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会计科目设计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按照会计科目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不同,把会计科目分为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总分类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全部内容所做的分类,提供总括价值指标;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的进一步分类,提供详细具体的价值指标和实物指标。只有把两类科目有机结合和合理应用,才能为经营管理提供完整系统的会计指标。所以,会计科目的设计,包括总分类科目的设计和明细分类科目的设计。
3.2.1 按账户的经济内容设计总分类科目
如前所述,设计会计科目,首先必须了解单位的经济业务内容,其次对经济业务内容进行科学分类,确定总分类科目。一般地讲,有多少种经济业务,就应当设计多少总分类科目。可以把一些性质比较接近或相近而且数量不多的业务合并设置,以便减少会计科目的数量,达到简化会计核算的目的。
从企业的经济业务内容看,一般有五种类型,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和损益的变化情况。商业企业不从事生产,没有单独反映成本的内容。尽管各单位的经济性质、经营方式、经营活动范围不同,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也不完全相同,但从资金运动的结果看,就是上述五个方面的增减变化。所以,对经济业务的分类应该以资金的运动为依据,设计出的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必须能够归属于上述某类。一般而言,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主要包括“资金的筹集、资金的使用、资金退还和分配。下面以工业企业为主,按照资金运动的一般程序,阐述各类经济业务应当设计的会计科目。
1.资金筹集业务的会计科目设计
此类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因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对资金的需求,企业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取得资金。业务内容主要有“吸收投资者以货币资金、实物或无形资产等形式投入的资本;从金融机构借入资金;发行股票或债券取得资金等。
(1)筹集资本金的会计科目设计
根据《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投资者可以以现金、实物和无形资产等形式投资。当筹集资本金的业务发生后,一方面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另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资产,所以无论哪种企业都应当一方面设置“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另一方面要相应设置“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会计科目。在工业企业里,如果投资者以原材料投资,则还应当设置“原材料”科目。同样,在商品流通企业里,如果投资者以商品投资,则还应当设置“库存商品”科目。如果投资者投入旧固定资产,为了在账面上保持固定资产的原值,还应设置“累计科目”科目。
另外,在筹集资本金业务中,对于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额中超出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应设置“资本公积”科目。
(2)借款业务的会计科目设计
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款是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按照借款期限不同,各种借款都可分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前者期限是一年以下,后者期限是一年以上。由于短期借款多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借款利息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所以,除设置“短期借款”科目外,还需设置“财务费用”科目。长期借款既可能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又可能用于企业固定资产的购建,借款利息既可能计入当期损益,又可能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所以除设置“长期借款”和“财务费用”科目外,为了使固定资产的建造成本中包括借款利息,还需设置“在建工程”科目。
(3)发行债券的会计科目设计
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越来越重要的一种筹资方式,它一方面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利用社会上的闲散资金。目前,我国发行的公司债券,一般期限在1年以上,所以设置“应付债券”科目予以核算。但企业有时急需资金也发行不超过1年(含1年)的短期债券,这时应当设置“应付短期债券”会计科目。
此外还有其他筹资方式,例如对于采用补偿贸易方式引进设备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业务的企业,还应设置“长期应付款”会计科目。
2.采购业务的会计科目设计
采购业务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为企业从事产品生产或商品销售而准备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需要设置“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科目;另一方面是企业为从事产品生产或商品销售而储备各种材料或各种商品,其结果是使企业的货币资产随着材料采购转化为存货。业务内容主要有“用货币资金支付材料、商品或物资的价款,支付各种采购费用;计算材料或商品的实际采购成本;结算因购买材料而发生的债务;材料验收入库。
(1)采购成本的会计科目设计
