明。

(3)操作性强,深入浅出。本书力求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复杂的问题和理论,从绩效管理相关概念的界定,到绩效管理系统模型的论述,再到工具、技术和方法的讲解,都以能够解决管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4)案例丰富,形式多样。本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绩效管理理论、模型和工具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此外,本书还设置了引导案例、拓展学习、管理故事等栏目,并与时俱进地应用了二维码,以方便读者随时访问延伸阅读资料,加深对绩效管理相关知识的理解。

本书提供PPT课件、模拟试卷等配套资料,用书老师可通过编辑的QQ(602983359)或人邮教育社区(http://www.ryjiaoyu.com)索取相关资料。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要特别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的冉景亮、陈曦、黄玉玲、韩宁、姜颖雁和唐健等为本书编写所做的各项工作。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借鉴了大量的书籍和资料,在此也一并向它们的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

集结成书是遗憾的艺术。尽管我们尽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水平有限,加之时间紧迫,书中的纰漏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以使本书能够日臻完善。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博士生导师

方振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