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中的法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 空性

空性是一切事物的真实本性,它是超越生死、美丑、善恶,超越一切对立而依空显现的实性,即无论内在还是外在,没有任何事物是实存的,一切都是空性。在空性更深的精神层面上,佛陀说,众生皆有佛性,但仍耽于轮回,这也是空性之故。要想证悟空性,就必须以般若剑突破我们对世间的概念化的见解,了悟诸色无常和无实性,不再迷恋困惑于所见之物。成佛之道的大乘法,就特别举扬空性的修证。所以,藏传佛教常用宝镜、经书、琵琶,以及嘎巴拉碗、金刚铃、双头皮鼓、梵天首、骷髅杖,甚至人的断体残肢来表达空性的概念。

五妙欲(局部图)

在藏传佛教中,五妙欲是献给善相神和世系大师的五种令人感官愉悦的供物,可以吸引或迷住色、声、香、味、触五种感官,在藏密中分别用镜子、琴或铙钹、盈满香料的海螺、水果、绫罗来表示。镜子成为色识的象征,正是由于其本质是空,可以不加评判地反映万物的特点。

无量寿佛极乐世界

布本设色唐卡 清代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唐卡所绘为无量寿佛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唐卡中,无量寿佛红色身,戴五叶冠,披锦带,饰璎珞,着薄裙,双手结法界定印,上置宝瓶,结跏趺坐于莲台上。身后绘重楼殿宇,法台前七宝池中生长有莲花,莲花上托五妙欲;法台两侧为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无量寿佛的八大弟子。

宝镜

作为化妆用具或家用物品,镜子代表着吉祥。镜子可以使光线反射,代表着视觉和眼睛,其功能是能够使人清楚地看清自己。在佛教中,镜子是空和净识的完美象征,它里面空无一物,却能准确无误地反映出世间万物,而丝毫不受镜中形象的影响,说明一切万物的外相并非永恒存在,是虚妄的。另外,有些菩萨手持的业镜,还可照出一个人过去的所做所为。

威光天女敬献给佛陀的宝镜通透无瑕,明亮光洁。作为菩提心的象征,宝镜完美地反映万物,没有丝毫的歪曲或阻碍。在艺术上,宝镜通常被画成一个白色或银色的小圆盘,镜圈装饰着一个圆形金框。圆盘表面中央则刻有一个小圆圈,四方刻有四个小圆圈,象征着五佛大圆满的品性和智慧。

在古代印度的灌顶仪式中,圣像或礼器都需要浸入水中或通过喷洒圣水予以加持。把水倒在能映出图像的镜面上也能清洗圣像的影子。这个仪式的字面意思是“被反射”,在西藏则叫做“献沐浴”,即把水洒在佛像或唐卡所映出的影像上,而洗涤过圣像的水则作为灌顶水。这些也是宝镜的寓意表现。

反映万物皆虚妄的宝镜

持镜的莲花生大师

布本设色唐卡 清代 北京

这幅唐卡中,莲花生大师现国王身。大师棕色身,身穿王服,左手持宝镜,右手持鼓(这是他此种化身的重要标志),足踏一个绿色夜叉,侧身坐在法台上。在藏传佛教中,以其空无一物却能反射万物的特性,镜子被看做空和净识的象征。

弹拨空性的琵琶

琵琶

在佛教中,常以琵琶演奏妙音来供养诸佛菩萨,佛陀也曾以松紧适中才能奏出好音来比喻修行。借助于串习“慈心、悲心和菩提心”这种“方便”,以及串习“诸法甚深空性”这种“智能”,二者双运双融地结合在一起,踏实体会实修,就会净化烦恼、所知二障,从而证得“无住涅盘”的空性。这种情形,就像琵琶曼妙的乐音一般,由琴弦、琴身、琴师的弹拨这些因缘条件的会聚,才得以发出的。