为了全面核算材料采购过程中支付的买价和采购费用(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运输途中合理损耗、入库前挑选整理费),计算材料的采购成本,工业企业应当设置“物资采购”科目。对于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企业,还可设置“在途物资”科目予以反映。
(2)采购结算的会计科目设计
企业购买材料,不仅要支付买价,还要支付各种采购费用。企业支付货币资金的,应设置“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等会计科目,其中“其他货币资金”科目用来核算企业外地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和在途货币资金等。大多数企业在采购材料时,由于结算方式和资金不足等原因,与供货单位之间发生结算欠款,形成企业债务。所以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设置“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科目。“应付账款”核算企业采购材料物资和接受劳务而应付给供应商的货款;“应付票据”核算企业对外发生债务时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另外,对于企业其他原因形成的应付款,应设置“其他应付款”科目反映。另外,在采购业务中使用预付款情况较多的企业还应设置“预付账款”科目。
对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采购业务中还应设置“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
(3)物资验收入库的会计科目设计
企业采购的各种材料物资,在生产过程中的具体用途不尽相同。有的直接构成产品实体,有的只是有助于产品形成,有些则是为了保护产品。但它们在存续期间都属于企业存货,因此,应当针对各种存货的不同用途,分别设置“原材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科目。如果企业有委托加工业务,应设置“委托加工物资”科目予以反映。如果企业购入的材料是为工程准备的物资,应设置“工程物资”予以反映。
在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企业,为了正确核算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还应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在商品流通企业里,对于采用进价核算的购入商品,应当设置“库存商品”科目;对于采用售价核算的购入商品,除设置“库存商品”科目,还应设置“商品进销差价”科目;对于企业接受其他单位委托代销或寄销的商品,应当设置“受托代销商品”和“代销商品款”科目;对于企业自行加工或委托其他单位加工的各种商品,应当设置“加工商品”科目;对于商品出租业务较多的企业,还应当设置“出租商品”科目;对于企业用于业务经营、设备维修和办公等方面的库存商品,应当设置“材料物资”科目。
3.生产业务的会计科目设计
此类业务主要发生在工业企业。工业企业从事的生产业务就是耗费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并将其价值随着生产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形成产成品。主要业务有“耗用各种材料;支付职工工资和各种费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分摊预提生产经营费用;计算产品实际生产成本;产品完工入库。所以,生产业务应当设置的科目,除“银行存款”、“现金”、“原材料”、“固定资产”等科目,还应当根据不同情况,设置一些其他科目。
(1)各种费用会计科目的设计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各项费用,有些是为生产某种产品发生的直接性费用,可以直接计入该种产品的生产成本;有些是为生产几种产品发生的直接性费用,需要一定的归集和分配方式,在几种产品之间合理分摊;还有些费用是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按照制造成本法的要求,它不构成产品成本,而作为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因此在工业企业里,应当设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三个会计科目,分别核算上述三种不同性质的费用。
(2)工资业务会计科目的设计
企业的工资业务,既包括工资的结算,又包括工资的支付。结算分配工资引起成本费用的增加,由于工资的结算和支付一般不在同一时间,成本费用增加的同时会形成企业对职工的工资性债务;支付工资会减少企业的债务,同时引起货币资金的减少。因此,工资业务除设置前面涉及的费用成本和货币资金科目外,必须设置“应付工资”科目,核算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和工资发放情况。
此外,对于按规定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职工福利费的业务,因福利费是先提取后支付,在未支付使用之前属于企业的债务,因此应当设置“应付福利费”会计科目,核算企业福利费的提取及使用情况。
(3)固定资产提取折旧及减值会计科目的设计
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意味着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本应在“固定资产”科目反映,但为了使“固定资产”科目按原始价值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以便考察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决定其报废、更新时间,加强计划管理,应当设置“累计折旧”会计科目,专门核算固定资产因使用而磨损减少的价值,并与“固定资产”科目对比,随时了解企业的固定资产净值。
此外,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存在有形损耗(如自然磨损等)和无形损耗(如技术陈旧等)以及其他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这种情况即为固定资产减值。因此,还应设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对因捐赠、出售、毁损或报废等原因处置固定资产的业务,还应设置“固定资产清理”、“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科目。
