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建构—整合模型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语篇阅读理解和记忆的一系列研究(如Kintsch,1998; McKoon&Ratcliff,1998; Myers&O'Brien,1998; O'Brien, Rizzella, Albrecht &Halleran,1998)发展了以记忆为基础的语篇阅读理解理论和模型(memory-based text processing model),如建构—整合模型、场景模型(scenario-based model)、共振模型(resonance model)等。这些模型都试图清楚、详尽地描述语篇阅读理解和回述中的认知过程,其中,Kintsch(1988;1998)提出的语篇阅读理解的建构—整合模型最具影响力。
2.4.1 建构—整合模型阅读过程观
建构—整合模型将语篇阅读理解的加工分为建构和整合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建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构建由语篇命题意义组成的文本基;第二个阶段是整合阶段,在建构过程中形成的文本基被整合进读者的宏观知识,形成关于语篇意义和情景的连贯的心理表征。
建构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步骤(详见Kintsch,1988;1998):
(1)激活和语言输入直接相对应的概念和命题。建构—整合模型假定概念对应于语篇中的主要实义词,当这些实义词被激活时,语篇命题表征(propositional representations)就得以构建。
(2)激活和第一阶段所产生的命题联系最紧密的相邻命题,形成一个知识网络。第二步骤时,第一步骤形成的命题,或称微观命题(micropropositions),又成为线索,用来提取知识网络中有联系的节点。这种激活不受语篇上下文的制约,是缺乏指引的无序的过程。这个阶段产生的命题是一些潜在的推理,其中一些推理将有助于后面语篇的加工。
(3)第三步骤是额外推理的产生阶段,即通过较为策略性的推理增加一定的命题。Kintsch指出,并不是理解所需的所有推理都是在上述无序的增添机制(random elaboration mechanism)下产生的,有时仍需要通过有控制的问题解决性(problem solving)的加工过程来产生理解所需的推理,如连接推理和一些宏观命题(macropropositions)。
(4)第四步骤是把前三个步骤中激活的命题(包括微观命题、宏观命题及与二者相联系的命题)相互连接起来,并给所产生的命题分配联结强度(link strength)。语篇里的命题有正面的联结(positive link)和负面的联结(negative link),但是随它们在语篇中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弱。如果两个文本基中的命题在普遍知识网络中是相连的,那么它们就会继承这种联结强度,推理也从普遍知识网络中继承正面的或负面的联结。
通过建构阶段,文本中的概念(节点),包括句法、语义和世界知识被激活,形成激活的概念网络,这些概念的激活不受语篇整体约束的限制。建构阶段的加工结果是可以用相关距阵(connectivity matrix)表达的语义网络,包括了所有提取的词汇节点、各种命题以及所有局部和整体的推理和修饰。
在建构阶段初步形成的只是一个丰富而不连贯的,甚至有可能相矛盾的文本基。因此需要一个整合过程来排除语篇表征中无关的成分。这就是建构整合模型中语篇阅读理解加工的第二阶段。整合阶段是一个精细调整的过程,它在文本处理的各个层面(如单词、句子和语篇层面)都会发生,并且是反复循环的。在每个周期,一个新的语篇意义网络得以构建、加工,随即又与保存在工作记忆中的先前周期所产生的语义网络相整合。如果整合失败,新的命题或推理就会加入到网络中,然后再进行整合。在整合阶段,激活传递过程对网络因素的各个激活层面进行调整。这种相互的激活就会产生前后一致的意念,而那些孤立的命题和概念就会失去激活,从表征中消失,同时所有在语篇心理表征中的不一致意义都被消除,这样就形成了连贯的语篇心理表征。它包括各个层面的信息:词汇节点、语篇命题、基于知识的信息的增加(如各种推理)及宏观命题。值得一提的是,建构—整合模型认为,所有这些加工过程都是自动发生的,而且在通常情况下,这种自动的建构加整合的过程都能够满足理解的需要。但当加工过程失败时,就需要大量问题解决性加工活动的参与。
建构—整合模型所描述的阅读过程不同于严格的、由图式驱动的自上而下的过程。它首先是基于词汇的自下而上的概念激活过程,没有启动、预测或先前知识引发的自上而下的推理过程。而在整合阶段,上下文通过约束概念的进一步扩散激活来影响语篇的理解加工过程。总的来说,根据这一模型,语篇阅读理解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结构松散的过程,这一过程极易受上下文的影响并根据环境的转变而灵活变化。
2.4.2 建构—整合模型与工作记忆
