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
一、社会学的知识体系与学科特点
1.社会学学科的知识体系
社会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包括三部分:社会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和应用社会学。
社会学理论也称理论社会学,它是对社会构成要素、社会关系、社会行动、社会结构、社会过程、社会制度、社会变迁等问题的理论性分析。不同的社会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创立了自己的理论,以说明社会存在的形式,社会的结构,社会变迁的原因、方向及规律,进而为人们全面认识社会提供了某种参考框架。社会学理论的研究领域包括各种宏观的或微观的社会学理论、社会学史、社会思想史等。其表现形态是各种抽象的理论阐述。
社会研究方法是从事科学的社会学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社会学之所以成为科学是因为将科学的方法引入对社会现象的研究。社会研究方法包括社会研究方法论、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等。社会研究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研究方法的理论,即说明在从事某项社会研究时为何采取某一种或几种研究方法。社会研究方法论主要包括实证主义方法论、反实证主义方法论和批判主义方法论。资料收集方法包括社会调查方法、观察法和文献收集方法及实验法,其中又包括定量资料的收集方法、定性资料的收集方法等。资料分析方法包括社会统计方法、内容分析法以及历史比较法等。
应用社会学是指将社会学理论和社会研究方法运用于某一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研究。它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运用具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状况,揭示其内在逻辑,发现其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某种建议以改进社会的研究。应用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宽广,这也是社会学具体服务于社会的途径。应用社会学的特点是理论与方法相结合去分析以至解决具体问题,但应用社会学的作用并不止于此,因为从应用社会学研究中也可以产生具体的、局部的社会学概念和理论。
2.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1)整体性观点
社会学的创始人一般把社会视为一个有机体,认为社会各部分之间存在着像生物有机体那样的联系,这就是社会学的整体性观点。整体性观点认为社会、社会现象内部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因而不能独立地研究它的组成部分。要研究某种社会和社会现象,就要把它放入复杂的关系之中,分析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并从中找出主要关系和次要关系,以解释所研究的社会现象之所以如此的原因。这种整体观不仅适用于宏观社会研究,也适用于微观社会研究和各种社会现象的研究。
(2)方法和知识的综合性
社会学研究的问题十分广阔,需要运用多种知识。比如关于人的成长问题的研究要用到生物学、心理学知识,研究地区发展要用到经济学、地理学和环境方面的知识,研究社会阶层、社会控制要用到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的知识。总之,社会学研究要以社会学的知识为主,综合利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这是由社会现象的复杂性所决定的。社会学研究的综合性特点并不是说它是各种知识的综合,本身没有主体性知识,而是说社会学在研究和分析问题时以本学科的知识为主,同时会借助于其他学科的知识,以更全面地认识社会现象。以社会学的知识为主又不囿于本学科是社会学的长处,也是其综合性特点的重要表现。尽管20世纪以来各种科学知识都经历了大分化、大综合的过程,从而都显示出某种程度的综合性特点,但是,由于社会学研究对象本身的复杂性,所以,社会学的综合性特点比其他学科要明显得多。
(3)科学性
社会学的科学性主要是指其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当一门“学科”尚处于以猜测和无实际根据的理论述说时,它还不能说是真正的科学。孔德提出的社会学之所以被认为是社会学学科之肇始,除了明确了这门学科的独特的研究对象外,重要的是指出了研究社会的科学方法,即实证研究方法。经过长期发展,社会学已从前科学的阶段走出,也走出了孔德最初对于社会学的包罗万象的设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已经比较具体,社会学的各种研究方法已经比较科学化和系统化。在社会学研究中定量方法的运用大大提高了这一学科的科学水平。抽样调查方法和技术的发展、统计分析技术的发展将对社会现象之间关系的分析和判断建立在科学的数据之上,超越了理论性的、甚至是主观判断的因果关系分析方法,使得对于社会现象的研究更加科学。另外,社会学研究也注重科学的定性方法的运用,注重社会现象不同于自然现象的特点,强调去深入地理解社会现象所包含的意义。社会学强调将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结合起来去研究社会现象,这也是其科学性、科学态度的表现。
(4)应用性
社会学的应用性是指其务实取向和追求。社会学是由于社会上存在着诸多社会问题,学者们企图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产生的。这样,社会学一开始就有应用性的特点,即研究社会学的目的就是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社会学的应用性特点在美国社会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美国是崇尚实用主义的国家,社会学研究诸如城市化、失业、医疗等问题,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支持,这也造就了美国社会学的基本风格。在其他国家也是如此,社会学之所以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就是因为它能发现问题和有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当然,这并不是说社会学只注意现实问题而不注重理论建设。实际上,社会学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理论。
(5)建设性和批判性
社会学建立之初有两个基本取向,即维护改良取向和革命批判取向。孔德创立的社会学基本上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这一派社会学对社会问题也有批判,但其总体上是改良主义的。自孔德以来,西方社会学的主流价值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在某些具体问题上的批判态度和对整个制度的维持构成了西方主流社会学的基本特点。当然,由于不同流派的理论立足点不同,它们对社会问题、社会制度批判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比如,结构功能理论的维护性特点比较明显,社会冲突理论的批判性取向更为突出。