(4)无形资产摊销及减值会计科目的设计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属于企业的长期资产,能在较长的时间里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无形资产通常也有一定的有效期限,它所具有的价值的特权或权利总会终结或消失,因此,企业应将入账的无形资产在一定年限内进行摊销。其价值转移采用摊销方式,摊销额直接减少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记入“无形资产”科目。对于企业应负担的自用的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因此,应设置“管理费用”科目;出租的无形资产,相关的无形资产摊销价值应计入“其他业务支出”科目。
无形资产在使用期限内,如有新技术替代、市价大幅下跌等情况,企业应对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应设置“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5)完工产品的会计科目设计
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完工入库后,需要对库存产品的实际成本加以反映,因此应当设置“产成品”会计科目,核算各种产品的入库、出库和结存情况。如果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产成品的日常核算,还应设置“产品成本差异”科目,核算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超支差和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节约差,并与产成品科目一起,反映库存产品的实际成本。
对于已经过一定生产过程并已检验合格交付仓库但须继续加工的自制半成品,应当计算其实际成本,因此必须设置“自制半成品”会计科目,专门核算企业自制半成品的实际成本。
4.销售业务会计科目的设计
销售业务发生是指企业销售产品、商品、材料,对外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以及转让无形资产等业务,主要包括“销售业务发生取得收入;结转销售成本;支付销售费用;计提销售税金;结算因销售而引起的债权业务等。
所设置的收入科目有“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支出科目有“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其他业务支出”、“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各收入科目贷方反映增加数,借方反映减少和转入损益科目数;各支出科目借方反映发生数,贷方反映减少或转入损益数。期末收支科目均无余额。
(1)销售收入会计科目的设计
企业的销售收入按照所销售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实现的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包括销售材料、让渡资产使用权及其他非主营业务收入)两类。对于主营业务收入,应设置“主营业务收入”科目予以反映;对于其他业务收入,应设置“其他业务收入”科目予以反映。此外,企业如果有代购代销业务或包装物出租业务,则有关手续收入和租金收入,应由“其他业务收入”科目予以反映。对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还应设“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以反映企业因销售而发生的增值税额。
(2)销售成本、费用科目的会计设置
销售成本、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业务中应结转的商品销售成本,应负担的销售费用和销售税金。销售成本的结转除涉及前面提到的“库存商品”会计科目外,还应设置“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等会计科目。企业应负担的各项销售费用,除涉及“现金”、“银行存款”科目外,还应设置“营业费用”科目;企业按当期实现的销售收入计算本期应负担的销售税金及附加,因此,应设置“应交税金”、“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应交款”等科目。
(3)结算债权会计科目的设计
企业发生的销售业务按结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现销和赊销两种类型。对于赊销,企业不能在销售时收回货款,形成企业债权,因此,应设置“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科目予以反映。如果企业发生的预收款销售业务较多,还要单独设置“预收账款”科目。
对于企业因其他原因形成的债权,如企业拨出的备用金,各种赔款、罚金、暂付押金以及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还应设置“其他应收款”科目予以反映。
企业应在期末分析各种款项的可收回性,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并按照一定的方法计提坏账准备。因此,还应设置“坏账准备”科目反映企业提取的坏账准备,并与“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科目比较,以反映应收款的净额。
此外,若企业采取分期收款的销售方式销售商品,为了反映企业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准确计算每期实现的销售利润,还应设置“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若企业有委托其他单位销售商品的业务,还应设置“委托代销商品”科目,以反映企业委托其他单位销售商品的成本;如果企业采取销售回购方式销售商品,还应设置“代转库存商品差价”科目,反映企业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与销售价格以及相关税费之间的差额;如果企业发生售后租回业务,还应设置“递延收益”科目,反映租回商品的售价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5.投资业务会计科目的设计
此类业务发生的原因是企业为获得收益或扩展经营而对外投资,结果是企业获得以货币资金、债权、无形资产或实物等转化的短期或长期投资。主要业务有“对外投资、按被投资方的经营成果确认投资收益和实际收到、收回投资等。因此,要设置“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和“投资收益”四个科目,分别核算以上业务。
