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新闻采写教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全媒体新闻采集的含义和特点

一、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

(一)新闻采访的含义

“采访”一词,据考证最先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现在干宝的原书已佚。据《晋书·干宝传》载:“宝撰搜神记,因作序曰:若使采访近世之事,苟有虚错,欲与先贤前儒分其讥谤。”这里所说的“采访”与我们现在说的“采访”,字同而含义不同。

我们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采访实践活动,而采访的动机与目的各不相同:有的考察史实地理,为了著书立说,如《史记》、《徐霞客游记》;有的采集民间歌谣、风土人情,称之为“采风”;有的调查官吏的政绩,实为“考绩”,如唐宋设立的“采访使”。这些虽是采访活动,但不能与新闻采访混为一谈。随着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崛起和发展,才出现专门从事采集新闻的人,“采访”才逐渐被作为新闻工作专用术语,早期称为“探访”、“采集”或“探索新闻”。

美国学者约翰·布雷迪说:“采访,就是跑腿,会见各种人物,满足好奇心。采访,就是一位知名而深不可测的妇女坐下来说:‘好吧,请问吧。问什么都可以。'”〔美〕约翰·布雷迪.采访技巧 [M].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麦尔文·曼切尔教授认为,采访的原则是“采集事实”。“记者好像是一个勘探者,他要挖掘、钻探事实真相这个矿藏。——只要有可能,记者就应该坚持挖到底,直到新闻的矿藏——事实真相——被挖出来为止。”〔美〕麦尔文·曼切尔.新闻报道与写作 [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120.

日本报人牧内节男主张记者采访要“惊醒如马,忍耐如牛”。他说:“对问题、对采访对象,记者要保持强烈的好奇心,保持浓厚兴趣,这样才能激发起自己的采访热情。而且,采访应该如同涎沫一样发粘。闭口不谈的人也是有的,记者应该以热忱和忍耐去打开那种人的心扉。”他概括采访“就是从对方获得写作报道的材料”,“采访一定要取得证据”。〔日〕牧内节男.新闻记者入门 [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

中国人民大学蓝鸿文先生认为:“新闻采访是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活动。”蓝鸿文.新闻采访学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97.

复旦大学教授刘海贵把新闻采访定义为“新闻工作者搜集新闻素材的活动。”刘海贵,尹德刚.新闻采访写作新编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

从上述多个“新闻采访”的定义可以看出,虽然表述不尽相同,但在反映新闻采访的主要特征上,基本是一致的。综合起来,可以这样表述:新闻采访,是指记者或其他的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调查和访问活动。

(二)新闻采访的特点

1.新闻性

真实和新鲜是构成新闻的两大基石。新闻性也称专业性。这一特点,表明新闻采访与其他调查研究活动不同,即所有调查研究活动都离不开客观存在的事实,而记者所要采访的事实则是新近发生(变化、发展)的,并有其明显的公开性和普遍意义。记者为获取新闻而采访,没有新闻也就无所谓采访。

2.时效性

记者的采访讲求实效,往往受到时间的限制,要求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采访和报道任务。这是记者采访的特点,也是难点。一般的调查研究都比不上记者采访的速度,尤其是突发性事件,更要求快采快写,迅速传播。如消息《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报道我国射击选手许海峰获得第23届奥运会男子自选手枪冠军,夺得第一块金牌。这一成绩是1984年7月29日上午11时10分(北京时间7月30日凌晨2时20分)创造的,新华社记者立即采访发稿,比路透社、美联社快15~20分钟,荣获全国好新闻特等奖。

目前,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全媒体、大传播时代。记者必须具有更加强烈的时间观念和突击采访的能力,这是加快信息传播的需要,也是新闻竞争的需要。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内外新闻竞争日益激烈,在全媒体,大传播时代,采访的时间性、突击性特点尤为明显,记者采访更要讲求实效,只有这样,才能把握采写新闻报道的时机和主动权,以最新信息赢得读者、听众和观众。

3.广泛性

一般的调查研究,范围比较固定,大多局限于有关的行业范围或专业领域。记者的采访活动,涉及面广,接触范围大。各行各业新近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各个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成就和新经验、新问题,都在记者广阔的采访视线之内;记者可以跨行业、跨地区进行采访活动,而且不受采访对象和调查内容的局限。

采访之所以具有广泛性,还因为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媒体拥有广大受众,受众的需要和兴趣又是多方面的,因此需要记者进行范围广泛的采访,采集人们欲知而未知的新鲜事实,使传播的内容尽可能适应各个行业、各个层次受众的需要。

