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服务引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语言服务业态

第一节  语言服务产业

语言不但具有工具属性,为人们的日常交流提供服务,同时也具有商品属性,同其他经济资源一样,也可以产生价值、效用、费用和收益,为人们提供交际之外的各种服务。语言的这种商品属性,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更加得以突显,如今在全球范围内已然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2009年欧盟语言行业市场规模报告》注16显示,2008年欧盟语言市场总产值高达84亿欧元,这一产值将保持10%的年增长率,到2015年预计达165亿欧元。由此可见,语言所创造的经济效益是十分丰厚的。语言服务产业是指以语言服务作为生产和经营手段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集合,其产业链条中的核心元素就是语言,它可以以内容、对象、产品等多种方式呈现。语言服务产业的出现,是现代国家在世界大格局变化过程中的一种产业建设自觉,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一种历史必然。当下信息时代,围绕语言服务所形成的语言产业,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领域,即语言翻译产业、语言教育产业和语言成品产业。

一、 语言翻译产业

语言翻译行为,古已有之,比如西方对希伯来语《圣经旧约》的翻译,中国对梵语佛经的翻译等。但语言翻译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却是20世纪后期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才出现的。语言翻译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语言翻译产品或语言翻译服务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集合。该产业是将语言作为操作和经营的对象,进行不同语种之间的转换所形成的。

语言翻译产业可以划分为核心、边缘及相关三个层面,其中核心层是指传统的人工翻译服务,包括笔译、口译和手语翻译;边缘层是指以“人机结合”方式所实现的翻译服务,包括软件和网页的本地化、计算机辅助翻译和机器翻译;相关层则是指以研发、生产或销售翻译产品为主导的一系列活动,包括翻译软件与翻译机器的研发与销售、图书翻译、影视剧翻译和翻译培训等。

(一) 全球市场概貌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语言翻译服务也随之突破国内单一市场的束缚,开始形成全球范围内的翻译产业链。尤其是进入信息化的21世纪,语言翻译服务在国际事务中更显重要,全球范围内已然形成了较大规模的产业群。美国卡门森斯顾问公司(Common Sense Advisory)2011年5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全球语言服务行业市场总产值已达314.38亿美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但如此丰厚的产业利润并非由全球各地区平均分享,其中北美占49.25%,欧洲占42.07%,而亚洲仅占7.43%。可见,全球范围内的翻译市场主要集中于北美和欧洲两地,其他地区还远不能与其抗衡。亚洲地区虽然地广人多,但市场份额不足10%,显然未占到应有的比例,发展空间巨大。

(二) 我国的语言翻译产业

我国的语言翻译产业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我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同国外的交往日趋频繁,特别是WTO实质化阶段的到来,以及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我国的成功举办,极大地促进了翻译产业的健康发展。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黄友义于2008年8月在上海举行的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上指出,我国在岗聘任的翻译专业技术人员约3.5万人,另有数十万人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在从事翻译工作。另据“2010中国国际语言服务行业大会暨大型国际活动语言服务研讨会”报道,截至2009年12月,我国处于营业状态的语言翻译服务企业为15039家,所消化的翻译和本地化业务年产值约120亿元人民币,约占全球外包语言服务市场产值的7%注17。可见,近几年来我国翻译产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即使如此,现有的产业规模仍远远无法满足国内巨大的翻译市场的需求。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我国的语言翻译产业尚处在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整个产业链条的许多方面都不完善,主要表现在:语言翻译市场尚不规范,缺乏统一并有效的行业管理机制、行业准入条件,以及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翻译机构数量多但规模小,未形成大规模的产业群,整体竞争力较弱;现有翻译人员与实际市场需求缺口较大,且翻译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高水准翻译人才尤为缺乏;语言翻译仍以传统的人工翻译为主,高效、实用的计算机翻译软件的开发尚处在起步阶段;对翻译产品的评估尚不具备统一的测评标准。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给语言翻译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语言翻译作为一种服务产业的重要性尚未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和认同,其所带来的巨额经济效益尚未得以充分的挖掘。因此,业内人士仍任重道远,语言翻译服务市场还需进一步大力开拓。

