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农业耕作制度
农业耕作制度是“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利用方式以及有关的技术措施总称。其核心内容是作物种植制度,即根据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与生产条件,确定作物的结构与布局、复种与休闲、种植方式(包括间作、套作、单作、混作)、种植顺序(轮作、连作等)。作物种植制度诸种内容的组合,形成了土地连种制、轮作复种制和间作套种制等土地利用方式”。注924近代本区域基本上保持了传统的耕作制度,没有多大的改进。
(一) 农作物的熟制
植物生长以6℃为其最低临界温度,依此为据,黄河上游区域大部分地区的生长季都在半年以上。但因纬度与海拔都比较高,受年积温、无霜期和降水量等因素的影响,耕作制度有很大的差异。除渭河流域及甘肃南部,因气候情形较为优越,一年可二熟外,自六盘山地以西到河西走廊的广大区域皆为一熟区,“因其可供植物的生长期年在二百日以下,且雨量稀少,变率又大,故仅可在春季施种小麦、小米、玉蜀黍等旱粮。”注925即除陇南冬小麦玉米区和陇东冬小麦小米区外,其他农区均为一年一熟。清朝文献中就有“甘肃边徼气寒,地土硗薄,民间种植,止就地土所宜,分种夏秋两禾。一地之内,既种夏禾,则不能复种秋禾;播种秋禾,则不能先种夏禾”的记载。注926
春麦区和青稞区是典型的一年一熟制。临夏“气候寒冷,冰期有四五月之久,故每年只能收获一次,而气候又很干燥,故只长旱作物,如小麦、大麦、马铃薯之类”。注927固原“位于六盘山西北的高原上,为纯粹大陆性气候,雨量稀少,冬日奇寒,农作物一年只能收获一次。”注928河西的“生长季,至少有半年以上,自四月起至十月止,约有二百日,故河西之农作,大抵通行一年一熟制。虽前后两种作物可以种植生长期特别短速之作物,或在夏禾收割后即行播种早熟性之粟、黍及荞麦,惟以霜降期早,常有遭遇秋霜打击而损害之危险”。注929安西“田禾以小麦、青稞为主,岁止一收”。注930民勤“二月先种青稞,次大小麦为夏种,四五月种糜谷为秋种……六月夏禾具收,八月西成告竣,边地寒冷,田不两收”。注931武威等地“无霜期约六个月左右,南部约四个月左右,故作物每年只能收获一次”。注932清朝文献记载:循化、岷州(1913年改名为岷县)、洮州、巴燕戎格、西宁、大通7厅州县“地气早寒,岁止麦收,向不种秋禾”。注933民国的调查也指出青海“庄稼一年出一季,因为当地的气候很冷,寒季长,暑季短,夏季又多冰雹,八九月就下霜,所以庄稼在立夏下种,立秋收获”。注934宁夏“农民耕种,只于春暖时,将田土翻犁耙平,引渠水灌注,于芒种(6月初)时,将稻种播散田中,使其自行茁苗生长以至收获,从无分秧者。又以气候关系,各种农作物类只收一季,农民耕作全凭时令经验。”注935小麦3月播种,6月收获;糜子、谷子5月播种,9月收获;黄豆3月下旬播种,8月收获;高粱4月下旬播种,8月收获;水稻5月播种,9月收获。注936南部山区地势高寒,冬麦种植面积很少,秋季作物占地面积很大,形成一熟制。注937春麦区尤其是地势高寒的地方大部分是一年一熟制度,要么种夏粮,要么种秋粮,是典型的单作一熟制的种植模式。
冬小麦玉米区和冬小麦小米区可以获得一年二熟或两年三熟。“陇南年可二熟,有冬小麦之栽培。陇东区六盘山以东,亦可种植冬小麦”。注938礼县耕作以“一年一熟或一年二熟”为主。注939泾川“个别川原地区,土质肥沃,肥料充足,劳畜力强的也实行两熟种植,即麦收后种秋,秋收后再种麦。但一般都不连续种植,以免地力消耗过大。”注940即便可以一年两熟,但为了恢复地力,不进行连作。春麦小米区、青稞区畜牧区水利比较发达的地方,通过复种的方式,可获得一年两熟的收成。如循化黄河谷地,“气候温和,各种谷类,多能成熟,上等水田,一年且有收获二次者。”注941陇中“河谷低地,黄河与洮河两岸,有灌溉之利,故可以年两收,冬麦收割后,继之以小秋作物”。注942宁夏平原以一年一熟制为主,业有小麦或夏作收获后复种小糜子、荞麦或小麦套种黄豆可达到一年二熟。注943