西方社会学的批判传统来自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马克思在揭露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不可调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在对人性的压抑的基础上指出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对资本主义作了深刻的、实质性的批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影响了一些有社会主义思想的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是批判取向的代表,他们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非人道性,倡导建立更加人道的社会。
在社会学研究中,建设性和批判性常常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当社会学家指出他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的弊端时,他的取向是批判性的。也是在此基础上,他们希望建立起消除了某些弊端的社会,这就是建设性取向。所以,批判常常是建设的前提,认识不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不能清楚地分析出其原因,就不可能有社会的进步。当我们认识到批判不仅仅是革命性地否定,也包括善意地指出社会之不足时,就很容易理解社会学兼有建设性和批判性这两种看起来矛盾、实际上相通的特点。
二、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社会学与经济学、政治学和法学的关系
在学科分类中,社会学与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同属于社会科学。这种学科上的归属既说明了上述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也说明它们之间有区别。
经济活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经济现象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经济学是研究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不但研究产品的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过程,而且研究在这一过程中人的活动及人与人的关系。政治学是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的学科,狭义的政治学研究的是国家、政府及其为行使职能而建立的机构的科学,这里是指权力的形成、行使及运作。政治学研究的是人与人的权力关系。法学是以法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它研究法的起源、法律规范的制定与执行。法学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上述学科都研究人与人的关系或者某一领域中的社会关系,这是与社会学相类似的方面。但是上述社会科学与社会学也有明显区别:这些社会科学只是研究社会生活的某一个方面,即经济、政治和法律侧面,社会学则以各种社会现象为对象,综合地研究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当然,随着现代社会的系统性变得越来越明显,多学科互补对于认识社会现象,包括经济、政治和法律现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学科之间的交叉,也产生了一些边缘学科,如经济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法律社会学。这些学科的出现将会深化对相关社会现象的认识。
2.社会学与历史学的关系
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学科,它通过确认史实而发现以往社会变迁、发展的规律。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以古鉴今。可以发现,历史学是从多个层面、综合研究人类和社会现象的学科,综合性、多层面的视角是它们与社会学的相似之处。
社会学与历史学也有明显不同之处。正如李大钊所说,纵观人间的过去者便是历史,横观人间的现在者便是社会,所以可以把历史和历史学与社会和社会学相对而比论。这就是说,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已过去事件与规律的学科,社会学则主要面对现实社会。在学科发展中,社会学和历史学也在互相交叉和吸收各自的成果。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历史有历史社会学,在历史学领域社会史研究已引起史学家们的关注。
3.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社会哲学,社会哲学是从哲学的角度对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结构、社会变迁和发展规律进行理论分析的学说。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哲学,马克思通过对人类不同历史阶段、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分析提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论断。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发展的规律等方面的观点对于认识人类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一些宏观社会结构、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分析方面,历史唯物主义的论述和观点对社会学研究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但是,历史唯物主义并不能代替社会学研究。首先,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区别。虽然社会学也研究宏观社会结构及宏观社会变迁,这一点使社会学与社会哲学比较接近,但是社会学主要研究的是具体的社会现象,如社会群体、社会分层、社会问题等,而历史唯物主义并不研究这些具体问题。另外,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也不同,历史唯物主义主要采用历史比较法、逻辑分析法,而社会学主要采用社会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还有,二者的任务也不同,社会学主要面对具体问题,而历史唯物主义要研究的是基本的规律性问题。
三、社会学的功能
