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丙 “争帝”之战

帝是天神中的最贵者。他是神与人之王,是宇宙的最高主宰,天帝的地位、权力是经过争斗流血得来的;所以神界正和人世一样是不很安静的,中间时常发生“争统治权”的革命事件。这种“争统治权”的神战故事,各民族的神话中多有,我们的古代亦有好些传说。在现在,我们也还知道好几件。这种神战的故事是神话中重要的一部分。神朝的禅递即基于此种革命事件而展开。故“争帝”之战实为神国史的骨干,而诸神世系、职掌,均可由此而显露。

流传于我们古代的“争帝”故事,有下面三个。

一 炎黄之争

《淮南书》记:


乃至……黄帝……炎火,洪水,弥靡于天下。(《俶真训》)

往古之时,四极废(极当作柱),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注云,“黑龙,水精也”。当即指共工之臣,九首蛇身的相繇),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其功烈,上际九天,下契黄垆……乘雷车,服驾应龙,参青虬……登九天,朝帝于灵门(女娲“朝帝于灵门”,如《禹贡》之言“禹锡元圭,告厥成功”也)。(《览冥训》)


《淮南书》和《吕氏春秋》一样,是一部成于众手的著作。所记古说旧闻,虽片言只字,亦有根据。上引的旧闻是一个古老的故事的总括,它是紧接着“天地剖判”之后的。《逸周书》记:


昔天之初,诞作二后(二后即下文的黄帝赤帝),乃设建典命。赤帝(或作炎帝)分正二卿,命蚩尤于宇少昊(蚩尤即二卿之一;少昊是少昊之虚),以临四方(四疑当作西),司□□上天末成之庆。蚩尤乃逐帝(赤帝),争于涿鹿之河(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尝麦解》, 《淮南子·览冥训》同)


又《战国策·秦策》记:


黄帝伐涿鹿而擒蚩尤。


古传黄帝炎帝为兄弟(《国语·晋语》)。蚩尤是炎帝之子,故《史记》说“蚩尤畔父,黄帝涉江”(《建元以来侯者年表》载《田千秋书》)。这是说:天地开辟之后,世界是黄帝赤帝二后分开统治着。后来赤帝这边,其子战神蚩尤起来作乱,想驱逐他的父亲,自己统治那半个世界。赤帝不能抵抗,只好向黄帝求救。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庄子·盜跖篇》),擒住蚩尤,杀了他。一说,蚩尤没有被杀。《龙鱼河图》云,“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史记正义》引)。他降伏了。

古又有一说,和《尝麦解》不同:


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韦解:“济当为挤。挤,灭也”)。(《国语·晋语四》)

兵所自来者久矣,黄炎故用水火矣。(《吕氏春秋·荡兵篇》)

炎帝为火灾,故黄帝禽之。(《淮南子·兵略训》)

黄帝……教熊罴貔貅虎,以与赤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行其志。(《大戴礼·五帝德》)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说晋侯(文公)使卜偃卜之,曰,吉,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上说便是“黄帝战于阪泉”之说的本事。不过我们有理由说两个旧闻乃是由一个故事演分而成。一是争战的地点相同。《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阪泉,今名黄帝泉”。又引晋《太康地里志》云,“涿鹿城东一里有阪泉”。阪泉是在涿鹿之野。故《归藏》云,“黄神与炎神争斗涿鹿之野,将战,筮于巫咸”(《御览》七十九引),黄神即黄帝,炎神即炎帝。因知阪泉之战即是涿鹿之战。二是用水火。上引,说炎帝用火为灾,而黄帝以水御之。涿鹿之战亦是这样,说:


黄帝有涿鹿之战,以定火灾。(《史记·律书》)

蚩尤……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遂杀蚩尤。(《山海经·大荒北经》)


应龙所以蓄水,当是由于蚩尤之用火。“火爁炎而不灭”,故黄帝命应龙蓄水克之。因此《史记》说涿鹿之战乃是“定火灾”。据此则两个传说合而言之亦可以的。

这场争战中,炎帝这方面不止用火,而且把天弄翻,把地弄覆。《淮南子》记:


昔者共工……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天文训》)


《山海经·海内经》说共工是炎帝之后。《国语·周语下》亦说炎帝之后的四岳是共工的从孙(韦昭云,“从孙,昆季之孙也”)。也可证共工是属于炎帝一系的神物。古传天地分离之后,神们怕天地再合拢来,遂在地的四隅(一说八隅)布置了八座山,撑持着天。这承天的山名叫天柱。不周之山乃是西北方的天柱。共工争帝不胜,触天柱,天柱一折,天倾西北,地缺东南,遂致“天不兼覆,地不周载”。幸有女娲出来。女娲是炎帝之女,但她爱护这世界。她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巨鳌之足以立天柱。这世界才恢复旧观。

