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精选
案例一 久盛不衰的中华老字号——同仁堂
坐落在北京大栅栏的同仁堂药店,始建于清朝康熙八年(1669),距今有339年的历史。中国的“老字号”成百上千,历经沧桑的老店不计其数。然而时至今日,真正像同仁堂这样历经339年历史仍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实属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风雨飘摇的三百年间,同仁堂的发展历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清朝时期,同仁堂一靠产品的优良品质,二靠皇室的鼎力支持,虽也经历过一些风风雨雨,但金字招牌始终得以保持。然而,当经历了民国战乱、日寇侵华,特别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通货膨胀,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同仁堂虽然牌子依旧,但其经营状况却到了濒临破产的地步。北京新中国成立前夕,同仁堂的经营状况十分危急,只能勉强度日。
“穷则思变”,“弱则图强”。历史的进步是在无数次“蜕变”中发展的,同仁堂的出路只有在完成“蜕变”中,实现逆境重生。当时的经理、乐氏第十三代传人乐松生先生思想开明,善于经营管理,不仅在同仁堂的职工中享有很高的威信,而且在北京市工商业者中也有一定的声望。早在1949年3月,同仁堂就成立国药业基层工会和劳资协商会。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乐松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坚信个人在政治上、企业经营管理上必须紧紧依靠党和人民政府,确信企业改造势在必行,员工关系的改善也势在必行。祖国的解放,给同仁堂带来了再度崛起的机遇。在党的政策支持下,劳资双方共同努力,使同仁堂生产的各类成药产量迅速提高,销路十分畅旺。仅仅两三年的时间,同仁堂不但恢复了元气,而且产量和利润都超过历史最好水平。
同仁堂是民族工商业的优秀代表,其经营的范围和领域又是惠及民生的中医药,因此一直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帮助。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彭真曾亲自支持乐松生开展中医药研究,促成新品种的创新和推广工作,并指导成立了中药提炼厂。在党的关怀下,同仁堂的业务有了新的发展,工人生活有了明显改善,而且产品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1953年同仁堂盈利按国家税收、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奖金、资方股息分红四部分分配,四大房共分红利171561元,超过过去所得两倍多。这样分红一直延续到1956年定股定息。
1953年党适时地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北京市积极响应,很快制定了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具体措施。北京市地方工业局拟选同仁堂这个国药业大户首先进行试点,为全行业合营扩展影响,奠定基础,积累经验。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一重大变革,不能不引起同仁堂乐氏家族的震动。面对即将失掉生产资料占有权、企业管理统治权和企业利润分配权的现实抉择,他们也难免忧虑与痛楚。乐松生先生作为当时民族资产阶级的优秀代表,深明大义,经过反复思考,他深感历史潮流不可违背,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与此同时他也看到,共产党和职工群众仍让自己做同仁堂的总经理,生活待遇不薄,这是对自己的信任和期望,不能辜负,于是他毅然决定同仁堂带头实行公私合营。
1954年7月28日,合营工作组进驻同仁堂。实行合营,涉及企业内部生产关系的决定性变化,大部分职工欢欣鼓舞,而在个别职工中也有不安和消极思想的传播。针对一部分老职工怕合营后会被动员退休、怕降低工资福利,担任领导职务的怕人事变动中丢掉职位,背有政治历史问题包袱的怕合营后受歧视等问题,工作组通过多种不同层次的座谈会,灵活多样的沟通方式,向职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讲同仁堂合营的措施和合营后的前景,使大家认清形势,清除各种疑虑。职工们纷纷要求为同仁堂合营出力做贡献,合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1954年8月29日,在庆乐戏院隆重召开了历时6小时的同仁堂实现公私合营庆祝大会,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这家古老的私营企业在风雨飘摇258个春秋之后,迈进了社会主义大门,开辟了同仁堂历史上的新纪元。
合营后的同仁堂,按照“充分协调,依靠群众,公平合理”和“从宽”、“从了”的精神,进行了清产核资,确定了同仁堂私人资本定为1233152.25元,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同仁堂最后定股为1526702.38元。按定息5厘,每年可提取定息76335.12元,每房可得19000元,超过合营前领取的14000元。
针对合营工作中发现的管理落后、缺乏计划、物资储存分散、制度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同仁堂党支部领导全体职工进行了人事劳动纪律的整顿、经营理念的改进,并相应建立了劳保条例、成本核算、生产统计、质量检查、专人配料送料和成品定时出入库等制度;编制了年度、季度生产计划,与客户订立供销合同,改变了生产的盲目性;增加设备,改进工艺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了成本;建立了公私共事制度,使资方有职有权。通过改善经营管理,合营优势凸显,同仁堂蒸蒸日上,职工的情绪也空前高涨。
同仁堂率先实现公私合营在北京工商业界影响很大。它的实践经验成为范本,为很多企业纷纷效仿。1956年1月13日,北京市政府批准全市国药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使同仁堂获得了新的发展,万象更新。1959年较1948年,职工人数由190人增加到539人,增长了近2倍;产值由16万元增加到1251.9万元,增长了77.3倍;蜜制丸药由140万丸,增加到6864.2万丸,增长了48倍;水泛丸由4000斤增加到31.38万斤,增长了77.5倍;虎骨酒由3万斤增加到30.5万斤,增长了9倍。
如今的同仁堂集团生机勃发,宏图大展,同仁堂品牌誉满全球,集团总资产达18亿元,是国有中成药企业50强之首。
资料来源: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编委会.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