(1)投资业务会计科目设计
企业的投资按照投资期限不同,可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两种。短期投资是指投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投资;长期投资是指投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投资。为此,企业应设置“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等科目。由于企业在购买股票或债券时,可能会出现股票买价中包含发行方已宣布发放但尚未支付的红利或因债券购买日与计息日不一致而包含在买价中的应计利息,因此,应设置“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科目,分别反映在购买时发生的应收取红利和应收取利息。
(2)投资期内会计科目的设计
企业对外进行投资,其目的是赚取投资收益,为此,企业还应设置“投资收益”会计科目,以便反映企业每一项投资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亏损。另外,企业对外进行的任何一项投资都属于风险投资,都可能出现在投资期内。由于各种原因引发的投资实际价值与原始价值不一致的情况,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于短期投资,企业应在期末按照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对短期投资予以计价,因此,应设置“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对于长期投资,由于投资期较长,在投资期内可能会出现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情况,因此应设置“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
6.利润计算和利润分配会计科目的设计
此类业务发生是因为企业计算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利润和对利润进行分配,结果是企业实现的利润在关系人之间分配。主要业务有“各项收入和成本费用的结转;所得税和各项税金的提取;盈余公积的提留;给投资者分配利润等。
(1)利润计算会计科目的设计
①营业外收支会计科目设计
企业的收支业务,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支出(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和其他业务支出)业务外,还会发生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业务。当企业发生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收益、无法支付应付账款等业务时,要设置“营业外收入”会计科目,增加企业的利润;当企业发生固定资产盘亏,处理固定资产损失,出售无形资产损失,计提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或发生非常损失时,要设置“营业外支出”会计科目,减少企业利润。所以,应设置“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会计科目,分别核算上述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业务。
②利润计算会计科目的设计
因为企业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分别在不同的科目核算,所以为了明确企业全部的利润或亏损总额,必须设置一个会计科目,将企业的全部收入和支出从有关的科目转入该科目,计算出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所以,应设置“本年利润”科目。
③净利润计算会计科目的设计
企业通过“本年利润”科目计算出的利润总额若为正数,还应计算并上交所得税,所得税的核算方法有债务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为此除了设置“应交税金”,企业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置“所得税”和“递延税款”科目。利润总额扣除当期应负担所得税后的余额即为当期净利润。
(2)利润分配会计科目的设计
现行制度规定,企业净利润主要去向有提取盈余公积、给投资者分配利润等。所以,企业应设置“利润分配”科目专门反映当期利润分配情况,还应设置“盈余公积”和“应付股利”对各项利润分配业务进行核算。
7.资产清算业务会计科目设计
为保证会计核算的正确性,确保资产实存数与账存数一致,企业应定期、不定期地对企业资产进行清查。为及时反映企业清查资产的盘盈、盘亏或毁损情况,应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前面我们对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了分类,并且对每类业务应该设计哪些会计科目作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可以看出,任何一个科目的设置,都是为了反映一定的经济业务。特定的经济业务需要有特定的会计科目来核算。也就是说,经济业务的内容是设置会计科目的基础。所以,会计科目可以按照它所反映的内容进行分类,分为五大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五类。每一大类会计科目可按一定的标准再分为各小类。
第一,资产类科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有“现金”、“原材料”、“库存商品”、“应收账款”等科目;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有“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
第二,负债类科目,按负债的偿还期限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和反映长期负债的科目。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有“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交税金”等科目;反映长期负债的科目有“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科目。