这场争战中,炎帝方面不只用火攻,而且用水战。古传:


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四海溟涬,民皆上丘陵,赴树木。(《淮南·本经训》)

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所尼,即为源泽……百兽莫能处。(《山海经·大荒北经》)

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孟子·滕文公上》)


《淮南·本经训》说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而《启筮》亦云,“蚩尤出自羊(姜)水,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邱”(《初学记》九引)。同是争战于空桑,则共工之“为水害”,必是参加这场争帝之战。由于共工和其臣——一个九头而蛇身的水怪名叫相繇的,振发大水,“水浩洋而不息”。因而“百兽莫能处”,遂致“逼人”:“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幸赖女娲最爱护她亲手造成的人类,所以站在黄帝的一边。她“杀黑龙(相繇)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而后“淫水涸”,“狡虫死”。

还有一个古说,《淮南·览冥训》所记的旧闻中没有提到它,但无疑的当是这场恶狠的争斗中的一个节目。《山海经》记:


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大荒东经》)(案:高注《淮南·墬形训》,“夸父,神兽也”。)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案:“载天”者,言山高可载天也)。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注云,“禺渊,日所入也,今作虞”)。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大荒北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注云,“言及日于将入也”)(《北堂书钞》一三三卷引此经作“与日竞走”)。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海外北经》, 《列子·汤问篇》引此故事略同,惟云:“弃其杖尸膏肉所浸,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同书《海内经》说后土是共工之子,则夸父也与蚩尤同族。夸父与日竞走,必是参加神战而与日神争斗。古传日神善走,他差不多日日“出于旸谷”,“入于虞渊”(《淮南·说林训》),从早到晚,从东到西,走贯天空。故《楚辞·天问》曾以此事为问:“出自汤谷,次于蒙汜(日所入处),自明及晦,所行几里?”《淮南·天文训》曾回答此问道:“日……行九州七舍,有五亿万七千三百九里。”夸父这怪物的为人,颇像共工,带有一点狂暴的天性。“不量力”而与日竞技,追日将及,但终为日的光芒所逼,“道渴而死”。一说,亦和蚩尤一样,被应龙所杀。他死后,“尸膏肉所浸,邓林弥广数千里”。

苍天补了,四极正了;“弥靡于天下”的炎火洪水平息了;猛兽鸷鸟,死的死,逃的逃了。而后这世界才恢复了旧观,神人才能有了住处。这世界起初是由黄炎分开统治着的,炎帝一系的神物一败,统治大权当然全把握在黄帝之手。《逸周书》接着记:


(黄帝)乃命少昊清司马鸟师以正五帝之官,故名曰质。天用大成,至于今不乱。(《尝麦解》)


少昊名清,清即青阳。他是黄帝之子,春季之神。《左传》说少昊以鸟纪官,“为鸟师而鸟名”;鸟师中有司马。(《昭公十七年》)少昊职掌司马,故称“司马鸟师”。“五帝之官”,疑当作“五行之官”, 《左传》记:


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祀为贵神……木正曰勾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少皞氏有四叔,曰重,曰该,曰修,曰熙,实能金木及水,使重为句芒,该为蓐收,修及熙为玄冥。世不失职,遂济穷桑(即空桑)……犂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昭公二十九年》)


犂即黎,是天帝之子;一说,是炎帝之后。火正为火神,日神,亦即夏季之神;水正为水神,海神,亦即冬季之神。木正为春季之神,亦即司命之神;金正为秋季之神,亦即天之刑神。土正为主司水土之神,所谓社是。这里说“使重为句芒”,而不是青阳,不是少昊。在神话中,这种歧异的说法是常见的,不足怪异。黄帝命少昊“以正五行之官”,换句话说,便是封神定职,树立宇宙统治的秩序罢。神职封定,秩序树立,这世界才得和平,神人方能安居。

