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火车票是否应该涨价?
每年春节都要发生火车票是否应该涨价的争论。今年的雨雪让无数旅客滞留在各地的火车站,更是让这场争论有了紧迫感,涨价的呼声更高了。总结起来,支持涨价的理由有三个,即减少旅客滞留、减少黄牛和增进社会福利。第一个理由的道理很简单:价格涨了,想坐火车的人自然就会减少。第二个理由的根据是提高票价压缩黄牛的利润空间,从而可以让他们自动离开市场。第三个理由需要经济学关于社会福利的背景知识,对此进行详细讨论远远超出了这篇短文的范畴,简单地说,如果一项举措可以提高社会成员的满意度之和,则社会福利就增加了。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可以理解第三个理由。每个人对坐火车的需求度不一样,那些需求度高的人——比如那些急于回家的人——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涨价之后,那些需求度较低的人就不会去排队购票了,票因此集中到需求度较高的人的手中,后者获得的较高满意度——或者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说,效用——足以抵消前者失去的较低的效用,社会福利之和因此提高。持这种观点的人由此还推论说,在现在票价较低的情况下,黄牛的存在具有提高社会福利的性质,因为他们间接地把火车票从较低效用的人的手中转移到较高效用的人的手中。但是,这些看似有道理的理由,其实都是似是而非的。
持第一个理由的人忘记了,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和家人团聚又是春节的传统,对于那些在外工作的人来说,春节可能是他们回家的唯一假期。因此,春节期间要坐火车的人对价格的敏感度比平时要低很多,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对火车的需求弹性大大下降。这当然不是说提高价格一点作用都没有,火车票涨价之后,一些人会乘坐其他交通工具,比如长途汽车,或者干脆不回家。但是,要想用涨价的办法消除火车站里拥挤的人群,非得天价不可,拥挤没有了,但旅客的福利水平也下降了。这一点我在后面还要提到。
第二个理由站不住脚,是因为它没有考虑供求关系。我们刚才说了,春节期间对铁路运输需求的弹性很低;事实上,这期间铁路运输的供给也没有太大的弹性。为了保证春运,铁道部门增开了许多列车,几乎把能够挖掘的运力都用完了。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车站还滞留了大量旅客,说明春节期间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想坐火车的人可能有一个亿,但铁路运输能力只有八千万,因此总是有两千万人没法坐上火车。在这种情况下,需求和供给几乎是两条平行线,市场无法在可预见的价格范围内达到供需的平衡,黄牛因此也总是有利润空间。
第三个理由是一些经济学家最为津津乐道的,我这里必须多花一些笔墨来说明,为什么它是似是而非的。这要从市场出清时的社会福利说起。市场在什么时候达到出清状态呢?对于经济学家来说,市场出清不仅意味着供需的平衡,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在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上,购买者的效用等于供给者的成本。如果供给小于市场出清的数量,则在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上,购买者得到的效用大于供给者的成本,此时,提高供应量可以提高社会的净福利;反之,如果供给大于市场出清的数量,则在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上,购买者得到的效用小于供给者的成本,此时减少供应量可以提高社会的净福利。也就是说,市场出清意味着社会净福利达到了不能提高的状态。
在通常情况下,市场供给和需求都是有弹性的,即价格提高,需求会下降,供给会上升。此时,如果把价格限制在低于市场出清价格之下,就会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道理是,较低的价格导致较低的产品供给量,这时候购买者从最后一个单位产品得到的效用高于供给者的成本,提高价格——因此提高产品供给——可以提高社会福利总量。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对房租的限制。为了解决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许多国家都对房租有最高限价的立法。开始的时候,这些限价还可以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但随着整体物价水平的提高,这些限价就显得非常低了,其直接后果是住房供应量的下降,从而让许多愿意支付较高房租的人也没有房子住。
但是,如果供给是没有弹性的,则限制价格就不会有任何的社会福利损失,道理显而易见:价格再低,供给量也不会下降!春运恰好符合这个条件,因此,不涨价不会产生任何社会福利损失!相反,提价会产生什么效果呢?答案是,提价只会把财富从旅客手中转移到铁路部门。旅客和铁路部门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后者的所得刚好等于前者所失,两相抵消,社会净福利没有任何变化。我粗略了解了一下,发现那些主张提价的人都是反对垄断的,可是他们却情愿让旅客受损,让我们的“铁老大”挣个钵满盘盈!
那么,是不是提价真的可以把车票从低效用的旅客手中转移到高效用的旅客手中,从而提高社会福利总和呢?答案也是否定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每个火车站只有一个售票窗口,所有的购票人都排在这个窗口后面的一条长队里,排队的规则是先到先得,早来的人排在队伍的前头。那么,什么人会早来呢?答案是,对车票的渴望度越高的人:他们太想得到票了,因此愿意提前几个小时甚至一天到窗口前来排队。那么,这条队伍会有多长呢?答案是,排在队伍最后的那个人从购票中得到的效用——他回家和家人团聚给他带来的快乐——折价之后和车票价格相等。排在他前面的人的效用高于车票价格,而那些没有来排队的人的效用低于车票价格——他们的净所得是负数,因此干脆不来排队了。价格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在通常情况下,它只是决定队伍的长度:较高的价格缩短队伍的长度,较低的价格延长队伍的长度。在春运期间,每个人回家的欲望都很高,队伍的长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火车票的多少,而不是价格的高低。但不管怎样,更为重要的是,价格不能改变排队的顺序:不管价格多高多低,排在队伍前面的人永远是那些回家欲望较高的人。所以,提高价格并不能把车票从效用较低的人的手中转移到效用较高的人的手中,社会福利也不会提高!事实上,如果考虑排队所付出的交通和等待成本,每个人——即使是排在队伍最前面的那个人——的净收益都是零。对于队伍中任何位置的一个人来说,他愿意花在排队上的时间成本一定不会大于他的效用折现减去车票价格之后的净所得。但是,如果排队的人数众多,就如春运这样,则排队的竞争压力会迫使他的排队时间达到让他的净收益等于零的地步,因为否则的话,回家效用刚低于他一点儿的人就会早到一会儿,排在他的前面。以此类推,排在后面的人花在排队上的时间越短,排在队伍最后的那个人会在最后时刻到达窗口,他花在排队上的时间是零,而效用低于他的人根本不会来买票,因为他们的效用本来就小于价格。
依我之见,短期内解决春运的拥挤没有什么好办法,除非我们取消春节长假。但是,既然春节长假不能取消(此次国务院调整假期,并没有缩短春节长假),我们就只好忍受车站的拥挤了。如果你不能忍受,那就和我一样,改变偏好,降低春节回家的效用,这样你就不用加入等票的长队了。
2008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