在热量处于一年两熟不足,一熟有余的地方采取二年三熟的种植制度。一年二熟或二年三熟主要是小麦与小秋作物、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组合而成的种植方式。
(二) 轮作制度
轮作(Crop Rotation)是在同一块田地上在不同年之间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种类作物的种植方式。通过轮作一方面可以增加土壤中的肥料,尤其栽植豆科植物及绿肥以增进粮食产量;一方面具有水土保持、防除病虫害,控制杂草,保持作物品种纯洁,节省人工,调节农忙,以及最经济地利用土地。这种耕作制度是农民长期经验的总结,张掖有“种地不倒茬,十年九年瞎。重茬三年有一丢,倒茬三年有一收”的农谚注944,真切地反映了轮作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轮作的原理一般是“浅根作物和深根作物轮栽,豆科作物和经济作物轮栽,生季短的作物和生季长的作物轮栽”。注945据民国时期调查,本区域不同农业区、不同的土地类型有不同的轮作模式。平凉农田有平旱地、高原地、山坡地3种,平旱地一田之中第一年种冬麦,夏种黑豆;第二年夏种高粱,行间种黄豆;第三年夏种高粱;第四年冬种冬麦,夏种糜子,通过轮作和套种达到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高原地连种冬麦3年或4年,休闲1年,次年种豌豆或黄豆,以后又连种冬麦三四年,又休闲1年,或种荞麦、燕麦及糜、谷等,以后又连作冬麦。山坡地大多是冬麦—豆类轮作,即第一年种冬麦,第二年种豆,第三年种冬麦,第四年种豆。平凉代表了冬小麦小米区的轮作模式。
兰州耕地分灌溉地和平旱地,西固城及费家营等处,“灌溉地为二熟,春种小麦、扁豆、青稞、大麦、鸦片、豌豆等,秋种糜、粟、烟草、黄豆等,本年曾种青稞、大豆之地,收获后复种小糜、小粟,以其生长期较短,约六十日即可成熟。如种小麦、鸦片后则种烟草。至于黄豆,多于四五月点播于小麦、大麦、青稞等行间,麦收后豆即代之而生。”可以看出,春麦区主要通过小麦与速熟作物组合达到一年两熟,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平旱地主要是一年一熟,第一年玉米,第二年马铃薯,第三年小麦,第四年扁豆。陇西的轮作模式是麦(第一年)—豆(第二年)—麦(第三年)—豆(第四年)。注946宁夏南部山区以豆科作物为主,适当安排小麦、粟、油料等作物,形成豆—春小麦—粟谷、糜子—油料作物的倒茬轮种。注947在冬小麦和陇中春麦区大多采取麦、豆轮作的方法,据作物学家研究,这种方法“目的都是以豆科作物倒茬恢复地力,保证小麦、高粱、玉米、谷子等的稳产。豆科作物收获后可以进行夏季休闲耕作,保蓄雨水。因之不但是冬小麦的优良前作,而且是整个轮作体系中的转折点;而冬小麦又是秋作物的优良前作。”注948代表了陇中的轮作模式。
河西区轮作方式三种,一是春种小麦,秋收后泡水,次年再种小麦。二是春种小麦,秋收后泡水,次年春视天气情形改种粟或亚麻,第三年再种马铃薯或豌豆,第四年改种大豆,稍晚则种荞麦;三是因某种耕地种植年数过多,产量减少,则休耕以恢复地力。注949具体到各县又有所不同:①古浪轮作法,一种是灌溉地,第一年种春麦,次年连作或种大麦,第三年种豌豆或糜、粟,第四年种小麦,以后又连作或种大麦。也有种大麦后,夏秋二季休耕。一种是旱地通常种小麦或青稞,次年休耕,以后复种小麦或青稞一二年,有改种豌豆、油菜一二年,又复种小麦、青稞。②永登轮作法,灌溉地连作春麦三四年,以后复种小麦、青稞等。③永昌轮作法,第一年种春麦,第二年种青稞、扁豆、豌豆等混种一田,第三年种胡麻,第四年种小麦或休闲;休闲地次年必种小麦,以后种糜粟一二年,再将豌豆、青稞混种一次。④武威轮作法,鸦片—小麦轮作,第一年种罂粟,再种小麦一二年。⑤酒泉轮作法,“小麦种后种豌豆,豌豆种后种小麦或鸦片。小麦后又种糜粟,糜粟收后必种豌豆,豌豆收后复种小麦或鸦片。”注950