这个黄炎争帝(严格地说,是炎帝一系的神物和黄帝争帝)的故事,在古代当是一个流传甚广的旧闻。它的内容有点和希腊及北欧的神话相像。希腊的神话传说,天地开辟之初与神们同时生于此世界者,有泰坦族(Titans)。泰坦族共男女十二人,均乌兰纽斯(Uranus,意为天)的子女。他们的身躯巨大,英雄非凡。其父因恐惧他们篡夺己位,将他们幽闭在北荒一个黑暗的地狱名叫塔塔罗士(Tartarus)深谷中。后来泰坦们逃了出来,深恨其父,遂叛父而夺取其父的皇座。据神话学者的解说,这泰坦族是巨大的天灾地变(如火山爆发,大地震之类)的人格化。他们是代表“恶”(自然其中亦有“善”者,能为神人服务)。他们是好乱成性。北欧的神话传说中也有这种恶物。北欧人相信这世界中除了神族而外尚有常和神们斗争的巨人,名叫约吞族(Jotuns)。他们理想中的神们,是有益于人类的自然力,如太阳、暑热等等的人格化。而约吞族,则是有害于人类的自然力,如冰霜水火等等的人格化。这些约吞,都是躯体雄伟,满身粗毛的巨人。这世界分做两部,一称亚司加德(Asgard),神国所在;一名约吞亥谟(Jotunheim),巨人所居。据说,天地开辟之初,火炎巨人苏尔体尔(Surtr)以火刀砍击冰山,冰溶成气上腾,凝为寒霜,布满宇宙。那时,有一冰巨人降生。他是由寒霜化生的,名叫伊密尔(Ymir)。伊密尔又生了许多子女。这些巨人是代表“恶”的,自始便和那些代表“善”的神族不并立,常与神争权,扰乱世界。最后为神们所征服。

黄帝是天帝。最初,他只统治半个世界,和北欧的神话传说同样。还有半个世界是由炎帝统治着。炎帝,古亦称为“有焱氏”。《庄子·天运》“有焱氏”, 《释文》“焱,本亦作炎”。炎者,《说文》云,“火光上也,从重火”。段注“《洪范》曰‘火曰炎上’,其本义也”。是炎帝的“炎”,当即炎火之意。他当是像北欧的火焱巨人苏尔体尔一类的怪物。考《楚辞·远游》云:


指炎神而直驰兮,吾将往乎南疑。

览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


炎神即炎帝。炎神在南,故古称炎帝以火纪而主南方,又称南方的天(亦即夏天)为“炎天”(《吕氏春秋·有始览》)。炎帝当是“炎天”或“炎火之山”(即火山)的人格化。《楚辞·大招》说南有炎火千里;《山海经·大荒西经》说西海之南“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神异经》说南方有火山,长四十里,广四五里,昼夜火然(《水经注》引)。火山爆发,光焰触天,或炎热逼人酷燥难耐。此是自然的现象,天真的初民却把它当做一个可怖的神灵。因为炎帝是炎火的人格化,故古传:


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左传·昭公十七年》)

炎帝于(作)火……(《淮南·泛论训》)


他是火师,始作火的。

二 黄帝与蚩尤之争

《周书》中有《吕刑》(《礼记》引此俱作《甫刑》,惟《墨子》引同),纪甫侯言于王,作修刑辟一事。王乃征引“古训”,大诰四方司政典狱,要他们谨守司法大神伯夷“降典”之意,不要威虐无辜。《吕刑》记王曰:


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言作乱始于蚩尤,民效之为寇盜,故曰“延及平民”)……苗民弗用灵(《缁衣》引此,灵作命),制以刑……虐威庶戮,方告无辜于上(《论衡·变动篇》云:“《甫刑》曰,‘庶僇旁告无辜于天帝’, ”言民被冤,方告无罪于上天也)。上帝监民(监者,《释诂》云,“视也”)……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遏绝苗民,无世在下(皇帝即上文之上帝,天帝也。言天帝窜逐苗民,无令嗣世在下土也)。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释诂》云,“降,下也。格,升也。”言使上下分绝,神民不杂也)……皇帝清问下民(赵岐注《孟子》引《甫刑》,皇帝作帝,云谓帝为天)……乃命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种,农殖嘉谷。三后成功,惟殷于民。


这个故事内容显然和“炎黄之争”那个传说不同。后者是一个故事,而这里则包含两个节目:一是蚩尤作乱,那是天上的事;一是有苗之战,和人类有关。现在讲“蚩尤惟始作乱”的故事。古传: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史记·五帝本纪》)

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震天下,诛杀无道。(《史记正义》引《龙鱼河图》)

蚩尤作兵伐黄帝(皇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史记正义》引此经有“以止雨”三字在“雨止”句之上)。遂杀蚩尤。(《山海经·大荒北经》)


蚩尤是兵主,争战之神。在大神中,他居第三位,仅次于天主,地主(见《史记·封禅书》)。天女魃是黄帝之女,《大荒北经》云,“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可证。

三 尧舜禅让

尧舜相承为帝之说,在古代流传甚广。不过它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舜逼尧:


舜偪尧。(《韩非子·说疑篇》)

舜放尧于平阳。(《史通·疑古篇》引《琐语》)

后稷放帝子丹朱于丹水。(《史记·高祖本纪》正义引《括地志》引《竹书》)

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竹书纪年》)


后稷是喾(舜)之子。据上,则舜之继尧为帝是用暴力。但这个传说的内容,现已遗忘。一说是尧禅舜。古传尧做了多年的帝,老而倦勤了。他不愿帝位传给丹朱:


