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去趟民国》出版后,果然如作者在序言中所料,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心。但两年间印了五次,是我没有料到的。不管怎么说,这给了作者接着写下去的底气,因为《去趟民国》完稿时,我就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去趟民国·自序》中提到的体例、框架和设想,依然适用于这本书,如“没有头尾,没有章节,没有次序”,写的是“私人生活的某些侧面、片段、细节”,“素材大多取自回忆录、日记、书信等原始资料”,可以从任何一页、在任何场合翻阅等等;又如“我们想尽力去做的,是让读者读一本好看的书,知道一些好玩的故事,领略一点当年的风情”。不妨再添一句:当中的一些事例,或许能颠覆当前社会对某些民国人物模式化的印象。
这本书里引用了周作人上世纪20年代所写的一段文字,今天看来仍不失为一种理想的写作状态:“我本来不是诗人,亦非文士,文字涂写,全是游戏——或者更好说是玩耍。平常说起游戏,总含有多少不诚实的风雅和故意的玩笑的意味,这也是我所不喜欢的……我于这玩之外别无工作,玩就是我的工作,虽然此外还有日常的苦工,驮砖瓦的驴似的日程。驮砖瓦的结果是有一口草吃,玩则是一无所得,只有差不多的劳碌,但是一切的愉快就在这里。”我如今的工作是围着文史资料转,其实也近乎于围着民国的历史或民国史的某些方面转,因而写这本书,对我来说既是游戏,也是工作,或者如知堂所言,可以在两者之间画等号。
我一直在和读过《去趟民国》的朋友重复一句话:“这本书是写着玩儿的。”也愿意读者抱看着玩儿的心态来翻这本书。话又说回来,既然是写历史,即便图的是一个乐和,也不能不说,在这些碎片化的故事和记述的背后,隐含着种种让人一唱三叹的历史风情以及肃穆庄重的历史论题,识者自能体悟和明辨。
三联书店郑勇、徐国强先生对本书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人民出版社马长虹先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王鹤杰先生对书稿提出了许多高见,专此一并致谢。
刘仰东
2014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