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毒:一切烦恼的根本
佛教喻贪、嗔、痴为“三毒”,认为它们会毒害人的身命和慧命,是一切烦恼的根本。
三毒包括贪、嗔、痴,又叫三根。贪是贪爱五欲,嗔是嗔恚无忍,痴是愚痴无明,因三者就像毒药那样毒害人的身命和慧命,破坏出世的善心,故佛家称之为“三毒”,是世间一切烦恼的根本。
贪毒
贪,梵文baga(音“啰哦”),佛教把因色、声、香、味、触五境而起的情欲称之为五欲,沉溺于这五欲之中不可自拔,从而荒谬了道业,佛家就称之为贪,也作贪欲、贪毒。佛门云四大皆空,认为诸行无常,世间的一切皆是虚幻,都不是永恒的。贪是基于对声色世界的过分追求而产生的强烈占有欲,表现为或窃取不义之财,或过分悭吝、不肯把自己的财物和知识施惠他人,或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损害他人。佛家认为,“诸烦恼中,贪为最胜”。因贪而造业之人,死后将堕入饿鬼道,受永处于饥渴之中的报应(《药师经》)。而消除业障的办法只有布施,使人们从贪婪的心态和悭念的恶业中解脱出来。
嗔毒
嗔,梵文Krodha(音“讫罗驮”),又叫嗔恚,当欲望不能满足时,就会产生嗔。其表现为或失去耐心,或变得心胸狭窄;或对自己的境况不满意不能忍受而生起怨忿,以至于起歹念伤害他们;或因自己遭遇不幸或不公,而失去常性,对别人或社会产生憎恨。《华严经》云:“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嗔是促使人造恶业的“催化剂”,因嗔造业之人,死后将堕入地狱道,受身相丑陋之报。消除嗔恚的办法是修行禅定,屏除一切杂念,专注于一境而不散乱,净化心灵和思维,从而消除烦恼、渐入彻悟之境。
痴毒
痴,梵文Moha(音“慕何”),又叫无明。痴因为心性暗昧而产生迷惑,变得不明事理、不辨是非,或坚持邪见,不求正见。佛经云:“诸烦恼生,必由痴故”,因愚痴而妄生贪欲,求之不得则又生嗔恚,所以愚痴是三毒的总根子,是万恶之源。痴而造恶业的,死后将堕入畜生道中,任人宰割。解脱的办法就是守戒律、修佛法,悟彻人生本相,参破宇宙真谛。
不善之根:三毒
三毒即痴、贪、嗔,又叫三垢、三火、三惑。佛教认为,三毒引起无明,统领世间一切烦恼,能为害众生,犹如毒龙一般,所以“毒中之毒,无过三毒。”
《阿含经》称,三毒是诸苦的根本,而三毒之中,又以痴为贪、嗔之根本。有情众生之所以会有产生贪占、渴求、仇恨、愤怒等心理,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不明善恶因果,缺乏明察生死因缘和合理生活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