帝曰:“畴咨若时登庸(《史记》畴作‘谁’。庸,《说文》云,‘用也。’言谁可用之嗣位也)? ”

放齐曰:“允子朱启明。”(朱即丹朱。《说文》作絑。)帝曰:“吁!嚚讼可乎!”(吁,《说文》云,“惊也。”言朱顽凶好争,不可也。)


丹朱即祝融。人虽开明,然性嚚讼,所以不可。他又不愿把帝位传给共工:


帝曰:“畴咨若予采?”(《史记》说为“谁可者”)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帝曰:“静言庸回(庸回疑即康回。《天问》王逸注云,‘康回,共工名也’),象恭滔天(滔作漫,与慢同。天者,高诱注《淮南》云,‘性也’。盖谓其貌似恭敬,而慢其天性)。”


共工貌似恭敬,但天性傲慢,做不得帝。最初,他想把帝位传给多谋而正直的四岳:


帝曰:“咨!四岳……汝能庸命,巽朕位?”(《史记》“庸”作“用”,“巽”为“践”)岳曰:“否德忝帝位。”(史迁否作鄙,言德鄙也。忝,《释言》云,“辱也”。)(《尧典》)

尧以天下让许由(即四岳),许由不受。(《庄子·让王篇》, 《逍遥游篇》;又见《吕氏春秋·求人篇》)


四岳不受,才采纳众议,让给舜: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论语·尧曰》)

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墨子·尚贤上》)

尧以天下与舜。(《孟子·万章》)

昔虞舜以天德嗣尧。(《大戴礼·少间篇》)

世俗之为说者曰,尧舜擅让。(《荀子·正论》)


记此事较详细的要算《尧典》、《舜典》:


(帝)曰:“明明扬侧陋。”师(众)锡帝曰,“有……舜”……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厘降二女于妫汭。

帝曰:“格汝舜!……汝陟帝位!”


《尧典》说尧妻以二女,《孟子》还说尧使九男事之(《万章》上下)(又《吕氏春秋》“去私”“求人”说有十子)。不过尧这样做,自然有不肯甘心的。于是一场争帝之战起来了。古传:


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谏……尧不听,又举兵而流共工于幽州之都。(《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尧以天下让舜,三苗之君非之,帝杀之,有苗之民,叛入南海,为三苗国。(《山海经·海外南经》“三苗国”郭注)


丹朱是尧的长子。他之反对以天下让这无名的舜,自在情理之中。故在“舜逼尧”的故事中,“舜囚尧,复偃塞丹朱”。想古代当有丹朱亦谏尧而尧杀之的说法。《韩非子·说疑篇》引《记》曰,“尧有丹朱”, 《庄子·盜跖篇》亦说“尧杀长子”,或为这个说法所留下的残迹。这便是古代最著名的除四凶传说的本事。

四凶中的共工,不属于神族,而是一个巨灵。他不只谏而已,更老老实实的起来争了。古传:


昔共工之力,触不周之山,使地东南倾,与高辛(高注,“高辛即帝喾”,亦即舜)争为帝(《天文训》说“与颛顼争”,颛顼即尧。其时舜尚未就帝职,与舜争即是与尧争),遂潜于渊,宗族残灭。(《淮南·原道训》)

昔共工……欲壅防百川,堕高(高山)堙庳(池泽),以害天下。(《国语·周语下》)


尧乃问计于四岳:


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史记》‘咨’为‘嗟’),有能俾(《史记》‘俾’作‘使治’)? ”佥曰:“于,鲧哉!”帝曰:“吁,咈哉!(咈者,《说文》云,“违也”。)方命圮族(方,猶逆也。圮,毁也。族,同类。类,善也。言鲧之为人,逆命而败善,不可用也)。”岳曰:“异哉,试可乃已。”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勿成。(《尧典》)


鲧奉命平水,“九载,绩用勿成”。其故,果然是由于违逆帝命。《山海经·海内经》记: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后来洪水是鲧之子禹平定的。但在禹出来之前,关于治水还有一个插曲。据说,尧曾派重黎(即祝融,即朱,火神)去对抗共工。共工是水师(《左传·昭公十七年》记,“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用火克水,然而不胜。《史记》云:


共工氏作乱,帝喾(舜)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楚世家》)


古传“鲧腹(原作‘复’,据《天问》异文改)生禹”(《山海经·海内经》),禹是从鲧腹里钻出来的。舜举他治水(《国语·晋语五》)。“禹能以德修鲧之功”(《国语·鲁语上》),他“伐共工”(《荀子·议兵篇》),“杀相繇”(《山海经·大荒北经》);他积石为山,掘地成河。水平土敷,神人皆悦。

兜在这故事中,和共工同党。他在尧前力举共工嗣位。兜即丹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