(三) 大型国际活动的语言翻译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各国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日益加强,相应的大型国际活动的举办也日渐频繁,比如奥运会、世界博览会、世界杯足球赛等。这种大型国际性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高效率、高质量的翻译服务,因此催生了巨大的语言服务的市场需求,并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值得业界与学界的高度重视与研究。

1.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语言翻译服务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为确保前来参赛的204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官员和观众语言交流的顺利进行,中央政府和民间团体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提供涵盖55个语种的语言翻译服务。奥运会期间的语言翻译服务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得以实现:

(1) 翻译公司。奥运会期间,有三家语言服务机构提供语言服务。其中,“元培翻译”提供笔译和口译服务;“英孚教育”为国内裁判、翻译人员及北京奥组委的工作人员提供语言应用、翻译技能等外语培训服务;“爱国者理想飞扬”则为10万名志愿者提供语言测试及培训服务。这三家机构都是以语言服务供应商身份出现的,北京奥运会也由此成为首次设立语言赞助商的奥运会,这无疑极大地推动了语言翻译服务产业的发展。

(2) 北京奥运会多语言服务中心。该中心位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通过电话翻译方式为奥运会工作人员和各代表团成员提供10个语种24小时值守热线,34个语种18小时值守热线,共计44个语种,几乎涵盖了所有奥运大家庭成员的语言。284名工作人员均为志愿者,绝大部分是北外的老师和学生。

(3) 专业翻译团队。北京奥运会首席翻译比尔·韦伯在世界范围内选拔了111名顶尖翻译,组建了一支奥运专业翻译团队,为奥运参与者提供专门的口译服务。服务语种涵盖汉语、英语、法语、德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日语、韩语、葡萄牙语、俄语、西班牙语等11个语种。

(4) 志愿者服务。从社会各界所招募的4000余名语言服务志愿者,几乎全部承担了赛事场馆的语言服务,较好地填补了专业翻译机构服务领域之外的空白。

北京奥运会期间,我们以志愿者服务等方式提供了大量免费的语言翻译服务,因此尚不能完全从商业的角度去核算语言服务所带动的经济效应,但无可否认这中间蕴藏着巨大的语言服务产业发展空间。据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统计,北京奥运会期间,体育翻译产值超过7000万元人民币,这无疑是语言翻译服务产业充满活力的一个生动体现。

2.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语言翻译服务

2010年上海世博会约有240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是名副其实的国际性盛会,也是我国首次立体式、长时间、全方位与国际社会零距离的接触与交流。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高品质的语言翻译服务的提供,这也为我国语言产业的开拓与发展提供了极其难得的发展机遇。世博会期间语言翻译服务的特点在于:

(1) 极大的服务需求量。据统计,上海世博会期间我国需要为来自世界各地的7000多万人次参观者、3万多场国际性会议提供优质的语言翻译服务。展品介绍、广告宣传、观光旅游、咨询服务等都需要大量的笔译、口译服务,这种需求是史无前例的,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语言翻译产业的健康发展。

(2) 机器翻译的推进。资讯时代的到来,使得人工翻译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消费者巨大的语言服务需求,计算机辅助翻译和机器翻译无疑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上海世博会也为机器翻译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比如上海世博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与华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利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研发出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的多语种自动翻译服务信息化平台,消费者可以借此实现网页信息多语种间的互译,极大地方便了网络领域的信息交流。

(3) 语言翻译服务赞助商的出现。元培翻译与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是本次世博会的笔译和口译服务项目的赞助商。世博会语言翻译赞助商的身份,大大提升了两家公司的品牌影响力,推动了它们在翻译市场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据业内人士估计,北京奥运会期间体育翻译产值超过7000万元人民币,而上海世博会给翻译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远大于此,而且世博会带给中国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更会促进我国语言翻译产业的市场开拓和内部健康发展。

