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十五讲(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陶渊明的诗歌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陶诗的艺术风格,可以用四个字来加以概括:自然平淡。朱熹说:“陶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朱子语类》卷一四〇)这一认识,几乎得到古今所有论者的认同。所谓自然平淡,就是指他以平常语写平常事,天然无饰,不尚雕琢。如“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等等,用明白如话的语言,写田园生活的日常景象和体验,就是在今天口诵出来,也还是能一听就懂的。他写田园风光,如一幅天然图画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抒写感情,如一道清泉自胸中流出。

陶诗能做到自然平淡,最主要的是他不是有意作诗,而是真情的流露和抒发。如元好问所评:“君看陶集中,饮酒与归田。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天然对雕饰,真赝殊相悬。”(《继愚轩和党承旨雪诗》)这在玄风未息、崇尚雕琢的晋宋诗坛上,可以说是独标一格的。

陶诗的好处在于,自然中显淳厚,平淡中见邈远。看似平常,实际都经过高度的艺术提炼和艺术加工,只是不露丝毫提炼和加工的痕迹而已。在陶渊明那里,好像艺术和生活一样,就是如此,也应该如此。苏轼云:“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与苏辙书》)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栾城集》卷二一。又说:“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评韩柳诗》)《苏轼文集》,第2109页,中华书局,1986年。我们读陶诗,觉其淡,却是淡而有味,耐咀嚼,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因为陶诗在自然平淡中,有境界,有情趣,有性格,有思想,因而能显出淳厚邈远来。下面分开来作些分析。

先说有境界。

陶渊明写田园生活,不是把他所见、所历、所思、所感照直搬进诗里来,而是经过感情的冶炼、理想的烛照,创造出一种极富于艺术魅力的诗的意境。如《归园田居》其一写田园风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里不仅有草屋、榆柳、桃李、村落、墟烟等农村中常见到的景象,有狗吠、鸡鸣等农村中常听到的声音,而且有由这些可见、可闻的客观物象所构筑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这种境界是如此的宁静、自然、清新,使读者也如诗人一样,一下子就远离了喧闹、烦扰、痛苦的尘世,而返回到一种古朴的、理想化的“自然”境界中来,产生一种挣脱樊笼的解放之感。正是这种意境,吸引着读者,也净化了读者,使人从中得到无穷的艺术享受。

次说有情趣。

苏轼曾说:“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情趣与境界是不能分割的。这种境界,诗人陶醉于其中,能得到无限的乐趣与满足。他在创造这种诗的境界时,自有一种悠然自得之情充溢于诗句之中。《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真意”的“意”,即指一种诗情意趣,不可言传,却可意会。这是在陶渊明的许多作品中都可以体会到的。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他在劳动中充满希望,在劳动中享受愉悦,在劳动中得到无穷乐趣。这些诗人得自生活的真切体验,都强烈地感染着读者,使他们也感受到同样的希望、愉悦、乐趣,这就领略到了诗中的情趣。陶诗的情趣,一则表现为真意,一则表现为真情。所以陶诗的情趣,与他求真的创作思想是分不开的。他在诗文中常说到自己的创作是为了“自娱”。《饮酒序》云:“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五柳先生传》中也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自娱”就不是为了给别人看才这么写的,“自娱”就是真情、真意的自然流露。所以情趣在陶诗里,也不是刻意创造的,而是一种得之自然的天趣。

三说有性格。

凡是优秀的作品都是个性鲜明的。陶诗的艺术形象达到了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即在客观的形象描绘中包蕴着诗人自己的品格。如在《和郭主簿》其二中,他这样写:“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从松菊傲霜的贞秀之姿里,我们分明看见了陶渊明在污浊的社会环境里那种直立不阿的高贵品格。《饮酒》其八中这样写:“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孤松的形象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栩栩如生地表现了诗人独立不群的高标韵格。

再看《咏贫士》其一:“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灭,何时见余晖。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量力守固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那无依的孤云是贫士的形象,也是一个高洁的形象,其中也正有一个渊明在。“众鸟相与飞”,比喻改朝后群臣之趋附;而“量力守固辙”,则表明自己归隐之志固守不移。这样极富于个性的诗句,在陶诗中是很多的。再如《杂诗》其二中写升起于东岭的素月:“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这是写景,但那种洁白澄澈的月色,不也正好渲染和映衬出诗人明净高洁的品格吗?《归鸟》中的归鸟形象,联系到《归园田居》中有“羁鸟恋故林”的句子,也分明是用比兴的手法抒写自己的情志。《饮酒》其四中,那只失群独飞、怀思清远,终于归歇孤松的飞鸟形象,也同样应作如是观。

四说有思想。

陶诗不论写田园隐逸,还是咏怀、咏史,从总体来看,都是基于并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认识。也就是说,诗人在诗中通过不同的题材和不同的表现方式,表达了对于现实的评价和批判,表达了他的爱和恨、他的希望与憧憬。他的田园诗的境界,最后发展升华为桃花源那样的理想社会,正是与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在这种感悟基础上形成的思想分不开的。前面说过,他的田园隐逸诗和《桃花源诗并记》,都是寓批判于赞颂之中、寓否定于肯定之中的,都写得很有思想深度,而不是对生活的浮光掠影的记录。

陶诗自然平淡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成就,在那个黑暗污浊的时代,在那个时代的诗坛上,实在是独标高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