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着
绿林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之子远行。所思不远,若为平生。
海风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解读]
沉,沉静,深沉;着,执著,专注。这是指由深沉专一的感情和寂静独处的环境相融而成的一种诗境。此品可分为三部分来读。
一、“绿林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这四句主要是就“沉”的方面作出的景象描绘,用形象化比拟的方法,说明“沉”所包含的沉静独处、沉思默想的境界特征:茂密翠绿的树林环抱着质朴疏野的小屋,日落黄昏时的空气格外清新。独自一人,摘去头巾,无拘无束地在暮色中散步,时时听到鸟叫的声音。
二、“鸿雁不来,之子远行。所思不远,若为平生。海风碧云,夜渚月明。”这六句主要是就“着”的方面而言的,说明“沉着”诗境具有情感执著专注的特征。第一部分的四句,说到诗中人黄昏独步,在沉思,沉思什么呢?第二部分的前四句,说的便是沉思的内容。原来他所思念的是他平生相处的一位好友。“鸿雁”是指书信。这位好友远行他乡,一直没有收到他的书信。在深沉的思念中,他的音容笑貌并不遥远,就像平生相处那样,如在眼前。这部分的五六两句,既是写景色,也是写时间。“海风碧云”是黄昏天还明亮时的景色,“夜渚月明”是夜已深沉时的景色。这就是说,他独自散步,思念好友,从黄昏直到深夜,以至夜不能寐,可见其感情之深厚执著。
三、“如有佳语,大河前横。”说的是沉着诗境的创作过程和表达方式。这种深沉执著的真挚感情,发而为诗,就可能产生优秀的诗篇,如“大河前横”一般。“大河前横”是用具体意象来说理,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说,创作冲动不可遏止,勃发而出,就像前面横着的那条大河的河水那样,奔流向前。二是说,沉着诗境的佳句佳篇,其风格特色应如大河流水那样深厚通达,晓畅流利。无论是情感的表达还是语言的运用,“沉着”这种意境风格都要求自然本色,气势酣畅。所以,“沉着”往往与“痛快”连在一起,严羽《沧浪诗话》把诗歌中一类比较直达晓畅的风格称之为“沉着痛快”;在书法中,坚劲流利一类的风格也称之为“沉着痛快”,如南朝宋羊欣称三国时吴国著名书法家皇象的草书风格是“沉着痛快”:“吴人皇象,能草,世称沉着痛快。”(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一《宋羊欣采能书人名》)所以,“大河前横”是对沉着诗境特征的极佳总结。就思想情感而言,应像大河之水那样深厚;就情感的表达而言,应像河水奔涌那样畅快;就语言方式而言,应像滔滔流水那样自然,不加雕饰。
[例释]
司空图首次在《二十四诗品》中标示的“沉着”诗境,虽然多用意象,但其中所包含的理性内涵,后人的体会是与它相符的。不过,有的强调“沉着”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的深厚真挚,如清代许印芳《诗品跋》云:“刻挚切至,则有沉着之美。”有的则强调“沉着”所要求的语言表达方式的晓畅自然,如陶明浚《诗说杂记》(卷七)云:“沉着痛快……则倾囷倒廪,脱口而出。”况周颐《蕙风词话》则从理论上表达得比较完整。他一方面强调“沉着”要有“厚”“重”的思想情感内容:“重者,沉着之谓。……即其芬菲铿丽之作,中间隽句艳字,莫不有沉挚之思,灏瀚之气,挟之以流转,令人玩索而不能尽,则其中之所存者厚。沉着者,厚之发见乎外者也。”(卷二)另一方面,他在强调“沉着”要求性情学养积深而外发的同时,在语言运用上应当“肆口而成”,“纯任自然”:“沉着尤难于精稳。平昔求词词外,于性情得所养,于书卷观其通。优而游之,餍而饫之,积而流焉。所谓满心而发,肆口而成,掷地作金石声矣。情真理足,笔力能包举之。纯任自然,不加锻炼,则‘沉着’二字之诠释也。”(卷一)这里应当说明的是,陶明浚所说的“脱口而出”,况周颐所说的“肆口而成”、“不加锻炼”,并不是说“沉着”诗境的语言可以粗疏浅俗,而是强调“积而流焉”、“满心而发”这种心口相应、流畅无碍的“纯任自然”状态。这种“自然”,是更高的天成无迹的语言状态,是最恰当的语言与相应的思想情感的完美统一,也就是况周颐说的“情真理足,笔力能包举之”,因此它是“掷地作金石声”的优美的语言风格。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相关诗例。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这首诗很有《二十四诗品》所说的“沉着”诗境风格的特点,既有沉静幽寂的氛围环境,又包含着深沉执著的真挚感情。诗人从亲身感受到的书斋中的寒冷,想到自己的朋友,一个隐居深山的道士此时一定更感到寒冷。因为他在这寒冷的天气里,还要去“涧底束荆薪”,作为“煮白石”(炼丹)所需的柴火。诗人对老友充满关切怀念之情,想到应该给老友送一壶酒去安慰他,让他驱除这山中的彻骨寒冷。可是因为黄叶满山,路径难找,加上道士行踪飘忽不定,又到哪里去找他呢?于无可奈何的怅惘之中,留下一片深厚的思念之情。诗人对老友受寒的忧虑和关切,一直萦绕在心头,从“今朝”的白天,到“风雨”之“夕”的晚上,可谓真挚执著,与《二十四诗品》对“沉着”诗境的描绘很是相似。
这首诗所表露的深沉厚重的感情,通达晓畅;诗人对老友的思念、牵挂、担忧、无奈、怅惘,可以使人明白真切地感受到。全诗语言平易自然,并无惊人之语,更无半点虚情与矫饰,却如行云流水一般,传情达意,匀洽妥帖,恰到好处,如“沉着”品所云:“如有佳语,大河前横。”也如上引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所云:“情真理足,笔力能包举之。”
虽然《二十四诗品》在“沉着”诗境中对真挚深厚感情的要求,是用思念友人的意象来描绘的,我们上述的举例也属思念友人之诗,但这并不是说,“沉着”诗境所要求的感情必须是思友之情,而是包括思友之情在内的多种多样的感情。严羽《沧浪诗话》分诗歌风格为“优游不迫”与“沉着痛快”两大类,以李白属前者,以杜甫属后者,如云:“子美(按即杜甫)不能为太白(按即李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清代赵翼《瓯北诗话》也称杜甫“思力沉厚”,“深人无浅语”,“沉着至十分”(卷二)。其实,“沉着”只是杜甫多种风格中的一种主要风格,但从杜甫“沉着”风格的诗篇中可以看出,其深沉挚切的感情是多种多样的,如“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之思妻(《月夜》),“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忧国(《春望》),“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悯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喜雨(《春夜喜雨》)等等。即使是相思爱恋之情,也能进入“沉着”的诗境,如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只要诗中的情思是深沉厚重、真挚执著的,其表露是倾情畅泻的,其语言是自然优美的,便有可能构成《二十四诗品》所说的“沉着”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