二、 语言教育产业

语言教育产业就是以语言作为商品出售给学习者(消费者),使其能够掌握一门或多门新的语言(方言)而形成的产业,是以营利性语言培训为核心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比如留学类外语教育、考试类语言教育、少儿外语教育、对外汉语教育和职业外语教育等。随着世界地球村的逐步形成,不同民族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便利,人们外语能力的需求日益增强,这使得语言教育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大好景象,所创造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而且语言教育市场与经济衰退绝缘,即使在经济衰退时期,语言教育产业仍保持稳定的增长率。

(一) 全球市场概貌

全球语言教育市场中,不同语种的受青睐程度参差不齐,其中规模最大产值最高的语种非英语莫属。据相关资料统计,全球大约有20亿人在学习英语,到2015年,已突破30亿人,非英语国家说英语的人数是英语国家3倍多。全球英语教育市场的年产值,除去学校和政府培训机构外,仍有高达600亿美元的规模。英语之外其他语种的教育市场,还远不能与其相比,但随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加强,外语学习人群的语种需求也日益多元化,外语教育市场的“英语霸权”正在被“第二外语热”和“小语种培训”的逐渐兴起所蚕食。

(二) 我国的语言教育产业

1. 总体情况

近年来,随着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再次激发了国人学习外语的浓厚兴趣,加之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不断增长的语言消费能力,使得我国的语言教育市场越来越火爆,竞争也愈加激烈。有道学堂与艾瑞咨询联合发布的《2015年在线语言培训行业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在线语言教育市场规模为193.8亿元,比2013年增长23.7%。其中职业人群在线语言教育市场规模为95.3亿元,高等职业人群的市场规模为56.6亿元,中小学人群为19.9亿元,留学人群在线语言教育为21.6亿元,学前教育人群为0.44亿元。预计未来几年我国语言教育市场将保持高于20%的速度增长,2017年达到354.6亿元。但我国语言教育市场中各语种的受青睐程度参差不齐,该报告显示英语和汉语为主要学习语种,分别占比44.7%和28.7%,日语、韩语紧随其后,分别占比11.4%和5.2%,而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等小语种,共计占比9.8%。在语言学习终端工具的使用方面,智能手机的渗透率较高,目前已超过PC,成为在线语言学习的第一终端工具,80%的用户选择通过智能手机方式进行语言学习注18

2. 英语教育市场

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融入国际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革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英语是当前社会发展与竞争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英语能力欠缺的人,将会失去很多发展机遇。与过去以出国和留学为目的而兴起的英语热不同,如今面对新的职业生活挑战和岗位竞争压力,人们开始自觉地迫使自己接受英语教育。于是,庞大的“英语充电”大军形成了规模宏大的英语教育市场,亦即形成了英语教育产业,并极大地吸引了国内外投资者的兴趣。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有3亿左右的英语学习者,大型英语培训教育机构超过3000家,中小型英语培训机构更是达5万多家,英语教育服务的年产值已经突破300亿元人民币。这一态势还将在诸多有利因素的推动下,在未来的较长时间内继续保持高速的增长。我国外语教育市场利润丰厚,但竞争相当激烈。知名品牌机构就有数家,如新东方、李阳疯狂英语、EF英孚教育、剑桥英语、环球雅思等。2009年4月,国际教育和信息巨头英国培生集团(Pearson Group),以1.45亿美元现金向全球私募投资公司凯雷集团成功收购了华尔街英语(中国)。这些机构所涵盖的语言教育服务内容也较为宽广,比如各类英语考试、英语交流能力、青少年英语补课类或课外辅导、职业英语培训等,可谓涵盖了英语有益于个人发展和国家、集体、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其中应试英语辅导和外语能力培训还是目前我国英语教育服务语言市场的主流。

在这些机构中,我国民营企业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无疑是英语教育市场的最大赢家。该公司成立于1993年,截至2014年5月31日,新东方已经在全国50座城市设立了56所学校、31家书店以及703家学习中心。自成立以来,累计面授学员近2000万人次注19。新东方公布的2016财年Q2财报显示,其在线净营收1330万美元,同比增长19.4%,付费用户同比增长215%,累积注册用户1190万注20