综合性报纸、电视台记者的采访要求广泛性,专业性报纸、电视台记者也需要扩大采访面,使新闻报道的内容丰富多彩,增强可读性或提高收视率。而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报道内容则出现专业性和分众性的特点,使新闻报道内容更加细分。在新闻改革中,各报纸、电视台不断更新各种专刊、栏目,或推出新的专题节目,增加信息量,说明记者的调查研究与采访在不断开拓广度和深度。

4.灵活性

一般的调查研究,确定对象之后,往往要求进行全国系统的调查研究,以获得各种各样的材料和数据,探求事物的本质与发展规律,从中找出经验教训,研究出解决措施。新闻采访,有时也需要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以求占有大量生动的材料,写成深度报道、调查报告等。但记者的采访比较灵活,通常只是集中一点,致力于发掘精彩的新闻素材,不必拘泥事情的全过程,也不必一味追求材料的系统化。

记者采访的灵活性还表现在,根据采访深入和情况变化,新闻线索发展了,可以增加采访内容,扩展调查范围,挖掘新的有意义的事实材料,也可以变换采访对象,跟踪新的线索。

我国沿海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在一些脱贫致富的农村,农民学习文化知识积极性高涨。某地有个村子百余名女文盲经夜校学习,至1995年陆续脱盲。一家地方报纸的记者原计划写篇农村妇女脱盲报道,而在实地采访中发现,为了适应建设文明家庭的需要,该村妇女脱盲后继续坚持学文化,多数脱盲较早的先后达到初中以上程度,并考入中国农业函授大学分校在当地新办的试点班就读,其中年龄最大的已近50岁。记者根据线索发展的实际情况,当即灵活改变原来的计划,扩大领域跟踪采访,最后以提高思想文化素质、促进家庭文明建设为主题做了报道。这样,不仅大大丰富了新闻事实,而且从中揭示出新的意义,对正在开展的文明家庭、文明乡镇创建活动起了更好的推动作用。记者这种敏锐的新闻嗅觉,灵活机动的采访特点,是其他调查研究很少有的。

5.连续性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客观事物总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变化的,事物的矛盾运动总是由低到高、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而且,“无论什么事物的运动都采取两种状态,相对地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地变动的状态”。毛泽东选集(一卷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306-307.客观事物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新闻采访的持续性。有些新闻事件的本质,常常有一个暴露的过程,需要在一段时间内,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不断采访和连续报道,为人们提供有关的新闻信息。

1992年初春,《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10家新闻单位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举办“中国质量万里行”新闻宣传报道活动,组织记者到全国各地进行采访报道。2月11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显著位置刊载《中国质量万里行》专栏进行连续报道,热情宣传抓质量促经营的先进典型,无情揭露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单位。这种巡回采访连续报道,有赞扬,有“曝光”,褒贬分明,观点鲜明,有利于推动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受到社会舆论的好评。

连续采写重要新闻题材的报道,要反映准确,把握时机,讲求社会效果,注意引导舆论。对突发性的新闻事件,如交通事故、治安事件、自然灾害等,有时也可以有间隔又有联系地进行采访,做阶段性的持续报道,满足社会对新闻的需求,不必等待事情结束后再采写总结性的新闻。

6.多样性

这主要是指采访手段与方法。上网,查阅报刊资料、录像带、录音带是采访;面对面的访问是采访;现场观察是采访;亲身体验也是采访。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只要能获取新闻事实,一切采访手段都可以使用。

上述几点,基本上反映了新闻采访所具备的特点。

二、全媒体新闻采集的含义、特点和要求

当今世界,新闻传播已经进入一个大传播、全媒体时代,新闻采访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和新要求。这些新特点和新要求已非“采访”概念所能包容。为此,本教材未使用“采访”,而推出了“新闻采集”的概念。

(一)全媒体新闻采集的含义

为说明全媒体新闻采集的含义,首先介绍一个全媒体新闻报道的案例。

2008年4月28日凌晨4时41分,由北京开往青岛的T195次客车在胶济铁路王村站附近突然发生脱线、颠覆,并与由烟台开往徐州的5034次客车相撞,死亡71人,受伤416人。