青海地形和气候都比较复杂,轮作的技术选择也复杂多样,如湟源县有四种轮作制,即2年制、3年制、4年制和5年制。互助县有2年制、3年制和4年制。注951据民国时期农学专家调查,青海各地的轮作制度是:①西宁高山地,第一年种小麦,第二年种豌豆,第三年休闲,第四年又种小麦,或第一年种燕麦,次年种豌豆,第三年种胡麻,第四年休闲,第五年种青稞或小麦。②西宁灌溉地,有两种轮作方式,一种是4年轮作制,第一年种小麦,次年种燕麦,第三年种豌豆,第四年又种小麦;另一种是5年轮作制,第一年种胡麻,第二年种青稞,第三年种小麦,第四年种豌豆,第五年复种豌豆或青稞。③湟源地势比西宁略高,轮作模式也有所不同。第一种是4年轮作制,第一年种小麦,第二年种豌豆,第三年休闲,第四年又种小麦;第二种是7年轮作制,第一年种青稞,第二年种小麦,第三年种燕麦,第四年种豌豆,第五年种小麦,第六年休闲,第七年种青稞。湟源不论灌溉地还是旱地都有一年休闲。④共和新垦地,也有两种,一是小麦连种,一般为四五年比较普遍;二是轮作模式是马铃薯(第一年)—小麦(第二年)—胡麻(第三年)—大麻(第四年)。⑤贵德灌溉地,“其轮作次序为豌豆收后种青稞,青稞收后种小麦(六月黄)一二年。藏青稞或青稞种后,又种精麦、小血麦等。或第一年种大麦收后,当年夏季则种糜粟等。次年种豌豆,第三年种青稞,第四年种小麦。”⑥贵德新垦地,轮作次序为“豌豆地种小麦,小麦地种青稞,青稞地种油菜,油菜地种小麦”。注952不难看出,青海气候寒冷,加之粗放耕作,不论哪种轮作方式,土地都需要一年休闲,以便地力得到足够的恢复。
休耕在西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耕作制度,不论在冬小麦区、春麦小米区还是青稞畜牧区,都有休闲的土地。冬麦区的川地一般连续耕作,山旱地需要轮休,如华亭“川地大半为连年耕种,山地则多有休闲,小麦播种多为种二年休闲一年,俗称耕而不种之地为‘铺地’。故小麦种植面积为十五万亩,实则占地二十二万亩,即休闲轮种达二分之一”。注953泾川“种植面积大的山区,由于欠缺肥料,还实行轮歇制,即种一年,停一年,少数还有撂荒现象。”注954宁夏南部山区采用撂荒的办法,耕种一年后休闲一至二年再耕种。注955平原地区休闲办法是“如有田十八亩,在第一年小麦收获后,以五亩种荞麦,其余十三亩休闲。第二年在小麦收获后,将去年休闲之地,与曾种荞者互易”。注956在冬小麦区,因肥料缺乏,把有限的肥料施于川地和平地,对缺乏肥料的山地主要采取休闲的办法恢复地力。
在地广人稀的地方,居民耕地选择余地比较大,没有施肥的习惯,一块土地耕作数年后,地力消耗殆尽,再换一块耕地。如青海“新垦之地,于三年中可不施肥料,因土壤结构疏松、富养分,尤以水草丰茂,久为畜粪及腐草所堆积之地更佳;三年后肥力减退,正值休田时期,可在春间犁土,以保温度及肥力,或任其生长杂草,俟至初秋犁入土中,以作绿肥,补偿地力。至已垦熟地,均须施以肥料,但因一般肥料之不足,每经二三年,应休田,以求地力之苏复。”注957玉树“种植不知施肥,故土地需间年耕种一次,使地力恢复后,而再利用”。注958据民国时期调查,青海“休闲荒弃之熟田,常及总数三分之一以上”注959,兴海县夏塘区占25%,湟源县占10%,共和县占20%—26%(该县切吉区占30%),“都兰甚至达百分之五十,半耕半闲”。注960河西走廊绿洲边缘土地也采取休闲制,玉门“因水量、资本及人力的不足,田地实行休闲制,尤以边远之处为最,约三年休闲一次,也有隔年休闲者”。注961宁夏“地广人稀,农民每可择地而耕,易年而耕”。注962据1949年统计,甘肃全省耕地面积5045.51万亩,播种面积4275.43万亩,复种指数为84.72%,扣除124.74万亩的复种面积,耕地实际利用率为82.3%,即有893.1万亩耕地休闲。注963
大多数地方土地休闲时间间隔为3年,只有少数地方为1—2年,有的地方休耕周期为5年。休闲周期的长短与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环境越差休闲的周期越短,如临潭、卓尼“气候严寒,不能充分风化,故栽种植物,每经五年之后,即须休闲一次”。注964休闲的耕地占全部耕地的17.7%。在传统农业经济中,土地休闲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耕作方式。从休闲地所占比例可以看出,近代本区域土地利用率比较低,是一种粗放的经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