3. 汉语教育市场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对外交流的日益加深,中国的文化和语言极大地吸引了外国人的注意,并掀起了汉语学习的热潮,一批汉语教育机构也应运而生。但当前的汉语教育市场不论在规模上还是产值上,都远不能跟英语教育市场相抗衡,仍处在产业形成的初期。当下,汉语教育市场主要分为海外汉语教育和国内汉语教育两大市场。

(1) 海外汉语教育市场

据相关统计,目前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突破一亿,汉语已经成为国际上学习人数增长最为迅速的语言。在很多国家,汉语已经成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外语。这一庞大的学习人群,必然会催生出一个以汉语教育为内容的语言产业市场。海外汉语教育机构大体上可分为两部分,一是中国政府背景的非营利性机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二是各国当地的营利性汉语培训机构。孔子学院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汉语推广的战略重心由“请外国人进来”到“使汉语走出去”的转变。孔子学院总部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底,全球已建立475所孔子学院和851个孔子课堂,分布在120个国家(地区)。但孔子学院是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其宗旨是: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而各国当地的营利性汉语培训机构尚未形成规模,虽占据部分汉语教育市场,但还远不能跟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相抗衡。

(2) 国内汉语教育市场

目前国内汉语教育市场的主体由两类机构组成:一是依托高等院校的对外汉语培训中心或机构,比如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培训、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暨南大学的华语学院等。二是营利性的民营组织或机构,比如北京的地球村语言培训学校、“汉语世界”教育集团、美国ACC教育集团等。这两类性质不同的机构中,依托高校的汉语教育机构占据主导地位,其生源主要是各种类型的来华留学生。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各类来华留学人员的数量高达37.7万余人,他们来自203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全国各地的775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留学生在我国的语言培训费用每年约1.4万—2.6万元人民币,其所创造的年产值将达到50亿元人民币左右,预计到2020年全国当年外国留学生人员数量达到50万,所创利润也将高达100亿元人民币。而民营汉语教育机构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开拓出市场,这也使得国内汉语教育的发展过度依赖政府的投入,无法激发民间机构的热情和智慧,以致市场化运营步伐缓慢注21

(三) 语言教育机构的性质和运作模式

语言教育机构的构成性质有所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这样几种:民办外语培训机构,比如“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高校下属的培训机构,比如“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培训”;境外培训机构,比如“EF英孚教育”;中外合资机构,比如“瑞思学科英语”;政府背景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比如“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这些语言机构的所有制及资源背景情况各有不同,各有其优势,共同分享整个语言教育产业市场。此外,这些结构的运作模式也不尽相同,彼此各有优劣、相互补充,主要有:

第一,传统经营模式。一些资金不足的小机构所采用的学校型教育模式,依托实体教室与教师,难以扩大规模。

第二,连锁经营模式。各地建立连锁机构,属同一资本所有。比如新东方语言学校,这种模式可以开拓异地市场,从而形成较大地域范围的经营网络,但需要较多资金支持。

第三,特许经营模式。特许经营授权商将其成功的品牌、产品和运作模式传授给特许经营体系中的受许者使用,使受许者获权经营一种早已获畅销的产品或服务。这种方式可以借助受许人在当地的地缘优势,减少资金投入,并可以迅速扩大经营规模,但加盟商要分享其利润,比如EF英孚教育。

第四,网络经营模式。通过远程教育、网络课堂等方式对消费者进行语言培训服务,这种模式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快速方便,但是缺乏集体学习的语言环境,通常忽视学习者的个性,一对一较难做到,比如戴尔的语言培训学校。

三、 语言成品产业

语言成品产业是指将语言加工成消费者所需要的各种成品,并进行营销所形成的产业。在当下全媒体信息时代,最为突出的当属语言信息产业、辞书产业和广告产业。此外,诸如品牌命名、语言文字创意、影视剧字幕与配音等其他多种语言成品,也呈现出较强的发展势头。