第三,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按权益的形成和性质可分为反映资本的科目和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反映资本的科目有“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科目;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有“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等科目。
第四,成本类科目,主要反映企业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发生成本的科目,如“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及“劳务成本”科目。
第五,损益类科目,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收入和发生的各项费用的科目。收入类科目,如“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费用类科目,如“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所得税”等科目。
3.2.2 会计科目编号和会计科目表
现以新《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科目为例,说明会计科目的这种分类方法(见表3.1)。
表3.1 会计科目的分类
3.2.3 按账户的用途和结构设计会计科目
账户的用途是指设置账户的目的,即通过设置和使用账户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指标。账户的结构是指使用账户的方式,即如何运用账户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指标。设计会计科目,不仅要考虑会计科目反映的经济内容,而且还要考虑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账户的用途和结构。也就是说,在按照会计科目反映的经济内容设计会计科目的基础上,再结合按会计科目所开设的账户的用途和结构设计会计科目。只有这样,才能在明确每一会计科目反映的经济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达到正确、规范应用会计科目的目的。按照账户的用途和结构,可将会计科目分成盘存类、投资类、权益类、结算类、调整类、过渡类、待处理类和无形资产类等八类,具体分类情况见表3.2。
表3.2 会计科目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
上述各类会计科目的具体用途如下:
1.盘存类科目
该类科目反映企业货币资金及各种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用以提供企业有形资产指标,以便计算并考核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存货周转率“等主要财务指标。
2.投资类科目
该类科目反映企业对外股票、债券及其他投资数额的增减变动及实有情况,提供对外投资指标,以便了解企业的理财方针、投资结构和投资风险。
3.权益类科目
该类科目反映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所有权的增减变动情况及结果,提供投入资本和留存收益等指标,计算并考核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积累率”、“净资产收益率”等主要财务指标。
4.结算类科目
该类科目反映企业与国家、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的结算情况,提供“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主要财务指标。
5.调整类科目
该类科目是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谨慎性原则而设置的,主要是对基本科目期末余额进行调整的科目。其目的是使基本科目所提供的指标更加真实、准确和有用。例如“坏账准备”科目与“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科目结合,可提供企业可望收回的债权数;“累计折旧”科目与“固定资产”科目结合,可提供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净值;“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与“存货”科目结合,可提供企业存货可变现净值指标;等等。
6.过渡类科目
该类科目反映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各项收入、费用的发生以及经营成果的形成情况,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的成本、损益等指标,以便计算并考核企业的“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已获利息倍数”、“销售增长率”、“成本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报酬率”等主要财务指标。
7.待处理类科目
该类科目反映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发现的资产短缺或溢余的发生及处理情况,提供企业资产管理效益指标。
8.无形资产类科目
该类科目反映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主要提供企业所拥有的法定权利和商誉价值等指标。
3.2.4 明细分类科目的设计
设计会计科目,不仅要设计总分类科目,还要设计明细科目,包括二级、三级明细科目,以便形成完整的科目级别体系,为经营管理提供总括和详细的数据资料。由于统一会计制度对明细科目一般不做详细的规定,因此,设计企业会计制度时,必须重视对明细科目的设计,以保证会计科目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的进一步分类,对总分类科目反映的经济内容起着详细补充作用,这就决定了明细科目的设计必须在总分类科目的基础上进行,并与总分类科目的核算内容,使用方法保持一致。由于企业的管理需求、总分类反映的经济内容以及用途不同,明细科目的设计方法也不同。有些总分类科目可以按财产实物的种类设置明细科目,如盘存类科目;有些总分类科目则可以按与企业发生经济关系的单位或个人名称设计明细科目,如结算类科目;还有些总分类科目则需要按企业的业务部门设计明细科目,等等。下面分别介绍几种主要的设置方法。