功能是部分对整体所发挥的作用。社会学的功能是指社会学这门学科对于人类和具体社会的运行所起的作用。社会学是“经世致用”的学科。严复曾经指出:“故学问之事,以群学为要归。唯群学明而后知治乱盛衰之故,而能有修齐治平之功。呜呼!此真大人之学矣!”社会学对于社会的管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1.为社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社会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做的战略选择,它是对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发展方式的总体思考。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有利于最有效地促进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长期以来,许多国家的政府只注重经济因素和经济发展,忽视社会因素对社会运行的影响和对经济发展的社会后果的考虑,从而导致经济发展过程受阻,或者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社会问题。社会学以其综合研究之特点,有利于全面地分析问题,也擅长于分析经济增长的近、远期后果。科学的社会学研究可以为决策者提供进行发展战略选择和政策选择的依据。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效率与公平、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等方面的关系,对于实现目标有密切关系。社会学研究可以在这方面做出贡献。
2.有利于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社会规划
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了人类认识社会的能力,它也带来许多风险。许多可以用来推动社会进步的因素如果使用不当就可能成为消极因素,进而伤害人类自身。这样,对社会的规划就越来越成为人类发展的需要和人们的共识。人类对科学技术的掌握使得人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社会预测,并对社会发展进行规划。这种规划不但是宏观意义上的,也是中层和微观意义上的。宏观社会规划是指国家层面上的规划,它的极端形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层和微观社会规划是在地区、城市、行业及社会项目上的规划。它是人们在掌握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一定社会未来发展方向、规模及效果的估计和发展过程的设计。社会学以其科学性、综合性、多角度之特点,可以通过社会调查研究理清事物之间的关系,对社会的可能进程做出预测和规划,制订兴利除弊的措施,以达到最有利的社会效果。同时,社会学也可以利用科学的方法对经济和社会计划、社会政策及社会发展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发现不足,提出改进建议,有效地促进这些计划、政策的落实和完善。
3.社会学能提供组织管理和社会管理的知识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职业活动、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等几乎都是在社会组织中进行的。这样,了解社会组织的知识对于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以及有效地对其进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任何组织都首先是由人组成的有一定目的的社会群体,人的因素是影响各种组织运行的重要因素。这样,了解人的需要、动机和行动的复杂性及其规律,了解由众多成员组成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的特点,对于参与组织生活、设计组织活动、管理组织运行都有重要意义。实际上,组织不是简单的机械,而是复杂的小社会。这样,社会学在认识和了解组织方面就有自己的优势。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社会学对组织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些成果对于管理现代组织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现代社会是复杂多变的社会,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对社会秩序构成威胁,因此人类需要管理自己的社会。社会学从综合的角度认识和研究社会,可以提供社会管理的知识。
4.为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社会成员普遍具有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高质量的生活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这也是社会学的追求。在现代社会中,社会价值观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怎样的生活方式符合人的要求、反映了人的本质特征,怎样的生活方式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这些都需要认真研究。社会学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研究各种社会生活的规律性,这对人们选择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有重要意义。高质量的生活是人们的基本追求,高度发达的经济、雄厚的物质基础固然是高质量生活的重要基础,但是人类还有精神追求,有社会交往的需求,人们还需要安定舒畅的生活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保持何种关系,怎样才能使社会的各种财富发挥最大效益,即使人们过上了高质量的生活,也是需要认真研究的。社会学全面关注人们的生活,以普遍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社会学知识有利于人们全面、理性地思考和摆放各种社会财富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推荐阅读书目】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社会学概论》编写组:《社会学概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戴维·波普诺:《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韩明谟:《中国社会学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英克尔斯:《社会学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杨雅彬:《中国社会学史》,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袁方:《社会学百年》,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陈宝良:《中国的社与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