当日凌晨5时,烟台报业集团得到消息,属下全媒体新闻中心7名全副武装的全媒体记者,立即驱车前往事发地点淄博。采访开始后迅速通过手机短信将现场新闻通过烟台手机报发送,接着在集团新闻网站——水母网进行滚动播报,视频节目连续跟踪,集团电子纸移动报——e媒界同步传递。次日,集团平面媒体——《烟台日报》、《烟台晚报》、《今晨6点》等纸媒对前方记者采集的文字、图片和各类信息,通过编辑的差异化处理和制作,形成差异化的新闻产品,实现个性化编排。整个运作过程实现了集团从“第一时间采写”向“第一时间发布、波纹信息传播”转变的目标。

1.手机报多点发送:烟台手机报在28日当天滚动播报事件进展,在下午版的手机报上形成事件小专题,并将“火车站可全额退票”等实用信息及时通过手机报传递给用户。在联通版手机报和网通版手机报上,由于是短信类手机报,除了增发手机报条数外,还将水母网正在播报的信息传达到用户,以方便手机报用户上网查询详情。

2.网站滚动播报:实现前方后方联动、线上线下互动。记者在前往现场途中,便利用手机短信向水母网编辑发回“在前往淄博的高速路上,有多辆挂有烟台牌照的汽车往前奔驰”、“前往事发现场的国道收费站免费放行救助车辆”等现场播报。记者抵达事发现场后,用口述的方式向水母网编辑描述所见所闻,并用手机彩信传回部分现场图片。这些信息经过编辑后迅速上网。

3.电子纸移动报同步传递:集团电子纸移动报创办的“e媒界”,与水母网展开同步传递,进一步扩大了信息传输速度和效果。

4.平面媒体纵深报道:纸媒拿出4~7个版进行报道,风格各有不同。《烟台日报》传阅率大增,《烟台晚报》、《今晨6点》日零售均增长20%以上。

5.视频节目跟踪:YMG视频节目《新闻B2C》连做三期访谈,讲述“4·28”列车相撞事件背后的故事,在水母网和光速资讯网(楼宇电视)上播放,引起较大反响。

通过这次报道,我们总结出全媒体新闻采访与报道的两点实践结论。

1.全媒体新闻采访与报道能够弥补报纸时效性差的不足。新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有一个滚动刷新的新闻信息平台,新闻时效以分秒为计,新闻发布也从原来的以日发布转向滚动发稿,率先将信息立体化传输给用户。第二天,报纸媒体的纵深报道进一步满足不同受众的多元化诉求。

2.全媒体新闻采访与报道创新了新闻生产模式。改变过去报业集团内部各媒体单打独斗的局面,将集团各媒体的新闻资源有效整合,做到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统一谋划、统一采访,并实现传播模式从“单一”向“多元”转型。全媒体记者提供“初级新闻产品”,媒体各取所需进行“深加工”,重新“排列组合”,生产出各种形态的终端新闻产品。

由此案例可以看出:如今整个新闻采集的大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闻传播已经进入“大传播、全媒体”时代。如前所述,“全媒体”,就是全部的媒体。全媒体新闻传播是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来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传播内容,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联合进行大传播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

在全媒体新闻传播环境之下,新闻采集活动表现出新的特点和新的要求,新闻采集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更加确切的解释和说明大传播、全媒体时代新闻采集的含义,本教材引入一个全新的概念——全媒体新闻采集。全媒体新闻采集主要包括“采访”和“集纳”两个方面。在新的时代,新闻的采集环境、手段、方法、形式、要求等都打上了大传播、全媒体的烙印。在全媒体传播中,新闻内容生产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加强“全媒体”采访与制作的同时,要更加重视以“聚合和互动”为重点的全媒体整合,为受众提供全时段、全方位、全媒体的新闻信息服务。

综上所述,本教材认为:全媒体新闻采集是指全媒体记者或者其他的新闻工作者,综合运用全媒体传播的各种手段,为了给受众提供全时段、全方位、全媒体的新闻信息服务,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调查访问和信息集纳活动。

(二)全媒体新闻采集的特点

全媒体新闻采集是建立在跨媒体基础上,具有多媒体、互动、聚合等特质的新闻信息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除了具有传统新闻采集全部特点外,还具有一系列新特点。

1.采集手段的多样性

大传播、全媒体时代,由于信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新闻信息采集的手段和形式更加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最基本的几种是:直面采集、视觉采集、书面采集、体验采集、电话采集、互联网采集、手机采集等。其中以直面采集和视觉采集为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除互联网上采集和手机采集是随着高科技发展于近年才兴起的以外,其他五种都属于传统的采集方式,只不过历史有长有短,运用得有多有少而已。每一种采集手段和方式,各有其特点和功能,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关系。

