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本愿经》:“佛门孝经”
地藏菩萨是一位以孝行闻诸于世的菩萨,《地藏经》着重记叙了他尊亲慈孝的故事,突出了“孝道”这个主题,因此被誉为“佛门孝经”。
与其他佛经不同,《地藏经》并非在人间法会上说的,而是释迦牟尼佛到天上为自己的母亲说的。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人间示现受生的母亲——佛母摩耶夫人,在释迦出世的七日后就去世了,死后升到忉利天。释迦牟尼在得道之后、涅槃之前,受帝释天之请,前往忉利天为母亲说法,以报生身之恩。所以《地藏经》所示的“第一孝”,便是“佛陀行孝”;而第二项孝德,便是地藏菩萨两度转世为孝女,舍身发愿、超度亡母脱离地狱的故事。
曾经有人认为,佛教提倡“割爱辞亲,出家修行”,这种不养妻子、不尽人道、不养父母的行为实是大不孝。其实佛教亦是十分重视孝道,虽然佛教没有专论孝道的经典,但其孝亲思想仍广见于诸经。比如,《忍辱经》中佛言:“善之极,莫大于孝,恶之极,莫大于不孝”,《心地观经》也说:“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慈父恩高如山,悲母恩深如大海……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大方便佛报恩经》甚至指出:孝道是成佛的原因之一。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地藏经》里所讲的孝,并非仅限于孝顺父亲,而是一种广义的“孝”,一种念及三世父母,普及六道众生的孝。地藏菩萨的前世、婆罗门女和光目女,因为亲眼见到地狱的悲惨,同时也领悟到,只要摧毁一切地狱,才能真正地确保母亲或其他人再不会堕入地狱受苦,才能真正地救众生出苦海。所以她们基于孝心而发愿拯救众生,这份恩泽已经不只限于自己的父母了,而是推及天下的父母或老人,在本质上与儒家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同一个道理。对于修佛之人,在家孝顺父母是惠己的,这是一种“小孝”,是为了报答父母生身的恩德;而“孝于天下”才真正是符合大乘佛教教义的大孝、真孝,是由“度己”进而推广到“度人”,由“利己”转变为“利他”。
行孝,是成佛的功德
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自我们诞生的那一刻起,已在接受父母对自己的恩施。因此,为人子女者,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怀着对父母感恩之心,不仅在物质上供养父母,也在精神上给予慰藉,令其生有所养、老有所终,方符合孝道之义。
孝是德之本,中国传统的大孝也要求我们“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要把自己对父母的礼敬爱戴,推及身边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