藏族艺术中,常可以看见印度的维那琴以及中亚和中国的琵琶。印度维那琴是印度神系辩才天女的主要器物,她被引入西藏的神殿后,称为妙音佛母、妙音天女,在佛教中无论显密均重视此尊的功德,藏密视她为文殊菩萨的佛母。妙音天女的维那琴与现代印度北部的维奇特拉琴形状相似,由一根破开的长竹制成,上面有拨弦,琴两端的下面固定着两个葫芦制成的共鸣器。琴马末端是一个小共鸣器,弦轴盒上雕刻以琴头,琴身和琴头都是传统的大雁形状,而大雁正是辩才天女的坐骑。中亚的琴是白色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的琵琶,这种琵琶有一个羊皮面木音盒及一个无饰纹的锥形指板,顶部有一个装饰华丽的上弦轴盒或弦钮,常饰以雕刻而成的龙头、金翅鸟头或羯摩头等。琵琶有四根或五根弦以及一个小琴马,其顶边常被画成一条直线,底边则画成传统式样的琴体。

妙音天女

布本设色唐卡 清代 西藏

妙音天女又称辩才天女,是藏传佛教中的智慧和文艺女神,其手中的印度维那琴是她的主要标志。这幅唐卡中妙音天女身穿华丽的天衣,手持印度“琵琶”端坐在莲花中央,主尊两侧分别是吹笛天女和腰鼓天女。

佛教的僧侣一般手持僧钵,这和袈裟一起成为他们的固定标志,其主要是盛装饮食,供化斋之用,也象征能疗一切众生饥苦之病,受无上法味。普通的僧钵由泥或铁制成,上乘的是用铁锡合金并常涂以黑漆。根据佛教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得道后从四大天王处各获赠一只僧钵,他将无论漂亮的宝石制成的,还是普通石头制成的这种器物,都混合成一个单色体,使普通僧人化缘行走时皆可用,体现我佛无论贵贱,众生平等。

传统的石钵是用紫色斑岩或长石做成,内沿涂以白色,代表佛祖得道前吃过的49口乳糜,或者是象征智慧、长寿和生命力的三大甘露。钵中盛放的水果、甘露、须弥山(宇宙)等吉祥物质,或作为供物,或代表佛、法、僧。钵的口径处还常绘有小串珍珠或金色珠宝饰,表明佛陀的僧钵不仅是进食的容器,而是代表修持最高果位的一种行为及境界。

断灭与空性的钵盂

释迦牟尼佛

布本设色唐卡 清代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唐卡中央主尊释迦牟尼佛现成道相,右手结触地印,左手平托钵盂,钵内盛长生果,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法座前左右侍立舍利弗与目犍连两大弟子,后倚龙象摩羯庄严的六具千佛背光,环周有藏密大师、梵天、帝释天等。

锡杖

与佛教僧人手持的僧钵相配对的,还有锡杖,象征着断灭和修空性两大标识志,一般握在罗汉和佛陀弟子的右手中。它有三大功能:走路用的拐杖;发出的金属声响以吓退遭遇的蛇和其他小动物;化缘时可用来召唤布施者。

锡杖复杂的形式象征性地体现了“三十七道品”。其长长的柄杆一般用铁、木或竹制成,上半部常有一个用毡或皮制成的球状杆柄。杆柄的上部和下部有三个或六个薄金属箍,象征着“三宝”或“六度”。杆柄下端的铁钩或铁环是肩扛锡杖时所用的皮带附件。锡杖的上框架呈铁制三叶形椭圆状,内包有一座佛塔,杖尖处另有一塔以作装饰。三叶形的框架一般只有两个相对称的部分,有时立体锡杖图上也会画有四个方向。框架较低的弧形处挂有铁环,晃动锡杖时就会发出哗哗的声响。四环象征着普通比丘或僧人的“四圣谛”;六环象征着菩萨的“六度”;八环象征着罗汉尊奉的“八正道”;12环象征着佛陀摆脱了十二因缘的因缘链。

锡杖(局部图)

锡杖和钵一样,皆是僧众比丘必备的十八件器具之一,其杖头铁环发出声响,具有吓退蛇虫、召唤布施的作用,因此也称“声杖”、“德杖”。

佛陀与持锡杖的弟子

布本设色唐卡 清代 西藏

这幅唐卡中,绘在中间的是现世释迦牟尼佛,其右上为过去燃灯佛,左上为未来弥勒佛。释迦牟尼佛右手结触地印,左手平托钵盂,钵内盛长生果,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法座前左右两侧,舍利弗与目犍连两大弟子手持四环锡杖、托钵盂随侍在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