建构—整合模型充分考虑到了人类认知资源的有限性对阅读加工过程的影响,对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在语篇阅读理解中的中心作用给予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工作记忆是指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部分,也称为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它是注意的焦点,处于意识之中。建构—整合模型认为工作记忆在语篇阅读理解过程中起着中心作用。记忆在语篇阅读理解中有两个作用:(1)语篇阅读是线性的,一句接一句,因此当阅读焦点在一个句子上时,需要通过记忆来提取先前语篇信息;(2)语篇表征的建构不仅基于文本,而且依赖读者长时记忆中的知识,在理解过程中相关结构和事实必须不断从长时记忆中提取(Kintsch,1998:224)。按照工作记忆研究专家Baddeley(1932)的看法,工作记忆是指对正在被加工的任何领域的认知任务中的信息的暂时存储(参见Baddeley,1999)。大量心理学研究显示,这种短时工作记忆(short-term working memory)在语篇阅读和理解中具有重要作用(如Baddeley &Hitch,1974; Waters, Caplan &Hildebrandt, 1987)。然而,Ericsson和Kintsch指出,这种工作记忆概念不能完全解释认知过程中记忆的作用,例如,人们从事非常熟练的认知活动时所表现出的非常宽广的工作容量(Ericsson &Kintsch,1995)。Ericsson和Kintsch根据大量相关研究,对工作记忆的概念加以扩充,提出了长时工作记忆(long-term working memory)的概念。他们认为,工作记忆是认知加工过程中随信息的不断变化而形成的一种连续的工作状态,其中除了暂时存储信息的短时工作记忆,还存在另外一种机制,即基于长时记忆的、操作者可以熟练使用的长时工作记忆。在传统的记忆理论中,长时记忆中的信息都是相对固定的,提取和存储信息的速度较慢,而长时工作记忆中的信息不仅可以稳定地、较长期地保留,而且可以通过提取结构(retrieval structure)与短时工作记忆中的信息相联系,使信息从长时记忆中快速、可靠地提取出来。
建构—整合理论认为,阅读过程就是在短时工作记忆和长时工作记忆的支持下完成的。阅读开始时,处于注意中心的几个句子构成当前加工的中心,通过句子分析,形成句子的表层结构,并建立起与之相应的局部语义结构。这种语义结构可以不是唯一的,因为它们与读者关于阅读内容的世界知识和特定的领域知识产生了某种联系。这些世界知识和领域知识是读者长时记忆中已有的。为了维持阅读过程中形成的心理表征在各个层次上的连贯性,特别是语义结构和情景模型的连贯性,读者就必须将不同层次上的各个成分之间以及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保存下来,在短时工作记忆中形成一个提取结构,其中保留的不是阅读所形成的每个命题,而是各个命题与长时记忆中相关知识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知识存储的地址。命题则以命题网络的形式存储在长时记忆中。这个命题网络与读者已有的知识网络中的相关部分发生联系,就会涉及读者以往的相关经历和经验。这些知识经验就形成了阅读过程所依赖的情景模型。随着阅读过程的进行和注意中心的移动,新的命题就会进入到长时工作记忆中,并与已有的多重表征结构整合。在这个整合过程中,读者会对那些破坏连贯性的语义结构进行标记,并在适当的时候抑制这些结构的发展。
2.4.3 建构—整合模型与推理
建构—整合模型认为,语篇阅读理解过程就是文本信息和读者激活的信息相互作用和渗透的过程。理解的结果是形成连贯的、多层次的语篇心理表征,其中包括语篇情景模型的建立,而基于知识的推理对语篇情景模型的建立起着关键的作用。
Kintsch(1998)指出,对不同类型的推理进行区分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推理信息可分为两种,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的推理信息和通过某些推理规则所建构的新信息;另一方面,应区分自动推理加工和控制性推理加工。此外,语篇特征、任务需求和读者的个体差异都会影响推理的产生。在建构—整合模型框架下,读者的认知资源是影响阅读(包括推理加工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Kintsch指出,读者的阅读时间和认知资源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推理产生的数量。同时,对于图式或背景知识在推理加工中是如何起作用的,建构—整合理论和图式理论有着不同的观点。根据建构—整合理论,长时记忆的结构并不像图示理论所主张的那样是一种组织较严密的预置于大脑中的结构,而是松散的、基于感觉和经验的联想性的(associative)知识网络。网络的节点可以是命题、图式、脚本以及产生式规则(production rules)等。图式和脚本等其他结构是在阅读过程中随着上下文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突现结构”(emergent structures)(Kintsch,1998:82—83)。因此,图式不是以自上而下的方式使读者对语篇的内容产生预期。在一般情况下,推理是一种自动的、快速的扩散激活过程。语篇中的图式本身是知识网络中的节点,是由语篇文本输入所激活的命题通过联想的方式激活的。在阅读过程中被激活的信息储存在有限的工作记忆中。新的语篇输入激活知识网络中新的节点(可以是概念、图式等),这些新的激活信息要和储存在工作记忆中的原有信息进行整合。这种整合是通过激活传递过程完成的。激活传递过程可以对各个激活层面进行调整。那些与语篇整体意义一致的意念激活得以加强,而孤立的命题和概念则会被抑制。对无关信息的激活抑制使处于工作记忆中的激活量达到一种平衡(桂诗春,2000; Kintsch,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