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乡 子 甲戌正月[1]
王 炎
云淡日昽明[2],久雨潺潺乍得晴[3]。社近东皋农务急[4],催耕,又见菖蒲出水清[5]。 池面縠纹平[6],掠水迎风燕羽轻。试出寻访春色看,相迎,巧笑花枝似有情。
【注释】
[1]甲戌:即南宋宁宗嘉定七年(1214)。[2]昽明:即“曈昽”(tónglóng 童龙),太阳初出由暗而明的光景。[3]潺(chán 馋)潺:水慢慢流淌的样子,也可用来形容流水声或雨声。这里形容春雨连绵不断。[4]社:古代指土地神以及祭社神的地方;也是古代地区单位之一,约二十五家、六里方圆的地区。东皋:这里泛指田野或高地。[5]菖蒲(chāngpú 昌仆):多年生水生草本,有香气,叶狭长,初夏开花,花黄色。[6]縠(hú 胡):丝织品的皱纹,用以形容水面微波。
【品读】
宋宁宗嘉定七年(1214),王炎已是七十七岁高龄,退休闲居农村。他是江西婺源人,家住武水之阳,有双溪合流,因此自号“双溪”,他的词集也叫《双溪诗余》。这首词写于嘉定七年正月,时节正值早春,词人以耄耋高年犹且关心农耕,出门探春,充满了对于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于生命的美好体验。词的上片描写新春以来久雨初睛,天刚放亮,庄户人家便抓紧时机,相互催促着下地春耕;由于雨水充足,只见田间池边水草丰茂,菖蒲又冒出长长的绿叶,正是春耕播种的好时节。下片叙述词人出门探春,只见池塘里微波荡漾,一对对春燕迎风展翅,轻盈地掠过田间水面飞来飞去;老词人一路观赏,心情格外怡然轻快,仿佛路旁的花枝也在含情笑迎。人在年轻时,常常对于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换熟视无睹,因为他们拥有青春,来日方长;而人一旦年迈垂暮,便会变得对时间格外吝啬,对季节的变换也特别敏感,因为他们青春已逝,来日无多,所以老年人也特别容易忧郁伤感。这首《南乡子》词便表现了一个年近八十岁的老词人对于春的那份敏感与留恋之情,但是老词人并没有陷入一般文人所常有的那种惜花伤春的情调之中,而是以一颗开朗乐观的不老之心去积极地“访寻春色”,去真切地关心“农务”,去细腻地体验乡村生活的美好,充满了对于人生的热爱之情,这正是此词美的意蕴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