1.按财产实物种类设计明细科目
反映企业财产实物种类的会计科目,从用途上看基本上都属于盘存类科目,其特点是可以通过实地盘点,确定各种财产的实有数。为了随时反映各种财产实物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与实地盘点核定的实有数进行对比,确定盈亏,强化财产管理,就必须按财产实物的种类设计明细科目。在原材料、固定资产品种繁多的企业,还需要通过设置二级明细科目,反映各类材料和各类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加强岗位责任制,方便计提折旧。
按财产实物种类设计明细科目的总分类科目,工业企业一般有“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固定资产”以及“材料采购”等,商品流通企业一般有““库存商品”、“材料物资”、“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特准储备物资”和“固定资产”等。
此外,为了反映各种产品和商品的盈利水平,“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等科目也可以按产品类别设置明细科目。
2.按债权债务单位或个人名称设计明细科目
反映企业债权债务的会计科目,从用途看大都属于结算类科目,表明企业与其他单位或个人发生购销业务后形成的经济关系。为了明确反映各种债权的收款对象和各种债务的付款对象,加快收款速度,主动清理债务,定期与结算单位核对账目,就必须按债权债务单位或个人的名称为结算类科目设置明细科目。具体地讲,各种“应收账款”应按债务人设置,各种“应付款项”应按债权人设置。
按债权债务单位或个人名称设计明细科目的总分类科目,各种企业基本相同。一般有“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等科目。
3.按企业的业务部门设计明细科目
在一些企业里,经济业务大多在几个部门分别进行,比如工业企业的生产分为几个车间,商品流通企业一般分为几个部门。为了考核业务部门的业绩,加强岗位责任制和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必须对某些总分类科目进行细分,设计明细科目。像工业企业的“制造费用”可按照车间部门设置明细科目,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可按照实物负责人设置明细科目。
4.按成本对象设计明细科目
按照成本对象设计明细科目,有利于比较客观地反映各成本对象所负担的费用,精确计算各对象的实际成本。在企业里有成本的总分类科目,大多数情况下都按成本对象设计明细科目。例如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在建工程”;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施工”、“专项工程支出”;商品企业的“在建工程”等科目。
5.按业务种类和费用项目设计明细科目
为了明确反映企业收入和费用的构成情况,清晰地表达获得收入的途径和发生费用的原因,可以按照业务种类和费用项目设计明细科目。按照业务种类设计明细科目,一般用于收入类总分类科目,例如“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按费用类设计明细科目的总分类科目主要有“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营业外支出”等。
上述企业设计明细科目的几种方法,有一定的代表性。另外,还有一些明细科目的设置比较特殊,如“实收资本”科目按投资者设置;“资本公积”科目按形式和种类设置;“委托加工”科目按加工合同和委托单位设置;“固定资产”科目按清理的固定资产设置;“应交税金”科目按税种设置等等。
3.2.5 会计科目使用说明的编写
从会计科目的名称上看,能概括地说明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但不能准确地表明它们的核算范围和怎样使用它们。例如“管理费用”科目,是用来反映企业为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但管理费用包括哪些内容,如何计算和确定等,从科目上是看不出来的,所以必须为所设置的会计科目编写使用说明,以便会计人员理解和正确执行,规范会计科目的使用方法。
编写会计科目的使用说明,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会计科目核算的内容和范围
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每一会计科目核算什么经济业务,包括的范围有哪些,使用说明中必须首先明确规定。例如“生产成本”科目的使用说明中首先要说明该科目核算的内容是工业性的生产所发生的费用,其范围包括生产各种产成品,自制半成品,提供劳务,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发生的费用。再如“固定资产”科目的使用说明中要说明该科目核算的内容是企业所有固定资产的原价,范围包括生产经营用和非生产经营用的固定资产。
2.会计科目的核算方法
会计科目的核算方法,是针对会计事项,如何运用记账方法进行账务处理。在使用说明中,应当说明财产物资的计价方法,会计科目借贷方各登记什么内容,期末有无余额以及余额的含义等。例如“生产成本”科目,当企业发生各项直接费用和分配应负担的制造费用时,记其借方,当结转完工入库产品的生产成本时,记其贷方,月末余额表示尚未加工完成的各项在产品的成本。又如“应收票据”科目,当企业收到购货单位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时,记其借方,应收票据到期收回款项或向银行贴现收到款项时记其贷方,余额表示尚未到期的应收票据数额。
3.设置明细科目的方法
使用说明中,要求说明各会计科目应当设置的明细科目名称或指出明细科目的设置方法。例如“生产成本”科目,首先应当设置“基本生产成本”两个明细科目,其次应按成本核算对象进行明细核算。又如,在“固定资产”科目的使用说明中要说明该科目应按固定资产的类别设置二级科目,并按固定资产的品种设置“固定资产登记卡”或“固定资产卡片”进行明细核算。
4.与会计科目有关的财务规定
会计科目的使用,实质上就是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的会计确认和记录,必须符合有关的财务制度。因此,在使用说明中,应当说明与会计科目有关的制度规定。例如“固定资产”科目的使用说明中应介绍有关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长期投资”科目的使用说明中应当介绍股票、债券的管理办法;“盈余公积”科目的使用说明中应介绍盈余公积的计提比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