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什么“吃饭”?
——劝学篇之一
那天听了你的议论,说学校的学习太困难,学不进去,你认为这也不要紧,反正过几年你父亲退休了,顶替接班,不怕没有饭吃。我不同意你的看法,劝了你几句,我们也争论了几句。回来想想,意犹未尽,不能不直言相告。
我觉得,你设想的那个“饭碗”是靠不住的。如果你继续在学习上马马虎虎,你的打算恐怕是要落空的。
譬如,你所设想的那个“顶替”的办法,就很难长期行得通。这种办法,过去曾经在煤矿等特殊的行业中实行过,效果是好的。普遍推行,矛盾就不少。学校里的教师、工厂里的技术人员退休了,随便找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孩子来顶替,当然代替不了。让顶替的青年去做勤杂工或一般的工人,学校和工厂里也不需要那么多;而学校或工厂需要合格的教师或技术人员,又没有新的编制。即使是普通工人,各种不同的行业也有不同的要求,未必见得都是本厂职工的子女最能胜任。所以,从“四化”的利益考虑,这种普遍推行的顶替办法恐怕是很难长期维持下去。
也许你会说,这种办法是有关部门做了正式规定的,不至于改变。我说不然。一个办法会不会改变,主要看它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能不能适应,而不是决定于是不是正式规定。任何规定都是由一定的机构根据一定时期的情况和需要制定的,也就可以由同一个机构或者它的上级机构,根据新的情况,经过一定的手续来做出修改。我们要搞“四化”的方针是定了的,不会变的。一切适合“四化”要求的办法也只能向前发展,才能发挥作用。那些不符合“四化”需要的办法,就必然迟早要改变。
在这里我要声明一句:我并没什么朋友在劳动部门工作,更没有听到过什么小道消息。我的看法,不过是根据历史发展的趋势所做的一种推断。
事实上,这种趋势现在已经可以看得很明显了。最近,许多城市,许多企业,在招工的时候不是已经实行了公开招考、择优录取的办法吗?现在,许多单位正在实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从经济制度的改革看,扩大企业自主权这条路是非走不可的。自主权的内容包括人、财、物、供、产、销等方面,头一个就是用人权。作为一个独立经济核算的企业单位,要努力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创造最多的财富,就不能没有根据本企业的需要择优用人的权力。企业要现代化,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利润水平,就决不会同意随便接受没有文化又不愿好好学习的那种人。凡是同这些要求相抵触的规定,最后终归是要行不通的。
那么,趁这个办法没有改变之前,早一点顶替接班,是不是就可以捧上“铁饭碗”了呢?我看,也不见得。现代化的事业必然要对每一个职工的文化技术水平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行业不同,具体的要求可能会有些差别。但这个历史趋势却是改变不了的。对适应不了的人采取什么办法?这需要在实践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现在很难预言。现在已经看到的一些可能采用的办法有:限期提高;离职学习,经过考试达到一定水平后才准许重返岗位;调整工种。和这些办法相配合的当然都要搞一些经济上的限制。不管怎样,要搞“四化”,一个“铁饭碗”捧到底,甚至世袭下去的办法总是要改变的。那种不看成绩优劣、有无贡献,到了年头就升级、长工资的办法,更是非改不可。
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误解,认为“铁饭碗”就是所谓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林彪、“四人帮”更使这种错误的观点得到恶性发展。他们横行的时候,许多工厂多少年机器不转,坐吃社会主义,居然叫作“革命”;不仅是“干不干一样”,而且是不干比干更“光荣”;学文化、学科学,有当“臭老九”的危险,倒是“大老粗”更香一点。流毒所至,败坏了社会的风气,毁了一代人的青春。现在一部分青年人的无知和愚昧,看了令人痛心。要结束这种状态,就必须正本清源,弄清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是别的,而是在于它一定能够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社会主义的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它决不能鼓励人不求上进,决不能鼓励懒汉(包括精神劳动方面的懒汉)。社会主义要保证不能饿死人,又要坚持“不劳动者不得食”。这里所说的劳动,不光是指卖力气,而是指具有一定的文化、科学和技能的劳动。生产越发展,后面这些条件就越重要。否则,我们的国家在这个世界上就会站不住脚,我们的生活就会永远赶不上别人,甚至吃不饱饭。我们是靠劳动吃饭。在一定的意义上,也可以说是靠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吃饭。总之,是不能靠“铁饭碗”吃饭。
我知道,你是有志气的,对我们国家的落后状况是不甘心的,也很想为“四化”的伟大事业出一番力,并不是把前途只想成是“吃饭”问题。那天说到“饭碗”云云,无非是一时受到前一阵刮的“顶替风”的影响。但我想,先议论议论“饭碗”问题,也不是没有好处。因为人总是先要吃饱了饭才能去做别的事情。议论一下,看到历史发展的趋势,思想早做准备,无论在精神上、行动上都可以主动。思想没有准备,事到临头,当然也要被迫适应历史的发展变化,那就太被动了。你年纪轻,来日方长,眼光不是更应该看得远一点吗?
回到我们那天谈话的主题上来,这就是要珍惜青春,抓紧时间,努力学好文化、科学知识。这几句话,说来容易,真要学进去,又还有许多困难。这里有毅力的问题,学习的目的问题,学习方法问题等等。今天来不及了,下次我们找个机会再详细讨论吧。
(《中国青年》1979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