(一) 我国的语言成品产业

1. 语言信息产业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微型电子计算机的引进,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汉字信息产业为核心的中国语言信息产业。根据《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9)》提供的材料,这个产业由汉字输入法、文字速录、汉字激光照排、汉字字库、机器翻译和搜索引擎6个分支构成。汉字信息处理还未完全实现商业化,很多还处在理论建设阶段。但个别方面已经较好地实现了商业化,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语言成品服务。汉字信息处理存在着巨大的语言服务产业市场,这中间语言服务的价值一时还难以估算,但其前景无疑十分乐观。

2. 辞书产业

辞书是语言成品产业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下全媒体信息时代,字典、词典等辞书,已经从单纯的工具书演变为“带有各种检索方式的人类全部知识的集合”注22,并呈现出纸质辞书、电子辞书和网络辞书三种成品形式。它们不但可以为人民大众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良好的服务,同时也是社会生活发展的真实映照。我国拥有历史悠久的纸质辞书编纂传统,单从辞书品种和发行数量上来看,已迈入“辞书大国”的行列。比如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已在海内外累计印行5亿余册,可称之为“世界发行量最大的辞书”。但在纸质辞书编纂技术的现代化、大规模语料库和知识库建设、辞书品牌的创立和辞书出版的产业化方面,离欧美真正的“辞书强国”还有不小的差距。我国电子辞书和网络辞书虽然起步较晚,但目前已初具产业规模,由内容供应商、技术服务商、硬件生产商、电信运营商和渠道开发商所构成的新型辞书产业链已基本形成。

3. 广告产业

语言是广告活动中最重要的信息传播载体,广告产业将语言作为加工对象,广告主通过对客户提供满意的语言服务而获取利润。目前我国广告市场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客户-广告制作商-广告媒介-受众”产业链,所创造的市场效益十分可观,而这中间相当一部分是依托对广告语言的成功运用得以实现的。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广告行业发展调研与市场前景分析报告(2015年)》显示,2014年,我国广告经营总额超过5600亿元,广告经营单位高达54万余户,年增长率22%,广告从业人员270多万人,比上年增加近10万人。我国广告市场的总规模目前已位居全球第二,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消费市场之一注23。从全球广告市场来看,美国著名市场调查机构eMarketer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移动广告市场支出高达402亿美元,美国仍然稳居首位,移动广告支出达到190亿美元。中国移动广告市场发展也十分迅速,2014年市场规模达到64亿美元,是上年的7倍,超过英国和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移动广告市场。在全球移动广告市场中,谷歌和Facebook稳居前两位,其市场份额分别占40.5%和18.4%,而中国的阿里巴巴和百度也不甘示弱,全球排名上升至第三和第四,市场份额分别为6.2%和5.1%,超过了美国微软、IAC、雅虎和Twitter注24

(二) 语言成品举例

语音合成与识别软件是目前语言成品产业中较具代表性的一个例子。微软公司前董事长比尔·盖茨在2008年3月份的一次演讲中预测了未来十年最重要的技术进步,其中语音识别技术位居第一。在当下网络信息时代,为实现人与机器的有效沟通,对语音进行技术处理至关重要。语音技术主要包括语音合成和语音识别两项关键技术,其应用空间十分广阔,从大型电信级应用到小型嵌入式应用,从电脑、手机、车载到家电、玩具,语音技术正逐渐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

在我国语音技术市场中,成立于1999年的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占鳌头,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语音核心技术代表了世界最高水平。该公司所发布的“讯飞语音云”“讯飞语音输入法”“讯飞语点”等语音成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赢得了较好的口碑。科大讯飞2012年4月6日发布的《2011年年度报告》显示,该公司2011年营业总收入为5.57亿元人民币,利润总额为1.44亿元人民币。可见,以讯飞为核心的中文语音产业链已初具规模,我国语音支持服务具有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2012年8月1日,由科大讯飞、华为、联想、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19家单位联合发起的中国语音产业联盟(Speech Industry Alliance of China)正式成立,该联盟将致力于整合产业资源,推动技术创新,构建健康的产业生态体系,而这必将会大力促进我国语音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近几年来,科大讯飞的语音产业已经形成了更加完整的产业链,更能从一个角度证明语言产业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