2.多种媒体的聚合性

大传播、全媒体时代,新闻采集突出了多种媒体的“聚合性”特征。以“聚合”为形式,突出媒体资源优势。所谓“聚合”,是指全媒体采编人员对主题稿件,相关背景介绍、论坛意见讨论、原创评论集纳、视频图片展示、后续新闻跟进等,通过图文新闻、视频新闻、评论新闻、互动话题、相关新闻等整合,使之成为全媒体报道的一个中心。全媒体新闻部通过策划、聚合,将信息搜集、整合、加工、提高,力求滚动性全面地进行报道,更广阔更深入地展示新闻事件。

宁波报业集团将中国宁波网与各报的新闻资源进行“聚合”和“互动”编辑,在网站、手机等媒体发布重要新闻时配上新闻评论、论坛互动、相关图片视频等,形成跟进式的全新新闻产品。同时力图实现重要新闻专题化,专题节目新闻化。在2010年宁波市“两会”报道中,集团全媒体新闻部全新亮相。通过网络直播开幕式、多媒体系列报道、代表委员视频访谈以及原创评论等,多侧面地传递了“两会”实况。

3.新闻源的丰富性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有事实,才有新闻。全媒体新闻采集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在大传播、全媒体时代,一方面全媒体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可以借助前面提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闻采集手段获得新闻事实,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助范围更加广泛的受众来采集新闻事实。全媒体新闻采集吸收了互联网、手机等的互动优势,使传受双方互为新闻的发布者和传播者,既丰富了新闻的内涵,又拓展了新闻的空间。受众既是新闻的消费者又是新闻的参与者,传播者既是新闻的采集报道者又可以是新闻的被报道者。全媒体新闻一定程度上是“互动性新闻”。以“互动”为抓手,延伸全媒体新闻价值链。通过论坛互动、活动组织等方式,让受众与新闻互动起来,新闻和评论结合起来,体现受众对重大主题新闻的参与价值,并搭建开放性的报道平台。

“温暖午餐、万人助学——一元钱行动”活动,是由中国宁波网和宁波市扶贫办等发起,旨在援建贵州山区小学的午餐供应设施,援建经费均来自宁波市民的义捐所得。今年3月底,全媒体记者进入贵州黔西南、黔东南山区,进行“温暖午餐”专题采访,所见所闻令人震撼。随后,中国宁波网连续5天推出日播独家网络纪实片《远山的呼唤》,展示全媒体记者的多媒体博客,还推出了《一元一捐温暖午餐》多媒体访谈,邀请赴黔记者、扶贫工作者讲述义捐故事。于是,中国宁波网借网站成立八周年的活动,发动网友互动参与,在论坛发布捐款账号,在高校和市中心广场安排爱心巡回演唱会,宁波手机报还开通短信捐款,每条一元捐给贵州学子。活动在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短短两个多月市民捐款上百万元。

现在,借助于新媒体的互动优势,受众参与新闻源传播趋势日趋明显,其表现形式有手机短信、手机彩信、DV记录、新闻博客、公民新闻网站、短讯互传等。可见,大传播、全媒体时代,新闻源将越来越丰富。

4.媒体记者的全能性

大传播、全媒体的时代环境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媒体记者应当是全能型的人才。全媒体新闻具有非线性的采编播特点,更重要的在于流程再造和寻求规律。全媒体记者也不是简单的“视频记者”,还要学会全媒体新闻采集与生产所要求的“用脑”、“用眼”和“用手”。

用脑:即要有新闻聚合的头脑。全媒体新闻要适合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手机,及其他载体特点,不同载体的不同组合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

用眼:即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互动传播的“新闻眼”,挖掘受众的新闻资源,全媒体记者要善于与受众互动。

用手:即要会写文章、能拍摄、擅互动,熟练进行电脑、手机制作发布。多种媒体手段通过多种信息载体的聚集,使报道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5.采集活动的全民性

大传播、全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参与到新闻报道与传播的队伍中来,借助这些新兴媒体能拍照、摄像、收发短信与彩信以及传播的即时、互动、私密、个性化的高科技传播特点,大量受众参与到新闻信息采集的活动中来。如2004年的印尼海啸、2005年伦敦地铁爆炸案等突发事件都有事件亲历者在现场用手机拍摄下的镜头或画面在网上传播或被新闻媒体采用,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新闻镜头,弥补了传统媒体的遗憾。由此可见,可拍照的手机为普通大众成为记者提供了可能。

传统媒体也正是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创造的条件,不断拓展自己的新闻来源和报道涵盖面。2005年7月8日路透社的一条电讯导语是这样写的:“7月7日,在伦敦的交通线遭袭后,可拍照的手机把受害者变成了记者,业余水平的图片和录像占据了报章、电视和网络报道的重要位置。”由此不难看出,新闻采集活动的全民性特征日趋明显。

(三)全媒体新闻采集的要求

1.要树立“大传播、全媒体”意识

记者在现时代进行新闻采集活动,要时刻树立“大传播、全媒体”意识。因为新闻传播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全媒体传播时代。如前所述,全媒体新闻传播是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来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传播内容,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联合进行大传播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这就要求记者在新闻采集的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全媒体时代多种多样的信息采集手段和方式,充分发挥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互动传播优势,广泛地、多侧面、多角度采集新闻事实,在加强“全媒体”采访与制作的同时,更加重视以“聚合和互动”为重点的全媒体整合,为受众提供全时段、全方位、全媒体的新闻信息服务。

2.做好新闻采集前的策划

大传播、全媒体时代,由于新闻源的丰富性,以及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新闻采集与报道内容要想抓住受众的眼球,就必须进行事先的新闻策划。

新闻策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传媒的形象策划,它包括传媒发展战略策划、传媒营销策划、内部管理机制策划、广告策划以及媒体的风格和定位策划等;狭义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采集策划,即新闻业务中的“战役”策划,指新闻传播工作者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某种传播效果,对具体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所作的设计与规划,也就是指记者对将要采集的题材重大的新闻事实所做的事先谋划或筹划。对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新闻事件如何报道进行分析、构思,经过反复酝酿、调整,从多个报道方案中优选出最佳报道方案来加以实施,以达到一定的报道目标、实现预期的传播效果的过程。这里的新闻策划是指狭义的新闻策划。狭义的新闻策划从实施的角度来说,主要有以下7个步骤。

(1)市场分析。要做一个新闻策划,必须先对策划对象所在行业及相关情况有深入了解,比如行业的历史,行业的现状,行业发展的新特点,相关的法律法规等。了解得越详细,掌握的信息越多,就越有可能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点。

(2)确定宣传目标。对新闻策划来说,主要需要确定的是宣传的范围和宣传的目标人群。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宣传目标影响着后面新闻点的策划、媒体的选择和预算的编制等步骤。

(3)策划“新闻点”。这一步需要策划出能达到宣传目标的“新闻点”。要学会寻找“新闻点”的两大基本方法——“借势”和“造势”。

(4)选择媒体。新闻策划都是通过媒体的传播来完成的,因此媒体的选择非常重要。一般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宣传目标来选择媒体,比如大众产品,应选择大众媒体;如果客户目标是女性,则应选择女性媒体;专业化的产品,应选择专业化的媒体,像计算机产品,最好选择计算机专业媒体和大众媒体中的计算机版面;而市场在全国的,则应选择全国性媒体。

(5)编制预算。做一次宣传,当然要衡量投入产出比,对预算做到心中有数。

(6)策划的实施和控制。这是新闻策划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再精妙的策划,也需要通过媒体进行传达。如果媒体不配合,新闻策划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3.更加重视采集的时效性和连续性

大传播、全媒体的时代环境对新闻采集与报道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对于日常新闻事件,全媒体的采访与报道要求是“短、平、快”,要从“第一时间采写”变为“第一时间发布”和“滚动报道”。

(1)短:短小精悍。新媒体传播,即使拍摄连续视频,也要注意将报道有机切分,既内容丰富,又便于提炼不同主题,也便于受众收看阅读互动。

(2)平:面对各种载体不同终端,要多注意平民视角,多考虑受众的普遍接受。同时充分利用全媒体优势,与受众平等地进行充分互动。

(3)快:第一时间采写,第一时间发布,全媒体人员善用各种采集与报道手段,记者尤其要学会在事发现场用电脑、手机报道。而对专题新闻则要有新闻“包场”意识,充分发挥互联网和全媒体优势,穷尽新闻资源,成为人们了解新闻必须到达的地方。

4.提升新闻记者的综合素质

大传播时代,新闻记者要向“全媒体记者”转变。记者的综合素质要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全媒体记者要突破传统媒体界限的思维与能力,并能适应融合媒体岗位的流通与互动。在媒体融合时代,记者要集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更重要的是,如前所述,全媒体记者应当是全能型的人才,全媒体新闻具有非线性的采编播特点,更重要的在于流程再造和寻求规律。全媒体记者也不是简单的“视频记者”,还要学会全媒体新闻采集与生产所要求的“用脑”、“用眼”和“用手”。